双极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96
双击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详解一、三极管结构与工作原理结型三极管是由两个半导体结(PN结)组成的电子器件,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下:1.结构:结型三极管由两个半导体区域组成,一个是发射区,另一个是基区。
发射区通常是一块高掺杂的半导体材料,而基区则是低掺杂的半导体材料。
在基区的两侧,分别是集电区和发射区。
2.工作原理:当在三极管的发射结上加正向电压时,PN结中的电子和空穴会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流动。
这些载流子在流动中会遇到基区的阻挡,形成载流子的积累。
随着电压的增加,载流子的数量也会增加,形成电流。
当在集电结上加反向电压时,由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少数载流子能够通过集电结到达集电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
二、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其基本结构如下:1.结构:共基极放大电路主要由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中,输入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基极上,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取出。
2.工作原理: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由于共基极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输入信号会在三极管的发射区和基区之间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受到基区的阻挡,只有少数载流子能够到达集电区。
在集电区,这些载流子会通过电阻和电容等元件产生输出信号。
三、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是另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其基本结构如下:1.结构: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主要由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中,输入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基极上,输出信号从发射极取出。
2.工作原理: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由于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输入信号会在三极管的发射区和基区之间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受到基区的阻挡,只有少数载流子能够到达集电区。
在发射区,这些载流子会通过电阻和电容等元件产生输出信号。
由于输出信号是从发射极取出的,因此也被称为射极输出器。
四、多级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并改善性能,通常将多个单级放大电路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1.结构:多级放大电路由多个单级放大电路组成,每个单级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共基极或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形式。
复习与自我检测(五)二极管、三极管及整流与放大电路一、学习要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半导体的特性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
半导体能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导电能力会随温度、光照或所掺杂质的不同而显著变化。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当在PN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因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打破了PN结中的动态平衡状态,使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形成较大的扩散电流,PN结导通。
当在PN结两端加上反向电压时,因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同,增强了内电场,也打破了PN结中的动态平衡,使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大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形成较小的反向电流,可以认为PN结截止。
2.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是多数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其值较大(毫安级),但正向电压只有零点几伏,说明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小。
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后,电流增加较快。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其正向压降变化不大,硅管约为0.6-0.7V;锗管约为0.2-0.3V。
反向电流是少数载流子的漂移电流,其值随温度的上升增长得很快,并且只要外加反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反向电流基本上维持不变,和反向电压的数值无关(反向电阻高)。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突然增大,管子被击穿而损坏。
二极管的参数反映了它的电性能,是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的依据。
对正向而言,有最大整流电流I OM,使用时不得超过。
对反向而言,有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 RM和反向饱和电流I R3.稳压管是工作于反向可逆击穿状态下的二极管。
稳压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曲线很陡,它的特点是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的电压稳定不变。
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任务是把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完成这一任务主要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所以通常二极管是构成各种整流电路的核心元件。
5.滤波电路滤波原理利用储能元件滤掉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分量,即保留直流分量,使负载电压脉动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