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词按内容分类整理大全一、送别诗。
-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解析:你看啊,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灰尘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看起来特别清新。
这时候王维就跟他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陪你喽。
这里的“柳”和“留”同音,古人送别经常会提到柳树,就是想把朋友留下来的意思。
王维用这最后一杯酒,把那种离别的愁绪和对朋友远行的担忧都表现出来了,简单几句诗,却特别有画面感,感觉就像我们在旁边看着他们俩分别似的。
-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解析:王昌龄在一个下着寒雨的夜里,陪着辛渐到了吴地。
第二天早上送他走的时候,看着楚山孤零零的,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样。
然后他就对辛渐说,你要是回洛阳,亲友们问起我来,你就说我王昌龄的心就像那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透明呢。
这诗很妙啊,前面写景烘托出离别的冷清,后面又用“冰心在玉壶”表达自己的人格操守,又送别又表明自己的态度,王昌龄可真是厉害。
二、思乡诗。
-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李白这家伙,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那白白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抬头一看月亮,一下子就想家了,低下头就陷入了思乡的情绪里。
你想啊,月亮在古代那可是很容易引起人思乡之情的东西,不管在哪,大家抬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
李白这么简单的几句诗,就把那种思乡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感觉每个人在外面漂泊久了,看到月亮都会有这种感觉。
-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解析:王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孤孤单单的,就像个外人一样。
一到重阳节这种节日,就特别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还想象着自己的兄弟们都在登高,身上插着茱萸,就少了他自己一个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简直太经典了,现在我们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不能回家,也会特别想念家人,王维这诗就像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一样。
古诗主题分类01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03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第四类: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古诗句主题分类整理第一辑:亲情友情一、送别、友情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二、思乡、思亲人1、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三、母亲1.唐孟郊·慈母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宋王安石·十五将母邗(hán)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3. 元王冕·墨萱图(1287-1359)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4.清黄景仁·别老母搴(qiān)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5. 当代诗人海子·给母亲(1964-1989)明天早上,霞光万道。
我要看到你,妈妈,妈妈,你面朝谷仓,脚踩黄昏,我知道你日渐衰老。
第二辑哲理四、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中考语文古诗文主题一、古诗词1.咏史怀古《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心情。
《赤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委婉讽刺南宋朝廷在金兵侵略面前的软弱无能,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同时饱含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酬赠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共勉之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
3.爱国忧民《木兰诗》: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已亥杂诗》(其五):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春望》:触景伤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态,也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和舍己济世的博大宽广的胸怀。
《卖炭翁》: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塑造忠勇将军的形象;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宏大抱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雁门太守行》: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悲壮、激荡人心的战歌;赞扬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忘身报国之情。
"4.山水田园《游山西村》: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喜悦感情。
《饮酒》(其五):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安贫乐道,闲雅有致,超凡脱俗。
5.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下停泊时,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常见主题分类
1. 爱情
- 描写情侣之间甜蜜的情感和对彼此的深情厚意。
- 表达爱的期待、思念和执念。
- 展现爱情中的喜怒哀乐、欢欣和痛苦。
2. 自然
- 赞美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之处。
- 描绘四季变换、山水风景、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
- 表达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感悟。
3. 友情
- 描绘友谊的真挚、牢固和深厚。
- 表达朋友之间的相互扶持、包容和信任。
- 展现友情中的欢乐、分别和不舍之情。
4. 心情
- 表达喜怒哀乐、忧愁和欢快等情绪。
- 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
- 展现对人生、社会和所处环境的思考和感悟。
5. 历史
- 描写历史人物、事件和时代背景。
- 展现历史的曲折、辉煌和沧桑。
- 表达对历史的敬仰、思考和反思。
6. 思乡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 描述离乡背井、流寓他乡的苦闷和迷茫。
- 展现对故乡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以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分类,通过这些主题,诗人们展现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无论是哪个主题,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7大主题分类赏析汇总版。
01篇一:爱国忧民0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0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七年级(上)1.《观沧海》:本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融情入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3.《次北固山下》: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表达了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4.《天净沙·秋思》:全曲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七年级(下)5.《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辞官还家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风气,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更主要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6.《登幽州台歌》: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感慨无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7.《望岳》: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由远及近,把泰山的高大雄奇渲染的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8.《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所见所感,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理入诗,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
9. 《游山西村》: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10.《己亥杂诗》: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八年级(上)11.《野望》: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彷徨之情。
12.《黄鹤楼》: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吊古怀乡之情。
13.《使至塞上》: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
古诗词的主题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题分类:
1.咏物:描写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山川等,如《静夜思》、《登
鹳雀楼》等。
2.大自然:描写自然景色、天气现象等,如《望岳》、《山行》等。
3.思乡怀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旧时辉煌的回忆、对历史名人的
赞颂等,如《乌衣巷》、《登高》等。
4.爱情:表达对爱情的追求、痴迷和思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5.人生哲理:探讨人生真理、人性善恶、生死等问题,如《枫桥夜泊》、《登鹳雀楼》等。
6.历史事件:描写古代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等,如《滕王阁序》、
《白日依山尽》等。
7.对象描写:以一些具体对象为思考的对象,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观刈麦》等。
8.心情抒发:表达诗人的情感、内心感受,如《月下独酌》、《登高》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主题分类,实际上古诗词的主题非常广泛,包含
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