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
- 格式:docx
- 大小:37.69 KB
- 文档页数:17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
第一篇:“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缤纷斑斓的盛唐诗坛上,杰出诗人王维作为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以其对自然风光的独特体验和优美表现,丰富了盛唐之音的时代内涵,开拓出诗歌艺术的新颖境界,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早年曾有经世致用之志,写下《从军行》、《使至塞上》、《观猎》等边塞诗的名篇,表现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抱负。中年以后,经历诸多人生变故,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不幸身陷伪职,成为终生之憾,人生况味愈趋平淡,更多的是在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的抒写中,寄托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从而形成了清幽淡远、空灵明丽的艺术风格。他与好友孟浩然齐名,时称“王孟”,被认为代表着唐代(以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的最高境界。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王维不仅精于诗歌创作,律诗、绝句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擅长绘画艺术,特别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卓然成为一代大家。《旧唐书?文苑传》王维本传云:“(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纵措思,参于造化。”后来人们常以王维的艺术创作为范例,来说明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当属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而最能代表王维山水诗空灵悠远的境界、体现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的作品,则无疑是他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终南山下购置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宁静生活,长达三十多年。《山居秋暝》一诗,就是他描绘山间的清幽景致、抒发心中的独到感受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二句,以叙述的笔调,不露痕迹地点明了地点(雨后的山间)和时间(秋天的傍晚),分别照应着诗题“山居秋暝”四个字,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定下基调。开篇一个“空”字,当然是大山深处空旷宁静的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同时不也正是诗人自己空寂淡泊的内心情致的自然表白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接下来,颔联二句则细致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松林,稀稀疏疏地倾洒下来;清澈的泉水,顺着陡峭的石涧,淙淙潺潺地往前流去。这两句,紧承首联秋雨过后、暮色降临的特定景色,具体点出明月、松林、清泉、石涧等的鲜明意象,凸现出此时此地的自然山水独有的风貌,显示了诗人同时兼为画家所独具的对于光线、色彩、形态的独特体验,并把瞬间的感受定格为优美清新的诗歌语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正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所云:“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说颔联两句还侧重于单纯的写景,那么颈联二句则把写景和写人融汇起来,通过人们的活动,使画面更富于动感,进一步细腻描绘了山间傍晚的优美景色:幽深的竹林中,远远传来喧声笑语,原来是浣纱的女子们结伴归来;绿色的荷叶,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原来是一条条渔舟满载而回。律诗的通常写法,往往是颔联写景,颈联则转入抒情。而诗人这里却超出常规,在颔联以细腻的笔触继续深化着景物的描写。这种富于动感的描写,勾画出一幅优美宁静、和平安详的山间生活图景,显示了诗人细腻而独到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令人不由联想起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处描写,虽然详略不同,但在精神气质上,却是极为相似的。而对于在现实风浪中经历了太多颠簸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充满魅力、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二句,既是收束,更是升华。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四季转移,物候变化,本是自然规律,而由于山间的景物是如此清新美好,令人留连忘返,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显然,前边三联的春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春芳歇”则是以后之事,是虚写。这里虚实结合,相互辉映,更好地凸显了诗篇的主题。汉代曾有人写下著名的辞赋《招隐士》,其中两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那是替淮南王刘安招纳隐士的文辞。而此处诗人则反用其意,以对山间美好景色的细致描写为烘托,深切表明了自己归隐山林、不与世事的心愿。事实证明,这的确是诗人一贯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反复咏唱的主题。如《送别》一诗云:“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所谓“王孙”,乃是借喻诗人自己。这两首诗的结尾,一个是以肯定句作结,一个是以疑问句作结,形式略有不同;而其中所表达的隐逸情怀,却是始终如
一、不曾改变的。这也恰恰反映出中国古代士大夫在面对世界与自我的关系、进取与退避的取舍之时,亘古长存于其内心深处的一个基本趋向。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切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优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特别是其中富于画面感的鲜明清丽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淡泊宁静的情志融为一体,形成清幽淡远的意境,不仅充分印证了人们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的普遍共识,也为深入理解诗画相通的艺术规律,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艺术范例。
第二篇: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主要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溶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画中有诗,指画里富有诗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此特点来自对王维诗的评价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二、例析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解题、作者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其母崔氏奉佛,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有关。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以 “安史之乱”为界。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也明显不同。前期,王维怀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少诗篇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无不准确地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里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晚年无意仕进,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常以禅诵为事。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解词:①诗题一作《秋归辋川庄作》。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本指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③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朝开暮落,故又称朝槿。④野老:自称。⑤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⑥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3、赏析探究: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景、叙事
问题: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译诗: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山下农
1家正烧火做饭。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解答:
步骤: ①指出该词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点拨: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②久雨不停。丛林静谧,空气潮润,炊烟袅袅升起。③诗人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因阴雨气湿而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如炊烟袅袅悠然闲散安逸的情怀。又与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构成了一个怡然自得的生活图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译诗:广漠空蒙、平畴积水,白鹭翩翩起飞,意态闲静潇洒;密林深秀,黄鹂唱和,歌喉甜美。
问题: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有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便讥王维“好取人文章佳句”。明人胡应麟反驳说:“摩诘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韦占用摩诘诗。”但据查,嘉韦占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了谁的诗句难以定论。比较:“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从艺术上看,你认为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步骤: ①明确观点。②描绘图景。③评析妙处或作用。
答案点拨:
①王维诗句较好,更富有画意和意境。②王维人静写自然景色。在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飞舞;在层峦叠翠丛林之中,黄鹂甜美地唱歌。两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③
‘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李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漠漠”有广阔意迷茫意,“阴阴”有茂盛幽深意。画面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境。问题: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飞白鹭,啭黄鹂”有什么艺术特点?
(1)倒装:白鹭翩翩起舞,黄鹂婉啭啼唱。
(2)色彩对比,诗中有画: 水田广布,视野苍茫;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白鹭起舞;黄鹂传唱。这些典型意象构成了一幅积雨天气里意趣盎然的辋川山野图。可谓是“诗中有画”。
小结: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写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则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孤寂寡淡之中,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问题:表达作者什么愿望,体现他什么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