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讲义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86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中国的山脉分布及走向分类。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板书)一、山脉纵横交织(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3)哪列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6)新疆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的内容,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为地形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有两项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一是我国地势特征;二是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地图精讲多练,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反复读图记图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及各级地势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并记住阶梯分界线。
(2)认识山脉走向的含义,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并能说明山脉是我国地形骨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记图,画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决心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中国的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使教学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我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精讲多练等,读图引导、问题教学。
学法: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探究的学习方法。
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拓展延伸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开发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P28)探究结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生态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山区开发的不利条件: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土地灾害的发生。
3、调查我们新化主要地形类型,如果你是县长,你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我县经济?分组编写调查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三、自主检测(我过关,我快乐)(一)基础过关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哪个高原?( C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某某高原 D\云贵高原2、在地形区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 D )思考回顾完成练习3、读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C)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某某高原、某某盆地、云贵高原(二)拓展提升连线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风吹来的高原”某某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黄土高原“见面容易,拉拉手难”地表坦荡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表沟壑纵横连线二塔里木盆地“聚宝盆”“紫色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我国最湿润的盆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中国的地势本讲主题1.地势的特征2.三级阶梯的界线3。
地势特征的影响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地势的特征1.地势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
-- 《周礼·考工记·匠人》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宋·沈括《梦溪笔谈》2。
地势的特征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地势分布特征.我国地势分布图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题一: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A B C D3。
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
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南簏,有一个著名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洼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点。
二、三级阶梯的界线1.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如下:对照我国地势分布图,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三级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海拔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1000米~2000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题二: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A. 大兴安岭B. 太行山 C。
昆仑山 D。
天山题三: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A。
柴达木盆地 B. 成都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三、地势特征的影响1。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中国的地形
本讲主题
1.我国主要的山脉
2.地形类型多样
3.山区面积广大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知识回顾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绕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
一、我国主要的山脉
1.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
山脉的走向是指山脉总体的延伸方向。
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昆仑山脉—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题一: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①阴山山脉②太行山脉③天山山脉④贺兰山⑤南岭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主要的地形区
在上面的中国地形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多雪山、冰川;地势起伏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
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
✓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开阔,很多地方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荒漠广布。
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最广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多煤、多梯田、多窑洞。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多石灰岩,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
3.四大盆地 ✓ 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多绿洲;地势西高东低;封闭严密;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 准噶尔盆地
我国最北、面积第二大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戈壁,但面积小;西北有个小缺口,相对较湿润; 地势东高西低。
✓ 柴达木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 有“聚宝盆”之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海拔2000~3000米。
✓ 四川盆地
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平原;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水热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
4.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也称黄淮海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形,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5.三大丘陵
找一找,在图中找到以下地形区。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2.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A B C D
题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图中山脉间的地形名称是()
A. 华北平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题三:读“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图(如图),可知我国()
A.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 山区面积最多,占陆地面积的43%
C.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D.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题四:读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的是()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丘陵
2.该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 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有利条件
B. 为发展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C. 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匮乏
D. 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中国的地形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C
2.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长江中下游
题一:B 题二:C 题三:C 题四:1.B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