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汉文化圈的“贤媛”书写
- 格式:docx
- 大小:37.25 KB
- 文档页数:2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题解】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
本篇所记述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两种为主。
目的是要依士族阶层的伦理道德观点褒扬那些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以之为妇女楷模。
有一些妇女,德行可嘉,能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并处理问题,例如第10则记王经之母深明大义,第23 则记谢公夫人顾虑到,恐伤盛德”。
或者识大体,刚强正直,不搞歪门斜道,例如第20 则记陶侃母斥责儿子贪公家便宜,第3 则记班捷好不做诅咒之事。
还有第30 则所记的“清心玉映”,都是对品行的描写。
至于第26 则记述谢夫人鄙薄丈夫,那也是从恨铁不成钢的角度来说的。
有一些妇女,才智过人,她们有的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善于识别、品评人物,如第11、12 则所述山涛妻、王浑妻事。
有的见识卓越,善于辨析、判断,深明事理,例如第6、7、8 则所写的许允妇对时势、对丈夫、对儿子的正确认识等事。
有的机智,应变能力强,例如第9 则记诸葛诞女对丈夫的反驳,第22 则记庾玉台子妇一语救全家。
至于美貌,似乎并没有看成贤媛的一个独立的标准,所以在记叙貌美的同时,总涉及德行或才智。
例如第 2 则记“王明君姿容甚”丽”的同时,点出她“志不苟求”。
士族阶层所维护的封建门阀观念,也必然会反映到妇女身上。
例如第18则记庶族出身的络秀为“门户计”,自愿去贵族家做妾,还恳求儿子要跟娘家认亲戚。
又如第29 则记都嘉宾妻坚持从一而终,都不过是要维护门阀等级制度,保持士族门第的尊严。
(1)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①。
秦未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
不如以兵属人②。
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注释】①“陈婴”句: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陈婴原是东阳县的书吏。
陈涉起义后,东阳人杀了县令,聚集几千人,强立陈婴为首领;遭陈母反对,才依附项梁。
乡党:乡里。
②属(zhǔ):交付。
【译文】陈婴是东阳县人,从小就注意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在乡里中很有名望。
《世说新语·贤媛》的故事《世说新语·贤媛》讲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代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谢道韫是一位有才华的女子,不过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下,她对自己的婚姻也是没有的选择性的,她被许配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在书法上的成就是和他的父亲不相上下的,但是才情比起谢道韫还是有些许的差距的,那么他们之间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谢道韫。
她说过较的话,我们肯定都听过,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过,今天这个关于谢道韫的故事,我们却从她的弟弟谢遏(è)开始说起。
谢遏其实就是谢玄,他是东晋有名的大将军。
而他的家庭,陈郡谢氏在当时已经成为了豪门望族,许多人都称他们家“诗酒风流”。
在这样的大家族里,不仅男儿个个有胆气,女孩也同样才华四溢。
在一家子里,谢玄较崇拜的人,不是他的大将军叔叔,也不是平时一起习武读书的兄弟们,而是他的姐姐——谢道韫。
谢玄常常逢人就赞扬他姐姐的才华。
有一个名叫张玄的人,听到这个就不高兴了,他常常称赞自己的妹妹,想使她和谢道韫相媲美。
这时,有一位尼姑经常往来于张、谢两家,人家就问她,这两位女子到底孰高孰低呢?而这位尼姑就回答说:“王夫人神采风度潇洒俊朗,真的很有隐士的风采和气度,而顾家的媳妇心地清纯,洁白光润,自然在妇女中也是的。
”而这句话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摘抄句子。
这位尼姑所说的“王夫人”,也就是谢玄崇拜的姐姐谢道韫。
谢道韫成年之后,就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而张家妹妹因为嫁到了顾家,所以被称为“顾家妇”。
在那时,王羲之一门号称琅琊王家,同样也是高门大户,两人的婚姻应当是门当户对,可是,谢道韫有时候却也不见得看得上王凝之。
《世说新语》里曾经记载了有关谢道韫的另一个故事。
有整天,她回到娘家,脸上却不是很高兴,叔父谢安看到了,就问她是什么原因,毕竟王凝之的人品和才学也很不错。
《世说新语贤媛》女性人物形象浅说梁克隆【摘要】<世说新语·贤媛>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具高风亮节、品格也敦厚纯粹之"贤"女子,或为有远见卓识、气象亦超凡拔俗之"伟"女子,或为理性、果敢并聪明伶俐之"奇"女子,或为刚强、正直且傲岸不屈之"烈"女子.这些女性用她们庄严的生命意志与澎湃的诗情强烈地宣示出这样的真理:虽然封建社会给予女性以极不公正的对待,使之遭遇了悲惨、酷烈的命运,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奋斗着,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显示出永恒的生命活力.【期刊名称】《东方论坛》【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7页(P52-57,82)【关键词】《世说新语·贤媛》;女性形象;人格魅力【作者】梁克隆【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公共教学部,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作为“轶事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以其生动简练的文字叙述、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丰满鲜活的形象创造以及故事本身的哲理、隽永而著称于世。
虽然《世说新语》所记载的名人言行大多为片言只语和琐事常行,可由于深涉社会上层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当时的风俗习尚、思想文化、艺术文学的缘故,所以能够比较鲜明地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
特别是《世说新语》还别开生面地创立了《贤媛》这一门类,为那些“有母仪”与“才智”①余嘉锡说到《贤媛》时强调:“本篇凡三十二条,其前十条皆两汉、三国事。
有晋一代,唯陶母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参见《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63页。
的女子树碑立传。
尽管《贤媛》的篇幅不长,其记录者的立场、观点也没有完全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但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和对待这些女性形象本身,已经是“善莫大焉”了。
《贤媛》列《世说新语》三十六门之第十九,有故事三十二则,计两千四百余字,不属于鸿篇巨制;且每则故事的字数也不多,最多的不到二百字,最少的仅二十九字。
世说新语贤媛篇谢道韫赏析《世说新语·贤媛篇》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谢道韫所著的一部语录集,该篇主要记录了晋朝贤媛的言行和特征。
以下是对《世说新语·贤媛篇》的赏析及相关参考内容。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的女作家,她在《世说新语·贤媛篇》中以贤媛为主线,描写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贤媛人物。
这些贤媛们都具有智慧、仁德、节俭的品质,充分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这些贤媛人物的形象,谢道韫试图呈现出东晋时期女性的特点和价值观。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的贤媛形象丰富多样,既有与丈夫共同经营家业的贤德之妻,也有以才智成就事业的贤明之妇。
例如,文章中提到的“韩问之有道,负甓夫人有灵”意指韩延之的夫人是一位善于管理家务的贤妇,她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能够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独立运营家庭,帮助丈夫顺利完成各项事务。
另外,这篇文中还有许多关于贤媛的细节描写,如谢安的妻子曹婴,在完成日常家务之余,还善于针线活、烹饪和家仆管理。
曹婴不仅是家庭的主妇,还是一位能干的女性,她的勤务能力为谢安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这些形象塑造不仅展现了东晋时期女性亲善、节俭、聪慧的一面,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此外,贤媛们的言行举止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王敦有痔疾,曹庙中有一老妇人以为世嫂,至时诣寝,因告王疾,敦抑怒之曰:君称吴下阿蒙,此嫂当是何郎。
”这一段描述了曹庙家中的一位老妇人,她以贤妇的名义诊察王敦的病情,展现了她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和尊敬,也折射出古代贤妇的风范。
此外,《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贤媛的言行和价值观念,如充满人情味的杨玉环、以家道为重的刘宽之妻等。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情节描写,谢道韫在文中细腻地刻画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类贤媛,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她们对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奉献与厚爱。
总的来说,《世说新语·贤媛篇》通过描写贤媛的形象和事迹,塑造了一批有品德、有才智的女性典范。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9)全文(29 )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
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译文】郗嘉宾死了,他妻子的兄弟想把妹妹接回去,她却始终不肯返回娘家。
说:活着虽然不能和希限E同居一室,死了岂可不和他同葬一穴!(30)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
有济尼者,并游张。
谢二家,人间其优劣。
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①。
【注释】①林下:竹林之下或树林之下,实指隐士所在之处。
按:济尼之言,实际是说顾家妇(张玄妹)不如王夫人(谢道韫)。
称赞王夫人有隐士风度,顾家妇不过是妇女中的优秀者而已。
【译文】谢遏非常推重自己的姐姐谢道韫,张玄常常称赞自己的妹妹,想使她和谢遏姐姐并列。
有个尼姑叫济尼,和张、谢两家都有交往,别人问她这两个人的高下。
她回答说:王夫人神态风度潇洒爽朗,确实有隐士的风采和气度;顾家媳妇心地清纯,洁白光润,自然是妇女中的优秀者。
(31)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①?答曰:发白齿落,属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②!【注释】①恶:不好,这里指视力、听力衰退。
②神明:精神。
隔:隔阂。
按;这句是说还没有到眼花耳聋,彼此不通情意的程度。
【译文】尚书王惠曾经去看望过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夫人,问她说:眼睛、耳朵还没有觉得不好吧?她回答说:头发白了,牙掉了,这是属于身体的衰老;至于视力和听力,关系到精神,哪能就阻碍和别人交往呢!(32)韩康伯母殷,随孙绘之之衡阳,于阖庐洲中逢桓南郡①。
卞鞠是其外孙,(书摘天下)时来问讯。
谓鞠曰:我不死,见此竖二世作贼②!在衡阳数年,绘之遇桓景真之难也③,殷抚尸哭曰:汝父昔罢豫章,征书朝至夕发④;汝去郡邑数年,为物不得动,遂及于难,夫复何言!【注释】①绘之:是韩康伯的儿子,任衡阳太守。
②见此句:竖指小子,是对人的蔑称。
二世指桓温和温玄父子。
温久怀篡夺之志,事未成而死。
桓玄也志在篡夺,公元398年起兵反帝室;402年举兵东下建康,掌管朝政。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魏晋时期文化、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著作,
其中“贤媛篇”记录了魏晋时期女性形象。
在这一篇章中,对于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我
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空间逐渐扩大,个性和思想开始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其次,女性的个性和思想逐渐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女
性的故事描述了她们敢于言行,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的特点。
比如现在被赞誉为
“先腹孕而出”的周任妻子就是一个剽悍的女孩子,的确不害怕言谈,即在丈夫面前也毫
不忌讳。
她有个大脑子,“机智、聪慧,自己的话题待人辩驳。
”
另外,文中也描绘了许多自信、独立、具有强烈的追求精神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文中,有一位叫做贾南风的女子,她在披咳外出时被风吹乱了头发,只有一根发簪容易掉失,她
就将其插在外袍上,避免了它掉落。
这样一个场景,说明了她是非常自信且有条理的人。
总之,“贤媛篇”成功地突出了魏晋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妇
女身上的特质给后世做出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不拘一格、从容不迫”的精神不仅要在女性身上影生长、还需要依托社会的大力支持,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机会和
环境;以及培养女性送达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由思想。
女皇武则天和朴槿惠、英拉的书法中国的味道中国的根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书法-夜宴书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素以智计、兼涉文史”,对唐代文化发展有过突出贡献,擅长诗文、书法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 唐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碑额)武则天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升仙太子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之一。
碑文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用鸟首飞白体书写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76岁时所作。
《升仙太子碑》的碑文,语势畅达,气象恢宏,情韵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但其碑文与她的书法艺术相较,书则更胜其文!武则天的书法遒丽多姿,曾亲自撰写了不少制诰、序跋、碑铭、诗文等。
由于她的身份特殊,使她成为封建时期留下墨迹最多的女书法家。
在碑史上,武则天是女性写碑的第一人,也是用行草书体写碑第一人,可见她不仅在政治上是一位有魄力的革新家,而且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出色的女书法家。
她的传世书迹很多,其中以她晚年所书立于河南偃师缑山仙居庙的《升仙太子碑》最具代表。
《昇仙太子碑》碑文上图中,“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既有磅礴恢弘之大气,又有飘飘欲仙之潇洒。
可见,武则天的书法笔势婉转流利,落笔铿锵有声,风格遒劲潇洒,独特至极!在“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这14个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在端庄的楷书之间,不时地又使用了小篆字体(“天”字即是),以及自己开创的汉字(“圣”字即是)。
在这一行的结尾处,她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介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笔法,写了“书”字。
△ 王羲之《兰亭序》武则天的书法深受唐太宗熏陶,太宗酷爱书法,大量收集王羲之墨迹和法帖,这对武则天研习书法影响很大。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所见魏晋女性形象
李宇航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中国政治史上,魏晋时代无疑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在思想史上,却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魏晋人无不充满着强烈的个人浪漫主义的精神。
他们在那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从过去那种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里解放出来,无论对宇宙,政治,人生或艺术都持有大胆独立的见解”(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页)。
《世说新语》成书于魏晋时期,其必不可少带有时代的特点与思想烙印。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李宇航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新女性
2.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理想中的女性
3.《世说新语·贤媛》所见女性美及其当下借鉴
4.《世说新语》所见魏晋女性形象浅析
5.试析魏晋风度对魏晋时期女性的影响——从《世说新语·贤媛篇》谈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亚汉文化圈的“贤媛”书写
钱南秀
【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8)4
【摘要】因汉文或文言曾作为东亚汉文化圈诸国官方而正式的书写语言,大量汉文典籍因此产生,为后世了解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篇帙浩繁的文
化典籍也包含了妇女史的书写,其中,初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贤媛”
书写传统尤为值得注意。
延及明清时期,“贤媛”文体均于汉文化圈诸国引发仿作。
大量明清《世说》仿作的出现,反映并促使了知识妇女对于魏晋“贤媛”及其所代
表的“林下风气”之自由精神的认同,导致“贤媛”精神于清末维新运动中凸显,成
为妇女平权运动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及其独立自主意识的一种表达。
在日本,“贤媛”仿作于德川早期出现,基于日本原有妇女史资料,“贤媛”偏才,而贞节观从未占主流。
然而,不同于清末维新运动中“贤媛”居于前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列女”仿作大
量涌现,迅速取代“贤媛”,盖因教育妇女为其时重要社会变革目的。
“贤媛”在朝鲜,协同推动了士林对于妇女诗文创作的重视;在越南,亦进入妇女生活的书写,重在表彰妇女才学智略。
研究“贤媛”传统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流传衍变,不仅能够就东亚
妇女史的书写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亦可对其后整个东亚社会政治学术对于人民生活
的影响具体而微,有更为深切的认识。
【总页数】15页(P1-15)
【作者】钱南秀
【作者单位】莱斯大学跨国际亚洲研究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
【相关文献】
1.横向与纵向──东亚汉字文化圈与欧洲罗马文化圈意识构造的比较文化论序说
2.论贤媛之“贤”——从贤媛门看《世说新语》品评妇女的标准
3.东亚文化圈:传承,裂变与重构——“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会述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