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86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浅基础的定义: 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的基础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也较简单。
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天然地基浅基础的特点:由于埋深浅,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法简便,造价也较低,因此是建筑物最常用的基础类型。
第一节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类型、构造及适用条件一、浅基础常用类型及适用条件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分类(根据受力条件及构造):刚性基础: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的地基反力为σ,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图2-1b),a-a断面左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σ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
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图2-1b)。
它是桥梁、涵洞和房屋等建筑物常用的基础类型。
其形式有:刚性扩大基础(图2-1b及图2-2),单独柱下刚性基础(图2-3a、d)、条形基础(图2-4)等。
柔性基础: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a-a断面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若超过了基础圬工的强度极限值,为了防止基础在a-a断面开裂甚至断裂,可将刚性基础尺寸重新设计,并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图2-1a)。
柔性基础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常见的形式有柱下扩展基础、条形和十字形基础(图2-5)筏板及箱形基础(图2-6、图2-7),其整体性能较好,抗弯刚度较大。
刚性基础常用的材料:主要有混凝土,粗料石和片石。
混凝土是修筑基础最常用的材料,它的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可浇筑成任意形状的砌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宜小于C15号。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为了节约水泥用量,可掺入不多于砌体体积25%的片石(称片石混凝土)。
1、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为六层住宅楼,砖混结构,拟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最大线荷载F K =300kN/m 。
根椐场地地质条件对浅基础进行评价:①、属先确定持力层,根椐场地地质条件,第②层可做为基础的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f ak =150kPa 。
基础埋深d=2.0m 。
②、求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 a (深度修正): 根椐5.2.4公式: f a =f ak +ηd γm (d-0.5)式中:f ak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150kPaηd =1.6, (根椐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e=0.821, I L =0.35)若为湿陷性黄土或新近堆积黄土(Q 42)应按GBJ25-90规范表3.0.4确定。
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16.5kN/m 3, d----基础埋深=2.0m代入计算为:f a =150+1.6×16.5×(2-0.5)=189.6kPa 。
③、计算基础宽度b:根椐基础面积计算公式代入计算:A=Lb ≥γd f F a k-=0.220*26.189300=-m 取2.2m式中: F K ---基础顶面的竖向力=300kN/m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9.6kPa L 、b---基础的长度和宽度(条基时,L 取1.0米)γ---基础及上伏土的平均重度=20.0kN/m 3④、求基底压力P K :根椐5.2.2-1 公式 A G F P K K K+= 式中:F k =300kN/mG k =L b d γ=1×2.2×2.0×20=88kNA=1×2.2m将参数代入计算后得p k =176.4kN/m 2(kPa)⑤、根椐5.2.1-1式:f a ≥p k 判定地基强度是否滿足要求。
以上计算的f a =189.6kPa, p k =176.4kPa,滿足5.2.1-1式f a ≥p k ,地基强度滿足要求。
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天然地基与基础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掌握基础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3. 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图片、案例等。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章节,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2. 列举基础的分类和功能。
3. 描述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地基承载力计算八、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九、教学内容: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