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B.中苏关系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第三次科技革命(2)国内背景A.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中国领导人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B.中国制定了科学发展战略(3)目的为了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巩固国防,维护中国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3.表现(重大成果)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中国从此跨入核国家行列B.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D.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E.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成就:(注意从神一到神四是无人飞行试验)A.神五:2003年,杨利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神六:2005年,首次双人多天的航天飞行。
费俊龙、聂海胜C.神七:2008年,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宇航员:翟志刚)。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D.神八:2011年,无人航天。
突破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自动对接E.神九:2012年,验证手动对接,首名女航员“飞天”。
刘洋(女)、刘旺、景海鹏F.神十:2013年,首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
王亚平(女)、聂海胜、张晓光。
3.影响(1).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据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苏一美二),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2)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光辉的里程碑(3)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4)激发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5)浓缩了科研人员的心血三、农业科技1.成就(1)1973年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即籼型杂交水稻)(2)2001年他获得国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意义(对人类的主要贡献)(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注意:袁隆平本人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东方魔稻”、中国“第五大发明”;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