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数及相关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公式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计算公式具体如下:PPI=(当年的价格/基年的价格)*100;CPI=(以现期价格核算的基期一揽子商品的总价值)/(以基期价格核算的基期一揽子商品的总价值)。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区别具体如下:CPI: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用来反映农业生产者、工业生产者、建筑业生产者提供的其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 对CPI有一定的影响。
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
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 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 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
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但CPI与PPI 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
若发生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等。
目前,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
生产价格指数计算公式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是一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和市场上可购货品价格变化的指标,是评估一个经济体价格水平变化和消费者物价水平变化的重要工具。
生产价格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以及分析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
生产价格指数是由政府机构统计局收集的,通过定期采购产品和服务的代表性样本而计算出来的。
生产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PPI = (C × I) / (A × B),其中,C为当前产品/服务的价格,I为当前产品/服务的重量,A为上期产品/服务的价格,B为上期产品/服务的重量。
因此,PPI是一种用来衡量当前产品/服务价格变化的可靠指标。
通常,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相关,但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这取决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生产价格指数可能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影响,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可能受到服务价格的影响。
此外,生产价格指数还可能受到供应和需求的影响,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可能受到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生产价格指数在经济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们分析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利率决策和其他重要的经济问题。
因此,生产价格指数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提供有关经济活动和物价变化的重要息。
生产价格指数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指标,它是由政府机构统计局收集的,通过定期采购产品和服务的代表性样本而计算出来的。
生产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为:PPI = (C × I) / (A × B),其中,C为当前产品/服务的价格,I为当前产品/服务的重量,A为上期产品/服务的价格,B为上期产品/服务的重量。
生产价格指数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以及分析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
生产价格指数可以提供有关经济活动和物价变化的重要息,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们分析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利率决策和其他重要的经济问题。
5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实例经济评价指标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活动质量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五个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具体计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GDP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GDP增长率=(本期GDP-上期GDP)/上期GDP×100%假设国2024年实现的GDP为1000亿元,而2024年实现的GDP为1200亿元,则GDP增长率为(1200-1000)/1000×100%=20%。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般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如下:CPI=(本期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上期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0%假设国2024年CPI为100,而2024年CPI为110,则CPI指数为(110/100)×100%=110%。
三、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数/总人口数×100%假设地区总人口为5000人,劳动力人口总数为3000人,则劳动力参与率为3000/5000×100%=60%。
四、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代表农业、林业、渔业等原始产业,第二产业代表工业,第三产业代表服务业。
计算公式如下: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假设国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0亿元,则第一产业比重为100/1200×100%≈8.33%;第二产业比重为800/1200×100%≈66.67%;第三产业比重为300/1200×100%≈25%。
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公式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指的是单位所有要素投入所创造的产出水平,它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三种:拉索指数方法、索罗指数方法和成本函数方法。
一、拉索指数方法拉索指数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拉索(Laspeyres)于1871年提出的,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上其中一产出指标和相应的要素投入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拉索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TFP=(Y2/Y1)/(X2/X1)其中,Y2和Y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产出水平,X2和X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要素投入水平。
拉索指数的优点是易于计算和理解,但它固定了要素投入的比重,不适用于要素投入比重发生变化的情况。
二、索罗指数方法索罗指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罗(Solow)于1956年提出的,它是在拉索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索罗指数通过考虑要素投入的比重变化,更全面地度量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索罗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TFP=(Y2/Y1)/((L2/L1)^a*(K2/K1)^(1-a))其中,Y2和Y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产出水平,L2和L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劳动要素投入水平,K2和K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资本要素投入水平,a是资本要素的权重,一般取值范围为0到1索罗指数考虑了要素投入的比重变化,但它假设要素之间的弹性恒定不变,不具备很好的灵活性。
三、成本函数方法成本函数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休斯(Hulten)于1978年提出的,它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成本函数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TFP=1-(TC2/TC1)^b其中,TC2和TC1分别代表两个时间点上的总成本,b是一个常数。
成本函数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多个要素投入和产出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情况,并且对要素的选择和权重没有限制。
综上所述,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主要有拉索指数方法、索罗指数方法和成本函数方法。
○黄灿灿○ 工业生产指数 如何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我省从今年一月开始试行计算工业生产指数,即用工业个体产量指数来加权平均计算综合产量指数,以此来反映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速度。
使用的计算公式是拉氏物量指数的变形公式,即:Kq =∑q 1q 0q 0p 0∑q 0p 0q 1为报告期产量q 0为基期产量p 0为基期单位产品增加值Kq 为总指数上述公式可以看到,计算工业生产指数要有个体指数和权数。
个体指数采用代表产品报告期产量比基期产量求得。
当前的代表产品目录为国家统计局统一确定,各地区自己进行补充和调整。
权数采用直接权数法计算,以产品增加值占总体增加值的比重求得。
下面就我省和各市、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如何计算工业生产指数,谈几点看法。
一、调整本地区的代表产品目录 工业生产指数的代表产品目录由全国统一规定基本框架,供国家和各地区共同使用。
目的是使上下级工业生产指数容易衔接,各地区之间生产指数基本可比。
各地区在调整确定本地区代表产品目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凡本地有生产的产品,那怕产量极小也应保留。
2、凡本地区没有生产的代表产品应当删除。
今后本地区又生产了该产品量时,则按新产品处理。
3、为使代表产品更适应本地区的工业经济实际情况,可以补充本地区重要产品作为代表产品,也可以将某些类产品划细,以其中的品种作为代表产品,各细品种产量之和应等于原类产品,如果品种过多,在列出几种主要品种后可列“其他”项,但不可用部分细品种代替原类产品。
分品种设置好之后,要把相应的类产品去掉,以免重复计算。
补充的产品如是全国统一目录中已有的非代表产品,则将目录是否附加产品的标志进行更正即可;如是目录中没出现的代表产品则应在恰当的位置上补充产品名称、计算单位、产品编码、价格、单位产品增加值等各种数据和标志。
二、调整行业增加值现行统计的工业增加值是按“工厂法”原则计算的。
“工厂法”是按其主要产品的性质划分行业归属,将该企业的联产品、附产品和多种经营产品的增加值划入本行业,因此,现行统计行业的增加值包括了本行业所属企业生产的属于其他行业的产品增加值,没有包括其他行业生产的本行业产品的增加值。
学习园地如何确定和计算工业生产指数中的代表产品和权数幸晓维 黄灿灿 目前试行的工业生产指数采用工业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进行加权综合平均计算。
采用的计算公式为:Kq =∑q 1q 0q 0p 0∑q 0pq 1q 0为产品产量个体指数;q 0p 0∑q 0p 0为权数。
产品产量个体指数和权数是构成工业生产指数的两个基本要素。
要正确地计算工业生产指数,必须正确地确定和计算这两个要素。
一、代表产品计算工业生产指数首先要有报告期和基期各种工业产品的产量资料,用以计算它们的个体指数。
但工业产品千万多种,在计算指数时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所有全部产品进行计算,只需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产品即可。
(一)代表产品的概念计算工业生产指数,要选择能代表全部工业发展状况的主要产品或重要产品来计算产品的个体指数,这些产品能代表总体的发展趋势,具有代表性。
参予计算工业生产指数,称为代表产品,反之,不参予计算工业生产指数的产品,称为非代表产品。
(二)代表产品选择的原则要在全国,全省或全市较为宏观的范围内的全部工业产品中,选择出能代表工业生产总体变动趋势的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选得太多;既要满足计算工业生产指数的要求,又要能正确反映工业总体的发展状况。
因此,选择代表产品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产品必须按工业行业分类进行选取,并尽可能使每个行业都有代表产品。
这是因为工业生产指数是按产品分行业来计算发展速度的,没有代表产品的行业就无法计算该行业的发展速度;2、选择产量多,价值量大,所占比重大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工业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动态变化对总体的动态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3、代表产品要有足够的数量,选多少为宜,不能一概而论,需视代表产品之代表性而定。
代表性高,代表产品少些,也已足够,反之,代表产品多些,也未足够。
但不能说代表产品之代表性与代表产品数量多少无关。
统计理论已经证明: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随着所含项目大小的平方根而增加(δ=∑(X -X)2N )。
设备监理师复习资料: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是估算生产装置投资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
的建设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以及拟建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估算投资额。
计算公
式为:
C2=C1 (A2/A1 )n*f
式中:C1———已建成类似工程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C2———拟建工程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A1———已建成类似工程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A2——拟建工程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n——生产能力指数,n≤1.
若拟建项目或装置与类似项项目或装置的规模差不大,生产规模比值在0.5~2之间,则指数n的取值近似为1.
若拟建项目或装置与类似项目或装置的规模差距在50倍之内,且拟建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格来达到时,则n取值为0.6—0.7;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来达到时,n取值为0.8—0.9.。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
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
总量指数(totalamountindex):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它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如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或工业总产量对比形成的总产量指数;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通常称为价值指数,如不同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等对比形成的价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