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51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资料推荐------------------------------------------------------ 历年国考行测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共科目笔试的两大考试科目之一,要想取得高分,需要进行有深度的复习和训练。
高效的备考必须以深入了解考试为基础。
下面总结分析了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真题特点,并对201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年份题量位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2019 年 135 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15)判断推理(35)资料分析(20)2019 年 135 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15)判断推理(40)资料分析(15)2010 年 140 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15)判断推理(35)资料分析(25)2009 年 140 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20)判断推理(35)资料分析(20)2008 年 140 常识判断(25)言语理解(40)数量关系(20)判断推理(35)资料分析(20)一、行测五大部分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一)常识判断 1. 总题量在 25 道,内容庞杂,包括科技常识、人文常识、政治常识、国情社情、法律常识、经济常识等。
2. 强调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
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1 / 5常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强调这方面的考查,对考生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 总题量稳定在 40 道,逻辑填空与阅读理解各占大壁江山。
2. 逻辑填空主要是对实词与成语的考查,其中对成语的考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考查形式上看,一空、两空、三空都有,两空为主要考查形式,而它又以实词+实词、实词+成语的组合形式为主。
行测之资料分析题攻略一.特点分析资料分析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题型之一。
主要有以下特点:i.题量较多国考中占20题,联考中占15题或20题,四川省考中占15题。
总体来说,资料分析题占总题量的15%。
ii.分值较高据非权威考证,国考中资料分析题分值约1分/题,合计20题,分值约占总分值的20%。
四川省考虽然只有15题,但是从分值来看,应该是超过15%,约占到总分值的17%~20%。
iii.阅读量大资料分析题中文字题含有大量文字与数据,表格题中含大量项目和数据,阅读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完整的看完整篇资料。
iv.计算量大计算能力是资料分析题的重要考点。
四川省考资料分析题中,约有80%的题涉与到计算(精算,估算,巧算),15%的问题涉与到简单的数值比较,仅有5%的题能通过直接观察解答。
v.综合难度较大庞大的阅读量,庞大的计算量,极其短缺的时间,决定了资料分析题的综合难度很大。
vi.大众放弃指数高理科生放弃资料分析的都不在少数,文科生绝大多数望洋兴叹。
非不想做,实则是时间有限,被逼无奈放弃。
以上都是分析资料分析题的难处、坏处,但是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
资料分析题绝对不是一无是处。
其实有好的地方,譬如不容易出错,要求算一个增长率,基本上不会算错。
只要你不是猜题,正确率往往有80%以上,比其他任何题型的正确率都要高。
二.对待政策上面分析了资料分析题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做出什么对策呢?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在前篇《行测攻略》中,我提到60题常规题的正确率考生是差不多的,你要想考高分,要想打败和你竞争的数百数千人,就要在40道加分题上下功夫,不可能放弃资料分析题。
须知多拿一分可以压死多少人,况且资料题一题还不止一分。
也许有人说,不见得吧,不也有人放弃了资料也考六七十分的。
这种情况有,但是极少。
最可能是常规题他几乎全对,而且猜题也猜中了很多,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资料题占20分左右,你要是放弃了,总分变成80分。
2024国考行政执法行测解析
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考试,试卷分为5大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
常识判断模块共有20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文化等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共有40道题目,包括20道逻辑填空和20题文段阅读。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境的把握和词语搭配的运用能力,而文段阅读则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量关系模块共有10道题目,主要涉及数学运算和推理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判断推理模块共有40道题目,包括10题图形推理、10题定义判断、10题类比推理和10题逻辑判断题。
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推理和分析。
资料分析模块共有20道题目,包括4套材料,每套材料各有5题。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理解并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体来看,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考试涉及面广,难度较大。
考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常识、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时间分配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资料分析的题型通常包括文字型、图表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和表格型等。
这些资料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文字型资料通常是对某个主题的详细阐述,包含大量的数据和相关信息。
在阅读这类资料时,考生要有意识地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和提炼,比如时间、数据主体、关键词等。
例如,“2022 年,_____地区的GDP 达到了 5000 亿元,同比增长 8%。
”这里的“2022 年”是时间,“_____地区”是数据主体,“GDP”和“5000 亿元”以及“8%”是关键数据和增长比例。
图表型资料则以直观的图形展示数据。
柱状图能清晰地对比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大小;折线图侧重于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饼状图主要用于展示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关系。
对于图表型资料,首先要看清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含义、单位以及图例等要素。
比如,在一个折线图中,如果纵坐标表示产量,横坐标表示年份,那么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出产量随年份的变化情况。
表格型资料以行列的形式呈现数据,结构相对清晰。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的数据可能会比较密集,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因此,在阅读时要有条理地进行梳理。
在解答资料分析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还是其他指标。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迅速定位到相关资料中找到所需数据。
在查找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看错行或列。
计算是资料分析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时间有限,并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每一个结果,而是要善于运用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增长率时,如果数据比较接近,可以使用“增长量÷基期量”的近似算法;在计算乘法时,可以根据数字特点进行凑整或者约分。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对于考生取得理想成绩起着关键作用。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在这个模块中,有一些重点题型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首先,增长率相关的题型是必考且重点的。
增长率的计算和比较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增长率的计算,一般会给出现期量和基期量,我们需要通过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来得出结果。
而增长率的比较,可能会给出多个数据,让我们判断增长速度的快慢。
这时候需要我们灵活运用计算技巧,比如先观察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倍数关系,如果倍数关系明显,直接通过倍数大小来判断增长率的大小;如果不明显,再进行具体的计算。
其次,比重问题也是高频考点。
比重的定义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题目中,可能会让我们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或者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
计算现期比重相对简单,直接用部分值除以整体值即可。
基期比重的计算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的部分值和整体值,再进行相除。
对于比重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来判断,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再者,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也是常考题型。
平均数的计算要明确总数和个数,然后相除得出结果。
平均数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其计算公式“平均数增长率=(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100%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1 +份数增长率)”。
在比较平均数时,同样要注意观察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另外,倍数问题也不容忽视。
倍数可以分为现期倍数和基期倍数。
现期倍数直接用两个量相除即可,基期倍数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量再进行相除。
在解决资料分析重点题型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快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特点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举行的一项重要考试,其历年真题特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出题思路和考察的重点,从而为备考提供有力的参考。
本文将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特点,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综合性与关联性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呈现出综合性和关联性强的特点。
例如,在一道政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解读和一些具体案例。
因此,考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能够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二、案例分析与实践运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中,往往大量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践运用的形式。
这不仅考察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道经济题中,可能会给出某个实际情境,要求考生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三、时事热点与政策导向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通常紧密联系时事热点和政策导向,对考生对时事政治敏感度和政策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如,近年来,环保、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成为了考试中的热点话题,考生需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深入了解相关政策,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四、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要求高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往往注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外,还涉及到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能力的考察。
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兼顾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考试形式与内容多样化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形式多样,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要求考生具备不同类型题目的应对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具有题量大、分值高、难度适中的特点。
掌握好资料分析题型,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行测资料分析的常见题型。
一、增长类题型增长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主要包括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与比较。
增长量的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在题目中,通常会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要求计算增长量,此时可以使用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增长率 ÷(1 +增长率)。
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100%。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的概念。
同比增长率是指本期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则是指本期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
对于增长类题型的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如果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明显,可直接比较现期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如果不明显,则需要按照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后再比较。
二、比重类题型比重类题型也是资料分析中的重点。
比重指的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的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 ÷整体量 × 100%。
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是比重类题型中的常见考点。
若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上升;若部分增长率小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下降。
此外,还会有计算基期比重和两期比重差值的题目。
基期比重的计算公式为:基期比重=(部分量的现期量 ×整体量的增长率)÷(整体量的现期量 ×部分量的增长率)。
两期比重差值的计算公式为:两期比重差值=现期比重基期比重=(部分量的现期量 ÷整体量的现期量)×(部分量的增长率整体量的增长率)÷(1 +部分量的增长率)。
三、平均数类题型平均数类题型主要涉及平均数的计算和平均数的增长率。
2024国考地市级行测推理判断解析一、题型分析地市级公务员考试地市级行测中,推理判断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具体的题目类型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比较推理、条件判断等。
二、解题方法1.掌握常见逻辑关系在解答推理判断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充分非必要条件、充分非充要条件、等同关系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从而更好地进行推理判断。
2.善于利用排除法在解答推理判断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排除法缩小答案的范围。
首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排除与结论相悖的选项。
通过不断地排除,我们就可以找到最有可能的正确答案。
3.注意细节,防止陷阱在解答推理判断题时,我们要注意题目中的细节,避免被一些陷阱所迷惑。
有些题目会设立一些迷惑性的条件或结论,我们要通过仔细分析,避免被这些迷惑性的信息所牵制,从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4.多做练习,提高水平对于推理判断题,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案例解析下面我们以一道典型的推理判断题为例进行解析:某市每年都举办一个文化节,今年的文化节将于11月1日至11月7日举行。
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文化节将在下个月举行。
B.文化节将在去年的同一天举行。
C.文化节将在明天举行。
D.文化节将在今年的7月举行。
该问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今年的文化节将于11月1日至11月7日举行,我们可以排除选项B和D,因为去年的同一天和今年的7月都不符合这个时间段。
我们还可以排除选项C,因为明天也不在这个时间段内。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求职者追逐的目标,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更是关键的一环。
行测涵盖了多种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行测中常见题型的难点所在。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难点之一在于词汇的积累和理解。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同义词、近义词众多,需要考生准确辨析其细微差别。
例如,“遏制”和“遏止”,“推脱”和“推托”,这些看似相似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却大不相同。
另一个难点是对文段主旨的把握。
有些文段篇幅较长,信息量大,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这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阅读速度,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隐含意义的理解也颇具挑战。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通常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等题型。
数学运算的难点在于题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到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题目中的数据关系往往比较隐晦,需要考生通过仔细分析和推理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数字推理则需要考生敏锐地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些规律可能是等差、等比数列,有些则可能是平方、立方数列,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组合规律。
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数字敏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
图形推理的难点在于图形的变化规律繁多。
可能是图形的位置变化、形状变化、数量变化,也可能是多种规律的综合。
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出规律,对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
定义判断的难点在于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有些定义较为专业和抽象,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冗长复杂的定义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
类比推理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出错。
需要考生对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考虑常见的关系,如近义、反义、种属等,还要注意一些不太常见的关系,以及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国考历年真题解析与复盘对于众多有志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考生来说,研究国考历年真题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和复盘,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命题规律、题型特点以及考点分布,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成绩。
一、行测部分1、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历年真题呈现出对词汇理解、语境分析、语句排序等方面的重点考查。
例如,对于词语的辨析,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含义,更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其适用范围。
对于阅读理解题,需要考生迅速把握文段主旨,筛选关键信息。
以 20XX 年的一道真题为例:“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一直无法摆脱生产的不足和基础物资的匮乏,而且社会总财富相对比较恒定,财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来供给。
这就意味着,国际关系更多地是围绕获取有限的自然资源展开的。
然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财富总量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实现大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社会财富获取方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B 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C 国际关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D 人类正逐渐摆脱自然资源供给的束缚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段前后内容的对比,前半部分强调在传统农业社会,国际关系围绕自然资源展开,后半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财富增长方式改变,国际关系也应随之改变。
A 选项准确地概括了这一主旨。
2、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考生普遍认为较难的模块。
历年真题中,数学运算题型多样,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比如 20XX 年的这道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中途甲休息了 2 天,乙休息了若干天,共用 8 天完成。
乙休息了几天?”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设总工程量为 1,甲的工作效率为 1/10,乙的工作效率为 1/15。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在此对历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特点进行分析,并对2016命题趋势进行预测,帮助考生有的放矢地备考。
一、2012~2015年北京公务员行测真题考情简析
二、北京公务员行测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真题特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并未对片段阅读题进行考查,全部考查文章阅读,共35题。
文章阅读考查内容多样,包括对词语、句子、细节、主旨观点、文章隐含信息、文章标题等考点的考查。
2.趋势分析
(1)题量稳定在35题左右,考查题型以文章阅读为主,不排除重新考查片段阅读的可能。
(2)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多样,着重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及细节信息的甄别能力,预测考点仍将以对词语、句子、细节、主旨观点、文章隐含信息、文章标题的考查为主。
(二)数量关系
1.真题特点
数量关系部分总题量为15题,全部考查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运算方法和策略的运用。
考查题型则以常规题型为主,包括计算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工程问题、年龄问题、日期问题等。
(1)题量稳定在15道左右,主要考查数学运算。
(2)数学运算考点多样,但仍以计算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传统题型为主,不排除出现新考点的可能性。
(3)不排除出现数字推理题型的可能性。
(三)判断推理
1.真题特点
断推理部分总题量为30题,题型稳定为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和定义判断三种。
(1)图形推理部分题量稳定在5道,包括3道视觉型和2道九宫格型。
(2)演绎推理题量不变,保持为15道。
其中必然性推理占比达到50%左右,同时兼顾可能性推理和智力推理题。
(3)定义判断题量为10道,均为单定义判断。
考查学科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
(1)题量稳定在30题左右,题型为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和定义判断等。
(2)图形推理部分题型多样、考点众多,也不排除图形分类、空间型等新题型出现的可能性。
(3)定义判断无论是从题量上、考点上还是试题难度上都不会变化太大,仍是判断推理部分最稳定的部分。
(4)演绎推理仍将以必然性推理为主,同时涉及可能性推理和智力推理,难度相当。
(四)资料分析
1.真题特点
资料分析部分总题量为20题。
资料分析材料类型以综合型材料为主(文字+表格、文字+图形)。
此部分重点考查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和倍数等概念,要求考生具备快速查找数据、列式并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
(1)题量继续稳定在20道左右。
(2)以计算题目考查为主,其中增长问题、比重问题、倍数问题等仍然是考查的重点题型。
(3)考点仍以计算题为主;同时,查找题、排序题等也会作为考点出现,但占比不大。
(4)材料仍以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为主,且经济方面的材料较多,时代性较强。
(五)常识判断
1.真题特点
常识判断部分总题量为35题。
包括25个单项选择题和10个多项选择题。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生活、人文历史、地理等。
2.趋势分析
(1)题量将稳定在35道左右。
(2)考点涵盖广的特点将保持不变,预测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生活、人文等仍为考查重点,难度不会太大,要求考生注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