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87.06 KB
- 文档页数:3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陈静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2021.04陈静主任中医师,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养生专家,公派援俄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疗法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养生与保健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专家。
目录/Contents穴位贴敷研究概况0201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PART01穴位贴敷研究概况现代机理理论基础定义操作规范适应范围与禁忌症定义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等赋形剂调成糊状、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中,记载有“傅(fù)”、“涂”、“封安”等疮口外敷之法,记载了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这是贴敷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
清代以《急救广生集》、《理瀹(yuè)骈(pián)文》等中药外治专著的问世为代表,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贴敷疗法成熟的标志。
穴位贴敷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穴位贴敷可纠正阴阳失调的状态。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作用归经,通过这些属性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脏腑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和影响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
经络沟通人体内外,贯穿上下,将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用穴位按摩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的临床体会
庄保云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3(011)003
【摘要】目的:探讨用穴位按摩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采取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有12例患者获显效,有9例患者有效,有3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使用穴位按摩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持久、预后好、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优点,而且易于患者理解、学习和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256-257)
【作者】庄保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16区江苏南京2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中药泡足结合穴位按摩法治疗矽肺失眠症 [J], 潘懿旻
2.用穴位按摩法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法对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J], 陆勤;邓华
3.中药足浴结合足底穴位按摩在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刘丽华;肖丹
4.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 [J], 叶丽英;孙坪
5.补阴泻阳穴位按摩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J], 吕媛;袁亚宁;杨海侠;李晓倩;陈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失眠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差的症状。
中医药认为失眠症主要是因为心神不宁、气血不足、肝火上升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中药穴位贴敷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穴位针灸学认为,穴位是人体特定的部位,通常是皮肤上突出的部位,因此选择合适的穴位对于治疗失眠症非常重要。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等。
2. 制作贴敷剂制作贴敷剂通常是用中药浸泡纱布或棉布而成,也可以现成购买市售的中药贴敷剂。
在贴敷剂中加入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黄连、丹参、雪莲等,以增强疗效。
3. 贴敷方法在确定了需要贴敷的穴位后,将贴敷剂直接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贴敷时应保持情绪平和,适当进行舒缓的按摩以加速药效渗透。
1. 确保穴位清洁在进行穴位贴敷之前,要确保患者的穴位部位是清洁的,以免影响贴敷的疗效。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药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然后再进行贴敷操作。
2. 控制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在贴敷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贴敷。
3. 温和按摩在贴敷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温和按摩,以促进药效的快速渗透和吸收。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宜,避免造成过度刺激。
4. 观察不良反应在贴敷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处理。
可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红肿、过敏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调整睡眠环境在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期间,患者的睡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意保持睡眠环境的清静舒适,避免吵闹和光线过强的干扰。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护理措施的细节,以确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名医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郁血虚失眠医案【病案】患者,男,45岁,因失眠困扰已有半年之久。
患者主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
近期工作压力较大,常感疲劳和焦虑。
平素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易怒,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分析】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肝郁化火,火郁心脾,伤及心脾,导致失眠。
舌苔薄白,脉细弦,为肝郁血虚之象。
【治疗方案】一贯煎加减治疗:生龙骨、夜交藤、远志、丹参各15克,黄连、黄芩各10克,白芍、川芎、柴胡、香附各12克,合欢皮、梦角、白术各2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空腹温服。
【用药解析】1.生龙骨、夜交藤、远志:具有镇静安神、调理心脾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
2.丹参、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舒肝解郁,有助于缓解肝火盛导致的失眠。
3.白芍、川芎、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有助于调理肝郁血虚的病机。
4.合欢皮、梦角、白术:镇静安神,调理脾胃,有助于改善失眠。
5.炙甘草: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治疗效果】经连续服用7天后,患者主诉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醒后能够重新入睡。
情绪波动减轻,胸闷不适明显减轻。
舌苔变薄,脉象细弦明显改善。
【总结】本例患者因肝郁血虚导致失眠,名医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通过舒肝解郁、调理心脾,调和气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失眠症状。
然而,治疗失眠也需要结合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疗效。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调理情绪,减少压力,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5期V ol.4, No.35, 201980督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失眠效果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李一鹤,盘雪娇,杨永江,刘蕾*(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昆明 650011)【摘要】目的 研究失眠采用督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实验组予以督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日间思睡、总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督灸配合穴位敷贴对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失眠;穴位贴敷;督灸;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5.80.01失眠主要指的的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出现障碍,进而引起的睡眠缺少,其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入睡时间超过半小时、睡眠维持障碍、潜伏期明显延长、凌晨早醒或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等为主要症状表现。
患有失眠的患者,其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一般不足6h,且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伴随明显的日间功能障碍或其他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服用此类药物后患者往往出现嗜睡、头晕、便秘、口干、视物模糊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安全性不佳,药物潜在依赖性强。
而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仅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
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失眠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889·陶 茹 史 改1秦秀芳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201203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 201203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疏肝法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加穴位贴敷疏肝法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 评定患者生理、心理状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接受治疗后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穴位贴敷疏肝法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降低负性情绪对患者机体的影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焦虑;抑郁;认知行为干预;疏肝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病程已经大于半年,或者是发病日期不确定,但是有慢性肝炎的表现。
该病一旦发病后,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病主要的表现有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
因为该病不但病程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导致患者出现自卑、恐惧、角色难以适应、孤独及等负不良的情绪症状1-2]. 有研究[3]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同于一般躯体疾病的心理问题,而是可能与当前社会大众对慢性乙型肝炎知识缺乏和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有关。
有学者认为[4],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干预可以帮助其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