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3
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一、总则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基本要求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2)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设施和设备;(3)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4)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5)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2.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原料采购、产品检验、贮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三、生产过程控制1.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关键环节包括:(1)原料验收;(2)生产加工;(3)包装;(4)贮存;(5)运输;(6)销售。
2.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四、原料采购与验收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原料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原料验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查验原料的合格证明文件;(2)检查原料的外观、气味、滋味等;(3)对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4)验收合格的原料应当有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原料名称、规格、数量、验收日期、验收人员等。
五、食品检验与监测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检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原料检验;(2)过程检验;(3)成品检验;(4)卫生监测。
3. 食品检验报告应当真实、完整、准确,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六、食品贮存与运输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贮存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在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2. 食品运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2)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3)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持食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食品质量。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二、管理标准2.1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生产记录、投诉举报和惩罚记录等内容。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依照合理的分类整理,确保信息的规范化和易于管理。
2.2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管理1.食品生产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管理工作,并订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细则。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负责人应做好档案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及时记录和归档相关信息。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4.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应记录。
2.3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使用1.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可用于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包含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改进。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可用于企业对外的信用呈现,包含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批时的信用证明。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可作为企业评优评先和信用评级的依据,参加相关评比和评定工作。
2.4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保密1.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涉及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商业秘密,须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查阅和使用仅限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执法机构的需要,其他部门需经过相关审批手续方可查阅和使用。
三、考核标准3.1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和维护情况考核1.企业应依照规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做好档案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2.企业应依照规定备份和归档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3.2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情况考核1.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管理工作,并订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细则。
2.企业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应记录。
一、目的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企业。
三、内容1. 信用档案建立(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经营范围等。
(2)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许可范围等。
(3)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分为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较差三个等级。
(4)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包括发生时间、事故原因、处理结果等。
(5)行政处罚信息:包括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处罚结果等。
2. 信用档案管理(1)企业信用档案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
(2)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企业信用档案的查阅、使用和修改,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3. 信用等级评定(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定期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2)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信用良好:企业无违法行为,无食品安全事故,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为良好。
信用一般:企业有轻微违法行为或食品安全事故,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为一般。
信用较差:企业有严重违法行为或食品安全事故,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为较差。
4. 监督检查(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
(2)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可适当减少监督检查频次。
(3)对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5. 联合惩戒(1)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2)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四、责任与义务1. 企业应如实提供信用档案所需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 企业应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3.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中国食品工业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二○○九年十月中国食品工业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由编制目的、通用内容与格式和附加工作举例说明三个部分构成。
一、编制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的目的《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是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法》等要求,结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全面、客观、详实的原始记录。
《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是国家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对食品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国家标准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名称及代码)中,食品工业列在C门类,包含用两位数表示的13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14大类(食品制造业)、15大类(饮料制造业)和16大类(烟草制品业)等四个大类行业;这四个大类行业又包含用三位数表示的22个中类行业和用四位数表示的53个小类行业。
如此众多的食品行业决定了食品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的差异性,但就其生产经营的基本规则而言,却有其广泛的共同性;各试点行业编制的《企业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的内容和格式也存在普遍的共同性,因此,将它们共同沿用的内容和格式提炼出来综合归纳,就形成了《中国食品工业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用它来规范中国食品工业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既能减轻各行业必须编制企业生产经营档案的繁重工作,又能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推广开来势必在全国广大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试点行业为有关食品企业制定的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则仍可继续按其实施。
鉴于众多的食品行业食品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的差异性,采用这本《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的各行业还需要做两件附加工作:一是添加本行业所属企业特有的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的要素和主要内容与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考察表格,从而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二是将本《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推荐的通用表格(为压缩篇幅而缩小)放大到实际使用的幅面尺寸,其内容项目可增不可减,这是体现实施生产经营基本规则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需要。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企业名称(盖章)生产地址产品类别产品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建档日期年月日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市区(县) 乡(镇) 路号(村)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组织机构代码经济类型工商登记机构营业执照注册号成立日期经营期限固定资产(万元)注册资金(万元)年总产值年销售额年缴税金额年利润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电话(手机)号电话(手机)号质量负责人食品安全监管员电话(手机)号电话(手机)号化验员从业人员总数人电话(手机)号专业技术人员数人企业规模发证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二、企业管理认证情况ISO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C标志认证:□三、产品情况产品执行标准是否备案产品明细四、食品企业主要从业人员责任分工登记表序号企业人员姓名学历办公室电话手机负责工作内容1 法人代表2 厂长质量负责3人食品安全4监管员5 化验员6 采购员7 销售员办公室主8任9 车间主任10 配料员11 库管员技术负责12人五、食品添加剂报告情况(可附页)添加剂名称添加剂主要成分添加剂类别生产许可证号需要添加的食品符合GB2760依据是否履行备案手续六、委托加工备案情况委托加工备案产品名称产品执行标准县区局批准意见:备案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县区局经办人:县区局批准人:批准时间:年月日市局批准意见:备案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市局经办人:市局批准人:批准时间:年月日省局批准意见:备案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省局经办人:省局批准人:批准时间:年月日七、年食品安全抽检情况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时间抽检级别国家抽检省级抽检市级抽检县级抽检八、日常监管情况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九、行政处罚情况处罚时间处罚原因处罚措施执行情况企业整改情况十、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情况时间原因处理措施十一、食品企业获奖情况获奖时间:获奖内容:十二、食品企业黑名单登记表序号开始时间原因撤销时间通报部门公布方式12注:通报部门为:食药、市场监管、工商、质监、卫生、农业、公安、发改、工信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1 原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企业(小作坊)名称:
生产地址:
产品类别(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建档日期:
管理等级:(A、B、C、D)监管人员:
协管员(信息员)
原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生产企业主体普查基本信息表
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表
企业产品信息登记表
生产许可证颁发记录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管理类别: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产品类别(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监管人员:
填表人员:
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注意事项
1.管理类别填写: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或食品加工小作坊。
2. 产品类别(名称)按照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化
妆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发证目录填写。
3. 监管单位名称为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单
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表1许可颁发记录
注:撤回、撤销、吊销、注销许可的在“许可有效期限”项处注明。
表2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注: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填写:巡查、回访、执法检查、专项检查、监督抽查、定期或不定期检验、投诉举报或其他等。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目的与背景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乐观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不绝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一、档案管理责任1.食品生产企业应明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订立相关管理规定和流程。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和修订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工作。
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维护1.食品生产企业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范围、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掌控措施等。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内容应包含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监管部门的检查评估结果等。
3.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更新和维护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确保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档案管理标准1.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采用电子化管理,并确保数据的保管可靠、安全、有效。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应详实、完整,包含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食品安全事件的警示处理措施等。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应与其它相关档案相互衔接,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都性和连贯性。
4.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为企业的经营期限,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备份和归档。
四、考核标准1.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认其档案管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评估重要考核以下方面的情况:–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食品质量掌控措施的有效性;–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等。
3.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评估结果应及时通报给食品生产企业,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和监管措施。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加强了食品企业的监管,并推出了相关的信用评级制度。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有必要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公司在食品安全和信用方面的良好表现,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档案管理,加强食品安全信用评级工作,确保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表现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促进企业在行业中提高竞争力。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该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工作。
四、管理机构该企业设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中心负责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管理和归档。
五、档案管理流程1.资料收集和整理1.1 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自查时,应照实记录相关证照、检测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情况、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记录等信息,并将记录材料移交给信用档案管理中心。
1.2 进入信用档案的材料应当真实、全面、精准。
2.信用档案记录与更新2.1 信用档案记录重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证照资质、食品生产环节和产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记录等。
2.2 信用档案要求实时更新,即材料有所变动,应适时调整档案。
3.信用档案评估和公示3.1 信用档案管理中心依据企业材料和信用评价标准进行信用评价。
3.2 信用评价结果分为:优良、合格、预警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3 信用评价结果应适时向企业进行通报,并在企业大厅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4.档案归档与保管4.1 信用档案应当依照文件分类原则归档,做到归档齐全、档案完整。
4.2 归档后的信用档案应当进行规范的保管,做好防火、防潮、防虫、防腐等工作。
六、奖惩管理6.1 优良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和支持。
6.2 不合格企业将受到行政惩罚和管理警告。
6.3 信用评级为预警的企业应当按要求改善信用表现,否则将受到严格监管和惩罚。
七、制度实施7.1 该制度由公司领导层购买并订立,并由信用档案管理中心执行。
XX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企业(小作坊)名称:
生产地址:
产品类别(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建档日期:
管理等级:(A、B、C、D)监管人员:
协管员(信息员)
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生产企业主体普查基本信息表
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表
企业产品信息登记表
生产许可证颁发记录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
产品监督检验记录
企业责任人约谈记录
违法行为查处情况
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记录
风险点监测记录
表7其他记录
附件:企业证件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