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行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作业中,这些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对机械行业火灾事故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找出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案例背景某机械制造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主要生产焊接设备、数控车床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
企业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由于生产车间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事故经过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设有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用于焊接设备的生产制造。
当天上午,生产车间内一名工人操作焊接设备时,突然发现设备冒出了浓烟,并迅速蔓延开来。
工人迅速报警并进行了紧急疏散,但由于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发生后,企业立即组织了救援,与消防部门积极配合,最终将火灾扑灭。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焊接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
据了解,该焊接设备属于大型焊接机械,工作压力和温度较高,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
然而,由于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出现了故障,最终引发了火灾。
2. 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未能有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例如,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并不严格,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也存在疏漏。
在火灾发生后,才发现企业的灭火器、疏散通道等安全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和不完善。
3. 应急预案不健全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未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导致事故扩大和损失加剧。
而且企业缺乏灭火器和其他应急设备,无法及时控制火势,最终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四、案例教训1.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运转正常,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机械设备事故案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机械设备事故案例目录:案例一:原安阳镇东山中埠村“12·17”砂轮伤害事故案例二:搅拌机事故案件案例三:吊车工被砸伤致残案件案例四:钢丝绳断裂塔臂坠落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原安阳镇东山中埠村“12·17”砂轮伤害事故200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位于原安阳镇东山办事处中埠村瑞光大道618至620号的个体无照工场发生一起砂轮伤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死者尚志发,男,现年20岁,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马皇村人。
1、事故经过:2004年2月25日下午15点30分,死者陈佳兵同曹胜利(山东单县人)一起操作液压机,压制DN50同径三通管件。
工作开始时,液压机运转正常。
在完成6只三通管后,压制第7只三通管时,刚压到四分之一,用于卸压的减压阀突然飞出,并击中了陈佳兵的腹部,陈佳兵当即被击倒在地,曹胜利看见后立即过去,将他扶起,并问他有没有事,但他没有反应过来,见他脸色发白,就马上向公司领导汇报,并立即找到司机一起把陈佳兵扶出来。
陈佳兵说自己眼花,公司总经理当即安排司机和车间主任用车一起护送陈佳兵到市人民医院抢救。
因腹腔内大量出血,伤势过重,经市人民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17时许死亡。
2、现场调查该公司已于2000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岗位都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但职工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该液压机操作部位前面有一块钢质防护档板,在压制操作时应将防护档板安上,卸压后才能取下档板。
而死者陈佳兵为图方便,违规操作,在设备加压时没有将档板安上。
经过调查了解到,此类违规现象在平时也曾发生过。
3、事故原因死者陈佳兵为图方便,违反本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液压机加压前没有按规定安放防护档板。
该公司质量体系作业指导文件Q/《安全操作规程》第5条规定:经常检查各行程开关、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可靠工作。
挖掘机械操作事故案例分析挖掘机作为矿山、建筑等行业常用的机械设备,普及率也日益提高。
然而,在不规范的操作、维护、管理等环节中,挖掘机械操作事故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入手,进行挖掘机械操作事故案例分析,以探索其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挖掘机翻车一施工单位在使用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时,由于操作员不熟练,在进行降档作业时,因踩错刹车,导致挖掘机失控溜坡,最终翻车造成人员伤亡。
该案例中,挖掘机操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对车辆性能的了解不足,未能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导致事故的发生。
解决方法: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管,严格车辆运营管理流程和要求,保证车辆安全使用。
案例二:挖掘机碾压某工地对位于地下的水泥管道进行挖掘作业,由于操作员未发现地下设备,致使挖掘机在作业时将地下水泥管道碾压导致水泄。
该案例中,挖掘机操作人员未进行充分的工地侦查,对各种管道设施等基础资料了解得不够充分,导致了设备的损毁。
解决方法:在开始挖掘前,进行充分的勘判,查明工地内隐蔽的地下设施;加强现场监管,对使用挖掘机进行监管和指导,确保安全作业。
案例三:挖掘机作业引发火灾某行业企业对厂区进行平地开挖,并使用挖掘机进行地面铲运作业,由于操作员在铲装过程中,铲斗碰撞厂区钢筋等金属物品,产生了火花,引起火灾。
该案例中,挖掘机操作人员进行铲装时未控制好力度和姿态,操作不规范导致火花,最终引发火灾。
解决方法:制定完善的车辆安全使用规程,在操作中加强车辆的使用管理和操作监督;值班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遏制措施。
综上所述,要防范和避免挖掘机械操作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车辆使用和维护管理,强化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操作安全意识,全面监管和管理车辆作业过程,落实相关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挖掘机械的操作和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机加工生产安全案例机加工生产安全案例近年来,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加工生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某机加工企业中发生的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为例,从事故原因、事故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事故发生在某机加工企业的车间中。
当天,工人张某负责操作一台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由于工作繁忙,张某开始疏忽了安全操作步骤。
他没有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也没有将袖口收起。
在进行切削操作时,不慎把手指放在了刀具的切割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首先,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人的违章操作和安全意识不足所致。
作为机械加工行业的从业者,工人应该深刻认识到机械加工作业的高风险性和危险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然而,张某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操作,选择了忽视安全操作规程。
这种安全意识不足和敷衍态度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该事故给企业和员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需要承担事故造成的工伤赔偿和相关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员工面临长期的康复和恢复过程,不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而且心理上也会遭受打击。
此外,事故的发生也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重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订单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这家机加工企业应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首先,企业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计划中,向员工普及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范措施。
其次,在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保持注意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此外,企业应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并对安全意识较强的员工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是事故防范的重要环节。
员工应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的安全。
同时,员工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疲劳驾驶机械设备,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保养,及时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
总之,机加工生产安全不容忽视,一起小小的违章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行车事故案例:2019年11月28日,四川普格县一家钢铁厂内发生一起行车坠落事故,一名工人在作业时被行车吊具掉落致死。
2019年10月12日,江苏扬州某工艺品厂内发生行车事故,一名工人在作业时被行车吊具砸中头部,当场身亡。
2018年7月17日,山东青岛某码头内发生行车事故,一名工人在作业时被行车吊具夹住身体,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数控机床事故案例:2019年8月12日,浙江温州市某汽车零部件厂内发生数控机床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数控机床时,因机床某部件故障导致手臂受伤。
2018年10月19日,江苏南京某机械厂内发生数控机床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数控机床时,被机床刀柄刺入腹部。
2017年3月4日,广州某电子厂内发生数控机床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数控机床时,被机床转轴卡住手臂,致手臂骨折。
半自动车床事故案例:2020年2月22日,江苏苏州某压力容器厂内发生半自动车床事故,一名工人在作业时手臂被切割,导致手臂严重受伤。
2019年5月7日,广东东莞某五金厂内发生半自动车床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半自动车床时被切剂弹片击中面部,导致面部淤血。
2018年8月15日,山东济南一家制冷厂内发生半自动车床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半自动车床时,被车刀切割胸部致死亡。
砂轮机事故案例:2019年10月28日,上海某钢铁厂内发生砂轮机事故,一名工人在使用砂轮机时,砂轮突然爆裂导致眼部重伤。
2018年11月6日,安徽芜湖一家钢结构厂内发生砂轮机事故,一名工人在使用砂轮机时,砂轮突然脱落导致面部受伤。
2017年5月16日,江苏常州某电器厂内发生砂轮机事故,一名工人在使用砂轮机时不慎碰触到砂轮,导致手部严重受伤。
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违规要人命。
人人牢记。
安全生产,齐抓共管。
生产大上,安全不忘。
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出人命。
珍爱生命莫轻心,安全生产牢记心。
安全生产日日好,员工生活步步高。
生产在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为先;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磨床砂轮事故案例
摘要:
一、磨床砂轮概述
二、磨床砂轮事故案例
三、事故原因分析
四、预防磨床砂轮事故的措施
正文:
磨床砂轮是一种常见的磨削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修理等行业。
然而,由于磨床砂轮的高速旋转和砂轮材料的脆性,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
以下是一起磨床砂轮事故案例。
某机械制造厂,一名操作工在磨削零件时,突然砂轮破裂,飞出的砂轮碎片击中操作工的头部,导致其死亡。
事故发生后,厂方立即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如下:
1.砂轮选择不当:砂轮的型号、规格与所磨削零件的材料不匹配,导致砂轮在磨削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破裂。
2.砂轮质量问题:砂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如原材料不合格、生产工艺不当等,使得砂轮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破裂。
3.操作工操作不当:操作工在磨削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未采取冷却措施,导致砂轮过热。
为预防磨床砂轮事故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择砂轮:根据所磨削零件的材料、磨削要求等,选择合适的砂轮
型号、规格。
2.确保砂轮质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砂轮,并定期对砂轮进行检查、更换。
3.加强操作培训:对操作工进行磨床砂轮使用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公司车间机械伤害事故【案情】2003年9月17日晚,某公司生产部挤塑车间发生一起工伤事故,现将事故通报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当事人:刘某参加工作时间:2002年3月,本工种工龄12个月安全教育情况:接受过入厂三级教育受伤部位:左手挠骨中段伤害程度:轻伤致害物:单工位吸塑机辅助压模架(171F门吸塑模)事故经过9月17日晚上约22:30分左右,挤塑车间6#单工位(设备编号:599-129)操作工刘某在操作设备生产时,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擅自对安全门及行程开关进行捆绑(短接),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失去了安全联锁功能。
当刘某发现吸塑辅助压模架压刀移位,设备已经处于自动生产状态,但是刘某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用左手伸进危险区域对压刀位置进行调整修正,被迅速下行的辅助压模架压着左手小臂,造成左手挠骨中段骨折。
【问题】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措施的建议;3、你认为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处理?【参考答案】1、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操作:a.当晚刘某未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擅自对安全门及行程开关进行捆绑(短接),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失去了安全联锁功能。
b.当压刀移位需调整时,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停机进行。
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松懈和设备本质的不安全。
管理松懈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车间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在设备异常情况下违章操作,归根结底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不够重视和监督管理不力,吸塑机安全门及联锁开关是为了避免操作者在设备正常生产时进入危险区内的一个保护装置,是设备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允许人为的对其进行破坏或使其处于失效的状态。
但仍有一些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人为短接行程开关。
挤塑车间一直未能足够重视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违章现象“屡禁不止”!此外,工装辅助压架及压刀容易移位,造成工人生产时,需频繁调整压刀,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工人操作设备的风险度,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机械事故分析报告1. 引言机械事故是指由于机械设备或系统故障导致的意外事件。
它们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报告旨在对一起机械事故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事故描述在某工厂的生产线上,一台自动化机械设备发生了故障。
据工厂工作人员描述,故障发生时,机械设备突然停止工作,并发出异常的噪音。
工作人员立即停止了生产线,并将故障设备隔离以确保安全。
3. 调查过程为了确定事故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过程和结果:3.1 现场勘察我们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察。
我们注意到机械设备的一部分零件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和断裂。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润滑油的泄漏痕迹。
3.2 设备维护记录我们进一步调查了该设备的维护记录。
根据记录,该设备的维护一直按照规定进行,并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3.3 人员采访我们与相关工厂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操作员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他们表示,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发现任何设备异常或操作问题。
3.4 专家意见为了得到更专业的意见,我们咨询了机械工程师。
根据他的意见,这种故障很可能是由于零部件磨损过度导致的。
他们建议进行更频繁的维护和更换耐磨损的零件。
4. 分析和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分析和结论:•机械设备的故障是由于零部件磨损过度导致的,这导致了设备的突然停止和异常噪音。
•尽管设备的维护记录表明已按规定进行维护,但可能需要增加维护频率和更换耐磨损零件的策略。
•润滑油的泄漏可能是零部件磨损的一个征兆,应更加注意检查和修复润滑系统。
5. 解决方案基于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预防类似的机械事故发生:•增加设备的维护频率,特别是对易损耗的零件进行更频繁的检查和更换。
•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水平,使他们能够更早地发现设备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润滑系统的监控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早发现泄漏问题。
机械事故案例机械事故是指在机械设备操作或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甚至生命危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实际发生的机械事故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工厂压力机事故。
某工厂的压力机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压力机压制的金属零件脱落,砸伤了操作工人。
经过调查,发现该压力机长期没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导致设备零部件磨损严重,最终造成了事故。
案例二,建筑起重机事故。
在某建筑工地,一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时突然发生了断裂,导致吊物坠落砸伤了周围的工人。
经过调查,发现起重机的钢丝绳长时间没有更换,导致钢丝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疲劳断裂,最终引发了事故。
案例三,农业机械事故。
在农业生产中,农用机械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比如,某农民在收割稻谷时,由于收割机刀片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更换和修整,导致刀片失去了正常的工作状态,最终造成了机械故障和操作工人的受伤。
案例四,交通运输机械事故。
在交通运输领域,机械事故也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一辆货车在行驶途中因为制动系统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及时停稳,最终发生了交通事故。
经过检查发现,货车的制动系统长时间没有进行检修和更换,导致了制动失灵的严重后果。
以上案例都是由于机械设备长时间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保养,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要引以为戒,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同时,也要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警示和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
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
(案例一)2001年5月18曰,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
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
在一年前,就为私饩鑫薨踩阑ぷ爸谜庖灰迹殴褐昧艘惶追阑ぷ爸茫
吧嫌昧艘欢问奔浜螅僮魅嗽毕勇榉常透鸪耍峁痪镁头⑸耸鹿省?br>
(案例二)2000年10月13曰,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
5时40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
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
某脱险。
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
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
机械装置的危险区就像一只吃人的“老虎”,安全装置就是关老虎的“铁笼”。
当你拆除了安全装置后,这只“老虎”就随时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二、危险作业不当心,用手操作招厄运
一些机械作业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但一些使用这些机械的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工作时间长了,更不把危险当回事,操作规程和要求抛在脑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例如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因为不把危险当回事,用手代替应该用工具完成的工作,而导致的不幸事件。
1999年8月17曰上午,浙江一注塑厂职工江某正在进行废料粉碎。
塑料粉碎机的人料口是非常危险的部位,按规定,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木棒将原料塞人料口,严禁用手直接填塞原料,但江某在用了一会儿木棒后,嫌麻烦,就用手去塞料。
以前他也多次用手操作,也没出什么事,所以他觉得用不用木棒无所谓。
但这次,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
右手突然被卷入粉碎机的入料口,手指就给削掉了。
手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很多安全生产操作的条文,都是用曾经流过血的手写成的。
我们千万不要再冒失用手的危险去验证它的正确性。
爱护自己的双手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
三、习惯不能成自然,休息也得想安全
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经常做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一些行为可能是不经意和习惯做出的,但不知你是否想过,就是这些小小的习惯行为,有时会造成终生‘的后悔,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下面这些行为你有过吗?在有危险的地方休息;忽视安全标志的提示而我行我素;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等。
如果你有,就赶快改正吧。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休息时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伤害事故。
2001年8月17曰下午,河北某机械厂职工李某正在对行车起重机进行检修,因为天气热,李某有点发困,他就靠在栏杆上休息,结果另一名检修人员开动行车,李某没注意,身体失去平稳而掉下,结果造成严重摔伤。
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麻痹大意只会招来伤害。
在生产作业现场,我们都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惕性,不论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在暂时空闲,想休息的时候,都要牢记安全第一,做到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千万不能习惯成自然地去做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四、环境狭小藏凶险,没有措施惹祸端
在机械作业中,各种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安全作业空间,机械设备之间安置不能太过紧密,否则,在一台机械工作时,其危险的工件等物会对临近的机械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1998年5月19曰,江苏省一个体机械加工厂,车工郑某和钻工张某两人在一个仅9平米的车间内作业,他们的两台机床的间距仅0.6米,当郑某在加工一件长度为1.85米的六角钢棒时,因为该棒伸出车床长度较大,在高速旋转下,该钢棒被甩弯,打在了正在旁边作业的张某的头上,等郑某发现立即停车后,张某的头部已被连击数次,头骨碎裂,当场死亡。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因为作业环境狭小,进行特殊工件加工时,没有专门的安
全措施和防护装置而引发的伤害事故。
在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有关的要求,不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造成惨剧的发生。
五、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
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
在生产工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欢穿的服装。
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
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
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
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2002年4月23曰,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
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
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应该懂得,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
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故。
一名挡车女工没有遵守厂里的规定,把头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人平时没有注意的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该女工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该女工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我们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