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3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4
总第课时课题27 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李舒盟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
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培养自学能力。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
二、阅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识记生字。
2.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2)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3. 简介白求恩。
三、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手术台阵地,为伤员作手术的动人故事。
2. 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白求恩大夫在危急情况下坚守手术台阵地的部分,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求恩大夫的照片和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展开探讨。
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3. 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内容。
例如,可以问学生:“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要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手术台阵地?”、“他的行为表现了怎样的精神?”等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白求恩大夫高尚品质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练习。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明白做事要认真负责。
语言运用: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思维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审美创造: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主要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
关注结构:本文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写了事情的起因,第2~4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第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关注描写:课文对环境的描写突显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与对人物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
【教学目标】1.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2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语句。
(重点)3.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4.能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感受白求恩的品质。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2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阅读资料1.(出示课件3、4)先出示白求恩医生的一些图片,再播放歌曲《白求恩》,教师引入:歌曲里的白求恩医生你听说过吗?他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来认识这位把手术台当成阵地的医生吧!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抗日战争。
(1)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对抗日战争有哪些了解。
(2)(出示课件5)出示抗日战争相关资料,指名读。
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体会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刘伯承将军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与战士、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2. 背景知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3. 课文讨论: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4. 情感体验: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刘伯承将军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注意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
3. 课文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以及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4. 情感体验:通过PPT展示刘伯承将军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六、板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1. 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3. 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刘伯承将军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课后思考:如何将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手术台就是战地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剧烈、陆续、吞没、依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
领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的:学习⑵⑶4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理解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2.议答(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3)朗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默读,思考:炮弹不断地在四周爆炸,白求恩是怎样看待伤员,看待自己的?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
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四周爆炸,说明了什么?面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理解白求恩的两句话。
5.朗诵全段,进一步深入领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默读思考: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2.感情朗诵。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自学能力。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优秀7篇)手术台就是阵地篇一[学习目标]思想目标: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读懂每句话。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
1.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
学习生字老师: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想想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优优:我是用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的。
(1)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的字有:捧--棒扔--仍脸--险妙--秒(2)运用加偏旁方法记忆的字有:击--陆卖--续木--休束--速老师:你的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好。
老师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笔顺:“断”左边要先写“米”再写“ ”。
“陆”右边第三笔是“丨”上下都要出头,不要分两部分错写成上边“土”下边“山”“仍”共四笔,第三笔是“ ”优优:老师提示得很对,我也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仍然”的“仍”应读réng,不读rēng。
“腹腔”的“腹”应读fù ,不读fǔ。
老师:优优预习生字很全面。
下面我们来学习词语。
理解、积累词语激烈--急剧的,强烈的。
课文中修饰战斗进行的程度,说明战斗打得很厉害。
腹腔--体腔的一部分,同称肚子。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老师:优优,你知道白求恩这个人吗?优优: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白求恩是加拿大**D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D和美国**D的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知道白求恩大夫为了病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2. 相关背景知识: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白求恩大夫的图片,课文插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白求恩大夫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2. 课文主题: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深刻含义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白求恩大夫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上的工作场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2.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难点: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教师出示资料:白求恩、齐会战斗。
(课件展示)
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填空。
(课件展示)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战斗越来越激烈。
师卫生部长让白求恩(离开),但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就这样,白求恩(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2.学生交流填空,多媒体出示答案。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速读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中具体反映出来了?
(白求恩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是个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人。
从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反映出来了。
)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过渡: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十分感人,课文第2~4自然段详细记叙了他不愿撤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
下面我们着重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思考:白求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
(1)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完成表格。
(课件展示)
小庙周围的情况白求恩大夫的表现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
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
挂在门口
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弹片纷飞”“淹没”“不断”“不断”“一连几发”“向手术台扑过来”等词或短语,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过渡:人物的品质往往通过他具体的言行来表现,因此课文除了对战斗环境进行了细致描写,还直接描写了人物的言行。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白求恩言行的语句,读一读,并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词进行朗读,体会。
3.学生交流句子。
(课件展示)
(1)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①让学生了解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镇定”“敏捷”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仍然镇定、敏捷地为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根本不把敌人的炮弹放在眼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时也说明白求
恩工作负责、医术高明。
③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语句。
(2)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
①让学生了解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沉思”“不能离开”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一心为伤员着想,对伤员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③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语句。
(3)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①让学生了解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三层意思:感谢师长的关心;“我”不能离开手术台;“我”是战士,不是客人。
说明白求恩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的战士,坚守阵地,坚守自己的岗位。
③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语句。
(4)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①让学生了解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继续”理解句子含义,说明白求恩用行动坚守手术台,态度坚决。
③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语句。
(5)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①让学生了解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②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理解句子含义,说明白求恩连续不断地为伤员做手术,坚守手术台,对工作极端负责。
③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名读、齐读语句。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的词,组成通顺的语句,完成填表练习。
(课件展示) 5.根据表格,教师指导学生分男、女生朗读。
把战斗越来越激烈与白求恩大夫坚持做手术这两个方面的描写结合在一起,更能突出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6.结合全文理解白求恩所说的“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课件展示)
四、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
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手术台当作自己的阵地,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五、拓展升华。
(课件展示)
齐会战斗胜利结束了,获救的伤员遇到白求恩大夫会怎样做?怎样说?展开想象,小组合作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名人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环境情况白求恩的表现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敏捷
敌机吼叫炮弹爆炸阵地继续
烧着布帘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作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学生经过积极思考,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