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
- 格式:pdf
- 大小:82.16 KB
- 文档页数:1
‚最终解释权‛就是,最后的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的权力。
但从法律角度来讲,‚‘最终解释权’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终解释权、学术最终解释权、行政最终解释权以及民间最终解释权等。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并没有对本文所提到的对商品促销广告中的‚最终解释权‛这一概念作出明确解释。
条款用意商家附加‚最终解释权‛条款的用意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条款,逃避法定义务、减免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其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当属‚最终解释权‛条款,即商品促销广告中最流行的用语‚。
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不仅为许多商家所乐于采用,而且使‚最终解释权‛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个用语。
商家们认为,举办促销活动,如果不声明保留‚最终解释权‛,遭遇纠纷时,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被动境地。
甚至还有人称,‚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专门为对付那些投机取巧、专钻空子的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乍听这一说法,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为突出促销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优惠‛、‚赠送‛等内容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为达到从视觉、听觉上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效果,其宣传内容总能理解成多种意思。
而消费者往往是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才知道自己对广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对广告的解释达成一致。
这时,商家用最小字体,写在商品促销广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将被推到前台,熟练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活动‘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就应按照约定内容执行。
‛以排除消费者的理解,坚持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从而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商家这种做法, 等于从一开始就和消费者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合同, 将自己臵于一个强势地位,一切自己说了算,钻法律空子的同时也愚弄了消费者。
谈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一)“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格式条款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其中,不平等格式条款的泛滥已经影响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我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机制对其都没有起到有效的规制作用。
本文首先对“最终解释权”条款这一广泛存在于商品促销广告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的特点和本质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对其规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规制制度的健全和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格式合同最终解释权性质规制一、问题的提出(一)商家附加“最终解释权”条款的用意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条款,逃避法定义务、减免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其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当属“最终解释权”条款,即商品促销广告中最流行的用语??“本店(商场)对促销活动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1]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不仅为许多商家所乐于采用,而且使“最终解释权”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个用语。
商家们认为,举办促销活动,如果不声明保留“最终解释权”,遭遇纠纷时,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被动境地。
甚至还有人称,“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专门为对付那些投机取巧、专钻空子的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2]乍听这一说法,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为突出促销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优惠”、“赠送”等内容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为达到从视觉、听觉上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效果,其宣传内容总能理解成多种意思。
而消费者往往是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才知道自己对广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对广告的解释达成一致。
这时,商家用最小字体,写在商品促销广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将被推到前台,熟练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活动‘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就应按照约定内容执行。
合同条款的解释权本合同是由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和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共同订立的,旨在明确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权的规定。
根据双方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原则,双方达成以下协议:一、条款解释权的约定1.1 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属于甲方,即甲方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具有最终决定权。
甲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合理解释,并据此决定条款的适用范围。
1.2 甲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有需要解释合同条款的情况,应当提前书面通知乙方,并说明解释的理由和依据。
1.3 乙方对于甲方的合同条款解释有异议的,应当向甲方提出,甲方应当进行合理的解释,并给予乙方书面回复。
如乙方对于甲方的解释仍有异议,乙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或仲裁解决争议。
二、解释权行使的原则2.1 甲方行使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不能损害乙方的合法权益。
2.2 甲方行使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应当基于合同的具体内容和各条款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解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2.3 甲方行使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应当尽量体现合同的意图,符合合同的目的,并维护合同双方的合理利益。
三、解释纠纷的解决方式3.1 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有争议的,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双方应当保持沟通,并互相尊重对方的合理解释。
3.2 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至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并遵守仲裁裁决。
3.3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双方同意接受仲裁裁决,履行裁决结果。
四、其他条款4.1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并具有在双方之间的合同效力。
4.2 本协议的签署及履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4.3 本协议的修改、补充或作废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经双方的授权代表签署的书面协议。
4.4 本协议的所有附件是本协议的完整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日期:。
论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格式条款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其中,不平等格式条款的泛滥已经影响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我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机制对其都没有起到有效的规制作用。
首先对“最终解释权”条款这一广泛存在于商品促销广告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的特点和本质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对其规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规制制度的健全和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格式合同最终解释权性质规制一、问题的提出(一)商家附加“最终解释权”条款的用意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条款,逃避法定义务、减免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其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当属“最终解释权”条款,即商品促销广告中最流行的用语,,“本店(商场)对促销活动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1]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不仅为许多商家所乐于采用,而且使“最终解释权”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个用语。
商家们认为,举办促销活动,如果不声明保留“最终解释权”,遭遇纠纷时,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被动境地。
甚至还有人称,“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专门为对付那些投机取巧、专钻空子的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2] 乍听这一说法,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为突出促销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优惠”、“赠送”等内容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为达到从视觉、听觉上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效果,其宣传内容总能理解成多种意思。
而消费者往往是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才知道自己对广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对广告的解释达成一致。
这时,商家用最小字体,写在商品促销广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将被推到前台,熟练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活动‘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就应按照约定内容执行。
谈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1)「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格式条款凭借其自身的特点与价值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其中,不平等格式条款的泛滥已经影响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我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机制对其都没有起到有效的规制作用。
本文首先对“最终解释权”条款这一广泛存在于商品促销广告中的不平等格式条款的特点和本质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对其规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规制制度的健全和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格式合同最终解释权性质规制一、问题的提出商家附加“最终解释权”条款的用意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大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一些商家频繁利用这类格式条款,逃避法定义务、减免法律责任,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其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当属“最终解释权”条款,即商品促销广告中最流行的用语“本店对促销活动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1]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用格式条款的形式声明最后的解释权归其所有,这一作法不仅为许多商家所乐于采用,而且使“最终解释权”发展成为了许多行业业内约定俗成的一个用语。
商家们认为,举办促销活动,如果不声明保留“最终解释权”,遭遇纠纷时,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被动境地。
甚至还有人称,“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专门为对付那些投机取巧、专钻空子的消费者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2] 乍听这一说法,会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为突出促销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优惠”、“赠送”等内容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为达到从视觉、听觉上刺激消费者感官的效果,其宣传内容总能理解成多种意思。
而消费者往往是在购买商品后,才知道自己对广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对广告的解释达成一致。
这时,商家用最小字体,写在商品促销广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将被推到前台,熟练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活动‘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就应按照约定内容执行。
关于“最终解释权”问题的解答最终解释权到底是不是一种权利,其性质该如何认定,我们可以从合同解释理论以及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一)从合同解释理论上看,对合同的理解不等于对合同的解释,更不等于对合同享有解释权。
合同的解释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问题。
合同的解释是指根据有关的事实,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合同的内容所作的说明。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解释,是指所有的合同关系人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合同所作的解释,也就是笔者所界定的“对合同的理解”;较狭义的合同解释,是指按照通常的理解对合同条款所作的解释,也就是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解释”的含义。
当采用此种含义时,对于同一项合同条款可能有两个以上解释(因为对同一合同条款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通常理解);最狭义的合同解释,是指在解决合同争议过程中,法院对合同所作的解释,也就是司法机关行使对合同的解释权的结果。
当采用此种含义时,对同一项合同条款的解释只能是惟一的。
把合同解释限于最狭义范围,是各国合同解释立法的通例,也是学术理论界的倾向性主张。
笔者亦是从这个意义上论及合同解释的。
由此可见,合同双方提供的“解释”,实质上只是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因为对合同享有解释权,在合同法领域中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产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场合,以法院认定的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
这样既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实现合同平均主义,又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本应约定而未约定的合同条款,又能适用于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条款违反强制性规范、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标准。
合同单方为自己设定的“最终解释权”,在权利内容上相当于司法机关对合同的解释权。
根据合同解释的原理,这项权利只能由司法机关依法享有,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产生。
(二)从我国合同法规定上看, “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浅析最终解释权条款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商品广告、优惠券、赠券及店堂告示中看到这样的规定:××拥有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归××所有等话语。
它的存在经常导致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最终解释权条款加以分析。
关键词格式条款最终解释权一、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性质所谓的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条款合同有以下几个不同于一般合同的特点:(一)单方提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所谓单方提出就是格式条款使用人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单方面决定合同内容。
在很多格式条款中由于客观原因,对方当事人根本就无法提出格式条款的一方进行协商,这就使对方当事人的意思无法在合同中得到体现,从而丧失判断自由。
(二)对象不确定,由于格式条款在订立合同之前制定的任何人只要同意合同条款中的规定就可以签订合同。
正因为如此商家在制定合同条款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和订立合同的对方,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平等地协商,合同的条款完全是制定格式条款合同一方意志的反映。
(三)未经协商。
如果格式条款的使用人单方提出格式条款,但该条款是在双方充分协商的情况下产生的,则该格式条款变成了普通合同条款,其不再受合同内容影响。
(四)重复使用。
这是格式条款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可以在相同的交易中被多次重复使用,即该条款通常并不是为某次具体交易提出的,而是为了用于某一类交易。
生活中格式条款合同随处可见,如火车票后面的对相关事项的说明就是典型的格式条款合同。
特点毋庸置疑,绝大多数商品广告、优惠券、赠券及店堂告示都是由商家单方提出,面对不特定的当事人,未与当事人协商,并可以反复使用的格式条款。
其中包括最终解释权的条款在内的所有条款显然都属于格式条款。
谈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一)在很多商业和法律合同中,我们常常会见到“最终解释权”条款。
这一条款创造了合同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规则,即在解决合同纠纷时,任何争议的解释权归属于某一方当事人。
然而,“最终解释权”细节并不容易理解,本文将针对其细节展开探讨。
最终解释权的解释在一份商业或法律合同中,最终解释权通常指对于合同内容的规定,如果出现争议,每一方当事人都有权以其意愿解释合同。
也就是说,合同中任何条款的实际解释权都归属于某一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指定的第三方。
最终权的效力在某些情况下,最终权的效力可能会受到质疑。
虽然最终权通常在双方签署协议时有明确约定,但是其效力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不一致,甚至因国家或地区而异。
在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中,最终解释权的效力是有限的。
如果合同中涉及到重要的公共利益或法律法规,即使最终解释权归属于某一方当事人,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此外,在处理合同争议时,法院或仲裁会考虑到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和公平,而不仅仅依据最终解释权。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最终权的效力也存在类似的限制。
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最终权不得不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和商议之前的。
或者,最终解释权只能在某些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得到适用。
因此,双方当事人在签署合同时,必须清楚地了解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规定。
如何处理最终解释权条款在签署合同时,最终解释权条款是一项重要的条款,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当撰写或签署合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严格遵守双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
既然最终权的效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存在前所未有的差异,合同当事人需要确定该条款的效力是否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
第二,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最终权。
合同对于最终权的描述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和商讨。
包括最终权适用的具体范围和在处理合同争议时的适用程序等方面的描述。
第三,在签署合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谈格式合同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条款。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最终解释权条款。
那么,什么是最终解释权?它在合同中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最终解释权?最终解释权是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条款,它通常被写作“本合同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或“最终解释权归乙方所有”等类似的表述。
根据这个条款,当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最终解释权就将由合同中规定的一方来行使。
最终解释权条款对于合同的签署和履行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避免争议产生,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但并不是所有合同中都会包含最终解释权条款。
一些简单的合同可能不需要这个条款,因为它们没有可能引起争议。
最终解释权在合同中的作用是什么?最终解释权条款在合同中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出现争议或误解,保证合同履行的顺利进行。
它规定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最终解释权由哪一方来行使,这样可以避免双方在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互相扯皮,耽误时间。
此外,最终解释权条款还可以避免合同的不确定性,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履行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情况,这时,最终解释权就可以发挥作用,避免出现误解和歧义,从而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
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注意事项虽然最终解释权在合同中非常重要,但是它也有着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注意解释的清晰最终解释权条款需要在合同中写得清晰明了,以确保在解释时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
2. 注意双方利益平衡最终解释权应尽量考虑双方利益的平衡,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
否则,这将影响合同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3. 注意合同没有漏洞最终解释权可以为合同的执行提供指导意义,但不能用于修补合同中的漏洞。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尽量把合同的要点详细写明,以避免后期争议产生。
结论最终解释权条款在格式合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规范和约束、解释和定性合同、保障合法权益等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