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备与加工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43
日用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生产工艺介绍一、日用玻璃生产工艺日用玻璃制造包括配合料制备、熔制、成型、退火、表面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工序。
(1)配合料制备:包括原料贮存、称量、混合及配合料的输送。
(2)熔制:包括硅酸盐形成、玻璃形成、玻璃液澄清、玻璃液均化和玻璃液冷却五个阶段。
玻璃熔炉按加热方式分为火焰炉、电熔炉和坩埚炉。
其中,火焰炉为主要加热方式,主要为蓄热式马蹄焰池炉,燃料主要为发生炉煤气、天然气等。
(3)成型:把已熔化好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通过一定方法转变为具有固定几何形状制品的过程,通常有吹制成型、压制成型、压吹成型、离心浇注等成型方法。
(4)退火:为了消除玻璃制品中的永久应力,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是先把玻璃制品加热,然后按照规定的温度进行保温和冷却。
(5)表面处理:一般通过在退火炉的热端和冷端涂层的方法对玻璃瓶罐进行表面处理。
(6)加工和装饰:玻璃器皿制品在完成成型和退火工序后,大多数要进行加工。
玻璃器皿制品的加工工序方法复杂而多样化,包括爆口、磨口、抛光、烘口、切割钻孔、钢化等。
装饰分为成型过程的热装饰和加工后的冷装饰。
热装饰是把不同颜色的易熔玻璃制成各种图案、颗粒、粉体等,利用成型时的高温作用,把其粘结或喷洒在制品表面。
冷装饰是把已完成各种加工后的制品,用低温颜色釉料、玻璃花纸、有机染料等,通过彩绘、印花、贴花、喷花等工艺,使制品达到装饰效果。
二、平板玻璃生产工艺平板玻璃生产包括浮法和压延法两种。
浮法是将玻璃液从池窑连续地流入并漂浮在有还原性气体保护的金属锡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的综合作用。
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带,经退火、冷却而制成平板玻璃。
浮法是平板玻璃制造的主要工艺技术,其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化、成型、退火和切裁包装5 个工序。
压延平板玻璃是采用压延方法制造的一种平板玻璃,从生产工艺上讲,压延工艺与浮法工艺的区别仅仅在于成型这一工艺环节采用的技术不同,浮法工艺采用的是锡槽成型,而压延工艺采用的是压延机成型,其余工艺环节二者均相同。
柔性玻璃制备及加工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柔性玻璃的生产制备、加工技术方法,以期通过不断提升柔性玻璃加工技术成熟度的方式,为后续柔性玻璃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柔性玻璃;制备方法;加工技术引言:柔性玻璃主要是指厚度在100 m以下,并且具备良好柔韧性的平板玻璃产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柔性玻璃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触摸传感器、柔性光伏产品等方面的产品生产过程,并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柔性玻璃的生产制备方法现阶段,柔性玻璃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可以被分成两种,一步成型法与二步成型法,其中,一步成型法是先将玻璃配合料转化为玻璃熔体,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方法使其制备成柔性玻璃的一种工艺方法;二步成型法则是利用已经成型的玻璃制品,将其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成为柔性玻璃。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步成型法的生产线属于热体生产线,存在使用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二步成型法则属于冷加工或低温加工工艺,存在生产简单、投资小但效率偏低的特点。
(一)一步成型法一步成型法是一种从产品配料、熔化、成型、退火以及生产制备成柔性玻璃片等步骤呈流程性的生产方法,当前这种制备方法又可以分成浮法、溢流法与窄缝法。
1.浮法浮法作为发展时间超过60年的一种玻璃产品生产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家具玻璃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玻璃产品厚度覆盖0.1—25mm,近年来,随着平板线啊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厚度小于1.1mm的超薄玻璃需求量不断上涨,甚至一些产品对超薄玻璃要求铸件从1.1mm减小到0.7mm、0.55mm、0.33mm、0.2mm、0.12mm。
在上述超薄玻璃的生产过程中,为切实实现玻璃的逐级减薄,往往需要使用20对以上的拉边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厚度在100 m以下玻璃拉伸过程中,玻璃薄厚差控制已经成为了当前玻璃制备的难点之一。
在当前的浮法玻璃制备过程中,首先,2013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中心先通过将碎玻璃粉粒径控制在0.05—20 m之间,然后将其均匀加入到熔融锡溶液中,通过调控碎玻璃粉末加入速率的方式,保证碎玻璃粉末在加入熔融锡溶液后就能融化成玻璃液,然后将锡溶液槽的温度稳定在280—400℃之间,使玻璃液冷却,然后对其进行抛光处理,从而得到了厚度在1—10 m的柔性玻璃。
玻璃生产工艺及原料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工业等领域的无机非晶态物质。
它具有透明、坚硬、耐热等特点,广泛用于窗户、镜子、瓶子、容器等制造。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和原料。
一、玻璃生产工艺1.原料处理: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研磨、筛分等处理后,成为玻璃的配料。
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玻璃其原料配比也不同。
2.熔融制备:将配料放入玻璃熔窑中进行熔融制备。
熔窑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高温容器,通常由特殊材料如耐火砖等构成。
在熔窑中,原料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玻璃熔体。
3.成型:将熔体从熔窑中输送到成型器中。
成型器通常通过旋转、压制等方式将熔体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平板玻璃、玻璃瓶等。
成型完成后,玻璃制品还需要经过退火等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
4.加工与装饰:将成型完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装饰。
这包括切割、磨边、打孔、喷涂等工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印刷、雕刻和涂层等方式,使玻璃具有不同的颜色、图案和功能。
5.质量检验与包装:对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合格的制品经过包装后,可上市销售。
二、玻璃生产原料1.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具有优良的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
石英砂通常由天然石英矿石经过破碎和研磨得到。
2.碳酸钠:是玻璃的主要碱性助熔剂,用于加速熔化和降低熔点。
碳酸钠可以用天然矿石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3.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用于调节玻璃的成分和性能。
石灰石可由天然矿石如大理石、白云石等提取。
除了以上主要原料外,玻璃生产中还常使用一些助剂和添加剂,如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钠等,用于改善玻璃的特性和性能。
三、玻璃的特殊工艺与加工除了常规的玻璃生产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玻璃工艺和加工方法,使得玻璃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1.钢化玻璃:将普通玻璃在高温下急冷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压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
那么,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呢?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原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钠(Na2O)和氧化钙(CaO)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接下来是熔融制备。
原料经过称量后,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融。
玻璃窑炉一般采用煤气或油作为燃料,通过高温加热使原料熔化。
在熔融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助剂,如碳酸钠、氯化钠等,以调整玻璃的性能。
熔融后的玻璃液称为玻璃熔体。
为了使玻璃熔体达到均匀、无气泡的状态,需要进行脱气和搅拌。
脱气是通过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将玻璃熔体中的气体排除。
搅拌则是利用搅拌器对玻璃熔体进行搅拌,以保证其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
玻璃熔体经过脱气和搅拌后,进入成型工序。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浮法、拉伸法和吹制法等。
其中,浮法是最常用的制造平板玻璃的方法。
在浮法中,玻璃熔体被流入一个铁皮池中,上面浮着锡液,玻璃熔体在锡液上慢慢漂浮,形成一层平整的玻璃带,然后经过冷却、切割等工序,得到所需尺寸的平板玻璃。
吹制法主要用于制造容器、管道等形状复杂的玻璃制品。
在吹制法中,将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通过吹气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的形状相适应,经过冷却后,获得成型的玻璃制品。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指对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热弯曲等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如切割机、磨边机、钻孔机等。
总结起来,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通过粉碎、混合、熔融、脱气、搅拌等工序,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玻璃制品。
这些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玻璃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玻璃制造工艺玻璃制造工艺以酸性、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玻璃和玻璃制品。
不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主要工艺是相似的(图1)。
简史公元前2600年,巴比伦已有绿色玻璃棒。
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已能制造玻璃珠。
最早的玻璃器物由玻璃块凿制而成。
以后埃及人用粘土和砂做成一定形状的砂芯,在砂芯上逐层蘸集玻璃液,经过拍打塑形和用颜色玻璃条围绕装饰,固化后再将砂芯除去,制得玻璃器物。
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采用开口模型将玻璃压成碗、盘、杯等制品。
中国古代玻璃制造技艺萌芽于西周。
战国时期出现含铅和钡硅酸盐玻璃。
汉代已有模压、铸压的玻璃壁、珠等。
公元前200年,巴比伦人首先使用吹玻璃的中空铁管。
用吹管吹制玻璃制品是玻璃制造中的一个突跃性进展。
公元1世纪,罗马人把各种颜色玻璃拉成棒,排列成捆烧熔,再切出具有一定图案截面的玻璃薄片,在模具上将这些薄片加热熔接,制出千花玻璃器。
他们已掌握在玻璃表面刻磨、用颜色釉彩绘和在玻璃中夹金等技艺,并会在暗色玻璃上镶套一层乳白玻璃,再磨去乳白玻璃,制出具有图案的套料刻花、雕花玻璃瓶。
7世纪,叙利亚人把玻璃吹成球,再用铁顶杆蘸少量玻璃液粘住球底部,然后切断吹管处玻璃,用顶杆将开口球在炉中加热软化,借快速旋转的离心力将玻璃球展平成平片玻璃,称冠冕法。
11~16世纪,威尼斯成为玻璃制造中心。
当时用软锰矿使玻璃颜色得到中和脱色制得无色透明的玻璃,并恢复了罗马人的颜色釉彩绘、玻璃夹金、玻璃磨刻等装饰方法。
1615年,英国用煤取代木柴作熔制玻璃的燃料,使熔化温度有所提高。
1635年又用燧石作原料并引入氧化铅,制成折射率高、色散大、易于刻磨的铅晶质玻璃。
1688年,法国用浇注法制出平板玻璃,经研磨抛光后用以制造镜子。
17世纪末,北欧用吹筒法代替吹圆球法,将圆筒沿长度剖开重新加热,以自身重量在铁台上展平成片,其平整度大为改善,产量增大。
1790年,瑞士人P.L.吉南发明用搅拌玻璃液的办法制出高均匀度的光学玻璃。
玻璃制作基本知识
1. 玻璃的定义和分类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物质,由氧化硅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
熔融后迅速冷却形成的。
根据成分和用途的不同,玻璃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如硅酸盐玻璃、钠玻璃、铅玻璃等。
2. 玻璃制作过程
玻璃制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原料配料:将适量的硅酸盐、氧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 熔制成型:将原料放入熔融炉中,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熔化,并通过模具或玻璃棒等工具进行成型。
- 锻造和薄板制作(可选):通过压制、拉伸等方式改变玻璃
的形状和厚度。
- 冷却退火:将制作好的玻璃加热和快速冷却,以消除内部应
力和提高强度。
- 精加工和处理:对玻璃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涂层等处理,
以改善外观和性能。
3. 玻璃制品的应用
玻璃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常见的玻璃制品包括平板玻璃、镜子、餐具、瓶罐、光纤等。
4. 玻璃的性能和特点
玻璃具有透明、均匀、硬度高、防腐蚀、耐高温等特点。
然而,由于玻璃的脆性和易碎性,需要注意防止碰撞和破损。
5. 玻璃制作的环保与安全
玻璃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环境安全。
在使用和搬运玻璃制品时,应注意防护和安全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以上是关于玻璃制作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冰裂玻璃就是有意把钢化玻璃击破,产生如冰块碎裂的效果,为了防止钢化玻璃碎片散失,在钢化玻璃碎裂前,要用两层玻璃把它夹起来。
正规的加工方法是用三层钢化玻璃两层胶片,经热压机挤压全片后,把中间的钢化玻璃击破,这样做出来的玻璃质量好强度高,但本钱较高。
假设只是为了装饰,可以承受简洁的加工方法:1、预备三块玻璃,其中一块钢化两块不用钢化,钢化玻璃比不钢化玻璃长宽各小五毫米,在钢化玻璃的一角,用角磨机开一个槽。
2、把三块玻璃清洗干净,擦干,重叠码放〔钢化玻璃居中〕,除钢化玻璃开槽处外,四周打玻璃胶,抹平。
3、等玻璃胶完全固化后,找一个平螺丝刀的刃磨窄一些〔不能大于钢化玻璃的厚度〕,然后,把刃对准钢化玻璃所开的槽,用锤子击螺丝刀的手柄,把钢化玻璃打破。
这一击是整个加工过程的关键,用力要恰到好处,争取一次成功。
钢化玻璃碎裂后,拿玻璃胶把开槽处封上即为成品操作要点:1、定做钢化玻璃时,要跟加工厂讲明用途,加工厂会依据要求调整钢化参数,使钢化玻璃爆裂后的颗粒大小全都。
2、击打钢化玻璃时,螺丝刀肯定要与钢化玻璃垂直,用力不要太猛,以免螺丝刀滑动,把未钢化的玻璃打破。
3、一旦未钢化的玻璃破损,要用刀片把玻璃胶划开,换上玻璃后,用玻璃胶重封好,为防止钢化玻璃碎片散失,要把玻璃破损面朝上平放。
车刻玻璃就是通过车刻工具,对玻璃进展雕刻,抛光,从而使玻璃外表产生出晶莹剔透的立体线条,构成简洁明快的现代画面,广泛用于门窗,书柜,洒柜,起到点缀装饰作用。
前几年,由于一台进口的车花机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加工厂家寥寥无几,产品价格高得惊人,每平方米在600-800 元,很多用户望价止步。
近两年,随着国产车花机的问世和小型车刻机的大批量生产,车花玻璃走进了千家万户,价位也落到了每平方200-300 元,只需投入两三千元即可生产,成为玻璃行业相当普及的加工技术。
车刻玻璃加工要点台式和吊式花机型车花机的应用1、台式花机加工要点:a、先在玻璃上画好要加工的图稿;b、假设玻璃块小,一个人能单独操作,工作人员可以平端玻璃,让雕刻轮对准图案线条雕刻。
玻璃生产工艺总结玻璃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对于确保玻璃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玻璃生产的工艺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玻璃生产过程。
1. 原材料准备玻璃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材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英砂、碱、石灰石和氧化物等。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进行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2. 熔化与成型接下来是熔化与成型阶段。
原材料混合后,通过高温熔炉进行熔化。
在熔炉中,原材料受热逐渐熔化并形成玻璃熔体。
熔融的玻璃熔体在适当的温度下注入成型机器,经过成型机器的作用使玻璃熔体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平板玻璃、管状玻璃等。
3. 退火与强化成型后的玻璃制品需要进行退火和强化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退火是指将制品通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使其内部应力得到缓解,提高玻璃制品的稳定性。
而强化则是通过在高温下对玻璃进行快速冷却,使其表面形成压应力层,提高玻璃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4. 表面加工与涂层玻璃制品的表面加工和涂层处理能够改善玻璃的功能性和外观。
其中,常见的表面加工包括抛光、砂喷、雕刻等,以使玻璃制品具有更好的质感和装饰效果。
涂层处理则可以使玻璃具有防紫外线、防反射、防雾化等特性。
5. 检测与质量控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检测与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玻璃制品。
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光学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等,对玻璃的尺寸、质量、强度、透明度等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玻璃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熔化与成型、退火与强化、表面加工与涂层以及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对于确保玻璃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玻璃生产工艺有所帮助。
材质玻璃器皿多用钠钙硅酸盐玻璃做成.无色透明的器皿,玻璃中的含铁量一般低于0。
02%。
在玻璃原料中加入着色剂,可制得有色玻璃;加入乳浊剂,制得乳浊玻璃(见玻璃制造).制造琢磨车刻的高级艺术器皿如高脚杯、香水瓶、果盆等多采用钾铅硅酸盐玻璃,又称铅晶质玻璃。
这种玻璃含PbO,具有高折射率和色散,磨刻棱面时格外光亮,高比重,敲击时发清脆声响。
含PbO30%以上的为全铅晶质玻璃,含PbO24~30%为中铅晶质玻璃,含PbO18%以下为低铅晶质玻璃。
另外还有含BaO的钡晶质玻璃.煮食器皿如咖啡壶等制品采用耐热硼硅酸盐玻璃,其热膨胀系数低,耐温度急变性强。
成型将按玻璃成分配合的粉料和熟料投入坩埚窑或池窑(见玻璃熔窑)中熔制,熔化后,澄清成均匀无气泡、无结石、无条纹的玻璃液,再冷却至适应相应成型方法要求的粘度范围,进行各种成型操作。
吹制成型有人工和机械吹制成型两种方式。
人工成型时,手持吹管从坩埚内或池窑取料口处挑料,在铁模或木模中吹成器形。
光滑圆形制品用转吹法;表面有凸凹图案花纹或形状不成圆形的制品用静吹法。
先挑无色料吹成小泡,再用小泡挑颜色料或乳浊料吹成器形的称为套料吹制。
用颜色易熔料粒沾在乳浊套料上,各色自然熔流,可吹成自然景器皿;在颜色料上沾带状乳浊料,可吹成拉丝器皿。
机械成型用于吹制大批量制品。
吹制机受料后自动合铁模吹成器形,脱模后去除帽口即成器皿。
还可采用压-吹成型,先将料冲成小泡(雏形),再继续吹制成器形.它比单纯用吹制机吹制效率高,质量好。
压制成型人工成型时,人工挑料剪入铁模,驱动冲头,压成器形,凝固定型后脱模.机械成型自动化生产,批量大,效率高。
压制成型适用于能退出冲头的口大底小器形制品,如杯、盘、烟缸等。
离心成型受料在旋转的模子内,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玻璃展开并紧贴模子,凝固定型后取出。
适宜于器壁均匀的大型玻璃器皿的成型.自由成型又称无模成型。
用人工挑料在窑前反复烘烤修饰或热粘结.由于不与模子接触,玻璃表面光亮,制品形状线条光滑。
玻璃制备过程范文玻璃是一种无机非晶固体,具有透明、坚硬、抗腐蚀、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光学仪器等领域。
玻璃的制备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原料准备、熔融、成型和退火四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过程。
原料准备:玻璃制备的主要原料包括硅石、碱金属盐、石灰石等。
首先,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确保混合物的成分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进行研磨,使其颗粒大小均匀且适合熔融。
熔融:熔融是制备玻璃的核心过程。
可以使用多种熔炉进行熔融,包括电炉、燃气炉、卫星溶池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电炉。
首先,将混合物放入炉中,并进行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料开始熔化。
一旦温度达到玻璃熔点,混合物将变成一种粘稠的液体。
此时,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熔化时间来控制玻璃的性质。
熔融过程中熔液中的气泡和杂质也会被去除。
成型:在熔融的玻璃液体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其成型。
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和拉丝。
在浇铸过程中,将熔融玻璃倒入特定的模具中,然后冷却使其成型。
拉丝方法则是将一根铁棒插入熔融玻璃中,然后缓慢地将玻璃液拉伸成细丝。
这些细丝可以进一步切割成玻璃片。
除了浇铸和拉丝,还有压延、吹制等方法可以用来成型玻璃。
退火:成型后的玻璃往往会由于快速冷却而产生内应力,导致其强度下降。
为了消除这些内应力并提高玻璃的物理性能,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这个过程中,内部应力受到释放,玻璃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除了上述基本过程,玻璃制备还涉及一系列其他工序,如气体净化、表面处理、涂层等。
这些工序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玻璃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玻璃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成型和退火四个阶段。
原料准备是将混合的原料进行研磨,确保成分均匀;熔融是将混合物进行加热,使其熔化成玻璃液;成型可以通过浇铸、拉丝等方式将玻璃液体成型;退火是消除内应力,提高玻璃的物理性能。
玻璃制备过程中还涉及其他工序,如气体净化、表面处理等。
这些工序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玻璃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