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 探索乐园(知识与技能)教学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83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例1】伸出你的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数:
1,2,3,4,5,6,……。
当数到80时,80在哪个手指上?当
数到133时,133在哪个手指上?
解析:
这是一道周期性规律的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字的周期性排列规律。
由题意可知,从大拇指到小指再到食指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周期是8,由此分别用80和133除以8,看求出的得数,如果是整数,答案就是此循环数中的最后一个数字;如果有余数,看余数在循环数中第几个数对应的手指即可。
解答:
由图可知,从大拇指到小指再到食指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周期是8。
80÷8=10(组)
133÷8=16(组) (5)
答:80在食指上,133在小指上。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
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气球装饰方案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找规律和除法计算等数学知识解决气球装饰方案问题。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气球装饰方案问题,观察、探索其中规律并自己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开一个快乐的联欢会?(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不同颜色的气球装饰教室,好吗?板书课题:气球装饰方案【讲授】观察、探索规律,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师:老师设计了两个方案,你们想不想看呢?咱们先来看方案一。
(课件出示方案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给学生一点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生:我发现气球是按两个红色、两个黄色、两个红色、两个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生:我发现气球的排列是按照红、红、黄、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我发现两个红气球中间夹着两个黄气球,两个黄气球中间夹着两个红气球。
生:我把气球分组,两个红色的气球、两个黄色的气球为一组,它们是一组一组排列的。
……★若学生自己说出分组的情况,就及时对他的观察结果进行肯定,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如果没有说出,即适时引导:我把这些气球分组,两个红色的气球和两个黄色的气球为一组。
、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师:请同学们想想:照上面的顺序挂下去,第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个呢?教师在方案一下板书:、两个数。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表示方法,但都不是唯一的。
答案:第个是红气球,第个是黄气球。
可能出现的方法:生:我用○表示红气球,用△表示黄气球,第个是○,所以第个是红色气球。
第8单元探索乐园第1课时装饰方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例1及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经历观察、发现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能发现气球的排列规律,能利用规律和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积极参加设计方案的数学活动,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有规律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能利用事物的规律和数学计算解答有规律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商几表示有几组,余数表示下一组的第几个。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经验,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方案一,从画图表示规律过渡到列算式解答有规律的问题,体验推算结果的过程。
[不足之处] 在老师讲解部分,老师直接灌输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来发现新知识。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交流活动,对用数学解决有规律的问题产生兴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第2课时衣服搭配【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例2及第92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经历探索搭配问题的过程。
2.能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表示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事物的搭配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课选择的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再交流探究用数学方法表示答案。
[不足之处] 没有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搭配衣服的含义,理解数学算式表达的意思。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写出所有的搭配方法,然后老师利用课件直观演示。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探索乐园(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原理和方法。
2、能够展开直观、有条理的思索和直观的归纳推理。
【教学轻、难点】认知配搭原理。
【教具准备工作】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揭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丑吗?女老师可以问可爱吗?生:帅~或可爱~师:指导老师今天为什么那么帅吗?那是因为早上起来,老师经过精挑细选,才选出了这身行头。
怎么样,还挺搭的吧。
师:生活中存有很多配搭问题,处置不好了你们也能够像是老师一样丑哦。
今天就要我们一起来到“积极探索乐园”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配搭问题吧。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文言的自学目标就是什么呢?恳请看看出具自学目标,打听学生念,存有信心同时实现这文言的自学目标吗?三、出示自学指导下面,恳请同学们关上书上到第89页。
我们恳请自学指导去助推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出示自学指导(老师读)。
1自学指导:深入细致看看课本91页的内容看看图、看看文字思索并顺利完成。
2、以上衣居多,每件上衣存有()条相同的裤子配搭所以每件上衣存有()种配法3件上衣也就是()×3=()种配法。
3、以裤子居多,每条裤子存有()件相同的上衣配搭。
所以每条裤子存有()种配法。
2条裤子也就是()×2=()种配法。
4、书中的小朋友用直线将衣服和裤子相连,既直观又形象。
先自学4分钟,然后探讨自学指导中的内容。
自学竞赛已经开始,比谁看电视深入细致姿势恰当,自学效果最出色。
四、先学1、看看,自学探究生看书自学,将自学成果和疑问记录在堂清本上。
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议一议,小组交流看过的学生起身起身3秒钟后稳步复看,起身给同伴和教师,等待第二个同伴起身后已经开始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题的思路、过程和理由。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化解的问题,以供下一步的展现。
《探索乐园》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经历自主探索、交流搭配方法的过程。
2、在探索搭配方法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归纳推理。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情,经历自主探索、交流搭配方法的过程。
2、形成简单、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归纳推理逻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结合生活实际引出穿衣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老师:(PPT展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食,你们想不想吃啊?学生:哇,好想吃啊。
老师:那,这些水果呢?学生:想。
老师:很好,食物呢,是很好吃,水果也很美味,想吃呢,回家让你们爸妈买。
但你们有没有一些其他的发现呢?比如,你们有没有想过搭配饭菜呢?学生探索交流。
交流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
如果选一种主食和一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如果选一种主食和两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第1题可让学生自主探索。
交流时,要了解学生能否有条理的思考,能否归纳搭配的方法。
第2题与前面的问题有所不同,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探索。
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应进行必要指导,最后归纳出一种主食和两种菜有6种搭配方法,那么,两种主食就有12种搭配方法。
老师:很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一下衣服的搭配问题。
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2、一起探讨问题。
老师:刚才我们探讨了食物的搭配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衣服的搭配问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穿衣服的,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妈妈给你们选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老师:现在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装,你们来探索一下,有几种穿法。
学生讨论。
对应每件上衣有2种方法,3件上衣就有3×2=6种搭配方法。
(通过学生的总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的方法。
)3、讲解92页“练一练”第一题的面包、汽水搭配问题。
师:请大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材分析数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找规律和搭配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素材。
第一节,气球装饰方案:教材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在联欢会上用不同颜色的气球按照一定规律来装饰教室,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把学生思维带入本节课,例题解决后,紧跟练习,使学生及时反馈学习的成果。
第二节,搭配中的学问。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简单事物的搭配组合规律,也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组合问题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实例,搭配衣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些衣服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接着通过练一练,对学过的搭配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5.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自己设计方案,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练习题,让学生体会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化算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时安排:第1课时气球装饰方案教学内容教材89---90页气球装饰方案教学提示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图及生活经验,探索按照一定规律来制定方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求乐园教学目标:1、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掌握寻觅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搭配结果。
2、培养先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按次地、全面地考虑成绩的认识。
3、感受数学在理想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成绩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难点:培养先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全面有序地考虑成绩的认识。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情的组合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每天从早上起床到上学的过程中你都要忙些甚么呢?(生自在回答:穿衣服、吃饭……)师:这些日常生活里我们每天都做得事情中也包含着很多的数学成绩。
这节课我们就以穿衣服为例,一同来研讨一下《搭配中的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师:今天是张丽的好朋友王红的生日。
她正在为穿哪件衣服去给王红过生日发愁呢。
这么多的衣服,她该怎样搭配着穿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自主探求,组内交流(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要求:(1)拿出衣服图片拼一拼,摆一摆,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2)在练习纸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搭配结果,并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搭配的,看谁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先生对每天要做的这些事情都很熟习,用过生日,选衣服来引入新课,更能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1)汇报各小组的方法。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2种、3种、4种、5种、6种……(依次让先生展现不同的搭配方法,使先生明确3件上衣和2条裤子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释疑解难怎样不丢不反复得找全一切的搭配。
(让找全的先生说一说)(3)研讨规律,优化搭配成绩的解决方法师:如果再加一条裤子,这下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了呢?(在习题纸上试做,然后汇报)(预设)可能曾经有先生不用再用连线的方法就能迅速口答出有几种搭配方法了,老师及时诘问:为甚么这么快就知道有几种方法?(使先生掌握找全搭配方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次要是让孩子在本人独立考虑中锻炼猜想、推理、归纳的能力。
探索乐园【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探索乐园》第一课时“探索事物中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及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能发现气球的排列规律,能利用规律和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积极参加设计方案的数学活动,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有规律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1、能综合运用找规律和除法计算等数学知识解决气球装饰方案问题。
2、能结合实例发现余数的规律特点,并用这个规律特点快速解决有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1、能结合实例发现余数的规律特点。
2、能结合实例自己设计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
请6名学生上台按规律排队,问:下一个会请男生还是女生?为什么?第19个呢?规律里有好多学问呢!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走进探索乐园,探索规律的奥秘。
(揭示课题)活动二:新课探究。
1、发现规律:准备举办元旦联欢会了,同学们决定用气球装饰教室。
大家设计出了不同的装饰方案。
这是他们的方案一。
(课件出示方案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方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规律,重点引出4个气球做一组,为后面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做铺垫。
)学生分好组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这样分呢?好,这是一组,接下来会怎样分组呢?(学生说老师画线)看一下分好的组,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有4个)学生无法说出更多时,接着问:每一组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有多少个?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些气球的排列规律。
那老师就根据它的规律来考考大家。
听好了!第5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8个呢?第10个呢?你们怎么那么快就说出答案啦?那老师增加点难度。
照这样的顺序挂下去,第1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大家先不急着举手,先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1 探索乐园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数字1-100中的数字,准确地比较大小;2.能够理解用图形表示数字的大小,并会正确地使用不等号;3.能够通过游戏和竞赛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概念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3.结合游戏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3.1 引入老师拿出一个大数字牌,上面写着一个数字。
问学生们这个数字是多少,是否可以比较大小。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进行数字比较。
3.2 学习1.向学生介绍“探索乐园”游戏。
让他们分成小组,掌握游戏规则并进行游戏。
2.提出问题:“你在游戏中可能会需要比较数字的大小,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尝试用数字或图形说明自己的思路。
3.给学生展示一个数字线段,上面分别标上数值。
用这种方式来强调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的长度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3.3 练习1.分成小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黑板上列出1-100中的某些数字,并用点连成线段表示大小关系。
2.进行数学竞赛。
老师将屏幕上呈现的数字告诉学生,让他们快速地作出正确的比较,看谁更快更准确。
3.鼓励学生用数字和图形比较大小,并规定数字的阶梯应该不太大,让学生有时间理解。
3.4 总结1.总结数字比较的方法,包括数字线段法、大小图形法等。
讲述探索乐园中的解密方式。
2.分析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的表现。
夸奖表现好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3.结合下一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让学生熟练使用大小的比较,并会使用不等号。
让他们知道探索乐园是一个“探险比赛”,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引入-学习-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
通过探索乐园游戏,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掌握了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运用到了竞赛中。
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本节课着重讲述了数字比较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教学建议:
◆知识与技能
第1题,考查学生万以内数
的写法和用近似数表示数。
其
中,靠山屯植树棵树是中间有两
个0的情况(5003棵)。
大坝顶
高用近似数表示大约200米,坝
长约2300米。
第2题,数的组成、组数、
质量单位等内容的填空练习。
由
学生白己完成。
交流时特别注意
(3)题填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3题,考查学生用计数器
表示数以及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先说一说一个珠子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什么,再提出兔博士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写数,再交流。
答案:
1111 1102 1003
1021 1012 1030
1300 1201 1210
1120 2101 2110
2011 2200 2020
2002 3100 3010
3001 4000
第4题,鼓励学生用口算,考查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每分钟3~4题。
第5题,考查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要求每分钟2~3题。
答案:
956 429 610
1025 571 633
第6题,考查学生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和计算的
正确率。
答案:
18 130 6
90 108 10
第7~1l题,两步计算的简
单问题。
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
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解答
的。
答案:
第7题:365-34×7=127
(千克)
第8题:63-36÷4=54
(元)
第9题:(86+54)÷4=35
(盆)
第10题:140×4+140=700(人)
第11题:10×4+6×76=496(元)
500元>496元
钱够。
第12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水平。
先让学生明白题意:一共有9箱空瓶(每箱24瓶)和21个空瓶。
然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一天卖出多少瓶汽水?24×9+21=237(瓶)
(2)每瓶3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钱?237×3=711(元)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13~16题,考查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第13题,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再自己判断。
第14题,计算图形的周长。
答案:
52cm 83cm 88cm
第15题,测量并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的周长。
答案: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
3厘米,周长是18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周
长是16厘米。
第16题,考查学生能否灵
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答
案:
(1)(8+5)×2=26(米)
(2)8+5×2=18(米)
第17题,考查学生能否用搭配问题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
答案:
一共有6条路。
其中,从航线②到湖心,再走航线④到望海岛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