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本目录及部分课程课本
- 格式:pdf
- 大小:231.93 KB
- 文档页数:7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U16M121742.课程名称(中文):语言学概论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无5.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6.开课学期(春/秋/春、秋):秋季7、课程模块:8、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9、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2010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语言学课程的基础部分,共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及语义学)和语言学应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外语语言知识后,在理论上提供初步的语言学知识,并且为有志于继续攻读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硕士学位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质,提高科研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语言学理论在交叉学科上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分为八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相应的学时数)第一章概论(4学时)1.什么是语言学?(2学时)2.什么是语言?(2学时)要求:掌握语言学和语言的基本定义,尤其是对语言的识别特征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二章音位学(4学时)1.语音学(2学时)2.音位学(2学时)语音学与音位学都涉及到语音的同一个方面——语音。
但是,虽然两者都与语音的研究相关,但他们在观念和着重点上存在着差异。
语音学是有其一般性质的;它对所有人类语言中的所有语音都感兴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如何彼此相区别的,它们具有什么语音特征,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等等。
音位学的目的是去发现一门语言中的语音是如何形成模式的,这些语音是如何在语言交际中用来传达意义的。
要求:掌握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系统介绍语言学科的总体面貌,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学主要分支和重要流派;介绍语言的结构系统和功能,语言的应用规律、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书重点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为总论,第一节介绍语言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第二节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第三节介绍语言规划的有关问题,第四节讲述中外语言学研究简史。
其中第一节、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语言结构”,全面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
第一节为语言结构系统概论,其余四节分别说明语音、语义、语汇和语法四个子系统。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是本章重点。
这一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而且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文字”,主要讲述文字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讲述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第二节讲述文字的结构系统;第三节讲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讲述语言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状况及规律。
第一节讲述语言起源的有关问题;第二节讲述语言分化的有关情况;第三节讲述语言的接触和融合;第四节讲述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章的特点,要求能用相关理论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第五章“语言运用”,主要介绍语用学,即语言运用的规律和艺术。
其中重点为“言语交际的原则”、“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
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外,也要求熟练掌握语言运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第六章“语言学习”,主要介绍第一语言获得和第二语言获得。
重点是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主要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二、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
这是它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
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研究》、《英语》等.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1、考试方式:期末闭卷笔试2、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 80%,平时作业占 20%六、正文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以及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0209◆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学分:3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
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语言学概论》读书目录1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2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8)
4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卫志强《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 方经民《现代语言学方法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7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9吕叔湘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
10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8)
12 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
13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4 吕冀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学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5 伍铁平《语言和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6 刘涌泉、乔毅《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17 徐通锵、胡吉成《<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 李葆嘉《语义语法学导论》,中华书局(2007、4)。
语言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课程编号: LNG101学分: 3学分课程介绍: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将探讨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的变化和演化以及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目标:- 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语言变化和演化的原理- 探索语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教学大纲:一、导论1.1 语言学的定义与范畴1.2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语音学2.1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2.2 语音的产生与感知2.3 语音的系统与变体三、词汇学3.1 词汇的定义与分类3.2 词汇的构词规则与形态变化3.3 词汇的语义和词汇关系四、句法学4.1 句法的基本概念与术语4.2 语法规则与句法结构4.3 句法关系与句子成分五、语义学5.1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5.2 词义与句义的分析5.3 语义关系与逻辑推理六、语用学6.1 语用学的概念与范畴6.2 语用信息与语用推断6.3 语用失误与修复七、语言变化与历史语言学7.1 语言变化的类型与原因7.2 语言之间的关系与影响7.3 历史语言学的方法与研究成果八、语言学与其他学科8.1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8.2 语言学与社会学的关系8.3 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教学方式与评估: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完成课后作业和独立研究项目。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组报告、论文和期末考试。
教材:-《语言学导论》第4版,作者:A.R. 雷道尔夫(A.R. Lauer)-《当代语言学概论》第6版,作者:J. 瓦利奥特(J.A. Valiulis)参考文献:- Crystal, D. (2008).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Wiley-Blackwell.- Fromkin, V., Rodman, R., & Hyams, N. (201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Cengage Learning.备注:本课程对于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是基础课程,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