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及汉藏文化交流探析【摘要】藏族历算是藏族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的存在对于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初步探讨了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其中包含有对数字异名的研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详细对纪年中包括对十二宫和二十七星宿之间的关系及汉、藏纪年中的一些推算法的研究。
【关键词】藏族历算;一些性质;汉藏文化交流1.藏族历算中数字的异名藏族历算学中,数字有一部分可以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示,这些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一部分数字的异名(即藻词)。
据1685年第司·桑结嘉措所著的《白琉璃论》中载述,有异名的数字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和三十二共22个。
数字异名如下叙述:用虚空、天空、圆点表示数字零;用自性、色、犀、月、白光、玉兔表示数字1;用眼、双、运行、方便智慧、交配、结合、阎罗、孪生等表示数字2;用世间、热、功德、火、有、尖等表示数字3;用海、大河、魔、明论、部、双双等表示数字4;用欲乐、受用品、蕴、箭、行、根等表示数字5;用味、时、季节等表示数字6;用宝、持地、能仁、洲、仙人、山、曜等表示数字7;用天神、龙、吉祥、蛇、腹行、财神、财物等表示数字8;用罗刹、孔穴、库藏、脉等表示数字9;用入、忿怒明王、声响、方位、圆满、力、手指等表示数字10;用勇武、自在天、致安、安源王、能夺等表示数字11;用太阳、因缘、宫等表示数字12;用伞层、杂、无身、贪欲、致醉等表示数字13;用人类、心意、世间等表示数字14;用太阴日、太阳日等表示数字15;用部分、王、人主等表示数字16;用缺点、缺陷、界等表示数字18;用胜者、境等表示数字24;用自性(古印度外道数论派所说的自性包括眼、耳、鼻、舌、手、足、肛门、皮、阴处、语、义、声、触、色、味、香、空、地、水、火、风、自性、大、傲慢等二十五种)表示数字25;用宿、周期等表示数字27;用牙齿(牙齿有三十二颗)、重生表示数字32。
藏历算法解读神秘的藏历历算藏历算法解读神秘的藏历历算藏历唐卡藏历书,内容涵盖最广的历书藏历书的封面根据年份的不同会有所变化,若是土年,藏历书封面会用黄色,代表的是土的颜色;若是水年,则用蓝色封面;木年用绿色封面;铁年用白色封面;火年用红色封面。
一本藏历书中,不仅可以纪年、纪月、纪日,还涵盖了预报天文现象、天气趋势和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区的农耕牧作,传授不同时令采集数百种中藏药的知识,甚至还总结了一年四季人体的脉相变化规律等几百种信息。
其内容包罗之广,是其它历书难望其项背的。
具体来讲,藏历书的内容一般分为3部分:全年总说、分月概说和逐日细说。
全年总说包含的内容有:礼敬偈,即向历史上传承历算学的先师们致敬的偈颂诗句;教历,即佛教史的重要年代根据佛的预言;值年的(七)曜(二十七)宿;五曜(木、火、水、金、土五大行星)运行的方位,与其他各曜会合的时间,及其与气象气候的关系;藏区各地农事的季节;这是全年总说的重点,是农牧民最注意的部分;日、月食预报等。
分月概说的内容则包括:太阳入宫(开始进入十二宫中的某一宫)的日期和时刻;二十四节的日期时刻;中气那一天的昼长、夜长;本月的重日、缺日;值月曜、宿;本月王曜(五大行星)的方位及本月的节日等。
逐日细说是藏历书中最厚重的内容,也是藏历书的精华所在。
每日占一格,每页一般有六格。
格内左上角为藏历日期,右下角的小方格里是公历的日期,左下角有定曜(该太阳日内太阴日结束的时刻)、月宿(这个太阴日结束时,月亮位于二十七宿中哪一宿,和在该宿内已行过的弧度,即月亮的黄道经度)、定日(该太阴日结束时,太阴所在之宿,和在该宿内已行过的弧度)、会合(有二十七个,主每日之事,由“月宿”与“定日”相加而得)、过宫(即入宫,太阳在十二宫里走到了哪一宫,和在该宫内已行过的弧度)的各项数值。
格子的上半部在日期后面的许多项目相当于汉文历书里的“历注”。
此外还有物候、即动植物的动态,农牧事活动的安排,这一天的气候所预示的日后近期或中、远期的气候、气象,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节日等。
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据记载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而来。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当时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到了元代,藏族已形成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历法,并吸收蒙历的做法把每年的藏历元月一日定为新年。
是藏族人民在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有全民意义的节日。
但是,各地藏历年的过法有所不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年节文化。
对于木雅地区而言,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吃“古突”(面团肉粥)。
各家打扫房舍、做好个人卫生。
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以示辞旧迎新。
到了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
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
在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
家人都到齐后,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到室外抛出烧红的树叶火炬,以示鸣放鞭炮,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祛除旧年的邪气。
随后,便吃团年饭。
初一这天,与当年属相相符的人第一个起床说一些吉祥的祝词,生起新年的头火。
当启明星升至东方山顶时,说明这时地球刚好转了一圈,新年的头水刚好流至,属相相符的人就去抢头水。
紧接着人们陆续起床,穿上新衣后,首先祭拜神灵,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接下来开始喝头水做的茶、吃麦子稀饭。
当太阳升至东方山顶时,属相相符的男人在房顶挂经幡,以求新年平安。
这一天,一般人们都是不出门的,以示新年第一天团聚及齐心协力之意。
藏历新年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开始的,这天亲友开始互相拜年。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走街串巷,拜亲访友,城乡各地变得歌声阵阵、各种服饰异彩纷呈。
在木雅地区,初三这一天小伙子们会早早起床,祭祀神山。
祭拜神山后,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行赛马、跳锅庄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活动,会一直持续到藏历十五。
为了弄清藏区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笔者有意查阅了一些有关藏族过年的史料,其中迎新年的习俗是大同小异的。
2021藏历的纪日法和纪时法浅谈范文藏族传统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历算学中的一枚瑰宝 . 它是藏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 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 直到现在还在逐年编制的历书由于对农牧业的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每年发行数十万册,并发行到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1]. 为了了解藏族历算,以及历算中纪日纪时的推算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纪日法是每天日期的纪录方法,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纪日 . 藏族纪日方法有两种,即藏族传统的纪日法和印度时轮经的时日法 .1 藏历的纪日法.日是最基本的时间计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时间单位 . 只有认识了日,把日子连续不断地记录下来,才可能产生比日大的时间单位月、年,安排了年、月、日,制历才有基础[2].日是最有长度的时段,有起止时刻,或者说,日与日有一个分界 . 初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把白天当一日,夜晚并不重要 . 有了火的发明,夜以继日,一日一夜合在一起,称为一日 .1. 1 十二生肖的纪日法.藏历中的十二属肖纪日法是把每月初一固定为虎日或猴日,单月为虎日,双月为猴日,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每两个月循环一次,以正月、二月两月为例,具体如表 1.四月再循环一次,以此往下类推 . 这种算法是以太阳日为基础的,每个月固定为 30 天,没有大月、小月之分 . 其实这种算法在藏族民间中至今仍然使用,特别是地处相对偏僻的地方,还根据属相的情况处理有关婚嫁丧等事,是一项重要的民俗事项,这种习俗代代相传 .1. 2 时轮历的纪日法.印度时轮历纪日法是以喜、善、胜、空、满五个轮流纪日 . 这种纪日法一般是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顺序纪日 . 以望日的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朔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黑分; 以朔日第二天( 即天亮后) 为初一,望日这天为十五( 天亮之前) ,这十五日为白分; 黑分与白分合在一起,正好一个月 . 这种纪日法非常古老,主要运用在宗教活动中 . 佛教认为,凡出家人开始都无知,就像朔日天一样黑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的不断积累,就像望日一样圆满无缺,最终到老时什么都能得到 . 所以平时纪日时望日的第二天相当于现在的初一,望日天相当于 30 日,与现在恰好相反 .现在藏族时轮历的纪日方法是以喜[dgav]、善[bzang]、胜[rgyal]、空[stong]、满[rdzogs]五个字轮流,与过去一样,但每月白分在前,黑分在后,也就是现在的初一至初十五是白分,初十六至三十是黑分,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每月白分、黑分各三轮,分别是白分的第一轮为初 1、2、3、4、5; 第二轮为初 6、7、8、9、10; 第三轮为初 11、12、13、14、15. 黑分的第一轮为 16、17、18、19、20; 第二轮为 21、22、23、24、25; 第三轮为 26、27、28、29、30 等,共 30 天 . 这种纪日法是目前藏族历算中的主要纪日法,也是世俗的纪日法,认为世俗社会中的人们开始成长,到 20 岁左右青春年华,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衰退,走路不便,思路紊乱,便成为像黑分中的月亮一样,暗淡无色 . 这与上述黑分在前、白分在后的方法恰好相反 .1. 3 公元的纪日法.公元即公共的纪元,具体地说,就是许多国家共同使用的纪元 . 公元纪元法就是我国现在使用的纪年法,又称公历 .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有人称它为西元或西历的[3].公元纪年法的前身是基督教纪年,而基督教纪年又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 公元前 46 年,罗马最高统治者儒略·恺撒为了使相当混乱的历法趋于一致,就颁布了改革历法的命令 . 命令规定: 每年设 12 个月,共 365 天,并每隔三年置一闰年 . 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基本周期,是属于阳历的 . 它具备了现行公元纪年法的主要特征,这在当时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 公元 325 年,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共同召开宗教大会 . 会上一致认为儒略历是很准确的历法,决定信奉基督教的各国共同采用这种历法 . 但是在纪元方面并没有要求一致,各国有自己的纪元时间 .公元 532 年,即狄奥克列颠纪元 248 年,基督教的著名僧侣狄奥西提出: 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 284 年,并说以后基督教的纪年不宜再用别的纪年法,而应以耶稣诞辰那年作为纪元 . 他的这种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教会的支持 . 于是狄奥克列颠纪元248 年一下子变成了公元 532 年 . 信奉基督教的各国都相继使用了这种纪年法 . 由于这些国家多是政教合一,所以先在教皇颁布的文告中使用它,后来在国家发布的政令、文告中也使用它 . 公元纪年的基础就这样奠定了 . 目前在藏区的各种历书中主要除藏族本土的纪年法以外,还运用公元纪年法,并且相互可以转换算法 .2 纪时法.小时、刻都是现代计时所应用的单位名称 . 它们和我国传统的纪时方法都有关系 . 我国传统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而且自成系统 . 这也是观测太阳位置来确定时辰的一种方法 .2. 1 利用自然物的纪时法.藏族最早利用自然物( 山势、树木) 的影长,进一步发展成为立竿测影 . 古代的“表”,就是竿,直立的竿子 . 古人十分重视“表”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定方位 . 根据太阳高度利用日影测置地理位置. 二是报时辰,这是观测表影角度的变化,从日出到日落定出一天的时间 . 这种“表”发展为后来的日晷 . 古人将地平圈从北向东向南向西按十二支顺次分为十二等分,定出地平方位 . 春分、秋分日出正东而没有正西,即日出卯位没于酉位 . 冬至日出东南而没于西南,即日出辰位而入于申位 . 夏至日出东北而没于西北,即日出寅位而入于戌位,这是利用表影的方位来报时的 . 观测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及其变化,测量回归年长度并确定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除此而外,还有十二生肖纪时、漏刻、卫生香等纪时方法.2. 2 十二生肖的纪时法十二生肖纪时法是早7-8 点是兔,9-10 点是龙,11-12 点是蛇,下午13-14 点是马,15-16 点是羊,17-18 点是猴,晚 19-20 点是鸡,21-22 点是狗,23-24 点是猪,凌晨1-2 点是鼠,3-4 点是牛,5-6 点是虎,十二生肖纪时是藏族民间普遍的纪时方法[4].2. 3 漏刻纪时法.漏刻纪时法的主要器具是铜壶 .“漏”即漏水的铜壶,“刻”即壶中的刻箭 . 漏刻是以壶中的滴水的变化而带动刻箭显示出刻的计时器 . 漏刻是沉箭漏,靠漏水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显示时刻,这种沉箭漏的明显缺点是: 水位高时压力大,漏的快; 水位低时压力小,漏得慢 . 这就影响计时 . 为此人们又改革为浮箭漏,即在漏壶下放一个接水壶,壶中置一可以浮起的箭,从接水壶的壶盖上露出来 . 接的水越多,箭浮得越高 . 这样,箭上的刻度就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时刻来 .漏壶箭上的刻度 100 刻 . 一般春、秋分: 昼夜各五十刻; 冬至: 昼则四十刻,夜则六十刻; 夏至: 昼六十刻,夜则四十刻 . 因此,藏语中表示时间叫〔chu tsho〕,就是水时表的意思 .2. 4 更香燃烧的纪时法.它是用燃烧性能均匀的木料屑做成的盘香 . 这种计时法距今也很久了 . 它的特点有的盘香很长,挂起来可以燃烧几天或十几天; 有的还特意制作成吉祥八宝等子样,有的还在香条上划上更次、时次的标志; 还有的在更次处粘上或系上金属珠,待燃烧到粘处或系处时,金属珠下落在铜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告诉人们到了几更天 .更香的优点是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还可以随身携带 . 其缺点是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燃烧起来会有快慢 .2. 5 时轮历的纪时法.印度的时轮历传入藏区,有独特的纪时方法,即“息”纪时,“息”是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是时轮历法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 一般一昼夜的时间为 21 600 息 . 时轮历特别注重“息”这个时间单位,因为“息”这个时间单位可以将《时轮经》的外时轮和内时轮紧密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炼目的 .比如内时轮说人体 23 次呼吸中有一次“慧风”,而这个 23 次的 300 倍正好是外时轮中所讲的罗目侯周期的 6 900 个太阳日 .“息”与其他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 息 = 16 次呼吸,6 息 = 1 分( 滴漏单位)60 分 = 1 刻( 滴漏单位) ,60 刻 = 1 昼夜1 分( 滴漏单位) = 24 秒( 钟表上的秒)1 刻 = 24 分( 钟表上的分)2. 6 机械纪时法.机械计时法在我国始于宋朝 . 宋朝苏颂研制的供观测日月星辰位置的水运仪象台,其中已有了机械计时的装置 . 这种仪器的下层设有木阁,木阁有门,每到一定的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 . 原来在木阁的后面放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 漏壶引水升降,转动齿轮,使机轮发出机械性的动作,和机轮相连的有好几个机件,组成一个巨大的机械纵擒器 . 这种纵擒器与现代钟表中的纵擒器作用相似,因此可以说水运仪象台中的纵擒器是现代机械钟表的祖先 . 英国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了苏颂制的水运仪象台后,承认中国在 14 世纪欧洲发明钟表装置前,“就已经有了装有另一种纵擒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5].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把充分成熟的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制成了供皇帝用的“宫漏”. 明代初期又有人创造了五轮相互转动的计时器,即五轮沙漏,但在当时没能普及推广 .明代后期,随着海上船运事业的发展,外国有些具有科学知识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向徐光启等著名士大夫讲授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 接着西方的机械钟表传人我国,把一昼夜分为 24 个时段,称 24 时 . 我国的计时工具逐渐以这类钟表为主 . 随着藏汉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18 世纪也传人藏区,藏区也开始使用了这种计时方法 . 当今以机械、钟表计时转入电子钟表时期,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3 结语.综上所述的纪日和计时是天文历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天文历算中也不例外,没有准确的纪日和计时的科学方法,无法谈起天文历算的主要性及其他的作用 . 因此,任何国家以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纪日及计时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特的纪日与计时的方法,指导一年的生产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主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藏族天文历算中纪日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十二生肖纪日法、时轮历的纪日法、公元的纪日法.这三种方法有着不同的功能: 十二生肖纪日法主要是传统的纪日法,藏族民间中流传广泛,人们出行、办各类黑白事,都通过十二生肖纪日法的时辰来进行 . 时轮历的纪日法是根据时轮经为理论根据,推算出来的一种藏族历书,至今已有 986 年了,在藏族社会生活中起主流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藏历年以及藏族的各种节日都是以这种历算为根据的,在藏族天文历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公元纪日法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历算,人们出行、办事都依据这个历算来进行指导 .计时方法主要有: 自然物、十二生肖、漏刻、更香、时轮历、机械计时等方法 . 这些不同的计时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进行运用,其中自然物计时方法和更香燃烧计时方法及漏刻计时方法在古代普遍运用,目前使用的很少; 而十二生肖和时轮历计时方法目前藏历中仍然运用,其成为藏族历书中看时间的主要依据,人们通过历书中的时间来安排一切,也得到大家的共识 . 机械计时方法目前全人类都使用,藏区也不例外,它使用简单,计时准确,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计时史上的一大飞跃 .。
藏历农历对照表202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农历,以记录生活、做决定以及展望未来。
数以百计的农历对照表被制作出来,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其中,2022年的“藏历农历对照表”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安排,以及农历和藏历之间的关系。
藏历是一种古代藏传佛教相关的历法,与中国农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般来说,藏历使用十二个月份,每月又分有上半月和下半月,每月的日期都以十二号作为结束日,共计分为六十天。
藏历的年份以每个二百六十年的一套60个干支共计12号作为标准。
2022的藏历是由母乳状象征性的“一号旋转”,以及有伤害能力的“六号旋转”组成,每个月份以总共八十日作为结束日期。
2022年的“藏历农历对照表”将由下表提供,其中每月的农历日期都将以十二号作为结束日,每月初一的农历日期则以“小初”作为结束日,即每月的第十八号。
藏历的每月初一的日期则以“大初”作为结束日,即每月的第四十二号。
|份 |历 |历 ||-----|------|------|| 一月 | 一号旋转 |午年初一 || 二月 | 二号旋转 | 乙未年初一 || 三月 | 三号旋转 | 丙申年初一 ||月 |号旋转 | 丁酉年初一 || 五月 | 五号旋转 |戌年初一 ||月 |号旋转 |亥年初一 || 七月 | 七号旋转 |子年初一 ||月 |号旋转 |丑年初一 || 九月 | 九号旋转 |寅年初一 ||月 |号旋转 |卯年初一 ||一月 |一号旋转 |辰年初一 ||二月 |二号旋转 | 乙巳年初一 |2022的藏历农历对照表中,一月份的农历将以甲午年初一作为开始日,而八月份的农历结束日则为辛丑年的十二号。
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也将按照农历来计算,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2022年的藏历农历对照表不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行程、做出投资决策以及其他重要的活动。
在此表中,由于藏传佛教的历法特点,不同的月份亦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摄绘主义|达叔藏历
藏语好声音索朗德吉为您播报
藏族天文历算达叔译明天是公元2016年6月4日
藏历为第17绕琼之火猴年4月29日
星期六(萨边巴)
吉祥指数:低
四大元素最合为地和火
忌超荐法事
任何仪式所忌讳之朝向为:南
农历4月29日藏历主要术语解释1、吉祥指数: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若此等级为“高”,则当日为藏历吉日。
2、四大:佛教说地、水、火、风为组成物质的四大基本元素。
即“四大”。
3、星期一至星期日,藏语分别是:萨达娃、萨米玛、萨拉巴、萨普布、萨巴桑、萨边巴、萨尼玛。
萌绘藏地才吉大人绘藏地摄记达叔摄且文经筒与光经筒,于转经的人群里突显出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光,无时不刻在向世人展现着美好,尤其在当它需要表达精神力量时,及时的出现是如此的简洁而有力!经筒,转动仅为祈祷光明,光,普照只因驱散黑暗。
此刻,共依存,相辉映!摄绘主义文创工作室出品。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藏族的传统历法简介与特点藏族在一千多年前创造出了自己的历法,藏族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时间,到了十九世纪之后,藏历的编订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那么,藏族文化中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呢?藏历的简介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
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
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文殊金轮季节的季节的关系。
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
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
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
藏历的特点藏历是在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内容丰富: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
藏历的方法不同: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
藏历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
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
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摘要】藏族历算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里历经两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
系统解读藏族历算文化现状及其课程原则,讨论藏族历算文化特征。
【关键词】藏族历算;文化;课程原则一、藏族历算教育的现状藏族主要居住和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民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影响,这就为藏族历算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在藏族悠久的历史上,由于生产、生活和宗教的需要,形成结合本地实际,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历算。
七、八世纪前,藏族地区就有较粗疏的历算,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带进了卜笼占星堪之术。
藏族历算吸收了中原周边历算的先进成份,开始用五行、干支配合纪年。
十一世纪以后,藏族从印度引进了较完整的时轮历体系,其主要经典有《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要》、《十二月目经》、《金刚空行经》、《摩登伽经》、《日藏经》、《时轮历法秘诀》等。
之后,就有藏族学者的论著计数百卷,内容相当丰富。
布顿的《智者喜悦》;克朱杰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大疏》;克朱?诺桑嘉措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庄严篇》;普巴?天成海的《白莲教亲论》;达摩师利的《日光论》;普巴?伦珠嘉措的《晶教》;第巴?桑结嘉措的《白琉璃》;桑卓?桑热的《时轮法散心要》等给藏族历算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听取了课程资源方面的一些内容。
比如:①通过对藏族长者的调研,了解了他们如何推算播种的时间,在卓尼县的禅定寺,与罗藏三智和尚交流,了解了藏族数学计算的工具(沙盘),以及算笔的拿法手姿,算法规律与性质,计算方法的设计,进位制的处理,四则运算及基本法则,藏族历算教育与汉藏传统节日文化等。
②在玛曲县藏族中学的两名教师与一位退休老师交流,了解现代文明与藏族历算教育,藏族历算教育中的绘画与唐卡技术,如:吉祥天女,绿度母,吉祥八宝,弥勒佛等的唐卡,在什么季节搬家,是怎么判断四季的(通过鸟类)。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
【摘要】历算中的纪年是研究藏族文化和佛教历史的主要数据。
本文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研究纪年的运算,并也对藏族历算中十二生肖的运作及纪年形式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藏族历算;纪年;推算
1.佛法年代的推算法概述
佛法年代是研究藏族历算和佛教历史文化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
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探析佛法年代的推算方法,并且也对藏族历算领域中的十二生肖、五行与汉族农历中的天干、地支做了一些对比研究,还给出藏族历算中的纪年推算法及公元与饶迥(胜生年)互换法。
佛法(住世)年代的算法有显宗和密宗两种,其中各自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本文以《时轮历精要》著书年代公元1827年为基数,普巴派为据探讨佛教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年代。
婆娑世界之主—释迦牟尼在公元前962箕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半鬼宿时乘象入胎,它距本书历元是2788年,它们之间化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是:公元前者用2788这个数先加1,、再减1827,计算佛祖入胎即是:2788+1-1827=962 B.C.。
公元后者从1827中减去该数,如:第一个胜生周的丁卯年1827-800=1027A.D.。
九个月零二十三天后,在公元前961年氐宿月白分初七夜间诞生,即2787年。
七日后生母逝世,二十九岁即公元前932年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在三十五岁即公元前927年氐宿月望日成正觉,距著书年代2753年。
此后的四十六年中大转法轮,在公元前881年即佛祖八十一岁时说时轮经,同年氐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圆寂,即2707年。
佛曾预言:佛教在世间存在的期限为五千年。
系从佛涅槃算起。
(五百年为一章),在十个五百年里,第一个五百年名为“证阿罗汉果”章。
第二个五百年名为“证不还果”章。
第三个五百年名为“证预流果”章,是为三通达妙智章(亦名三证果章)。
其后的三个五百年,依次为为:般若章、禅定章、戒律章。
是为了表示在这个阶段修此“三学”者多,故称为三修学章。
再后的三个五百年,称为三教典章,表示开示对法论、契经、戒律者较多;第十个五百年,即最后一个五百年,出家人全无真正的见、行,只有象征性的形式,称为唯相章。
因此,从著书的年份1827年即第十四个胜生周的丁亥年以前,世尊诞生到著书总共经过了:1827+961-1=2787年;成佛到著书经过了:1827+927-1=2753年;涅槃后到著书经过了:1827+881-1=2707年。
罗汉、不还、预流、般若、禅定等章都已结束,戒律章已过去:2707-5×500=207年。
从现在的这个丁亥年起计算,再过5000-2707=2293年之后佛教的存在就将结束了。
以上是显宗的说法。
密宗的时轮系,其内部也有不同的说法,教法住世的年代是:世尊八十一岁说根本经,2707;月贤法王集根本经造疏,2706;有缘者宣讲,2075;月贤卒,
2074;其子天自在法王登位,2703,在位满百年;其子威仪法王在位百年,2603;其后月施登位,2503;天大自在登位,2403;驳色登位,2303;天具自在登位,2203;以上在位均为百年,为弘扬根本经之期,其后,妙吉祥称集摄略经,得尊号众种法王,登位满百年,2103;白莲法王造无垢光大疏,登位满百年,2003;妙善,1903;尊胜,1803;善友,1703;宝掌,1603;密遍入天,1503;日称,1403;极善,1303,等八法王各一百年,宣讲摄略经及大疏。
其后,在公元624年,蜜慧在麦加创立拉罗异教,海胜法王登位,在位一百八十二年;在公元806年,难胜法王创作用派历元,在位二百二十一年;其最后一年即丙寅—阳火虎年,因此,从拉罗异教入侵,即海胜法王登位之年到这一个丙寅年之间,即为经中所说“火—空—海”的那1027-624=403年,这样的计算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两位众种法王年数的特点。
其后的第一个胜生年即丁卯年800,太阳法王即位,密续之王时轮经莅临藩土;第二个胜生周的丁未年700,驳色王即位,在位百年;第四个胜生周的丁亥年600,月光王即位;第六个胜生周的丁卯年500,无边王登位;这个胜生周的第三十年丁酉470,宗喀巴大师诞生;第七个胜生周丁未年400,护国王;第九个胜生周丁亥年300,祥护王;第十一个胜生周丁卯年200,狮子王;其后第十二胜生周丁未年100,威伏王登位,这些都在位一百年整。
到第十四胜生周的这个丁亥年(1827年)以前,在胜境格拉夏,七法王和十九位众种法王宏传佛法。
这个丁亥年巨力王登位,再过百年;第十六胜生周的丁卯年100,不灭王;第十七胜生周的丁未年200,人中狮子王;第十九胜生周的丁亥年300,大自在王;第二十一胜生周的丁卯年400,众种大法王无限尊胜等各传圣法一百年。
其后第二十二胜生周的丁未年500,众种尊王神武轮王传法九十六年,这位战胜拉罗的转轮王,在他本身的一百年完了时,在格拉夏嘱命(其二子)梵净王和天自在王,在十二个地区宏法一千年,就去世了。
其后饮光等八王宏法各一百年,其后如来正法就完结了。
2.十二生肖纪年的推算法
公元7世纪,随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入藏,一些汉文典籍和儒家文化也传入吐蕃。
吐蕃的天文历法吸收汉地历法知识,并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藏历。
最初藏族只用十二生肖纪年,随后又将一年分为冬春夏秋四季,每季又分作首月、中月和末月。
再将十二生肖和五行相结合,继之五行又分为阴、阳十数,代替十天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
巧妙的是十二地支中的好多名称均有藏语方言对照,自认为有研究价值,需待汉藏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时轮历为基础,继之学习周边文化,吸取精华,去取糟粕,藏族历算日益完善。
在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会盟碑上,已采用了“阴铁牛年冬首月十日”纪年外,还仿效了汉历年号的办法用了《大蕃彝泰(skjid rtags)七年》,从这里可以看到汉藏历法的密切关系。
如:“《白史》中说:公主进藏之年是佛涅槃后1185年之辛丑。
从此丑年计算至第九年,松赞干布逝世”这里的“辛丑”二字是藏文中的“阴铁牛”之年。
相似的纪年法在敦煌文献和苯教文献中常见,这说明藏族很早以前就有十二生肖纪年法。
2.1 公元前的算法
算法的法则是公元前的年数的个位数确定天干(即五行),而公元前的年数除以12的余数则确定地支(即十二生肖)。
这个算法的法则也即公元前算法的公式。
2.2 公元算法
算法的法则是公元的年数的个位数确定天干(即五行),而公元的年数除以12的余数则确定地支(即十二生肖)。
然后对照表中的公元就可以了。
这个算法的法则也即公元算法的公式。
3.公元与饶迥互化
藏族所使用的纪年法“饶迥”即“胜生周”,公元与饶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可以互化,这也即是研究藏族历算的基础。
3.1 公元化饶迥
公式即:(公元-1026)÷60=q……r,这里q+1即为所求饶迥,r为在这一饶迥中的第几年。
当能整除时,即余数等于0时,商数不加1。
3.2 饶迥化公元
公式即:(饶迥-1)×60+M+1026=公元数,M为饶迥所在的第几年。
当M为终尽火虎(干支为丙寅)时,有两种算法:1)(饶迥-1)×60+60+1026=公元数;2)(饶迥)×60+0+1026=公元数。
参考文献:
[1]黄明信,陈久金. 藏历的原理与实践[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2]藏族简史编写组. 藏族简史[M].拉萨:西藏出版社,1985.12.
[3]根敦琼培. 白史[J].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所,1981.12.
夏吾才让:(1963—),男,藏族,青海尖扎人,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藏族历算理论与实践研究。
拉毛草:(1989—)女,藏族,藏汉双语数学本科专业,研究数学教学论。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AZH10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36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