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给这个新年带来了沉重的悲伤,几十条鲜活的年轻生命不幸蒙难,也使这些蒙难者的家庭与亲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与哀伤。
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也给我们以沉痛教训与深刻思考。
教训与思考之一。
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以及各级安保部门,务必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中汲取惨痛教训,务必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对节日期间、公共场合、重大集体活动公共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意识,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意外风险。
对一些有重大风险与安全隐患的活动,则应该坚决制止和叫停,切不可麻痹大意,忽视乃至罔顾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要防患于未然,要有科学、具体、细致的紧急处置预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教训与思考之二。
商家各种商业活动,切不可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对商家商业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并建立严格的报批审查制度,切不可放任自流。
据新闻,今年新年夜,北京一家商业原定的大型活动,因考虑到参见人数众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果断取消了活动,这是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值得其他商家学习。
教训与思考之三。
政府要有科学、周密、严谨的应急救护处置预案,将责任与措施落实到方方面面具体单位与人员,一旦发生意外灾难,务必保证高效率地救治工作,避免延误救护生命与次生灾难发生。
教训与思考之四。
不论是节日期间还是平时,人们最好少趁热闹,少去那些人口稠密众多的公共场合,老年人、女性尤其要注意少去热闹处,更不要带小孩去热闹处。
如果出现意外危险,老年人体弱、反应慢;女性与小孩心理与生理比较脆弱,自我保护能力更差,危险与风险可能性会更多一些。
这次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悲剧,死难者与受伤者便多是女性。
教训与思考之五。
如果遭遇踩踏事件,务必紧急避险,注意自我保护。
要尽可能的保持清醒与镇定,避免过于惊慌失措,处置失当,丧失宝贵的事件;根据这方面的教训,发生踩踏事件时,切忌弯腰和掉落的东西,再重要的东西也不要捡,此际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鞋子掉了也不要顾及,宁可光脚前行,否则低头弯腰,便很可能被后面失控的人群与力量踩踏,轻则被踩伤,重则丧失生命。
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安全作文素材时间凝固在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外滩观景台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人死亡,40多人受伤。
罹难者满怀对生活的憧憬,却未能迎来新年的钟声。
惨烈的悲剧令人扼腕至痛,深刻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
保障大型公共活动安全,首先要求有关部门事先进行科学细致的预判预警。
对参加活动的人数、聚集规模应作出充分的估计,对人流数量、行进路线、疏散路线进行有效调控,对正常情况下的警力保障作出充分部署,对一旦发生人群异动、拥挤踩踏等事件的应急处突,更须作出周密的安排,包括事先进行实战演练,确保紧急时刻能控制局面,救急救人。
这次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表明,之前有关部门的预判预警工作存在着不小的疏漏,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安全预警未能及时发出,进而导致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大祸。
官方消息中多次提到,这是群众自发参与的跨年夜欢庆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件。
“自发”之说当然是实情,因为往年官方对跨年夜活动有更多的组织协调,今年群众自发参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官方减少对公共活动的直接参与,并不意味着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工作和责任可以随之减少。
恰恰相反,鉴于今年群众参与环节更多、参与程度更深的新情况,有关部门在公共安全保障上面临的工作难度更大,责任和压力也骤然加重,因此更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容有丝毫草率马虎。
仿佛就在一瞬间,悲剧突如其来,悲剧并非毫无征兆,却未能引起及时的警惕。
一边是外滩观景台上的人急于向下回到陈毅广场,一边是陈毅广场上的人急于往上登上观景台,其中有人高声起哄,有人用力推搡旁人,直到两股人流发生对冲,都没有警察和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劝阻疏导。
踩踏事件发生后,尽管紧急增调500名警察赶赴现场,但相对严重混乱的局面已是力不从心,有关方面在公共安全教育上的欠缺,公共活动预判预警的粗疏,以及应急处置的迟滞均暴露无遗。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综合治理体系,保障公共活动安全的责任和压力,不能全部集中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个人也要参与治理并分担责任。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踩踏事件心得体会踩踏事件是指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人们相互挤压、踩踏,进而引发重大伤亡的事件。
踩踏事件的发生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教训,与此同时,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应对踩踏事件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就踩踏事件中的体会与心得做一些总结。
首先,踩踏事件给我带来的首要感受是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在踩踏事件中,往往是因为大家纷纷为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而导致恶性循环的扩大化。
人们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安全,拼命争抢、踩踏。
这种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是社会进步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应该以踩踏事件为警醒,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不因一时的冲动而让自私自利占据上风。
其次,踩踏事件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踩踏事件往往发生在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例如体育场、商场等。
这些场所往往需要协调管理、维持秩序,以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踩踏事件的发生常常与前期准备不足、安保力量不够、秩序混乱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应该在组织大型活动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有足够的安保力量,合理布局,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预案,以维护社会秩序。
另外,对于踩踏事件的防范和处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在预防判断方面,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立。
对于可能发生踩踏事件的场所,需要提前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建立起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踩踏事件迹象,要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伤害和后果的扩大。
在处理踩踏事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
踩踏事件发生后,各方面应该密切合作,及时救援伤员,疏导人群,保证医疗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发布信息,以减少恐慌和不必要的混乱。
各个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是处理踩踏事件的关键,只有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救援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最后,踩踏事件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在踩踏事件中,临危不乱,冷静自持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迅速判断情势,寻找安全出口,临时组织人群,保持秩序。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踩踏事件中的自我防护事件背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受伤者多为女性,学生居多。
截至2015年1月6日上午11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已有29人经诊治后出院,20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4人,其中1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仍在全力抢救治疗中。
什么是踩踏事件?当人群拥挤时,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如潮水一样往前推,只要有一个人倒下,旁边的人就会接连被推倒,形成踩踏和挤压,从而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预防踩踏的关键尽量不去拥挤的地点或避开拥挤的人群。
容易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特点:空间有限,人群过度拥挤。
常见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1.球场举例:1996年10月16日晚8时,危地马拉城马特奥之花体育场举行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
开赛前,由于超量发售1万张球票引起场内混乱。
观众相互拥挤、踩踏,造成80多人死亡,300余人受伤。
2.商场:举例:2007年11月10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
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3.狭窄过道或窄桥举例: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元宵灯展发生踩踏事故,37人死亡。
4.室内通道或楼梯举例: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
5.酒吧、影院等举例:2013年1月27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巴西南部城市圣玛利亚的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52人遇难。
火灾发生当时有超过500人在酒吧内。
大部分死者是大学学生,多由于现场踩踏和窒息而死。
6.集会举例:2014年6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最近,一起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悲痛。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也深受此次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对此次事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景区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特别是在人流高峰期,更要注意自己的行动,避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救人一命。
社会责任的担当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事件发生后,许多人自发地前往现场帮助伤者,这种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政府管理的重要性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在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组织救援和处理善后事宜。
这种及时、有效的管理方式,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加强对于人流、车流等的管控,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只有政府管理得当,才能让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总结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和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只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政府管理得当,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导语】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新年的第一天,看到这报道,心中无比的沉重。
12月31日晚上,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死47伤,死伤者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
这不经引起我的深思,在上海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怎么会发生这样事。
上海的安保可是经过2010年世博会的考验的啊。
这几天看了相关的报道,12月31日估计大家都是去外滩迎接新年吧,听说上海外滩有绚丽的烟花表演,在万国建筑还有3D投影、还有即将在元旦启用的上海中心大厦。
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去的。
上海又是一个国家性的大都市,加上上海外滩,非节假日就人满为患,更何况像元旦这个的重大的节假了。
我觉得大家的素质还亟待提高。
看到新闻中,人们都是人挤人涌向陈毅广场,在上台阶的时候,上行的游客与下行的游客发生了冲突。
当时的情形,本来就很拥挤了,上下行的游客还在相互冲击对方的人流,造成有人倒下被踩。
人群中的救喊声被当时人们的喜悦所掩盖,人们都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看到当时的情景,不禁想到我们挤公交车的情景。
人们都是一窝蜂的,向公交车门挤去,这样的事和上海踩踏的事件有什么区别。
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只是我们比较幸运,没人摔倒而已。
其实个人觉得,游客们排成队伍,依次有序的走上陈毅广场,远远比一窝蜂挤要快。
我们还需要一点耐心,前方发生拥堵,如果可以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驻足等待一会儿。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应该可以避免这样的事件。
不过通过当时的视频,还是有人在指挥人群后退。
不得不要为这些好人点个赞。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情况不再加剧,也为后期救援提供方便。
我们都缺少忧患意识,虽然元旦期间,上海加强安保力度,几乎做到了武警5米一岗,但是还是发生这样的事。
大家都觉得踩踏离自己很遥远,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尊敬的领导:您好!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严重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这一悲剧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也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在此,我代表相关部门,就此次事故进行深刻的检讨,以期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一、事故原因分析1. 政府管理失职(1)宣传不到位:在此次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没有通过广泛的公共媒体向民众提前宣传当天晚上外滩没有烟花表演,导致大量市民盲目涌入外滩。
(2)人数控制不力:在人流密度过大时,相关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进入外滩的人数,导致踩踏事故发生。
2. 现场管理不力(1)警力配置不足:虽然事前已组织700多名警力到场,但面对突然涌入的大量人群,警力配置仍显不足。
(2)应急处置不当:在踩踏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及时,未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3. 公共安全意识淡薄(1)市民安全意识不足:部分市民在参与活动时,未能充分认识到拥挤踩踏事故的危害,盲目跟风,导致事故发生。
(2)商家和主办方安全意识不强: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公共安全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二、事故教训1.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2)严格人数控制:在举办大型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场地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参与人数。
2. 强化现场管理(1)优化警力配置:在大型活动期间,要充分考虑现场安全,合理配置警力,确保现场秩序。
(2)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3. 提升公共安全意识(1)加强市民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2)引导商家和主办方树立安全意识:在举办大型活动时,要引导商家和主办方充分考虑公共安全问题,确保活动安全。
三、改进措施1. 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1踩踏事故心得体会安全,这词无时无刻在耳边环绕,但是我们真的有放在心里吗?例如早上老师刚刚在国旗下讲话就说过了。
不要在教学区追逐打闹,但是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每位同学都冲出教室,有人追逐有的打闹,看似不是教学区而是动作片片场,或许大家都觉得只要注意下就不会有所谓的危险,但是危险处处不再。
我们是网络班级,在五楼上课,不能带水进去可是又有多少位同学有将水放在后面的柜子里呢?大家都随手就放,要是万一倒了,碰到电脑主机,着火了怎么办呢?后果将不堪设想。
校园安全,这是个警钟,时时敲响。
20XX年12月7日晚上9点湖南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晚自习下课,晚上由于下雨,班上52同学都走靠宿舍近的楼梯下楼,但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堵在门口导致发生了踩踏事件,8人死亡26人受伤。
这只是万桩事故中的其中一桩,就是因为几个人的调皮导致了那么多家庭的破碎,这真是让人感到痛苦。
哎,真是个惨痛的教训,这学校的校长也因此进了监狱。
安全时时牢记,事故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生命诚可贵,人的一生并非游戏,不能重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你不好好保护自己,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对你细心培养的父母。
安全是责任更是义务,你要对家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我经过学校对我们的深刻教育,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生,这安全的生活,这美丽的青春时代。
2踩踏事件心得体会校是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每天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校园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校园安全至关重要。
每年三月份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月。
近年来,各种校园意外事故频繁发生。
20XX年9月26日17时许,昆明市盘龙区副区长陆佳介绍:当天学校预备铃打响后,学生从午休楼下楼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
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
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安全作文素材
时间凝固在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外滩观景台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人死亡,40多人受伤。
罹难者满怀对生活的憧憬,却未能迎来新年的钟声。
惨烈的悲剧令人扼腕至痛,深刻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
保障大型公共活动安全,首先要求有关部门事先进行科学细致的预判预警。
对参加活动的人数、聚集规模应作出充分的估计,对人流数量、行进路线、疏散路线进行有效调控,对正常情况下的警力保障作出充分部署,对一旦发生人群异动、拥挤踩踏等事件的应急处突,更须作出周密的安排,包括事先进行实战演练,确保紧急时刻能控制局面,救急救人。
这次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表明,之前有关部门的预判预警
工作存在着不小的疏漏,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安全预警未能及时发出,进而导致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大祸。
官方消息中多次提到,这是群众自发参与的跨年夜欢庆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件。
“自发”之说当然是实情,因为往年官方对跨年夜活动有更多的组织协调,今年群众自发参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官方减少对公共活动的直接参与,并不意味着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工作和责任可以随之减少。
恰恰相反,鉴于今年群众参与环节更多、参与程度更深的新情况,有关部门在公共安全保障上面临的工作难度更大,责任和压力也骤然加重,因此更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容有丝毫草率马虎。
仿佛就在一瞬间,悲剧突如其来,悲剧并非毫无征兆,却未能引起及时的警惕。
一边是外滩观景台上的人急于向下回到陈毅广场,一边是陈毅广场上的人急于往上登上观景台,其中有人高声起哄,有人用力推搡旁人,直到两股人
流发生对冲,都没有警察和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劝阻疏导。
踩踏事件发生后,尽管紧急增调500名警察赶赴现场,但相对严重混乱的局面已是力不从心,有关方面在公共安全教育上的欠缺,公共活动预判预警的粗疏,以及应急处置的迟滞均暴露无遗。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综合治理体系,保障公共活动安全的责任和压力,不能全部集中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个人也要参与治理并分担责任。
此次上海踩踏事件起于细小的诱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市民、游客的个人素质和文明素养存在“短板”,在公共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秩序观念,缺乏克制忍让、协商合作以及与他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自觉,认知和抵御风险、自救和他救等多方面能力都亟待提高。
从1987年上海黄浦江踩踏事件(致66人死亡),到2004年北京密云彩虹桥踩踏事件(致37人死亡),再到这次上
海外滩踩踏事件,类似的场景已不陌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之类言辞也没少说,然而悲剧还是一次次令人痛心地发生了。
事故发生后,当务之急要尽全力救人、妥当善后,在处置及善后过程中要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本着对事实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调查事故真相,反思事故原因,依法严格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些工作也不能有任何耽误和含糊。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有为。
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我们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还要担负沉重责任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