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中图版第二章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播放视频《军武速递:战略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什么意义?过渡:什么是战略性矿产资一.战略性矿产资源1.战略性矿产资源概念展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总结概念2.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提问:阅读教材,找出战略性矿产资源重要性体现(判断依据)在哪些方面?并展示图片举例。
3.战略性矿产资源:石油播放视频,了解石油的形成与现代石油工业展示图片,思考:为什么石油是战略性矿产资源?过渡:石油资源这么重要,那石油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学生活动:读图,概括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特点。
2.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特点学生活动:读图,总结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读图及课本45页活动材料,分析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探状况的特点对石油开发利用有什么影响?读图和教材,总结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到土耳其的东南部,具有储量大、分布连片、易开采、油质好等特征。
读图和教材,总结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八大含油气盆地。
小组讨论,并总结答案:过渡: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何呢?三.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石油产业链学生活动:读图及教材,思考为什么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产业如何分类?2.石油勘探(1)世界石油勘探现状教师讲解:陆地石油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即将进入衰退期,未来的石油开采将主要在海洋上进行。
(2)我国石油勘探现状展示图片,分析现状3.世界石油市场(1)生产和消费展示图表,了解世界石油的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了解石油产业链,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听教师讲解读图,总结我国石油勘探现状:我国海域石油资源发现率较低,陆地石油资源有一半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并且大多分布在沙漠、山地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导致我国石油开采难度大。
中图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开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根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课标解读】以某一流域为范例,初步了解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在分析该流域开展的地理条件,〔流域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开展根底等条件根底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开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根据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可持续开展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田纳西流域的地理环境,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获得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
同时结合“宁夏川〞利用黄河开发其水能、灌溉、旅游等功能入手,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的措施后,对“宁夏川〞黄灌区如何进行可持续开发提出建议。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关注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河流流域开发的根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教学难点:河流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授法〔指导学生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分析其开发存在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提示:优势条件从水资源与水能、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
存在问题从洪涝灾害、航运、生态环境和对经济开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图片资料比照1933年以前的田纳西与1933年以后经治理的田纳西,充分强调经治理后的田纳西流域走向了可持续开展之路。
田纳西流域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措施根据课件示意治理措施主要从五方面进行。
〔TV A 管理局设立的根底上,统一管理,加强协作,从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农业因地制宜开展,工业侧重开展高耗能工业,旅游与环保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农业因地制宜开展,工业侧重开展高耗能工业,旅游与环保相结合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总结表达。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生产区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分布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整合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整合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整合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章末整合[网络构建][知识点回顾]1.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解决哪些问题?2.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流域开发方向的影响.5.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开发了哪些资源? 6.简述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7.东北地区农业开发面临哪些问题?8.简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9.东北地区的黑土资源、林业资源和湿地资源面临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10.简述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12.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1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存在哪些问题?应对措施是什么?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C学生情况分析:初屮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屮来。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以鲁尔区发展过程屮的两个阶段为线索。
首先,在“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标题下,用地理学最重要的区位分析方法,分析了鲁尔区的辉煌和衰落。
然后,以“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为题,分析该工业区是如何换发新的牛机。
第一部分是难点,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为何曾经“辉煌” 又步入“衰退”。
第二部分是重点,本节的小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木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屮,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而且在本节内容的基础之丄,总结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在发展过程小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学习目标】1. 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3. 通过“辽屮南工业区”补充案例的学习,归纳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4.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观看视频。
节课我们要学习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著 名的鲁尔区作为案例来学习。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2章(名校名师设计)同步教案--第1节【共2课时】其次章区域可持续进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同学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生疏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开放学习;2)人地冲突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缘由、对区域进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呈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4)区域的环境与进展问题,经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亲密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定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叙述,而要挂念同学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觉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2. 通过试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缘由;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5.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观看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引出问题呈现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1厘米,而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到400年。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河流的一些基本概念,诸如河流、流域、内流区与外流区、河流的水系特点与水文特点。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背景——资源环境优势和劣势。
3、探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措施和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示意图,理解流域的基本概念;
2、运用必修Ⅱ的区位理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开发优势和劣势。
3、通过讨论、收集资料等过程,体会并感受到研究过程,掌握一些最基
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构建流域开发问题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培养对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环境觉悟。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获得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培养流域开发和综合整治的分析能力,养成关心家乡经济建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式、分组讨论。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该节内容,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直观、立体的图片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再利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
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一、流域
1、流域与河流的区别
●支流与干流
●分水岭与集水区
2、内流区与外流区
二、流域开发条件——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位置
●气候
●水文
●地貌
●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
●社会经济条件
●早期开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