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接触法收缩试验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244.22 KB
- 文档页数:5
人手拇收肌单收缩分析121140066 许克波 B3一、实验目的1、学会对人体无损伤拇收肌单收缩分析;2、学习肌电图的描记方法和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一)电刺激引起骨骼肌收缩的过程1、动作电位的产生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后,膜由静息时只对K+有通透性而对Na+没有通透性,变得对Na+的通透性一过性地增高和随之对K+的通透性持续性地升高,使得这两种离子相继在各自的电化学驱动力推动下,通过钠通道和钾通道(与产生静息电位的钾漏通道不同亚型的钾通道)跨膜流动(Na+内流和K+外流),从而导致膜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的任何一个部位的膜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使整个细胞的膜都经历一次与刺激部位同样的跨膜离子移动,表现为动作电位沿整个细胞膜的传导,这样的传导是通过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进行的,当局部电流的出现是邻接未兴奋的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时,也会使该段出现它自己的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在整个细胞的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在轴突外面包有一层相当厚的髓鞘,构成髓鞘主要成分的脂质是不导电或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的,因此只有在髓鞘中断的朗飞结处,轴突膜才能和细胞外液接触,是跨膜离子移动得以进行。
这样,当有髓纤维受到外来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朗飞结处产生,而局部电流液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其外电路要通过髓鞘外面的组织液,这就使动作电位的传导表现为跨过每一段髓鞘而在相邻的朗飞结出现,即兴奋的跳跃式传导。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主要取决于在活动区前面有正电荷扩抪使膜电容放电到阈值的速度。
而这种速度又取决于活动区前产生的电流量与纤维的电缆性质,特别是取决于膜电容(Cm)与内部纵向电阻(r),电流必须流过此电阻,使电i容放电。
由于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依赖于轴突核心的纵向电阻,粗纤维中的传导速度大于细线维中的传导速度。
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是通过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和递质在终板膜表面与受体结合产生终板电位实现的。
建材填空①: 1.同种材料的孔隙率愈 小 ,材料的强度愈高;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闭口 孔隙愈多,材料的绝热性愈好。
2、根据《混凝土用水标准》,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
3、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收缩试验可采用非接触法和___接触法__法,前者作为相对比较的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值应以___3d _龄期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收缩值为准,后者作为相互比较的混凝土收缩率值应为不密封试件于__180d __所测的的收缩率值。
可将不密封试件于 _360d 所测的的收缩率值作为该混凝凝土的终极收缩率值。
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公称直径为14mm 的钢筋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要求为±5。
5、《钻芯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规定,芯样试件应在 自然 状态下进行抗压试验,当需要潮湿状态下时,应将芯样试件在的清水中浸泡 40~48水中取出后 进行试验。
6、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对梁板类构件,应抽取构建数量的2%且不少于 5个构件。
7、土含水率试验中,土样盒中代表性试样应取 15~30 g ,有机质土、砂类土应取 50 g 。
8、《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规定,检测的砌筑砂浆应符合 自然风干状态。
9、相 10I 类砂:颗粒级配区应满足 2 区,天然砂含泥量应满足 ≤1.0 ,机制砂MB 值应 ≤1.4 。
11、根据《建设用卵石、碎石》,某碎石的密度为2790 kg/m 3,表观密度为2720 kg/m 3,堆积密度为1450 kg/m 3,则该碎石的空隙率为__47%_。
第一册P249 12、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现行规范,粉煤灰含水量试验测定~烘干箱可控制温度不低于__110℃__,天平量程不小于_50_g_。
13、根据《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掺高性能减水剂的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 kg/m 3,坍落度控制在210±10(mm),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用捣棒插捣15次。
t0574-2020水泥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水泥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是评价混凝土收缩性能的一种常用试验方法。
它是根据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收缩的幅度和速率来评定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从浇筑到最终结硬的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生的内部应力的释放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可以有效评价混凝土收缩性能,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混凝土收缩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包括水泥水化产生的内部应力、水分蒸发、温度变化、冻融循环等因素。
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产生的胶体胶胶外应力,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应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应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体积缩水。
另外,混凝土在凝结固化过程中,水分会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进而产生收缩。
同时,温度变化和冻融循环也会对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评价混凝土的收缩性能,通常会进行水泥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的试验。
该试验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混凝土试模在特定时间内的变形量来评估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水泥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的试验步骤: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试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等。
这些材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混凝土试模制备:按照设计要求,将混凝土材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在标准模具中进行成型。
成型后的混凝土试模需要在水箱内养护一定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3.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模进行测量,可以采用传感器等设备对试样的变形量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4.数据处理: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混凝土的收缩量、收缩速率等指标。
通过水泥混凝土收缩试模(接触法)的试验,可以评定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分析混凝土的收缩规律,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实验九线收缩率和体收缩率的测定一、目的意义1.掌握粘土或坯料干燥及烧成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2.为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工模刀具的放尺率提供依据。
3.由粘土或坯料的干燥及烧成收缩率以及由收缩所引起的开裂变形等缺陷的出现,为确定配方、制定干燥制度和烧成制度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依据。
4.了解粘土或坯料产生干燥和烧成收缩的原因与调节收缩的措施。
二、基本原理可塑状态的粘土或坯料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增长,有一个水分不断扩散和蒸发,重量不断减轻,体积和孔隙不断变化的过程。
开始加热阶段时间很短,坯体体积基本不变,当升至湿球温度时,干燥速度增至最大时即转入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度固定不变,坯体表面温度也固定不变,坯体体积迅速收缩,是干燥过程最危险阶段。
粘土或坯料干燥过程中线性尺寸的变化与原始试样长度之比值称为干燥线收缩率;烧成过程中线性尺寸变化与干燥试样长度之比值称为烧成线收缩率。
坯体总的线性尺寸变化与原始试样长度之比值称为总线收缩率。
一般采用卡尺或工具显微镜进行度量和测定。
三、仪器设备卡尺(精确度0.02mm);四、实验步骤1.线收缩测定(l)试样制备,直接取用生产上的塑性泥料或测粘度的泥浆。
(2)把塑性泥料放在铺有湿绸布的玻璃板上,上面再盖一层湿绸布,用手进行碾滚。
碾滚时,注意换方向,使各方面受力均匀,最后轻轻滚平,用专用模具切成50×50×8mm试块5块,小心地置于垫有薄纸的玻璃板上,随即用划线工具在试块的对角线上安上互相垂直相交的长60mm的二根线条记号,并编号,记下长度L0。
(3)制备好的试样在室温下阴干1~2天,阴干过程中要翻动,不使试块紧贴玻璃板影响收缩。
待试块发白后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干4小时(做好标记留待老师来烘干)。
冷却后用小刀刮去泥号边缘的突出部分(毛刺),用卡尺或工具显微镜量取记号长度L1(准确至0.02mm)。
(4)将测量过干燥收缩的试样装入电炉(或生产窑、试验窑)中焙烧(装烧时应选择平整的垫板并在垫板上撒上石英砂或Al2O3粉或刷上Al2O3浆),烧成后取出,再用卡尺或工具显微镜量取试块上记号间的长度(准确至0.02mm) L2。
8 收缩试验8 . 1 非接触法8.1.1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测定早龄期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变形,也可用于无约束状态下混凝土自收缩变形的测定。
8.1.2本方法应采用尺寸为100mmX100mmX515mm的棱柱体试件。
每组应为3个试件。
8.1.3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图应设计成整机一体化装置,并应具备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能设定采样时间间隔等功能。
整个测试装置(含试件、传感器等)应固定于具有避振功能的固定式实验台面上。
图8.1.3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原理示意图(mm)I一试模;2一固定架;3一传感器探头;4一反射靶2应有可靠方式将反射靶固定于试模上,使反射靶在试件成型浇筑振动过程中不会移位偏斜,且在成型完成后应能保证反射靶与试模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
试模应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模,且本身的收缩变形应小。
试模的长度应能保证混凝土试件的测量标距不小于400mm。
3传感器的测试量程不应小于试件测量标距长度的0.5%或量程不应小于1mm,测试精度不应低于0. 002mm。
且应采用可靠方式将传感器测头固定,并应能使测头在测量整个过程中与试模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变。
试验过程中应能保证反射靶能够随着混凝土收缩而同步移动。
8.1.4非接触法收缩试验步骤应符合以下规定:1 试验应在温度为(20士2)°C、相对湿度为(60士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
非接触法收缩试验应带模进行测试。
2 试模准备后,应在试模内涂刷润滑油,然后应在试模内铺设两层塑料薄膜或者放置一片聚四氟乙烯(PTFE )片,且应在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与试模接触的面上均匀涂抹一层润滑油。
应将反射靶固定在试模两端。
3 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人试模后,应振动成型并抹平,然后应立即带模移人恒温恒湿室。
成型试件的同时,应测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试验和早龄期收缩试验的环境应相同。
当混凝土初凝时,应开始测读试件左右两侧的初始读数,此后应至少每隔lh 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测定试件两侧的变形读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收缩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收缩率测试的方法和步骤;3. 通过实验,掌握不同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收缩率;4. 分析影响收缩率的因素,为材料选择和加工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收缩率是指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长度、面积、体积等尺寸发生变化的程度。
收缩率是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收缩率,分析影响收缩率的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高温炉、温度控制器、游标卡尺、电子秤、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2.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金属、塑料、陶瓷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选取不同类型的材料,切割成相同尺寸的样品,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划痕;2. 样品预处理:对样品进行清洗、干燥等预处理,以消除样品表面和内部的水分及杂质;3. 样品安装:将样品安装在高温炉的支架上,确保样品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4. 加热:启动高温炉,按照设定的温度和时间对样品进行加热;5. 收缩率测量:在加热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尺寸,记录数据;6.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7. 结果分析:分析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收缩率,总结影响收缩率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收缩率不同,金属的收缩率相对较小,塑料和陶瓷的收缩率相对较大;2. 在加热初期,样品的收缩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收缩率逐渐趋于稳定;3. 不同材料的收缩率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收缩率越大;4. 样品的收缩率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热膨胀系数越大,收缩率越小;5. 样品的收缩率与样品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收缩率越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收缩率测试的方法和步骤;2. 了解了不同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收缩率特点;3. 分析了影响收缩率的因素,为材料选择和加工提供了参考。
实验一肌肉的收缩特性实验目的和原理:给肌肉或支配肌肉的神经以足够的刺激,肌肉会出现收缩反应。
该收缩反应的强度和形式与所给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
本实验采用离体神经-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对收缩强度的影响,以及改变刺激频率所引起的收缩形式的变化。
实验动物:蟾蜍实验器材:一套蛙类手术器械,包括:金属探针:用于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剪刀: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
大剪刀用于剪骨骼等较硬或坚韧的组织;直手术剪刀用于剪皮肤、肌肉等组织;眼科剪刀用于剪神经和血管等细软组织;正确的持剪姿势: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入剪刀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的剪刀柄上,示指压在剪刀的轴节处,起稳定和导向的作用。
镊子:有勾镊用于提拉皮肤`或夹捏较大较厚的组织;无钩镊用于夹捏细软组织(如血管、黏膜)或敷料;眼科镊用于夹捏血管和心包膜等组织。
正确的持镊姿势:拇指对示指与中指,把持二镊脚的中部,稳而适度地夹住组织。
玻璃钩:钝性分离的工具,主要用于分离神经和血管等组织。
铜锌弓: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蛙心夹:用于夹蛙的心尖部。
此外,还有玻璃皿、吸管和线。
张力换能器、肌槽、万能支台、蛙板、废液缸、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药品:任氏液。
实验步骤:(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第一步,破坏蟾蜍的中枢神经系统,即脑和脊髓。
取一只蟾蜍,将其固定于左手中,具体方法是:蛙的腹面朝向左手手心,用无名指和小指压住其背部和双后肢,将其握住,以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其右前肢;食指和中指夹住其左前肢,并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
注意捉拿蟾蜍时勿碰压耳侧的毒腺,以防毒液射入眼中。
右手持探针延蟾蜍头部正中向躯干部轻划,在头体交界处可探到一凹陷,即为蟾蜍的枕骨大孔。
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将探针抽出再由枕骨大孔向下刺入椎管内,上下搅动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表示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进行捣毁。
1. 了解腓肠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2. 观察腓肠肌在电刺激下的收缩反应;3.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腓肠肌是人体下肢重要的肌肉之一,主要由快肌纤维组成,具有强大的收缩力。
当给予腓肠肌适当的电刺激时,肌肉会发生收缩反应。
本实验通过观察腓肠肌在电刺激下的收缩反应,了解腓肠肌的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腓肠肌标本、任氏液、玻璃分针、探针、剪刀、镊子、培养皿、肌槽、保护电极、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电刺激器、张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
四、实验步骤1. 标本制备:将新鲜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用剪刀和镊子去除肌肉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将肌肉切成适当大小;2. 标本连接:将腓肠肌一端固定在肌槽内,另一端连接张力传感器;3. 电刺激:使用电刺激器对腓肠肌进行刺激,观察肌肉收缩反应;4. 记录与分析: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腓肠肌的收缩时间、收缩幅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腓肠肌在低强度电刺激下,表现为单收缩反应,收缩时间短,收缩幅度小;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时间逐渐缩短,收缩幅度逐渐增大;3.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腓肠肌出现强直收缩,收缩时间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缩短;4.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腓肠肌的收缩时间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收缩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1. 腓肠肌在电刺激下具有明显的收缩反应,其收缩特性受刺激强度的影响;2. 腓肠肌的收缩时间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收缩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3. 本实验为腓肠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制备和连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刺激强度和频率,避免对标本造成损伤;3. 本实验为腓肠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腓肠肌在生理状态下的收缩特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腓肠肌在电刺激下的收缩反应,了解了腓肠肌的生理特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肌肉收缩功能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使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特性的变化。
4. 探讨肌肉收缩功能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细胞在神经支配下,通过收缩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机械能的过程。
肌肉收缩功能是评价运动能力、肌肉健康状况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测量肌肉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分析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电极、刺激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等。
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换能器、手术显微镜、电生理记录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制备: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去除多余脂肪和结缔组织,将其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
2. 电极连接:将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上。
3. 刺激参数设置:设置刺激器输出参数,包括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脉冲宽度等。
4. 数据采集:打开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
5.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积分等处理,计算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收缩时间、收缩速度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也随之增加。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逐渐缩短,收缩速度逐渐增加。
3. 肌肉收缩的疲劳现象:在连续刺激下,肌肉收缩的峰值张力逐渐降低,表明肌肉出现了疲劳现象。
六、实验讨论1. 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方法:本实验采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肌肉收缩功能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 肌肉收缩特性的影响因素:肌肉收缩特性受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肌肉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3. 肌肉收缩功能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肌肉收缩功能是评价运动能力、肌肉健康状况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肌肉收缩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研究人体运动生理学、神经肌肉疾病以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以及ATP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肌肉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新鲜猪腓肠肌标本(2)实验器材:肌槽、张力转换器、刺激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任氏液、玻璃分针、镊子、探针等。
2. 实验方法(1)刺激强度实验:将新鲜猪腓肠肌标本置于肌槽中,加入任氏液保持肌肉活性。
采用刺激器输出不同强度的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刺激频率实验:在刺激强度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3)ATP实验:在刺激强度实验的基础上,滴加ATP溶液,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三、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趋于稳定。
超过阈值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明显增大。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呈现以下规律:(1)低频率刺激: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2)中频率刺激: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幅度变化幅度小于低频率刺激。
(3)高频率刺激: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幅度变化幅度小于中频率刺激。
3. ATP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刺激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滴加ATP溶液后,肌肉收缩幅度明显增大。
这表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四、实验讨论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但超过阈值后,幅度变化趋于稳定。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聚乙烯收缩膜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摘要:依据国家推荐型标准GB/T 13519-2016,本文利用摩擦系数仪检测某企业生产的聚乙烯收缩膜样品的摩擦系数,并对试验过程、设备参数、适用范围及试验原理等内容进行介绍,为企业加强对聚乙烯收缩膜的摩擦系数性能测试及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摩擦系数、聚乙烯、收缩膜、摩擦系数仪、GB/T 13519-2016、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1、意义摩擦系数是影响材料使用方便性的重要因素,包装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打滑、跑偏、开口性差等现象均与其摩擦系数不合适有关。
聚乙烯收缩膜是常见的热收缩膜材料,常用于啤酒、饮料、木材、陶瓷、电子产品、工业制成品等产品的外包装,若聚乙烯收缩膜的摩擦性偏低,与上述产品间的滑动性较大,产品易发生脱落。
已作废的聚乙烯收缩膜国家标准GB/T 13519-1992 《聚乙烯热收缩薄膜》中并未涉及摩擦系数,而其替代标准GB/T 13519-2016《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2016年11月1号实施)则将摩擦系数纳入了聚乙烯收缩膜其他性能的考察内容中,该标准虽未对摩擦系数做出具体指标要求,仅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商,但却对聚乙烯收缩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聚乙烯收缩膜摩擦系数的检测及控制是提高其使用性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标准的基本要求。
2、检测依据GB/T 13519-2016规定摩擦系数按照GB 10006-1988《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的要求进行测试,GB10006适用于厚度在0.2mm以下的非粘性塑料薄膜和薄片在自身或其他材料表面滑动时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的测试。
3、检测样品本次试验检测的样品为某企业生产的聚乙烯收缩薄膜,测试样品与玻璃之间的摩擦系数。
4、检测设备图1 MXD-02摩擦系数仪4.1 试验原理摩擦系数为两接触面间摩擦力与作用在其中一个表面上的垂直力的比值,本次试验通过将一定规格的滑块对样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测试样品以设定的试验速度与摩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值,即可得到试样的摩擦系数。
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3D动画补充材料本动画配套《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中“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渗水高度法适用于以测定硬化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
本方法可以通过渗水高度直接计算出相对渗透系数,故有些标准称为相对渗透系数法,因相对渗透系数是通过渗水高度来计算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试验主要器材列表1.混凝土搅拌机(图示:双卧轴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2.混凝土振动台3.抗渗仪(注:应符合JG/T249相关规定)4.螺旋加压器(注:导温性能良好)5.烘箱6.钢丝刷7.梯形板(注:画有十条等间距、垂直于梯形底线的直线)8.其他器材密封材料:石蜡加松香或水泥加黄油钢尺钟表 电炉 铁锅 浅盘 防水笔 二 试验试件要求浇筑试件用试模应采用上口内部直径175mm ,下口内部直径185mm 和高150mm 的圆台体, 三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请观看试验动画。
四 数据处理试件渗水高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101101j ji hh式中: j h ——第i 个试件第j 个测点处的渗水高度(mm );i h ——第i 个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mm )。
应以10个测点渗水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渗水高度的测定值。
一组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6161i i h h式中: h ——一组6个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mm )。
应以一组6个试件渗水高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渗水高度的测定值。
相关资源1)混凝土慢速冻融试验3D动画[下载]2)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含动弹性模量试验)3D动画[下载] 3)混凝土单面冻融试验(盐冻法)3D动画[下载]4)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3D动画[下载]5)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逐级加压法)3D动画[下载]6)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3D动画[下载]7)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电通量法) 3D动画[下载]8)混凝土非接触收缩试验3D动画[下载]9)混凝土接触法收缩试验3D动画[下载]10)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3D动画[下载]11)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3D动画[下载]12)混凝土碳化试验3D动画[下载]13)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3D动画[下载]14)混凝土抗压疲劳变形试验3D动画[下载]15)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3D动画[下载]16)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试验3D动画[下载]。
实验四 面料缩率测试实验实验一、目的1.学会面料缩率的测试方法2.学会如何研究影响面料缩率的因素3.学会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实验二、条件实验骤三、内容与步1.实验内容面料缩率测试包括3个实验内容:(1)干烫缩率实验:织物在干燥情况下,用熨斗熨烫,使其受热后产生收缩,测试织物干熨缩率。
(2)湿熨缩率实验:指将原料喷洒均匀的水雾,使之受潮后产生的回缩,测试织物湿熨缩率。
(3)水浸缩率实验:又称落水实验,指让织物完全浸泡在水里,给予充分吸湿而产生收缩,并测试织物的水浸缩率。
2.实验步骤实验1:干熨缩率实验(1)采样:在布匹的头部或尾部除去1m,并除去布的两道边,取长度50cm作为试样。
(2)根据不同织物的熨烫温度条件,在试样上熨烫15s后,待冷却。
(3)待凉透后,测试试样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该织物的收缩率。
实验2:湿熨缩率实验湿熨缩率实验按工艺不同分为喷水熨烫测试法和盖湿布熨烫测试法两种。
A.喷水熨烫测试法(1)采样:在布匹的头部或者尾部除去1m以上,并除去布的两道边,取长度50×5(cm)作为试样。
(2)在试样上 用清水喷湿,注意水份分布要均匀,然后用熨斗在试样上往复熨烫,时间控制在熨干为宜,在测试时,温度条件与干熨测试相同。
(3)待试样晾干后,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计算收缩率。
B.盖湿布熨烫测试法(1)采样:在布匹的头部或尾部除去1m以上,并除去布的两道边,取长度50×5(cm)作为试样。
(2)用一块去浆的毛白平布清水浸透,并拧干备用。
把湿布盖在试样上,按照温度条件,用熨斗在试样上来回熨烫,时间控制在盖布熨干。
(3)待试样晾干后,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计算收缩率。
实验3:水浸收缩率实验(1)采样:在布匹的头部或尾部除去1m以上,并除去布的两道边,取长度50×5(cm)作为试样。
(2)将试样用60℃的温水给予完全浸泡,并用手搅动,使水份充分进入纤维,待15分钟后取出,然后拧干,在室温下晾干(不可拧干)。
接触法收缩试验3D动画补充材料
本动画配套《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中“收缩试验—接触法”。
接触法适合除外力和温度变化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试件长度变化。
通常情况下收缩变形试验可用此方法。
标准中保留了原GBJ82-85的收缩试验方法,也参考了国内外标准中的混凝土收缩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在无约束和规定的温湿度调节下硬化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变形性能
一试验主要器材列表
1.混凝土搅拌机(图示:双卧轴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卧式收缩仪(或立式收缩仪、引伸仪)
4.收缩测头
5.标准杆
二试件和测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本方法应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515mm的棱柱体试件。
每组应为3个试件。
2.采用卧式混凝土收缩仪时,试件两端应预埋测头或留有埋设测头的凹槽。
3.采用立式混凝土收缩仪时,试件一端中心应预埋测头。
三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请观看试验动画。
四数据处理
混凝土收缩率按照下式计算,计算精确至1.0×10-6
b t
st L L
L−
=0
ε
每组应取3个试件收缩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混凝土试件的收缩率测定值作为相互比较的混凝土收缩率值应为不密封试件于180d所测得的收缩率值可将不密封试件于360d所测得的收缩率值作为该混凝土的终极收缩率值
相关资源
1)混凝土慢速冻融试验3D动画[下载]
2)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含动弹性模量试验)3D动画[下载] 3)混凝土单面冻融试验(盐冻法)3D动画[下载]
4)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3D动画[下载]
5)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逐级加压法)3D动画[下载]
6)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RCM法3D动画[下载]
7)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电通量法) 3D动画[下载]
8)混凝土非接触收缩试验3D动画[下载]
9)混凝土接触法收缩试验3D动画[下载]
10)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3D动画[下载]
11)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3D动画[下载]
12)混凝土碳化试验3D动画[下载]
13)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3D动画[下载]
14)混凝土抗压疲劳变形试验3D动画[下载]
15)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3D动画[下载]
16)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试验3D动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