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数学整合课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9
浅谈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和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的学科,研究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使之互相迁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喜欢数学,并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与数学间的整合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把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一)与“听”相结合。
在教学“吨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题,而是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语文课上的“啄木鸟捉虫”的游戏,也就是找语病。
学生一听很奇怪,数学课上怎么出现语文课上的找语病了呢?带着好奇心都很认真地听我说。
“老师身高180米,体重70吨,每天早上坚持晨跑3000厘米,然后喝500千克的水,步行2秒钟去学校。
”认真听讲的学生一等我说完,就纷纷地挑起语病来,除了“吨”,其他的计量单位都是学过的,学生很快做了纠正,依着惯性,他们认为“体重60吨”也是错误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改正。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告诉他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与“说”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
数学教学是理性思维的舞蹈,但是也不是说在数学教学中就只注重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说的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有关数学概念、法则的时候,我允许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能说得清楚、正确即可,而不是让他们对那些概念和法则死记硬背。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节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周”字的意思,让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的意思(即:周围、圈子)。
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形的周长是周围一圈的长度,然后我引导说出: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与此同时,还想出了其他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即围成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和就是它的周长。
所以,在教学中,主动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达到优势互补。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文与数学学科整合策略的研究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助力,尤其是语文知识更能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优美、精炼的语言可以更好的诠释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定义或概念,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运用着与语文知识的整合渗透,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喜悦!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数学与语文、整合引言:作为一名有着十四年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我其实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语文之美无异于是用文字、符号和语言构成的,它的美不流于外表,不表露于形,是冬季的曙光,如群花竞相开放一般的美。
而我们的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发展又极大的影响了数学的进步;而且数学还是一种艺术,因此,数学不但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如若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将语文的丝丝书卷气与数学的图形美、符号美、奇异美相结合,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数学与语文进行整合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过教学尝试:一、用语文课文中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我校青年教师教授《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们利用语文课文《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进行导课,教师提问:“大象太大,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答:“将大象换成了石子,称出石子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师及时指出:“曹冲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决了对于大人们而言都比较难的问题,真是太聪明了!我们今天也学聪明的曹冲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生动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重要数学思想,不仅为学生指出了突破本课知识难点的方法,还大大提高学生学生的探究兴趣,真的是点睛之笔!我们平时的创设情境还会用到猜谜语、读儿歌、诵古诗等多种语文课堂中的知识进行导课引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用优美、精炼的语言表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每一堂新授的数学课即将结束时,我总会问一句话:“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中,让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让你高兴的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课知识要点,畅谈收获,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归纳、表达的能力。
互动式学习:一年级语文数数乐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改变,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着。
互动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
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一年级语文数数乐教案。
一、教案背景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系统化的学习,语文和数学是两门最基础的学科。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在成长中,单独地进行口头讲解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互动式学习方式,把语文和数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来进行交互式学习。
二、教案内容1.主题:数数乐2.目标(1)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数能力。
难点: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教学策略互动式学习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互动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这里我们采取以下三个策略:(1)游戏化学习让课堂变得有趣,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来进行互动式学习。
(2)团队合作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和集体意识。
(3)奖励机制鼓励学生通过游戏保持积极态度和参与度。
5.教学内容(1)数数游戏选取不同物品,让学生进行计数,从而提高计数能力。
(2)数数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给获胜组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3)口算挑战通过一个个口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学生进行游戏。
2.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和口算挑战。
3.教师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学习。
四、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更可以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一年级语文和数学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计数和口算能力。
语文数学教案小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跨学科能力。
2. 帮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更好地理解数学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和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通过阅读《一只小狗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时间和数量的数学概念。
2. 通过阅读《小明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的数学知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内容:通过阅读不同故事,分别引入时间和数量、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的数学知识。
3. 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问题。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总结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
5. 完成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故事情节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教学反思:
结合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
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和
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语文与数学的融合,提升小学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教育中,语文与数学作为两门基础学科,通常被视为相对独立的领域。
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语文与数学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和实践活动。
一、利用数学题目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
例如,在解决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题目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示例活动:描述问题:给学生一道数学应用题,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题目的情境。
解题分享:在解决问题后,鼓励学生向同学讲述他们的解题思路与结果。
二、通过数学故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数学知识的儿童故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包含数学元素的绘本或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思考其中的数学知识。
示例活动:故事时间:阅读包含数学概念的故事,如《小猫钓鱼》,然后讨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绘本创作: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个数学故事,并用图画进行展示。
他们需要考虑故事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运用数学进行情节发展。
三、结合数学游戏提升综合能力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融合语文的元素。
通过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能运用数学知识,也能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示例活动:数学词语接龙:在游戏中,规定只能使用与数学相关的词汇,学生依次接龙,同时说出这些词的定义或用法。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商店”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通过对话进行商品的购买与销售,练习数学运算和语言表达。
四、整合国学与数学启蒙国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与古代数学相结合的例子,可以作为语文与数学的交汇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示例活动:经典故事分享:选择《孙子算经》中有关智慧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代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分析——以《综合与实践》为例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跨学科知识在各门课程教学的融入,对辅助学生建构完整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都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整合小学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讨论,旨在为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学策略作为小学阶段两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和数学学科之间知识看似不存在联系,实则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如果可以有效整合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那么可以发挥学科知识之间的共性特征来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这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小学数学与语文两门学科,充分发挥学科整合作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入讨论。
一、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在小学阶段,语文与数学是两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以往的教学中,两门课程都是单独授课,彼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与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路径。
基于两门学科的整合,能够使学生把语文学科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数学学科中,对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学习方法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与此同时,数学学科研究活动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科能力。
因为数学学科研究学习要求小学生具备深厚语文功底,或者说语文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因为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中,除了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进行学习,同样需要培养及发展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
数学问题分析过程本身要求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形成深刻认知,并且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形成阅读理解能力支持下高效地挖掘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隐藏条件等信息,保证他们能够顺利通过审题挖掘有价值的解题信息。
如果小学生语文功底薄弱,那么在读题或审题过程中容易碰到问题,进而会直接影响小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跨学科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与数学整合研究:应用2022版课标的案例探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问题,并提出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传统教学中,语文和数学常被视为独立学科,导致学生难以将其联系起来,缺乏综合运用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适合的主题,如环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涉及语文和数学的知识。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和项目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实践评估,我们发现跨学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促进语文和数学的融合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认知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整合;2022版课标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和数学往往被视为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这两门学科时难以将其联系起来。
然而,语文和数学作为学科之间的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联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而数学是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通过将语文和数学有机整合,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科认知水平。
一、发现问题:语文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语文和数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通常在教学中被分割开来,导致学生难以将其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注重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而数学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几何形状和逻辑推理能力,强调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
学科之间的割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看到语文和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知识的片面性和孤立性。
这种学科割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学生往往感觉学习这两门学科相互独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同时学习这两门学科。
其次,学科割裂也限制了学生的学科交叉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使用所学的具体学科知识,而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小学教育中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和语文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
数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而语文则是学生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工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和语文往往被分开来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两门学科进行有效地联系起来,造成了学习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将数学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探索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数学与语文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数要求等。
谢谢!数学与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两门学科,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与语文教学中,往往将两者割裂教学,学生习得的知识也往往是相对孤立的。
研究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语文表达能力来解决问题。
融合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效。
而且,融合实践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研究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小学教育中数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数学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两门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