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28 KB
- 文档页数:11
轻⾻料混凝⼟技术完整版轻⾻料混凝⼟技术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轻⾻料混凝⼟技术⽤轻粗⾻料、轻细⾻料(或普通砂)、⽔泥胶凝材料和⽔配制⽽成的混凝⼟,称之为轻⾻料混凝⼟。
若粗、细⾻料均是轻质材料,⼜称全轻⾻料混凝⼟。
若粗⾻料为轻质,细⾻料全部或部分采⽤普通砂,则称砂轻混凝⼟。
轻⾻料混凝⼟⼀般⽤⽔泥胶凝材料,但有时也⽤⽯灰、⽯膏硫磺、沥青等作为胶凝材料。
⼀、概述轻⾻料混凝⼟与普通混凝⼟不同之处,在于⾻料中存在着⼤量空隙,也正是如此,才赋予其许多优越的性能。
轻⾻料混凝⼟具有轻质、⾼强、保温和耐⽕等性能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由于弹性模量较低,在⼀般情况下,其收缩和徐变也较⼤。
虽然多孔轻⾻料的强度低于普通⾻料,但是由于轻⾻料的孔隙在拌和料搅拌时具有吸⽔作⽤,造成轻⾻料颗粒表⾯的局部低⽔灰⽐,增加了⾻料与⽔泥⽯的粘结⼒。
这样,在⾻料周围形成了坚强的⽔泥⽯外壳,约束了⾻料的横向变形,使得⾻料在混凝⼟中处于三向受⼒状态,从⽽提⾼了⾻料的极限强度,使得轻⾻料混凝⼟的强度与普通混凝⼟接近。
⼆、轻⾻料混凝⼟的主要技术指标轻⾻料混凝⼟除满⾜普通混凝⼟的技术要求外,还需要满⾜下⾯的要求:(1)砂轻混凝⼟和全轻混凝⼟宜采⽤松散体积法进⾏配合⽐计算,砂轻混凝⼟也可采⽤绝对体积法。
配合⽐计算中粗细⾻料⽤量均应以⼲燥状态为基准。
(2)根据设计要求的轻⾻料混凝⼟的强度等级、混凝⼟的⽤途,确定粗细⾻料的种类和粗⾻料的最⼤粒径;(3)测定粗⾻料的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和 1h 吸⽔率,并测定细⾻料的堆积密度。
各种轻⾻料混凝⼟性能指标三、轻⾻料混凝⼟施⼯技术1、轻⾻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轻⾻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不得混杂;轻粗⾻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
采⽤⾃然级配时,堆放⾼度不宜超过2m ,并应防⽌树叶、泥⼟和其他有害物质混⼊;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措施,并防⽌风刮飞扬。
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屋面找坡施工工法1前言屋面保温隔热、找坡防水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特别是找坡找平工程易出现强度过低、疏松开裂、找平层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防水工程的施工,从而影响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向易施工、工期快、造价低、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我公司生产的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正好有力地解决了屋面找坡、找平等工程施工和功能要求。
京华正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泵送浇注的方法,按照设计坡度要求,直接将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浇筑到屋面上,并且把找坡层的表面直接赶实轧光,使找坡层与找平层合二为一,简化了施工工序、优化了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无论是进度,质量、还是效益效果明显,工艺技术先进,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由于北京等城市已禁止或限制黏土陶粒和页岩陶粒在建筑工程的使用,从2012年开始,在12BJ1-1中大力推广A型、B型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多数干拌复合轻集料生产厂家是把工厂或者建筑工程中废弃的废聚氨酯、废聚苯板粉碎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加入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制成一种预拌的复合轻集料混凝土,12BJ1-1中给出了A型、B 型轻集料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但是这种材料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废聚氨酯,废聚苯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干拌复合轻集料的大量推广与应用,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2、由于材料本身性质的原因,粉碎的废聚氨酯,废聚苯颗粒不均匀,无法实现泵送施工,仍然使用肩扛人推的原始施工模式,效率低下。
3、废聚氨酯,废聚苯是易燃物,施工工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等等。
因此我公司采用水泥、珍珠岩或玻化微珠,粉煤灰、轻砂(陶粒砂,浮石砂、钢炉水渣等)、专利外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合而成的一种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珍珠岩与玻化微珠是用一种矿石经过焙烧膨化而成的一种膨化轻体岩石,1、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
2、颗粒均匀,施工性能好,适用于泵送施工,3、无机防火,无安全隐患。
超高层建筑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1. 轻骨料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概述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和其与传统混凝土的区别。
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以轻骨料替代部分或全部传统骨料制备而成的混凝土,其相对密度较低,具有较轻的重量和优异的隔热性能。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轻骨料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超高层建筑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需求背景:介绍目前超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和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日益增多。
然而,传统混凝土由于其重量和热性能等方面的限制,不足以满足超高层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超高层建筑的理想选材。
3. 文章的重要性与研究意义:阐述撰写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超高层建筑用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研究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减少建筑重量、改善隔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化的应用技术规程,可以促进轻骨料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以上内容的叙述,读者能够了解文章探讨的主题和意义,并对轻骨料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和分析超高层建筑用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在1.1概述中,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需求,说明了为什么研究和应用轻骨料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1.2文章结构中,概括了本文的各个部分及其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在1.3目的中,明确了本文的目标,即为读者提供超高层建筑用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程。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论述。
在2.1超高层建筑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需求中,详细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需求背景和要求。
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优势,例如减少自重、提高抗震性能等。
201号国际合作中心等4项(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年月日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施工进度计划 (1)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2)5 主要的施工方法 (3)6 质量标准 (4)7 质量保证措施 (4)8 安全保证措施 (4)9 成品保护措施 (5)1 编制依据《工程做法》(05J909)《工程做法》(12BJ1-1)《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建设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纸2 工程概况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号国际合作中心用地位于北京昌平区未来科技城中国商飞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B地块,西侧紧邻A地块,B地块用地南临神华规划五路、北临未来城北区一号路、西临神华规划三路、东临神华规划四路,建筑占地面积:5436㎡,总建筑面积3638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334㎡,地下室建筑面积6050㎡。
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高度64.90m,地上部分为科研办公、会议、展示、餐饮及员工倒班宿舍,专家公寓用房,地下部分由设备机房、汽车库和物业管理用房(战时为人防等级为核5级甲类一等人员掩蔽所和6级物资库)。
本工程做法参考图集为《工程做法》(05J909),其中办公室、走廊、库房、卫生间等地面做法中均为LC7.5轻集料混凝土垫层。
3 施工进度计划计划2017年5月1日开工,2017年7月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61日历天。
详见下表:表3-1 轻集料垫层施工进度计划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4.1技术准备1、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对图纸中每个房间进行技术复核,并形成图纸会审意见,确定细部做法。
2、根据《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方案》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3、标高控制线设置完成。
4.2现场准备1、主体结构验收完成。
2、砌筑结构施工完成。
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为《规程》,是指导和规范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的技术文件。
该规程的发文目的是为了保证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材料要求、构造设计、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
首先,材料要求部分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轻骨料和特种混凝土材料,例如轻质骨料、矿渣粉等。
同时,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其次,构造设计部分要求在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结构的布置、尺寸和配筋等参数,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施工工艺部分是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包括模板搭设、骨料拌合、浇筑、养护等步骤。
规程要求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关键节点进行特殊处理,例如施工接缝、砼温度控制、露骨处理等。
此外,还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防护及保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最后,验收标准部分要求建设单位对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进行验收,确认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验收内容包括结构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强度试验以及其他工程安装、启用等相关事项。
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结构,规程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总之,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保证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和耐久的重要技术文件。
它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为建筑设计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标准,有利于提高轻骨料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需求的发展。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材料计量→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3.2 材料计量: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均按重量计,骨料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3%,水泥、水和外加剂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2%,轻骨料宜在搅拌前预湿,因此根据配合比确定用水量时,还须计算骨料的含水量(搅拌前应测定骨料含水率),做相应的调整,在搅拌过程中应经常抽测,雨天或坍落度异常应及时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水灰比可用总水灰比表示,总用水量应包括配合比有效用水量和轻骨料lh吸水量两部分。
3.3 搅拌:3.3.1 加料顺序: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先加1/2的用水量。
然后加入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约1min,再加剩余的水量,继续搅拌不少于 2min。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加细骨料、水泥和粗骨料,搅拌约1min,再加水继续搅拌不少于2min。
3.3.2 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稍长,其搅拌时间约3min。
轻骨料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轻骨料吸收水分,故在施工中宜用坍落度值来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并控制水灰比,这样更切合实际年便于掌握。
3.4 运输:在初期轻骨料吸水能力很强,所以在施工中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由搅拌机出口至作业面浇筑这一过程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45min。
宜用吊斗直接由搅拌机出料口吊至作业面浇筑,避免或减少中途倒运,若导致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变小时,宜在浇筑前人工二次搅拌。
3.5 浇筑:应连续施工,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对大模板工程,每层浇筑高度第一层不应超过50cm,以后每次不超过lm,若留施工缝应垂直留在内外墙交接处及流水段分界处,设铅丝网或堵头模板,继续施工前,必须将接合处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3.6 振捣:轻骨料密度轻,故容易造成砂浆下沉,轻骨料上浮。
插入式振捣器要快插慢拔,振点要适当加密,分布均匀,其振捣间距小于普通混凝土间距,不应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1倍,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浇筑高度。
2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
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
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σ645.1,,+k cu o cu f f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B W /≤%3.3883.5⎪⎭⎫ ⎝⎛+⨯t a C式中:W/B——水胶比;C——钢筋保护层厚度(cm);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轻骨料混凝土屋面找坡层施工工艺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轻骨料混凝土屋面找坡层施工工艺这回事儿。
您想想,这屋面就好比咱们头顶的那片天,要是这找坡层没弄好,那麻烦可就大啦!好比下雨天您打着一把漏雨的伞,能不糟心吗?先说这施工前的准备,那可得像战士上战场前整理装备一样精细。
材料得选好,轻骨料就像战士手中的精良武器,质量不过关,能打胜仗吗?水泥、砂啥的也不能马虎,得是优质的“兵将”。
还有工具,铲子、抹子、水准仪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这就跟战士的枪支弹药一样重要。
搅拌这一步也有讲究,您可别以为随便搅搅就行。
这就好比做一碗美味的汤,调料比例不对,味道能好吗?得严格按照配合比来,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搅拌得均匀,让每一粒骨料都能和水泥、砂亲密接触。
接下来是铺设,这就像是给屋面盖被子,得盖得平整、严实。
不能这儿厚那儿薄的,不然雨水来了,还不得在屋里开起“小池塘派对”?铺设的时候得注意坡度,这坡度就像是下山的路,得顺溜,不能有磕绊,不然雨水积在那儿,不就成了“小水洼”?振捣这活儿也得认真,您就把它想象成给床垫子压实,松松垮垮的能睡得舒服吗?振捣得让混凝土密实,不能有气泡、空隙,不然这找坡层的质量可就大打折扣啦。
养护也不能马虎,这就好比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得精心。
不能让它风吹日晒的,得给它“盖好被子”,保持湿润,这样它才能茁壮成长,变得坚固耐用。
最后,咱来总结总结。
这轻骨料混凝土屋面找坡层施工工艺,每一步都得小心谨慎,就像走钢丝一样,容不得半点差错。
要是哪一步没做好,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所以啊,施工的朋友们可得长点心,把这活儿干漂亮了,让咱们的屋面稳稳当当,不惧风雨!。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于200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术语、符号、原材料、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以轻骨料代替传统砂石骨料的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保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领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低的成本。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共分为7章,包括:
1. 总则:规定了规程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符号等内容。
2. 原材料:对轻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3. 技术性能:对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
4. 配合比设计:对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选择、配合比计算与调整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5. 施工工艺: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拌和物拌制、拌和物运输、拌和物浇筑和成型、养护和缺陷修补、质量检验和验收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6. 试验方法:对轻骨料混凝土相关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7. 附录:提供了大孔轻骨料混凝土和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提高轻骨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jgj-t 12-201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201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是针对轻骨料混凝土施工领域的技术规范,旨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建造效率。
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以骨料为主要成分,掺入适量外加剂和水泥制成的混凝土。
相较于传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好、抗震性能强等优势。
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JGJ-T 12-2019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下面将从标准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了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以及各项工程性能指标。
例如,标准规定了轻骨料的容重、强度和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质指标,以及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轻骨料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有着合适的性能表现。
其次,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规范。
包括了骨料的选用、配合比的确定、施工操作等方面。
比如,标准规定了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以及配合比的确定方法。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轻骨料混凝土施工中的要求,比如搅拌时间、输送方式等。
这些规定对标准化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最后,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明确了质量把控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的进场检验、生产质量控制、成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轻骨料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总之,JGJ-T 12-201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南,对于轻骨料混凝土的施工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标准从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建造效率。
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将遵循标准的要求,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2002是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适用于无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
该规程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在JGJ 51-2002中,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是:由轻质粗骨料(轻质碎卵石、浮石、陶粒等)或轻质多孔粗骨料(轻质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和水泥、水、及外加剂等经搅拌、成型、养护而成的混凝土。
该规程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该规程也考虑了轻骨料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如施工温度、施工方法、养护条件等。
总之,JGJ 51-2002是轻骨料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规范,对于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轻骨料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料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4.2.2 评定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一87)的规定取样制做。
检查方法:检查轻骨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4.2 一般项目:
4.2.1 轻骨料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2 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施工规范或其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4.2.3 冬期施工时水、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凝土拌合物出罐温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30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30.1一般规定30.1.1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轻集料混凝土施工。
30.1.2必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浇筑和振捣设备及手工操作器具等。
30.1.3轻集料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和施工工艺,除本章规定的以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0.1.4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制、拌制、运输、浇筑和成型、养护。
30.1.5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30.2施工准备30.2.1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性能要求、施工气温、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条件、施工部位、浇筑方法确定原材料,并进行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配合比必须满足轻集料混凝土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2编制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3确定浇筑轻集料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工需要。
4确定轻集料混凝土试块制作组数,满足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需求。
30.2.2材料准备1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施工及设计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砂:宜选用普通中砂。
3轻骨料:宜选用陶粒、浮石、膨胀珍珠岩等。
4水:宜选用饮用水。
5外加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6掺合料: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
30.2.3主要机具1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等。
2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
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4主要工具:尖锹、平锹、木抹子、电工常用工具、机械常用工具、对讲机等。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简体中文:
JGJ 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又被称为轻质骨料混凝土,是一种以骨料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重量。
根据规程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应在轻质混凝土范围内,并且其重量应符合规定的参数要求。
规程还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骨料的种类与性能和混凝土的施工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的主要优点是其重量轻,密度低。
这使得它在一些需要减轻结构负荷的建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提供了很好的隔热性能,适用于一些保温要求较高的区域。
规程进一步给出了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指导。
其中包括轻骨料的种类和用量、水泥用量、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工艺等。
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可靠性。
根据规程,轻骨料混凝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例如,规程要求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导热系数等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规程还包括了对轻骨料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遵循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
这些措施旨在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总之,JGJ 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通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规定,确保了轻骨料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规程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相应要求,为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是把一定比例的轻质砂子替代成熟混凝土中的砂子,同时使用水泥抗压强度及弹性系数比熟混凝土的更高来提高混凝土的弹性,用来代替传统混凝土,具有轻质、耐久、高强度、低噪声等良好特性,在建筑、交通、电力等工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比较特殊,因此其配比设计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以保证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应采用水泥量和粗骨料量,其中水泥量与粗骨料量的比例应不低于1:3.5,且应尽量控制在1:4之间。
轻骨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一般可采用1:1.5或1:2的配比,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更改。
轻骨料的比例随熟混凝土水泥量、粗骨料量以及轻骨料矿物性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保证混凝土弹性和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综合利用配比:
由于软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比较特殊,因此,在配制时,除了要根据上述合比要求,还要考虑利用轻骨料中的矿物质成分,如:硅藻土、矿渣、石灰、铝土等,来配制特定的轻骨料混凝土,并且应根据具体工程需要来调整混凝土中活性矿物的比例。
3、其他配比控制:
轻骨料混凝土使用时,除了配合比外,还要着重控制其中的水泥类型、水灰比、乳化剂等,并且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也要严格控制,以
保证混凝土能有良好的结构性、流动性和弹性,而不易出现裂缝等现象影响质量。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1、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5%。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2%。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轻粗细骨料:劝粗细骨料(陶粒或浮石等)的品种、粒径、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轻粗细骨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进场试验报告。
必须试验的项目有:粗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粗细骨料堆积密度;粗骨料筒压强度;粗骨料吸水率试验。
轻粗骨料的级配应符合表4-30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其含泥量不大于2%。
轻粗骨料的级配表4-30轻砂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 ,其大于5mm的累计筛余量不宜大于10% (按重量计)。
轻粗细骨料的堆积密度,轻粗骨料的筒压强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做规定;其它轻粗骨料的吸水率1h 不大于22%。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厂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上前主要是掺粉煤灰):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
混合材料必须有掺量试验。
2.1.7 主要机具:砂轻混凝土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
全轻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
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上料设备如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及粗、细骨料贮料斗和配套的其它设备。
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2.2.1 试验室已下达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2.2.2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2.3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
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2.2.4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
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2.2.5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2.6 需浇筑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轻骨料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2.2.7 新下达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3、操作工艺3.1 基本工艺流程(见后附图):3.2 原材料的堆放与贮存;3.2.1 轻粗骨料应按粒级堆放,且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以防止含水率变化。
混合粒级堆放时,堆料高度一般不宜大于2m,以防大小颗粒离析,级配不均。
若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时,应使轻重骨料分别贮放,严禁混杂,以保证配料准确。
3.2.2 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应贮放于防雨、防潮的库房,以防止水泥硬结,掺合料含水率变化,粉状外加剂失效,液体外加剂浓度变化。
3.3 原材料计量与抽检计量:3.3.1 轻粗细骨料计量:宜采用体积计量,亦可采用重量计量,但必须严格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去除其规定含水率以外的水的重量,以保证配料准确。
普通砂采用重量计量。
体积计量时,必须使用专用计量手推车或专用体积计量器,每盘要严格计量。
采用重量计量,使用手推车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开关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轻粗细骨料计量的允许偏差≤± 3%。
3.3.2 水泥计量:采用袋装水泥时,必须按进货批随机抽查计量。
一般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 袋的重量,并计算平均每袋的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包补足,或以每袋水泥实际重量为准,调整粗细骨料、水及其它材料的用量,按给定配合比重新确定每盘施工配合比。
采用散装水泥时,应每盘精确过磅计量。
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 2%。
3.3.3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袋装粉状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每批进场抽查10袋重量,并计量每袋平均重量,小于标定重量要补足。
对于散装或大包装外加剂,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用量预先在其存放处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形式运到搅拌地点备用。
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筒计量。
外加剂及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 2%。
3.3.4 搅拌用水必须盘盘用流量计量器读数计量,或用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其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2%。
3.4 轻骨料混凝土拌制的投料工艺程序:3.4.1 轻骨料吸水率小于10%的混凝土拌制,宜采用二次投料工艺程序。
即将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内与1/2 用水量先拌合约1min,再加入水泥拌合数秒,继而加入剩余的水和外加剂,继续搅拌至2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3.4.2 轻骨料吸水率大于10%的混凝土拌制,宜采用预湿骨料投料及拌合工艺程序。
即一般轻粗骨料搅拌前预湿,按粗骨料、水泥、细骨料的顺序投入搅拌机汇总斗,再一并投入搅拌机的搅拌筒干搅拌0.5min ,然后与水和外加剂搅拌2.5min ,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3.4.3 采用自落式搅拌机的投料及拌合工艺程序是:先加入1/2 的总用量的水,然后加入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1min,再加入剩余水量继续搅拌2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3.5 第一盘搅拌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3.5.1 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待搅拌筒充分润湿后,将余水排净。
3.5.2 第一盘搅拌混凝土时,水泥砂浆粘筒壁造成配合比损失,需采取预搅拌法,即先用设计给定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投入搅拌机搅拌,其时间须延长一倍以上,待部分砂浆粘贴在搅拌机筒壁上,然后将其余拌合物卸出(二次加料拌合再用),随后则可进行正常拌制。
3.6 搅拌时间控制与检查:轻骨料混凝土搅拌制的最短时间,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60~90s,一般为180s;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3.7 出料:出料时应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
每盘拌合物必须出尽。
3.8 轻骨料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3.8.1 检查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雨期施工对轻骨料含水率要增加检查和测定次数。
3.8.2 检查轻骨料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和易性,每工作班两次以上。
雨期、冬期施工和改换轻骨料混凝土等级时,要加强检测的次数。
3.8.3 在每工作班内,当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3.8.4 轻骨料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3.8.5 检查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外观质量应该是,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
不符合要求时,应查原因,及时调整。
3.8.6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3.8.6.1 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3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4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
为保证留置试块有代表性,应在拌搅混凝土后第三盘至搅拌结束前30min 之间取样。
3.9 冬期施工轻骨料混凝土的搅拌:其间,对原材料的要求、搅拌时间、原材料加热、拌合物出灌温度要求等,应认真执行《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中3.9 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9.1 粗细骨料不得含有冰雪及呈冻团状。
3.9.2 冬期搅拌轻骨料混凝土宜采用二次上料,二次搅拌工艺(见3.4.1 条的搅拌工艺),以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
3.9.3 冬期应注意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及时给定坍落度不同控制值。
一般应比常温坍落度增大4~6cm,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4、质量标准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质量检验标准(I)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标准(Ⅱ)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 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搅拌时间不足。
特别要保证冬期施工和加外加剂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
5.2 和易性差:其拌合物产生松散不粘聚,骨料上浮离析或拌合物干结成团不宜浇筑。
主要原因是:轻骨料级配差;砂率过小;原材料计量不准确;或搅拌时间短。
应认真克服这些缺欠,以保证拌合物的良好和易性。
5.3 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
主要原因是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
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
此现象必须克服,以保证拌合物的内在质量。
5.4 使用外加剂时,宜在骨料吸水后加入。
以避免骨料孔隙对外加剂过多的吸收。
特别是液态外加剂,使用未预湿骨料时,外加剂应与剩余水同时加入。
粉状外加剂可制成液态按前法加入,也可与水泥混合物同时加入,以保证其搅拌均匀。
6、质量记录6.1 水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证明。
6.2 水泥复试单。
6.3 砂子试验报告单。
6.4 轻细骨料试验报告单。
6.5 轻粗骨料试验报告单。
6.6 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6.7 外加剂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
6.8 粉煤灰出厂合格证。
6.9 粉煤灰试验报告。
6.10 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11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施日志)。
6.12 混凝土开盘鉴定。
6.13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6.14 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