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意见(2021)
- 格式:doc
- 大小:2.81 KB
- 文档页数:2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育苗是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秧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也成为获得蔬菜早熟、高产、高效和优质的有效调控手段。
一、集约化育苗的概念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材料作育苗基质,填充于穴盘中,采用机械化或人工精量播种,进行集中规模化育苗的方法。
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也称工厂化育苗。
集约化育苗技术采用了现代农业环境控制技术、机械化操作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企业化管理技术,使蔬菜育苗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集约化育苗的配套设备1、育苗穴盘。
按材质不同可分为聚苯泡沫穴盘和塑料穴盘,其中塑料穴盘的应用更为广泛。
穴盘的尺寸一般为54厘米×28厘米,规格有50穴、72穴、128穴、200穴、288穴、392穴等几种。
穴格体积大的装基质多,其水分、养分蓄积量大,水分调节能力强,通透性好,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育,但同时可能育苗数量少,而且成本会增加。
蔬菜种植户可根据不同蔬菜的育苗特点选用穴盘,瓜类如南瓜、西瓜、冬瓜、甜瓜育苗时多采用50穴的;番茄、茄子、黄瓜、辣椒多采用72穴或128穴的;油菜、生菜、甘蓝、青花菜、芹菜育苗多选用200穴的。
2、育苗基质。
要求基质的透气性、保水性、对植株的固定性以及基质自身比重与PH值等综合特性要好。
目前理想的基质多为草炭土、蛭虫、珍珠岩、菌糠等。
3、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不同,可选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在棚室内设育苗架、微喷、加温和遮光降温等设施。
4、催芽室。
将丸粒化的种子播进穴盘里,然后将喷透水的穴盘送进催芽室,调好温湿度和光照,促进催芽。
5、精量播种系统。
包括基质的混拌、装盘、压穴、种子精量播种,播后覆盖、喷水等项作业。
播种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有真空吸附式和机械转动式两种。
真空吸附式播种机对种子形状和粒径大小没有严格要求,播种之前无需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加工即可播种。
而机械转动式播种机对种子粒径大小和形状要求比较严格,除十字花科蔬菜的一些品种外,播种之前必须把种子加工成近于圆球形。
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子处理:选择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并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
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育苗床,并施足底肥。
同时,苗床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苗期病害。
播种技术:根据蔬菜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
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种子均匀分布,提高出苗率。
苗期管理: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促进幼苗生长。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营养管理:根据幼苗生长阶段和生长需求,合理配置营养液或施肥,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同时,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浓度,避免烧苗或影响幼苗生长。
壮苗培育:通过选择适宜的苗龄、合理调控环境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一般为株高适中、茎粗壮、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等。
移栽技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和移栽方式。
移栽前要对幼苗进行筛选和处理,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幼苗生长质量。
总之,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技术、苗期管理、营养管理、壮苗培育和移栽技术等
措施,提高蔬菜育苗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技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立项依据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蔬菜育苗由生产队技术员统一育苗转移到千家万户育苗,大多数菜农缺乏蔬菜育苗的基本常识和实践经验,育苗中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工矿业的发展,生产基地由郊区转向农区,新菜田面积不断扩大,城郊老菜田大多转租外埠人管理,菜农技术水平普遍下降,育苗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蔬菜育苗仍以传统的床土育苗、营养钵育苗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蔬菜育苗移栽的面积约1.2亿亩,占蔬菜播种面积的40%。
在1.2亿亩中,床土育苗面积约占25%,营养钵育苗面积约占70%,穴盘育苗面积仅占5%。
我国传统的蔬菜育苗基质为营养土,选用的原料为田园土、有机肥等,存在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田园土、有机肥成分复杂,很难确定标准的配比。
配制的营养土有时肥料不足,苗期营养不良,造成秧苗素质差;有时因肥料过多,土壤中盐分浓度高,出现反渗透现象,阻碍秧苗根系吸水,植株矮小,不发棵,形成“小老苗”,严重时还会出现烧芽烧苗现象。
二是病虫草害发生蔓延难以控制。
为防治病虫以及草害,规范的营养土配制应采用3年以上未种植同科作物的园田土,配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园田土和农家肥应在前一年的夏季进行堆制使其充分腐熟,以灭杀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而实际生产中,该项技术要求难以达到,造成营养土带菌,秧苗发病,甚至死苗。
最近几年,我国蔬菜土传性病害发生规模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育苗营养土带菌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是育苗工序难以简化。
传统育苗需要准备床土、添加肥料、消毒、装钵、分苗,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
针对我国传统育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3年北京绿时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究出营养泥炭块。
营养泥炭块是根据作物苗期养分需求规律,以泥炭为主要原料,辅以缓释配方肥,采用先进工艺压制而成,集基质、营养、容器于一体,营养适量均衡、理化性状优良、水气协调,适用于蔬菜及瓜果、花卉、林木、药用植物等作物育苗。
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省级专家组蔬菜集约化育苗管理技术要点编辑:徐建堂450083127@影响,提出以下管理技术要点。
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育苗单位要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电视等媒介,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早做好防范,避免异常天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做好育苗温室管理1.保持适宜温度。
无论日光温室还是连栋温室育苗,都要重视温度管理。
连栋温室可采用侧面设置耳肩、吊挂保温被,苗床架设二级拱棚;日光温室可采用内部增加二道幕,保温被外覆盖防雨膜等方式,提高保温性能。
同时,配合锅炉、热风炉等加温,使夜间最低气温至少保持15℃以上,出苗期、嫁接愈合期最好在20℃以上,以不低于18℃为宜。
2.改善光照条件。
经常冲洗玻璃或擦拭塑料薄膜,提高温室透光率。
连阴天只要不下雨雪,即打开保温被(幕),让幼苗充分见光。
现阶段育苗人工补光很有必要,晴天可在早、晚补光,每天4~6小时,阴雨天最好全天补光。
嫁接苗愈合成活期需采用遮阳网适度遮光。
连阴天放晴后若幼苗出现萎蔫,应及时回盖保温被或采用遮阳网遮光。
期要求较高湿度外,育苗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
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一是加强通风管理,低温连阴天也要在中午前后短时间顶部通风;二是在保持基质含水量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次数,灌水宜在上午进行,并及时通风排湿;三是通过增温降湿。
有条件的苗场可采用机械除湿和潮汐式灌溉方式。
三、加强蔬菜秧苗管理1.浇水施肥。
根据天气、基质湿度和幼苗生长状况确定灌溉施肥时间,水肥同施,满足幼苗生长对水分和养分需求,控制基质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
结合灌溉可增施甲壳素、氨基酸、腐殖酸等水溶肥补充营养,提高幼苗抗性,基质湿度过大不宜灌溉时可通过叶面喷施。
幼苗2片真叶前后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徒长。
出圃前浇足肥水。
2.病虫害防治。
做好穴盘和基质消毒。
低温弱光高湿环境下幼苗易诱发病害,应做到早防早治。
化学防治用药量不宜过大,并严格控制安全用药间隔期,连续阴雨天气建议选用微粉或烟雾剂防治。
2024年全省春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春季蔬菜生产面临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和多茬口的交叉重叠,要多措并举,加快关键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稳步提高蔬菜生产供应能力。
一、抓好种苗质量春季气温低,对蔬菜育苗设胸口育苗技术的要求较高,应加强先进设施设备配套,不断提高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优化育苗流程,做好种子消毒,适度增加嫁接苗量,提高育苗能力和种苗质量。
应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集约化育苗企业生产的优质壮苗,为丰产打下基础。
二、科学安排茬口春季蔬菜生产茬口多而交叉,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安排荏口,减少设施空闲期。
要及早检修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加快清除前茬作物,做好棚室消毒。
结合深翻,增施高碳基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地力水平。
大葱、菠菜等露地越冬蔬菜,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上市,为下茬蔬菜种植腾出地块。
露地蔬菜春播(定植)一般在2~4月份进行,要及早备好种苗、肥料、农膜等生产物资,确保不误农时。
三、加强田间管理(一)设施蔬菜1.日光温室越冬茬蔬菜。
重点是应对低温弱光,加强水肥管理,延长采收期,挖掘产能。
要根据天气变化,科学做好温度管理,夜间最低温度控制在12℃以上。
通过早揭晚盖保温被、配置植物补光灯、后墙挂反光膜等措施,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长,促进光合作用。
要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可配合施用海藻酸、鱼蛋白、生物菌剂、甲壳素等,以及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减轻持续低温造成的不良影响。
应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去掉老、病叶片,疏除小果、畸形果,合理整枝、打杈、吊蔓、落蔓。
2.早春荏设施(日光温室、塑料拱圆大棚)蔬菜。
此茬蔬菜定植时外界气温较低,后期气温升高迅速,管理重点是前期加强缓苗期管理,促进生根壮秧;后期做好病虫害预防,延长采收期。
缓苗期要适当控水,促进根系下扎。
可采用垄面覆盖地膜,以及行间覆盖稻壳、玉米秸秆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追肥时要注意磷肥、钙肥、硼肥的补充。
省蔬菜办公室关于加强春季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2021)各市(州)、县蔬菜办(站、中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早春不良天气对我省春季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做好蔬菜生产管理,力保春季蔬菜生产稳定,市场有效供应,现提出指导意见如下:一、强化田间生产管理立春至清明期间,我省容易出现阴雨、低温、寡照天气,田间生产管理难度加大,要指导生产主体和农户做好“四抢”措施。
(一)抢收。
对在园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薹、花菜、莴苣、藜蒿、大蒜、莲藕等蔬菜,组织农民及时采收,做好产地质量安全监测,增加鲜菜供应。
(二)抢播。
一是选择相对集中连片、有大棚设施的基地抢播快生叶菜,如小白菜、大白菜秧、广东菜心、竹叶菜、苋菜等,确保蔬菜生产供给可持续;采用保护地穴盘育苗方式,抢播茄果类、瓜类、豆类幼苗,为露地春季生产准备种苗。
二是3月底至4月份,露地抢播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蔬菜,抢种莲藕等水生蔬菜,增加花色品种。
(三)抢栽。
一是选择有大棚设施的田块,抓住“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抢栽茄果类、瓜类、豆类幼苗,尽量采取三层(地膜、小拱棚、大棚)覆盖,力保春季市场供应;二是3月底至4月份,利用大棚设施提供的菜苗,采用地膜或小拱棚方式抢栽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增加蔬菜产能。
(四)抢管。
设施育苗采用大棚温床或温室集约化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注意增温、补光、控湿,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确保早春生产用苗;设施栽培的茄果类、绿叶蔬菜,晴天注意“早揭晚盖”,通风换气,加强防寒保温,注意防治灰霉病;露地越冬十字花科蔬菜注意防治霜霉病、菌核病,保持“三沟”畅通,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大春播露地生产注意做好清园、耕整、晒地,准备好移栽用地。
二、强化防灾减灾抗灾早春气候多变,倒春寒、大风、连阴雨、雨雪等灾害性天气易发、多发。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措施,保障蔬菜安全生产。
(一)强化设施防灾。
春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意见(2021)
为加强我市春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管理,确保疫情期间蔬菜育苗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全年蔬菜生产稳定,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灾害性天气防御
日光温室是我市蔬菜育苗的主要设施。
近期,需要育苗移栽的蔬菜种类主要包括黄瓜、番茄、西葫芦、茴子白、茄子、辣椒、西瓜和甜瓜等。
伴随气温的回升和光照时数的延长,天气情况将整体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但早春气温不稳定,倒春寒、连阴天和雾霾天时有发生,易造成幼苗冷害、花芽分化劣化或幼苗徒长等不良影响,降低幼苗质量和定植后的前期产量,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做好防灾减灾技术预案。
二、加强育苗环境预警和调控
加强育苗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日光温室的密闭性和保温性。
白天在保证温度前提下,日光温室尽可能早揭晚盖保温被,温度回升后及时打开室内保温膜,阴雨天也要适时揭开保温被。
连续阴天和雾霾天气下,有补光条件的应及时进行人工补光。
夜间做好保温,覆盖好保温被和内保温膜,保证瓜菜类幼苗温度不低于 15℃,茄果类不低于 12℃;阴雨或寒流天气情况下,在做好保温的同时,提前开启辅助加温设备。
三、加强苗期水肥精准管理
根据幼苗生长发育进程实行差异化水肥管理。
灌溉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并用温室内提前储备的灌溉水。
生长正常的幼苗采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 5 天施用 1 次,浓度 100—200mg/L,徒长的幼苗采用高钾、含钙镁的水溶肥,生长较弱的幼苗适当增加氮素含量。
阴雨天尽量不浇水以降低棚内湿度,湿度大时开启轴流风机增强棚内空气扰动,避免叶片沾湿或者结露,有条件的育苗场也可采用空气除湿机来降低棚内湿度。
四、加强苗期病虫害全程防控
育苗设施四周做好清洁,裸露的土地采用园艺地布覆盖,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清除废弃基质、植物残体和积水,育苗室地面每周喷洒一次 500 倍高锰酸钾消毒液,边角处撒石灰粉。
育苗前设施及苗床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烟雾法进行消毒,穴盘重复使用前采用 40%福尔马林消毒,种子建议用热水或次氯酸消毒处理。
设施放风口安装 60 目以上的防虫网,苗床上悬挂黄色及蓝色粘虫板。
随着温度回升,适当降低棚室湿度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和蓟马等虫害,注意观察新叶,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早用药。
五、加强幼苗分类调控
幼苗出圃前一周,采取降温、通风、控水、增光等措施进行炼苗,降温要逐步进行、控水要适当、通风要由小到大。
炼苗期间白天温度可以达到 15—20℃,夜间温度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可短时间降低到 12℃左右。
基质相对湿度可逐渐降低到 40%—50%,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30%—40%。
炼苗期间尽量让幼苗多通风、多见光。
若出现徒长现象,可降低氮肥特别
是铵态氮的使用量,适当增加钾肥和钙肥的使用,采取疏盘的方法,将穴盘之间拉开一定距离改善通风,扩大营养面积避免叶片遮挡。
六、加强育苗场疫情防控
蔬菜育苗场,劳动相对密集,苗场内部机具操作、生产管理和商品苗运输等环节流动性大。
做好苗场疫情科学防护和安全生产,保障育苗场工人安全作业环境,保障各主产区秧苗及时稳定供应,着重做好以下六条:一要听从指挥,有序安排;二、测温上岗、佩戴口罩,三要环境消毒,适时通风;四要保持距离,安全作业;五要废弃物品,集中处理;六要增强意识,科学防范。
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蔬菜站
2021年2月19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