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分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其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表现尤为突出。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还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且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
“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是存在活跃市场,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也就无法运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I】早期阶段否定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可能性、强调我国会计环境的不完善,是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自我否定。
现如今,公允价值在我国开始广泛引入,并谨慎地在相关准则中加以运用,据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公允与否一定成为今后大家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它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报表的公允反映不仅能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同趋成熟,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土壤已经诞生,还能为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积累数据,有助于改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提高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水平。
文章主要采用归纳统计的方法,从2006年的年度报告入手,节选部分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的财务数据,从公允价值角度分析其变化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损益方面的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然后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确定方法。
紧接着阐述了国际及美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特征及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半年报,站在一名投资者的角度,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造成的影响。
还以苏常柴A为具体实例,进一步详细叙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试图通过对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研究,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醒投资者和相关部门在关注公允价值运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金融会计删谶魁麓瑟蕾盆翟譬必!l囊§一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郾华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尽管我国曾在1998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短暂地运用过公允价值(后被取消),但将其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还是第一次。
一、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前后利润的比较(一)全部上市公司上证联合研究计划最新课题报告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带来全面影响。
通过分析200"/年上市公司中报发现,债务重组和公不同的内容。
如对原有内容的补充、修订。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研究最早是由熊彼特于1912年在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但他主要是从经济角度,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技术一经济间的基本互动机制进行了基本考量。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把创新引入管理领域。
德鲁克有名言日:“管理没有终结的答案,只有永恒的问题。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但是管理作为一个学科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个自发生成的开放系统,其本源是非设计性的,其发展趋势是难以完全预测和驾驭的;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其本性不是像经典力学的封闭型热力学系统那样“自动趋于均衡”,其常态是非均衡的、变动的,均衡只是其特殊状态。
作为一个屑人的复杂系统,其运行不能不受具有迥然相异之意志、欲望和需求的人们的各种行为的干扰,也不能不受到它运行于其中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制约。
第23卷第6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3,No .6 2008年12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D ec.2008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的影响李济凤(上海行知学院经济系,上海 200940)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此次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扩大值得我们关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使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发生变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来分析其对企业的利润和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中图分类号:F 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8)06-0050-03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李济凤(63),女,安徽芜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部分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对一些变现能力强、或者变现可能性较大的资产,可以不再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而采用市价来记账,一旦这一新的计量方法被滥用,会引起上市公司净利润和资产等的剧烈波动。
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来分析其对企业的利润和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
1 对公允价值的认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必然会提升企业的利润,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
随着资产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当今的市场环境变化万千,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对信息的需求。
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了解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比知道其过去取得时的价值更为重要。
这就迫切要求另一种更能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的出现,这就是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不难看出,各种表述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含义及其隐含的重要假设条件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可以概括出公允价值的一些本质特征:(1)它是一种交易价格;(2)交易主体即市场参与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独立于报告主体;充分掌握市场信息;交易主体完成交易的过程是充分自愿的、不是被迫的;(3)交易客体:资产或负债,它们在市场中是同质的;(4)交易环境:有活跃的交易市场;(5)交易条件:有序的当前交易。
其有四层含义:假设在计量日之前的一段时期里就已经存在交易市场;该交易所涉及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买卖是习以为常的;该交易不是一项被迫交易;该交易是一项假设性交易。
总的来说,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1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1.1估计性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计得出的。
公允价值运用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作者:张广庆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5年第12期张广庆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上市公司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公众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看法各不相同。
支持者认为引入公允价值,使会计信息质量更高,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评价及预测。
反对者则认为在会计计量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容易出现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波动、人为调节盈亏等情况,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降低。
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阐述。
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运用动因2006 年2 月, 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现行准则,该准则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加倍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倚重,更引人注意的变化是在基本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引入。
目前,各国会计机构对公允价值定义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但实质上是相同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自愿买入或卖出一项资产(负债)的双方所使用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该概念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十分接近,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国际会计界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它本身具有哪些优势?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广泛应用起来的呢?一是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财务报告目标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受托责任论与决策有用论。
在受托责任论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防止经营者人为操纵业绩,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所以应以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决策有用论要求会计信息应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围绕决策者进行,其所要求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和将来的,因为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它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人们普遍认为最可靠而且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历史成本。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成本是过去的概念,能够反映过去的时点和价值,能够准确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二是因为历史成本数据确定,其精确性和可验证性便于核查。
然而,资本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受托责任观变成现在愈来愈多的选择决策有用观。
显然,在决策有用观下历史成本符合要求,但是却无法满足决策有用观。
因而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业到公允价值上面。
公允价值面向市场,这是与历史成本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这样,公允价值填补了历史成本的缺点。
以自愿,公开,公平的商品交易为前提,不仅能加强市场透明度,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能更客观的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决策相关性的目的。
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其在会计领域地位也随着不断提升,由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发展方向逐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公允价值这一方式被重视起来。
所以,何为公允价值,它的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们要如何确认和使用公允价值,采用这种计量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经过对公允价值的深刻研究,能够帮助中国在会计理论上取得较大进步。
市场环境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会计也的发展,相反,会计理论的成熟,也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前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企业合作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与此同时,所制定的新的会计理论又需要在当前所在的市场环境中加以规范。
(2)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
它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我国公允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资本市场。
除此之外,完善的会计理论也更有助于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表明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逐渐向国际接轨,与国际会计发展相一
致。
近几年来,像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公允价值,其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公允价值再次在我国推广,增强了我国会计界同国际会计接轨的信心,也是我们的决心所在。
新准则的实施可谓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为我国会计实务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会计理论中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研究,充分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一方面可以加大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比如企业股东会,相关政府,社会大众了更好的了解该企业,并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最终促进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1.2文献综述
(1)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就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应用而言,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国和英国,其他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FASB和IASB展开的研究。
1953年,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来自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APB的第43号研究中,该公告明确指出非货币交换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定价方式,应该按照其放弃或取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依据。
1973年以来,FASB一直研究公允价值,始终没有停止过报告。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只有在个别资产类项目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到了八十年代,逐步拓展使用范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FASB更是进一步加大应用范围,将金融工具包括在内。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正式出台了公告FASB157,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
(2)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从1982年开始,IASB开始着手研究公允价值,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不动产租赁,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等。
1995年IASB颁布的工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定义了公允价值。
此外,该公告中首次提到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可谓是开启了先河,报告要求对所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已经确认和没有确认的,都要及时披露
2004年,IASB又对32号和39号公告中,涉及金融工具的部分进行了修改,这一举措使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取得了重要突破,从此迅速发展。
2011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