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焦耳实验与热功当量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18
1功和內能1.焦耳熱功當量實驗(1)焦耳熱功當量實驗裝置——機械功①實驗方法:在水中放置葉片,葉片上纏繞兩根繩子,每根繩子各跨過一滑輪,且分別懸掛一個重物,盛水的容器用絕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包好。
如圖所示,當重物下落時便帶動葉片轉動,容器中的水受葉片的攪動,水由於摩擦而溫度上升。
焦耳熱功當量實驗的裝置②實驗條件:系統只由外界對它做功而與外界交換能量,它不從外界吸熱,也不向外界放熱。
③實驗結論:只要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容器內水溫上升的數值就相同,即系統的狀態變化相同。
(2)焦耳熱功當量實驗裝置——電功方法:如圖所示,利用降落的重物使發電機發電,電流通過浸在液體的電阻絲,引起液體溫度上升。
結論:同一個系統,在絕熱過程中,不管通過電阻絲的電流多大,只要電功相等,系統溫度上升的數值就相同,即系統的狀態變化相同。
(3)絕熱過程:系統只是由於外界對它做功而與外界交換能量,它不從外界吸熱,也不向外界放熱,這樣的過程叫絕熱過程。
談重點:熱功當量數值的確定證明了功和熱量之間存在著確定的數量關係,即1 cal =4.2 J或者1 J=0.24 cal。
這進一步定量地證明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因此,功、熱量和能量使用相同的單位是很自然也很合理的,現在國際單位制中規定它們統一用焦耳作單位。
【例1】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的主要貢獻有()A.發現了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定律,即焦耳定律B.測量了熱和機械功之間的當量關係——熱功當量C.第一次計算了氣體分子的速度D.與W·湯姆孫合作研究了氣體自由膨脹降溫的實驗解析:認真閱讀、學習焦耳的有關資料,瞭解掌握焦耳的有關事蹟以及一些科學研究過程,明確物理學家焦耳對自然科學的主要貢獻。
答案:ABCD點評:多掌握物理學史是解此題的關鍵。
同學們應注重課外閱讀,瞭解一些重大的物理事件、重要的物理實驗以及著名的物理學家對科學所作的貢獻。
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专题:焦耳定律及其实验焦耳定律: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就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常见的各种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三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关系怎样?方案1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电路图:结论: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方案2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
电路图:方案3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通电时间的关系。
电路图:四焦耳定律焦耳简介:焦耳(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
他极力想从实验上去证明能量的不灭。
对发现和确立能量守定律作出了主要贡献。
1840年,焦耳经过了多次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实验发现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并且得出了一条定律,导体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同电路的电阻以及电流强度二次方的乘积成正比,即焦耳定律。
焦耳并不满足,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仍继续探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关系。
1843年,发现了热功当量,并测出其数值。
1850年,他又写了《论热功当量》的论文,总结和分析了以往工作的结果。
以后,焦耳继续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的精确度,最后得到热功当量的值比现在的公认的值只小0.7%,从当时的条件来看,这样的精确度是惊人的。
焦耳在科学道路中勇于攀登,不怕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
焦耳定律内容:学习目标1、能系统掌握电学、热学各计算式及规律;2、会通过分析题意,正确构建解题思路;3、形成严谨的审题、解题习惯。
电学、热学有关公式及规律1、热学公式Q吸=cm△t升Q放=cm△t降Q放=mq规律: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及沸腾特点2、电学公式P=UI=U2/R-----R=U2/PQ=I2Rt= U2t/RQ=W=UIt=Pt规律:用电器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3、热学电学综合不计热损失: Q吸=Q放(W)计热损失:η=Q吸/W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18.4 焦耳定律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3、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问题(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热效应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烫手不烫手问题一着火了!why ?家庭电路中使用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可能引起火灾,这又是为什么问题二烫手不烫手家庭电路中使用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可能引起火灾。
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
要解释上述两个现象,我们必须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点亮的灯泡过一会儿会烫手,说明什么?导线和电熨斗串联,为什么电熨斗很热而导线并不很热?说明什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电阻有关。
电阻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2.可能与电流有关。
电流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3.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热效应越大讨论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 什么方法去研究? [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讨论2.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转换法电热——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观察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1)在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热量和电阻的关系;(2)在电阻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热量和电流的关系;(3)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热量和时间的关系;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R1 = 5 ΩR2 = 10 ΩA 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电阻丝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阻值 大 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实验2: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I = 2I1IA R = 5 ΩR = 5 ΩR = 5 ΩI 1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2: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 大 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电阻丝在电流、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 长 的产生的热量多.实验3: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关系实验结论:1、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I与t相同,R越大,Q越多)2、在通电时间、电阻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R与t相同,I越大,Q越多)3、在电阻、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R与I相同,t越大,Q越多)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焦耳致力于热功当量的精确测定达40年之久.他用实验证明“功”和“热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确定了牢固的实验基础.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1840年,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终于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就是焦耳定律。
电热法测热功当量摘要:热量以卡为单位时与功的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叫做热功当量。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的方法及其误差分析和修正展开研究。
关键词:电热法、热功当量、散热修正、误差分析1前言热量以卡为单位时与功的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相当于单位热量的功的数量,叫做热功当量。
由焦耳通过大量实验确定。
在人们尚未认清热的本质以前,热量和功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表示。
焦耳是功的单位,卡路里是热能的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功和热之间的转换只有通过系统内能的变化才能完成,脱离系统而去谈论功与热量的直接转换是不恰当的。
热功当量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理解了热的本质,也说明了卡路里与焦耳为相当量而非相等。
自国际单位统一热量单位为焦耳后,热功当量也就不复存在。
但其实验测定及数据对于物理学的发展的意义永远存在。
测量热功当量的方法有很多,最传统的方法是热功当量提出者焦耳采用的利用液体摩擦生热,后世人们也逐渐发明出了各种测量方法,如利用固体摩擦等,而目前操作最简便、测量误差小的方法也是我们将要采用的电热法。
2实验方法本实验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直流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金属内筒,温度计,开关,玻璃搅拌器等。
图1实验装置图如图即为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方法是通过量热桶中的电阻丝加热液体,使其升高一定温度后通过Q=cm(t-t0)得到液体获得的热能,再通过W=UIt得到以焦耳为单位的电阻丝加热的能量,二者相比得:(1)由(1)式可得测量的热功当量数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用托盘天平测量量热桶内壁质量。
2.装入一定量水。
③放入量热桶内盖上盖子,注意温度计不要碰到底部。
1.用环形玻璃搅拌器搅拌,使水温度均匀。
2.读出水的初温T0。
3.组装电路。
4.调节电源电压,读出此时电压表及电流表读数。
5.等待升温。
6.升温后,断开开关并再次搅拌使温度不再变化。
7.读出此时水的温度。
⑪用W=UIt得出总共获得的热量(单位J)。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篇: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教案设计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焦耳定律●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生]相同.[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二、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第二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焦耳定律教案《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②知道焦耳定律③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②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对焦耳定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焦耳定律的探究和应用。
2. 难点:焦耳定律的得出过程及使用。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上节课实验所得到的结果,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经过回顾,能发现与时间和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有关。
(2)教师进一步提问:具体是怎么样的关系,有什么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1)焦耳定律的概念及公式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同时说明焦耳的事迹:他用一生致力于实验研究,用了40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从而得出了电流通过电阻放出热量的规律,提出了焦耳定律,从而焦耳定律名称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表格,请学生结合定义分析数据,热量和电流、时间、电阻的定量关系是怎么样的。
之后设置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得出焦耳定律的公式。
(2)在纯电阻电路中,做功和热量有什么样的关系提醒学生将欧姆定律与做功的表达式结合进行考虑,从而得出,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产生的热量等于电流所做的功。
3. 实验探究(1)焦耳定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确实验目的:验证焦耳定律。
解释实验原理,说明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2)数据分析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焦耳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的吻合程度,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普遍适用性。
4. 巩固拓展出示一些与焦耳定律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焦耳定律的得出过程和应用。
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焦耳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用杜瓦瓶改进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摘要:测量热功当量的方法有很多,最传统的方法是热功当量提出者焦耳采用的利用液体摩擦生热,电热法是现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测量热功当量的方法。
后世人们逐渐发明出的各种测量方法,也都会出现一些误差,结合各种文献,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用杜瓦瓶改进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的实验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杜瓦瓶;热功当量;测量装置1前言热功当量实验是测定能量守恒和转换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训练操作技能和研究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实验。
所以测量热功当量的实验对于实验教育和物理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电热法也是现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测量热功当量的方法,但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系统会受一边自然冷却的影响,产生有一定的测量误差。
为此本文用杜瓦瓶改进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装置,实验设计可操作性强、方法正确、科学,实验误差小,经实验验证完全可行,实验效果非常满意.2焦耳进行过的各种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19世纪初,“热质说"特别流行,以至于焦耳认为热质是不存在的,热是一种能形式,所以他进行了很多实验。
先后介绍了四种测定热功当量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使用带电金属。
通电金属丝在水中加热。
当量是根据电流做的功和水获得的热量来计算的。
他发现: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导通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就是后来的焦耳定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测定热功当量最著名的的实验是1845年发表的关于通过摩擦加热液体的实验,即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从1840年起,焦耳用电量热法和机械量热法进行了数十年的许多实验,得出结论:热功当量是一个与工作方式无关的普遍常数。
从而证明了机械能(功)和电能(功)同热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论证了传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
为证实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正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1840年焦耳指出,通过直流导体后放出的热量Q与电流l的平方、导线的电阻R、供电时间t成正比,即电流W=JQ。
热功当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测定热功当量实验原理:如图所示,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总质量为m筒(由同种材料制成),内盛质量m液的液体,初温为t1。
当对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t后,液体末温为t2.设通电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I和U,则通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W=UIt。
量热器内筒(含搅拌器)及液体的吸热为.I、U、t、m筒、m筒、t1、t2均可由实验测得,则热功当量J=W/Q实验器材:量热器、温度计、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停表、学生天平、电阻丝(约6Ω)、液体(水或煤油)、单刀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1.用天平衡量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总质量m筒。
然后向量热器内筒注入水或煤油,水的体积占内筒容积3/4左右。
用天平移出筒和水质总m,则m水=m-m筒。
记入表中。
2.将旺势器内筒放入外筒,电阻丝、搅拌器放入水中,盖上盖板,连好电路。
读出旺势器系统初温t1和室温t0,均记入表中。
3.把学生电源电压输出选择旋钮拨至10V挡或12V挡,闭合开关同时启动秒表计是,并迅速调节变阻器使电流在1.5~2A。
以后要随时观察电流表和调整变阻器,使电流值保持稳定。
通电过程中,不断轻微搅拌水,以加速热传导。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求数,并记入表中。
4.当温度计示数高于室温10~150C时,断开开关,并同时停止计时。
继续搅拌水并观察温度计示数,当其示数最高时,读出温度t2.把通电时间t、末温t2记入下表中。
5.利用表中的实验数据和公式求出势功当量(有关比热容查比热容表),与公认值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注意事项:1.若实验前能将盛有水的量热器内筒置于冰上几分钟,使水的初温低于室温5~100C,则可以减小因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而产生的实验误差(但在放入外筒前要擦干内筒外侧的水)。
2.若用水做实验,水应清洁,不含酸、碱、盐,否则不晚保持电流稳定。
用煤油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且煤油比热较小,电流相应可小一些。
3.电阻丝未放入液体之前,不应通电,以免损坏电阻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