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第一版)
- 格式:docx
- 大小:885.48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医学教学大纲《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ZT0342、课程名称: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Promotion3、学时/学分:18学时/1学分4、开课院系:公共卫生学院5、开课教研室:社会医学教研室6、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兆泰班”)7、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李鲁主编.社会医学.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姜润生,初炜主编.社会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F.D.沃林斯基(美)编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晓阳,周德华主编.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8、先修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卫生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教学目的: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是使未来的医疗技术人员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健康促进在全球也迅速发展,其在卫生保健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对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采纳健康行为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与讨论为辅,并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时数:序号授课内容授课时数1 概论 22 医学模式 3育的影响。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讲授内容】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第二节医学模式的演变第三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重点: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亚健康的概念。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5+3)、影像、口腔、麻醉、法医专业前言课程简介:(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学科主要任务、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课程的特色)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针对不同的社会卫生状况,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发展起来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医学科学阐明了社会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重要作用。
因此,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医学生知道生物与生物属性、人与人性、社会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基本要素的概念;说明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卫生服务,社会结构、社会角色及人的社会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区、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它们与的健康关系;阐明现代人体观、疾病观、健康观的概念以及社会发展与人群疾病谱、死因谱转变的关系;掌握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会病和健康教育的关系,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策略有关概念和内容。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教师的姓名+职称+电话+电子邮件+办公室地点)考评方式:(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理论笔试:100分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课程使用的主线教材及主要中、英文参考书,教材需提供完整信息(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总的目标,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明确列出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社会医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医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如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卫生服务,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区、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它们与的健康关系,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益的方法,掌握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策略,社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有关概念和内容。
第三章:练习题库-预防医学基础知识1.(单选)正确答案:A。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单选)正确答案:B。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则早期险测和预防性体格检查更为重要。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要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3.(单选)正确答案:C。
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以减少疼痛和伤残。
4.(单选)正确答案:C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5.(单选)正确答案:B。
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体和整个公众的措施。
常采用的措施包括免疫接种,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评估,健康教育,婚育咨询,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环境卫生。
所以该题不属于一级预防的为B答案。
6.(单选)正确答案:A。
考查筛检试验的定义,记忆型题目;筛检是指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识别出来,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选择A。
7.(单选)正确答案:D。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8.(单选)正确答案: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试题(第二版常春)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健康2. 健康教育3. 健康促进4. 健康素养二、单选题1.下列属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是(C)A.遗传基因B.生产/生活环境C.经济条件D.卫生服务E.行为生活方式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不包括(E)A.倡导B.赋权C.协调D.社会动员E.社区行动3.在健康促进产出模式下,健康教育活动的直接产出是(A)A.健康素养B.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C.健康环境D.正成法规E.社区参与三、简答题1.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是什么?2.为什么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很好地体现了三级预防的思想?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第二章健康传播策略与技术一、名词解释1.传播2.健康传播3.人际传播4.预试验5.把关人二、单选题1.在提问技巧中,以“为什么”开始的提问属于(D)A.封闭式问题B.开放型问题C.试探性问题D.索究型问题E.复合型问题2.从健康传播效果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D)A. 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B. 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C. 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D. 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E. 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3.从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看,以下表述属于传播者方面的策略是(C)A.在农村利用有线广播传播健康知识B.根据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确定宣传内容C.请群众信赖的医学专家讲课D.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E.利用卫生节日,配合政府行为进行相应内容的社会性宣传活动三、简答题1. 什么是拉斯韦尔3因素传播模式?2. 简述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简述传播材料制作程序。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一、名词解释1.促进健康行为2.危害健康行为3.求医行为4.遵医行为5.自我效能6.社会营销7.行为矫正二、单选题1.健康相关行为是指(C)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D.促进健康的行为E.危害健康的行为2.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去医院看病属于(B)A. 预警行为B. 求医行为C. 遵医行为D. 病人角色行为E. 保健行为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D)A. 日常健康行为B. 保健行为C. 预警行为D.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E. 遵医行为4.“认识到疾病会影响工作,从而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B)A. 认识到疾病的易感性B. 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C. 认识到预防行为的益处D. 认识到预防行为的障碍E. 有较高的自我效能5.健康咨询的第一步通常是指什么?(C)A.达成共识B.劝告C.评估D.协助E.安排随访三、简答题1.行为改变阶段理论把行为的改变分为哪几个阶段?2.健康咨询的步骤有哪些?3.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解释人们的行为?4.简述社会营销中的“4C”营销策略。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验指导答案实验四一、单选题(2分/题,共30题,总计60分)1. 预防医学是 [单选题] *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医学的基础学科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正确答案)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2. 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 [单选题] *夜盲症脚气病(正确答案)佝偻病坏血病3. 我国目前的法定职业病有()种。
[单选题] *100105110115(正确答案)4. 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为。
() [单选题] *A、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B、第三级预防C、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D、第二级预防(正确答案)E、第一级预防5.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单选题] *有机盐(正确答案)蛋白质无机盐脂肪6. 由于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直接损害不包括()。
[单选题] *A、致癌作用B、急性中毒C、机体免疫力下降D、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增高(正确答案)E、变态反应7.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较低的元素或不易讲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浓度超过环境找那个浓度的过程被称为()。
[单选题] *A、生物积累作用B、生物放大作用C、生物富集作用(正确答案)D、食物链的蓄积作用E、环境积累作用8. 关于预防医学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即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B、预防医学主要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C、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D、预防医学以个体治疗为主(正确答案)E、预防医学取得的效益更大9. 关于健康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健康是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均处于完满状态(正确答案)B、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C、无病即健康D、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关系E、医学模式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与认识10. 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单选题] *A、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B、增进健康的措施C、增强自我保健意识D、改善环境的措施E、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答案)11. 下列哪种室内空气化学污染物对人体有致敏作用() [单选题] *A、尘螨B、氡C、甲醛(正确答案)D、军团菌E、一氧化碳12. 下列各类疾病中,最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单选题] *A、高血压B、糖尿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冠心病E、职业病(正确答案)13.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水俣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其是由甲基汞中毒所致的公害病。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传统健康观认为,疾病是由生物或理化的病因引起的,从这些病因入手,可以防治疾病。
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是医生、护士、医院的事情。
随着新医学模式和医学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
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是指在那些直接导致的疾病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所决定的环境,及其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SDH被认为是决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它包括人们从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到衰老的全部社会环境特征,如收入、教育、饮水和卫生设施、居住条件和社区环境等。
二、SDH理论的发展历程
(1)1948年:WHO组织章程提及社会因素;
(2)20世纪50年代:强调技术和疾病的专业化;
(3)20世纪60~70年代:社区运动的兴起;
(4)20世纪70年代末:《阿拉木图宣言》和初级卫生保健;
(5)21世纪的新进展:世卫组织“健康社会因素决定委员会”(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CSDH)成立。
CSDH
经过3年的努力,在来自17个国家的20名委员的带领下,委员会进行了大量工作,于2008年发布了报告《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
该报告提出健康不公平深受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影响,呼吁从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全球动员,并且确立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框架和行动领域。
三、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它的基本特征有:
(1)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社会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有组织地结合起来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使互动丰富多彩;
(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四、社会因素概述
(一)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等。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
社会因素对健康存在广泛性及因果联系的多元性,即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和多因多果。
(1)泛影响性:一种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发生功能变化;
(2)恒常性与积累性:社会因素对人类产生稠密和持久的作用,并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积及功能损害累积作用;
(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常以交互方式发挥作用,主要是由于因果关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
(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
(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社会因素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五、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人口因素与健康
1. 人口的数量决定卫生服务的需要量
人口的结构反映了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
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对卫生工作和社会保障体制提出挑战,这是由于65岁以上老年人普遍有关节炎、高血压、听力减退、心脏病和白内障等健康问题。
2. 性别因素与健康
通常男性生理上脆弱于女性,而且社会心理因素决定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但是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因此,男性和女性所患疾病的类型相同,两性的主要差异在于患病的频率和死亡来临的速度。
例如冠心病是66岁以上妇女的首要死因,对男性却是39岁以上者的头号杀手。
3.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
阶层是由于人们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身份地位的差别决定的。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健康和期望寿命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综合上述三点可知,人群健康主要地取决于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及预防保健的方法。
在发达国家,健康水平最高的,不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是社会公平性最好的国家。
(二)经济因素与健康
长期的经济发展将对居民的营养、穿衣、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带来正向的改变,从而改变人群健康水平。
布伦纳的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精神病的发病率和婴儿死亡率的增高与经济衰退有联系。
短期的经济大幅度波动,会刺激人们的投机欲望,出现短期行为,甚至放弃原有价值观,使社会行为出现混饨状态,导致社会高血压和精神疾病的增加。
但是经济发展也会对健康产生负效应:
(1)环境污染和破坏(2)生活方式的改变
(3)大量合成物质、光电物质进入人类生活(4)心理健康问题
(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三)社会关系与健康
1. 社会支持与健康
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支持是人的基本需要,获得社会支持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研究表明社会联系减少和死亡率升高有关。
社会支持有缓解紧张的作用。
例如对失业者生活紧张事件、性侵犯、职业紧张、无家可归以及自然灾害的社会支持研究(被爱、被接受、被关怀、被他人需要),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有缓解紧张的作用。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包括:
(1)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
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获得情
(2)规范文化:规章制度、习俗、语言、伦理道德等;
(3)思想文化: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5. 与文化有关的其他概念
(1)亚文化(subculture):
指非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包括那些只在少数民族或集团中留存的或具地方性特征的思想文化。
(2)反文化(count culture):
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思想文化。
它与亚文化一样,不居社会主导地位,不具社会普遍性。
但反文化的产生常常是一部分对社会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并以潮流的形式出现,因此会对社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按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可将反文化分为积极反文化和消极反文化。
积极反文化指代表社会先进阶级,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消极反文化是代表反动势力、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
(3)跨文化(multi-culture):
由于文化背景的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等。
6.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途径
(1)通过心理、精神状态(2)通过行为、生活方式(3)通过卫生服务利用
(4)通过生育(5)通过环境改变
7. 文化教育因素影响健康
WHO指出一旦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起码的需求,有条件决定生活资料的使用方式,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衣食住行选择的范围扩大,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使行为选择成为健康选择的分水岭。
8. 文化诸现象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教育水平与健康。
(2)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习俗用邻里相望和传说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体育和卫生等。
有益的习俗包括饮开水、分餐制、夫妻白头偕老等;不利健康的习俗包括节日病,放爆竹等。
(3)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宗教是指与超自然力量有关的一整套态度、信念和习俗。
宗教的精神力量,如宗教的精神寄托、精神强制性、宗教伦理的反科学性,以及不同的宗教宣扬不同的人生观,可以影响人们对人生的态度。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宗教和道德起源于原始的禁忌。
通过压抑原始野蛮的兽行和情欲,人类就进到了文明阶段。
尽管这条底线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中被弄得十分复杂、十分神秘,但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内化这样一种文化意识:人有人生活的基本样态、标准和价值。
(五)社会环境与健康
1. 社会制度与健康
2. 社会关系与健康
(1)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
(2)家庭与健康
(3)家庭关系与健康
3. 人口发展与健康
如人口数量、结构(age,sex)、素质、人口流动、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
4.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六)医疗保健制度与健康
(1)自费医疗(fee for service)(2)免费医疗(free care system)
(3)集资医疗(social risk po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