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茅台镇景观风貌规划-深规院6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65
茅台镇的自然环境一、地形地貌地质特点茅台镇四周有崇山峻岭围绕,如海如涛,使镇形成盆地状低谷。
镇建成区主要属于侵害低河山谷地貌,赤水河茅台段沿茅台向斜轴部发育从南至北纵贯境内。
东有马鞍山,西有宝丰山,河水自西南而入,沿茅台酒厂东流至镇下场的猪旺沱,受黄孔垭山岭沿下东山阻截,转向北流,直下长江,茅台镇处于峡谷地带。
河西岸坡度较陡,镇建成区与茅台酒厂所在地东岸坡度较缓,海拔多在700 米以下。
两岸海拔最高点(帽儿塘) 1041.5 米,海拔最低点(仁溪沟口) 402 米,全镇海拔 700 米以下边积占总面积的 60%。
地层:境内陆层全由堆积岩构成,最早出露于震旦系,自上挨次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
此间缺失泥盆系、石碳系、白垩系(茅台铄岩可能多白垩系),总厚度8630.6 米。
以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下统,侏罗系中、下统发育完满,散布较广。
境内出露碳酸岩类(各种灰岩、白云岩)许多,其次是各种砂岩、铄岩、黏土岩类。
结构:仁怀市地处上扬子地台褶皱带和四川地坳南缘之接合部,受黔中隆起和燕山运动第三系——四川运动影响较大,境内褶皱结构多属华夏系结构系统。
除在茅台城区以南有茅台滑坡体和宽泛的喀斯特散布外,余无不良地质现象。
镇建成区散布高程相差较大,沿赤水河东岸较低的有茅台酒厂、滨河大道及银滩开发区的河漫滩,贵州茅台酒厂生产车间地面均在 423 米海拔高度上。
二、地理环境三大特点特点一: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十分有利于水源浸透过滤和溶解红层中的有利成分。
地质检查资料表示,从整体上讲,茅台地区地质属浸蚀结构种类。
其地层由寒武系、侏罗系、二叠系、第四系等构成。
岩层主要为沙岩和页岩,沿赤水河呈环带状。
因为岩石质地比较柔软,易受外营力的风化、流水作用,常常形成坡陡谷深的坡地峡谷地貌,主要为低中山和丘陵河谷。
茅台镇的地质地貌结构主假如侏罗、白垩系紫色沙页岩、砾岩,形成时间在 7000 万年以上。
茅台酒⼚的发展规模与⽤地布局的分析仁怀市⼟地利⽤规划修编(2005-2020)专题研究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酒⼚的发展规模与⽤地布局的分析仁怀市国⼟资源局贵阳⽴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00七年⼗⼀⽉⽬录⼀、仁怀市⽩酒产业的发展 3⼆、茅台镇与茅台酒 4三、茅台酒⼚的成⽴与发展 6四、茅台酒⼚⼟地利⽤现状8五、⽤地布局及供地分析10茅台酒⼚的发展规模与⽤地布局的分析⼀、仁怀市⽩酒产业的发展仁怀是著名的中国酒都。
得天独厚的⾃然优势、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使仁怀市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得到了长⾜发展,成为仁怀的特⾊产业、优势产业和⽀柱产业。
特别是在“⼗五”期间,仁怀⽩酒产业主要是国酒茅台对国家和地⽅经济的贡献率快速上升,⽩酒产业对仁怀经济社会的⽀撑作⽤更加显著。
⾄2007年4⽉,仁怀全市共有酒类⽣产企业257户,其中,茅台镇辖区172户,其它乡镇76户。
列⼊遵义市重点调度的规模⽩酒企业26户。
到2006年底,全市⽩酒产量8.7万吨,其中酱⾹型酒产量3.4(含茅台酒1.4万吨)万吨,浓⾹型酒产量5.3万吨;酿酒⼯业及配套产业增加值占全市⼯业增加值的⽐重达90%,酒业对仁怀地⽅⽣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7.5%,⽩酒⾏业从业⼈员2万余⼈,酒业已成为仁怀经济的根本⽀撑和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国酒茅台为龙头的带动下,仁怀地⽅⽩酒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批⾻⼲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
2006年底,全市有⽣产许可证的地⽅酿酒企业143家,其中资产上亿元的地⽅⽩酒企业有3家,资产上千万元的有23家,销售收⼊超过1000万元的有20余户,12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酒业注册商标1143个(含贵州茅台酒⼚280个),拥有贵州省著名商标23个,⽩酒备案品牌1930个。
在酒业⾻⼲企业不断发展壮⼤的同时,⼀⼤批⽩酒品牌已在全国市场崭露头⾓。
如云峰酒业、酒中酒集团、⾦⼠⼒酒业、怀庄酒业、糊涂酒业、五星酒⼚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市场竞争⼒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其⽣产的品牌产品如⼩糊涂仙、国台、怀庄、酒中酒、百年糊涂、钓鱼台、⽼掌柜等畅销全国各地,有的出⼝到⽇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仁怀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5-2020)专题研究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酒厂的发展规模与用地布局的分析仁怀市国土资源局贵阳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00七年十一月目录一、仁怀市白酒产业的发展 3二、茅台镇与茅台酒 4三、茅台酒厂的成立与发展 6四、茅台酒厂土地利用现状8五、用地布局及供地分析10茅台酒厂的发展规模与用地布局的分析一、仁怀市白酒产业的发展仁怀是著名的中国酒都。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使仁怀市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酿酒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仁怀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仁怀白酒产业主要是国酒茅台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快速上升,白酒产业对仁怀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至2007年4月,仁怀全市共有酒类生产企业257户,其中,茅台镇辖区172户,其它乡镇76户。
列入遵义市重点调度的规模白酒企业26户。
到2006年底,全市白酒产量8.7万吨,其中酱香型酒产量3.4(含茅台酒1.4万吨)万吨,浓香型酒产量5.3万吨;酿酒工业及配套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酒业对仁怀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7.5%,白酒行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酒业已成为仁怀经济的根本支撑和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国酒茅台为龙头的带动下,仁怀地方白酒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一批骨干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
2006年底,全市有生产许可证的地方酿酒企业143家,其中资产上亿元的地方白酒企业有3家,资产上千万元的有23家,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有20余户,12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酒业注册商标1143个(含贵州茅台酒厂280个),拥有贵州省著名商标23个,白酒备案品牌1930个。
在酒业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大批白酒品牌已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
如云峰酒业、酒中酒集团、金士力酒业、怀庄酒业、糊涂酒业、五星酒厂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其生产的品牌产品如小糊涂仙、国台、怀庄、酒中酒、百年糊涂、钓鱼台、老掌柜等畅销全国各地,有的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茅台镇景点调研报告茅台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最知名的酒类生产基地之一。
作为茅台镇旅游景点的调研报告,将详细介绍茅台镇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茅台酒产业,为游客提供了解该地的全面信息。
首先,茅台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它位于乌江上游河谷,周围山峦起伏,江水潺潺流淌。
茅台河沿岸有一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这里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茅台山则是茅台镇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是个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茅台山可以俯瞰茅台镇全景,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日出和日落景色。
其次,茅台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考古学家研究,茅台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镇中的茅台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风貌独特的古建筑群,这里有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传统的贵州民居特色。
古城中还有茅台博物馆,陈列着茅台酒的历史和酿造技术,对于文化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了解茅台酒文化的地方。
最后,茅台酒产业是茅台镇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
茅台镇盛产茅台酒,这种贵州名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来到茅台镇,游客可以参观茅台酒厂,了解茅台酒的生产过程和工艺,并有机会品尝正宗的茅台酒。
酒厂还设有茅台酒文化展览馆,展示了茅台酒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茅台镇还有许多小作坊,游客可以亲手参与茅台酒的酿造过程,体验制作茅台酒的乐趣。
综上所述,茅台镇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茅台酒产业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想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了解茅台酒的酿造过程和品尝正宗的茅台酒,茅台镇都会给游客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酒类生产基地之一,茅台镇的魅力不容错过。
希望未来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参观茅台镇,享受这里独特的旅游体验。
贵州仁怀酒都国际城项目2019.1重庆热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目录PART 2 项目分析Project analysis•项目概况•区位分析•相关规划解读•周边建设情况•设计任务解读•基地现状•机遇与挑战PART 3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市场思考•市场需求分析•开发模式分析PART 4规划策略与目标Plan strategies and goals•我们的思考•综合体发展趋势•规划策略•规划主题•规划目标•方案构思PART 5规划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规划总平面•经济技术指标•总体鸟瞰图•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产品业态•沿街立面表达•形体设计•生态建筑设计PART 6亮点梳理Window design•规划亮点总结•亮点设计•亮点意向PART 1 效果表达Project analysis•鸟瞰图•商业街鸟瞰•沿街透视•小区内庭透视•小区入口透视CHAPTER 1 效果表达Project analysis鸟瞰图商业街鸟瞰图沿国酒大道透视内庭透视居住区入口透视CHAPTER 2 项目分析Project analysis •项目概况•区位分析•相关规划解读•周边建设情况•设计任务解读•基地现状•机遇与挑战仁怀市仁怀市为省直辖县级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贵州省遵义市 ,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面积1788平方公里。
仁怀市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茅台高速公路(白腊坎至茅台)于2009年7月17日建成通车,遵赤高速仁怀段于2013年10月18日建成通车。
遵义茅台机场位于仁怀市,距离仁怀市区16公里。
结合遵义市城镇体系规划设想,根据仁怀市自身特点和城镇发展战略,以及仁怀社会经济空间 “一心、两带、三片”的发展战略,未来仁怀市的城镇发展将形成中心带动的结构模式,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三个中心镇、八个一般镇的等级秩序。
仁怀市茅台镇环境整治及城镇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项目概况 (2)2.3工程地质条件 (3)第三章施工布署 (4)3.1施工准备 (4)3.2施工道路及场地排水 (5)3.3劳动力组织 (5)3.4项目织组管理 (5)3.5施工进度计划 (6)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4.1测量放线 (6)4.2锚杆施工 (7)4.3锚索施工 (10)4.4、锚杆挂网喷射砼施工 (16)4.5挡土板施工 (21)4.6挡墙施工 (23)4.7冬季施工 (29)4.8雨季施工 (30)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3)5.1、质量保证体系 (33)5.2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34)5.3锚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4)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35)6.1、工期保证基本措施 (35)6.2、组织方面保证措施 (35)6.3、人力方面保证措施 (36)6.4、物力方面保证措施 (36)6.5、其它方面保证措施 (37)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7)7.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7)7.2安全生产制度 (38)7.3安全措施 (39)第八章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41)8.1文明施工措施 (41)8.2防止噪音扰民措施 (42)8.3、环保与环卫管理 (43)8.4、综合治理方面 (44)第一章编制依据1、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基坑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2、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工程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现行规范、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79-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6-2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2-20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5 2004第二章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贵州省仁怀市新国酒大道及磨槽湾路段。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5.26•【字号】黔府函〔2023〕84号•【施行日期】2023.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3〕84号遵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批准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请示》(遵府呈〔2023〕11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市认真组织实施。
二、仁怀茅台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31.81平方公里,划分为美酒之源、摩天岭、美酒河等3个景区和1个茅台独立景群、7个独立景点,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5.75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田园耕地、河流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