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和17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擒贼先擒王”的成语及用法。
2.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串联故事。
3.体会成语的丰富意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文化兴趣。
【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成语“擒贼先擒王”的图片,请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并说出他们对于这个成语的理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进一步讲解成语“擒贼先擒王”的来历及含义。
成语“擒贼先擒王”出自《后汉书·班彪传》,意指抓住首要的人物就可以抓住其他的人。
知其固然重要,但知道中坚分子就更重要。
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也要想办法找到关键人物,而不是盲目地做事。
2.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成语的意义。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三、固定搭配(20分钟)教师将成语“擒贼先擒王”的各个部分进行拆解,并分析其意义。
擒:抓住、捉住。
贼:偷盗、作奸犯科的人。
先:首先、开始。
王:古时的高级官员,即君主。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连线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绘有许多与擒贼先擒王相关的图画和词汇,学生根据图画和词汇,连线找出正确的搭配。
2.配对练习教师准备一些成语卡片,将成语的上下两部分分开,让学生通过配对的方式重新组成完整的成语。
3.写一写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动手写一篇短文,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导学小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成语“擒贼先擒王”的含义和用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学习更多有意思的成语,丰富我们的汉语词汇。
【导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擒贼先擒王”的成语及用法。
2.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串联故事。
3.体会成语的丰富意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文化兴趣。
【导学过程】五、知识拓展(30分钟)1. 学习成语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用法。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它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包含丰富的意义,用以描述和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经验和思想。
语文园地四【学习目标】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根据图画情境续编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积极参与交际,把自己想到的情节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讲的故事进行评论。
6.在与小组同学的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并从中获得乐趣。
【学习重点】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积极参与交际。
根据图画情境续编故事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
二、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扌”旁的字和手有关。
2.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3.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4.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
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
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
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三、我会读。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四、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正音。
(2)分小组练习朗读。
3.发现积累方法。
4.教师小结。
五、我会读。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多调皮的浪花呀!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伴乐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在读读、背背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积累语言。
()2.我能积累有关读书、治学方面的成语。
()3.通过“我会填”的形式,我能认识和正确运用助词“的、地、得”。
()4.我能看图猜谜,并能结合自己的积累和工具书说出成语的意思和运用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读读,背背。
【学习过程】一、目标解读。
(预设时间2分钟)我能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把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在目标后面的括号里标注出来。
二、自主学习。
(预设时间15分钟)◆我的发现1.我能轻声朗读“我的发现”中的10组词语,并能读准字音。
2.我能从每组两个词语中发现带点字的规律。
◆日积月累1.自己试填“我会填”,学会助词“的、地、得”在词句中的正确运用。
2.我能把成语字音读准确,还能边读边想成语的意思,有不理解之处我能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3.我能把这些成语背下来。
◆趣味语文1.我要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3.我还能积累、收集自己知道的带数字或“大”“小”的成语。
1.交流“我的发现”中发现带点字的规律,根据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规律,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形声字。
2.举例在词句中如何正确运用“的、地、得”等助词。
3.交流12个成语的特点,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采取哪种方法背诵成语;如何运用这些成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一些有关读书,治学方面的成语,4.交流我看图猜出的成语及意思,还有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积累、收集自己知道的带数字或“大”“小”的成语。
【整理学案】(预设时间2分钟)在进行课堂展示后,我能认真整理学案,没明白的弄明白,把错的订正,漏做的、没做的完成。
【自主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四》,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式,使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语文园地四》,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2. 课文内容: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课文,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趣味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语文园地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趣味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语文园地四》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交流平台,学会利用关键句理解段落大意,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关键句。
2 .通过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3 .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文段。
4 .会读会背古诗《滁州西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重点】1 .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文段。
2 .会背古诗《滁州西涧》。
【导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请大家自读“交流平台”,交流读后的感受。
2 .小组讨论怎样找关键句,再全班交流。
3 .你能找一找本单元课文《花钟》《蜜蜂》《小虾》中其他自然段的关键句吗?看谁找得乂快乂准。
二、词句段运用1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1)小组讨论:两个语段有什么共同特点?(2)写一写:生活中你观察了哪些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呢?2.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局部。
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1)读一读,看看修改了哪些内容,修改的这些内容属于什么毛病。
(2)认识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
(3)再读一读,请你看看这段话中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三、日积月累1 .自读古诗《滁州西涧》,圈出生字,组内互学。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了解诗人韦应物。
4 .再次逐句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师生互评。
5 .全班交流评价,齐读。
6 .请背诵本诗。
四、堂测1 .照样子,写词语。
(1)确确实实(2)争奇斗艳• •(3)欣缪怒放2 .下面每个句子都有问题,请你认真找一找,再用修改符号修改。
在做家庭作业时,一道数学题被我难住了。
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
老师忽然想起教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
我赶紧震作精神,动起手来。
忽然,很快找到了门路,难题攻破了。
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本单元共有10个生字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意义。
2. 课文的学习:本单元共有3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3. 语文园地四的学习:本单元共有5个板块,包括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练习、阅读练习、写作练习和语文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阅读理解,语文园地四的练习。
2. 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的写作,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意义。
3. 课文的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语文园地四的学习: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2. 内容:生字词、课文、语文园地四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语文园地四的练习。
2. 口头作业: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生字词的学习上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15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通用1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1.关键句的概述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介绍新闻和评价新闻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前准备】1.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一两条新闻或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学生)【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下面的同学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2.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看图叙事,边叙边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整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生)【教学过程】一、触景生情。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雨来、还有那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中国小朋友雷利。
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他们的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同学们,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
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
《语文园地四》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学习重难点】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课堂导学】1.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小伙伴的交流,课文是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找一找关键语句的位置。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两个句子。
想一想,这两段话分别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训练检测】请你找出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训练一:这里可真热闹!小胖猪在争玉米棒;小花狗在抢肉骨头;一群老母鸡正在争夺一个鳝鱼头,小猫咪一声不响地走过来,突然把它抢走了。
训练二:这正是夏天,乡下真是太美了!牧场周围,小麦是金黄色的,燕麦是绿油油的。
远处林中的小溪蜿蜒而行,绕过农舍,流进田野里。
训练三:天空蓝湛湛的,小河碧澄澄的。
春姑娘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蜜蜂飞来飞去采蜜忙。
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东瞧瞧,西望望,小鱼儿在小河里游过来,游过去……春天多美呀!【总结提升】有的关键语句直接概括了段落大意;有的关键语句对概括段落大意起到提示作用,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的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的位置。
仿照例子,先写留心观察所得,再写经过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课后延伸】1.读《同步阅读》第四单元的文章,积累喜欢的段落,找出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图画阅读。
3. 学生能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借助词句,体会课文中优美句段,并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理解、分析、概括课文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培养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母语的热爱。
2. 学生能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4. 课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5. 词语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词语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1. 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2. 课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词语的理解与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2. 课题下方列出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词语的理解与应用等。
3. 在板书的右侧,列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抄写3遍。
2. 回答课后思考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3.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短文,要求用到本课学到的词语。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现在我们针对“关键句”这个话题进行交流。
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四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及其所在的位置。
2.读句子,体会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并进行仿写。
3.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借助拼音诵读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积累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感知,加深理解关键句的作用及其所在的位置。
2.通过讨论、交流、仿写,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认识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运用它们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积累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运用词句的能力,提高辨析错误的字词句的敏锐性。
三、学习指导(一)交流平台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如,根据《花钟》第2自然段第1句话的提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1.问题引领:关键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它出现在文章的哪些位置?2.学习提示:(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举例:A《赵州桥》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是这一段的关键句,能直接概括这段的大意。
B《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的第1句话“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3.梳理小结: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它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二)词句段运用1.问题引领:(1)人物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2)你会运用哪种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2.学习提示:(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园地四(优质教案)语⽂园地四教学⽬标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概括⼀段话的⼤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写下⾃⼰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1.引导学⽣掌握寻找关键句的诀窍,了解关键句在⽂中所起的作⽤。
2.通过“词句段运⽤”的练习,学会观察与思考⽣活现象并体会语⾔的表达技巧,有效提升运⽤语⾔⽂字的能⼒。
3.朗读、积累⼭⽔诗《滁州西涧》,感受诗⼈笔下的⾃然之趣。
课时安排2课时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概括⼀段话的⼤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能够在今后的语⽂学习中实践运⽤。
2.运⽤所学的观察⽅法和描写⽅法写⼀写某种⽣活现象。
1.集体回顾整理,体会并掌握关键句在⽂中的位置和作⽤,初步培养整合学习内容的能⼒。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处,有效提升语⾔⽂字的表达能⼒。
⼀、谈话导⼊导语: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把⼀篇长⽂章读“短”,把⼀本厚书读“薄”的呢?⽐如,你读了⼀个有趣的故事,你要怎么才能跟别⼈说清楚,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地⽅你觉得很有趣。
当然,你不可能拿着书对别⼈从头到尾念⼀遍,除⾮你们都有⾜够的时间和空闲。
怎样才能⽤尽量简短的语⾔叙述清楚你想说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概括。
我们平常对“概括”的训练有很多,概括⽂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中⼼思想,概括某⼀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话的中⼼意思也就是段落⼤意等。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这有点难,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些诀窍,就能很快学会概括。
今天,⽼师将和⼤家⼀起,从课⽂学习中找到⼀种最简便的概括⽅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话的⼤意。
⼆、交流平台1.出⽰《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段。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林⾥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常宝贵的肥料。
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目标:1.在交流平台中交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大意的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习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积累古诗《滁州西涧》,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在交流平台中交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人们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出示:火车奔驰的图片。
2.车头去哪里,车去就去哪里。
所有的车厢都是跟着车头跑的。
导入新课: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往往用一个关键句来引领课文内容,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二、交流平台1.写作中我们要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阅读中我们可以根据关键句概括段意。
2.出示西沙群岛的段落,学生品读文段,并说一说哪句话是这段话的关键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这段话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全段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3.出示《海滨小城》的语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预设:这段话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全段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很多语段的关键句就在语段的第一句话。
4.是不是所有的关键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呢?下面让我来看一个语段。
阅读《花钟》的第二段,说一说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
出示语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设:这段文字的段意是: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5.这个段意是怎么得来的呢?预设:这是从前两句话中概括得来的。
6.从这个交流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