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简析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结构主义视角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解读李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的一个短篇故事。
从文本表面看,海明威讲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然而,在这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海明威的这篇故事处理了一些深刻而永恒的文学主题,例如,孤独、空虚、年老、死亡等。
本文旨在通过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去阐释这个文本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二元对立;主题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人文主义思潮之一。
广义上来说,结构主义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结构主义的本质是结构主义家认为事物并非孤立地存在,只有把事物置于组成它的结构中才能真正的理解它。
正如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C 列维-斯特劳斯所言,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
这种秩序就是事物的结构关系。
就文学批评而言,结构主义者践行的是这样一种模式:“调查并确定组成事物的各种关系(结构),并且鉴定和分析这些结构及其结构转化。
”(朱刚 P150)就文学而言,罗兰•巴特在他的作品S/Z中提到最小的对立关系赋予了文本意义。
在罗兰巴特看来,这种二元对立对文本的阐释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最早发表于1926年。
从表面看,海明威描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文中一位老者深夜独自坐在咖啡馆喝酒,两位服务生一边看着老人一边聊天。
在这样一个情节如此简单的故事背后,海明威探讨着一些经常出现在他作品中的、发人深省的永恒主题。
为了对这个故事进行深入地理解,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对文本进行阐释。
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构成了该文本中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二元对立。
夜晚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代表者黑暗;咖啡店中的光不仅与无尽的黑夜形成了对比,也蕴含了许多的意义。
事实上,黑暗与光明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了人类的认知系统。
在原始时期,人类与周围环境争斗的过程中,人类的经验和认知就给黑暗与光明赋予了许多内涵。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主题新解《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仅两千多个字,主要以两位餐馆侍者的对话结构全文,文章的主要人物自杀未遂的老人却若隐若现,像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除了侍者对话外,能流露作者情感的就是那位年老侍者的心理独白。
因此,众多研究者从这段意识流出发,认为年老侍者嘴里嘟囔的26个虚无缥缈是文章的主旨。
从虚无缥缈出发,他们认为老人自杀原因是因为闲得没事,不能忍受孤独。
因自杀未遂,清醒于世只能感觉到孤独痛苦,只有通过买醉来麻醉自己才能摆脱人生虚无的悲哀命运。
那么,如果年老侍者认为人生是虚无缥缈的,怎样理解文章中他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到头来,有可能又是失眠,是啊,许多人一定都会失眠”?如果作者要表达虚无的悲观主题,为何选择用积极向上的语句做标题呢?显然把文章主题归结为人生是虚无的很难解释上述提出的问题。
根据海明威冰山原则“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在这篇文章中所谓的“八分之一”便是年老侍者的自言自语发出的虚无感慨。
那深藏在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我们可以通过重新阐释老人形象把它挖掘出来。
一.打不败的老人文章开头交代时间是午夜之后,只有一位老人还独自坐在餐馆里。
无人空旷的餐馆,老人唯独选择坐在树叶遮挡住的阴影里面。
从老人的选择看,他舍弃光明,自己孤独地对抗着黑暗,说明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享受而在于抗争。
反抗命运给予他的贫困,于是他不断努力,待他年老时已腰缠万贯。
反抗生命体的衰退,他试图自己了却生命证明自然不能主宰他。
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像希腊神话人物西绪福斯那般孤独地与命运战斗着。
文章借侍者之口描写这个老人“干干净净,虽然他这会儿已经喝醉了,可是他现在喝起酒来并没有像一般的醉汉那样滴滴答答地往外漏”,在侍者眼里老人一般都邋里邋遢,生命的暮年都是勉强度日,谈不上尊严。
可这位老人偏偏与命运作斗争,即使上了年纪也应当像勇士一般活着。
他走起路来,脚步虽然不稳,但是很有神气。
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常转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本文试从“冰山理论”的特点入手,赏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小说精炼简约的语言特点,其次分析隐藏于“冰山”下的主题:人生的虚无飘渺,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最后分析小说独特的结尾。
通过上述分析,让读者体味海明威短篇小说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冰山理论;简约;虚无;人际关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斗牛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一种创作手法。
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人们看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包括人物,情节,语言等,只是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而另外的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作家没有写出的“言外之意”,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体味,遐想的。
“冰山”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省略的艺术,以下将从其特点入手分析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一、文字上的简约“冰山理论”在文字上体现的是精炼,简约的艺术。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没有任何罗嗦、多余的字眼,所用的词都是小说必需的、无法删减的,他说:“海明威是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其中形容词是砍得最彻底的。
小说开头如下:It was very late 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e except an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In the day time the street was dusty,but at night the dew settled~~~~~~~~~~~~~~~~~~~~~~~~~~~~~~~~~~~~~~~~~~~~~~~~~~~~~~~~~~~~~~~~~~~~~~~~~~~~~~~~~~~~~~~~~~~~~~~~~~~~~~~~~~~~~~~~~~~~~~~要之,这些清新秀丽的诗作,追求一种虚静之美,与道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相一致,在外观上则为飘逸脱俗,这既符合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又与蜀中秀丽的山川风物相切合,也与李白后期诗作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追求一脉贯通,由此也就有了李白以自然山川的美丽、阔远为题材,以道教虚静恬的氛围为基调,以青、白、绿三色为主色调的清而不寒、静而不滞的诗境美。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探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虚无缥缈”主题邵倩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海明威是20世纪重要的美国作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明威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
在他心中世界是虚无缥缈的。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他的一篇短片小说。
本文简要分析小说《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的虚无缥缈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虚无缥缈;作者简介:邵倩(1989-),女,安徽宿州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39-01引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地点是西班牙的一个咖啡馆。
小说中的老人是个只有金钱而精神孤独的人。
他试图自杀,但结果是徒劳的,只好每晚独自一人在咖啡馆里坐到天亮,以酒醉来麻痹自己消磨时间。
年轻侍者自信但却自私。
他想早点结束每天的工作去看望妻子。
老侍者则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他知道年轻,爱情,激情都会在一瞬间消失,在那之后绝望和空虚就会占据人们的生活。
小说中通过对两个服务员的对话,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内心的虚无缥缈的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人以重创。
本文将对小说主题“虚无缥缈”对人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
一、“虚无缥缈”的主题《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部反传统的短篇小说。
没有复杂的情节,背景,没有明显的主题,高潮,也没有人物生活的变化。
第一次阅读后,他可能会给读者点来一种模糊困惑的感觉,会从心底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辛酸和孤独。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隐藏着深刻的人物思想刻画。
通过老人的独白来表现生活的未知与虚无。
老侍者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虚无缥缈的象征,文中老侍者的独白:一切都是为了虚无缥缈,虚无缥缈,为了虚无缥缈。
我们的虚无缥缈就在虚无缥缈中,虚无缥缈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国也叫虚无缥缈,你将是虚无缥缈中的虚无缥缈,因为原来就是虚无缥缈……[1]由此可以看出虚无缥缈是如此巨大,这种空虚是任何情感所不能打破的,人们失去信仰之后的精神空虚,像活死人般屈服于死亡,毫无意义。
浅析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brief analysis of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英语语言文学刘阳子201430810130[Abstract]Ernest Hemingway was a well-known writer in the literary world. His distinctively crisp, unadorned style left American literature permanently changed. His short stor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is one of the classic works in modern American literary. Hemingway was one member of the Lost Generation which was called by Gertrude Stein. He has extraordinary writing skills which bring him reputation till now. As we all know, “Iceberg Theory” is a trademark in his writing life. Through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is short story, we will get much more information of his mastery of short story writing.[摘要]厄内斯特·海明威是文学实际一位享誉盛名的作家。
他那特殊的、干净直接的、不加修饰的写作技巧给美国文学带来了长远的变化。
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在现代美国文学当中是经典之一。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其中一员,这个称呼来自格特鲁德·斯泰恩。
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读后感这篇小说吧,篇幅不长,但是就像那种后劲很大的酒。
开头就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小餐馆里,有个老头儿在喝酒,两个服务员在那儿嘀咕。
这个场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可你就是能感觉到那种氛围,有点压抑又有点无奈。
那个老头儿,他看起来是个有点钱的主儿,可他心里空落落的。
我就想啊,他可能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拥有很多,却又好像啥都没有的人。
钱嘛,他有,可他的生活就像那杯喝不完的酒,没滋没味的。
他都不想回家,宁可在餐馆里消磨时间,为啥呢?也许他的家就像个豪华的空壳子,没有一点温暖。
这让我觉得,有时候物质这东西啊,就像个骗子,它会让你以为你过得很好,其实你的内心早就干巴巴的了。
再说说那两个服务员。
年轻的服务员就像个毛头小子,他不理解老头儿为啥还不回家,他想赶紧打烊,回家见他的老婆孩子。
他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那种常规期待,老婆孩子热炕头,白天忙忙碌碌,晚上有个温暖的窝。
可那个老服务员呢,他就像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
他知道老头儿需要这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就像他自己也需要一样。
这个老服务员,他在老头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他知道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等待着不知道会不会到来的平静或者解脱。
这篇小说里,“干净明亮”这个词特别戳我。
这个小餐馆,在那个夜晚里,就是老头儿和老服务员心中的一片净土。
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他们在这儿能找到一点安宁。
我想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找这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实际的地方,像一个小书房,或者一个公园里的长椅;也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比如读一本书,听一首老歌。
总的来说,海明威这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中的孤独、无奈还有我们对那一点点美好的渴望。
它让我明白,生活虽然常常给我们使绊子,可我们还是得像那个老服务员一样,在黑暗里寻找那一丝光亮,守着自己的“干净明亮的地方”。
而且啊,下次我再路过那些小餐馆的时候,可能就会忍不住想,里面是不是也有像老头儿和老服务员这样的人,在默默地跟生活较着劲呢。
- 248-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写作特点分析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张锦娜【摘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的名作,也是美国短篇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本文分别从客观的叙事视角、简洁文风以及象征手法三个方面来赏析这篇短篇小说,领会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探究其丰富的内涵,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写作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 叙事 象征引言海明威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很多优秀短篇小说。
《一间干净、明亮的地方》写于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西班牙前线时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文将从客观的叙事视角、象征手法以及简洁文风三个方面来来赏析这篇短篇小说,以探究其丰富的内涵。
客观的叙事视角《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没有使用全知全能的视角进行描述,而是采用旁观者的客观视角进行信息的传达,没有过多任何感情色彩的介入,不加旁观者的评论,力图给读者带来一个客观的描述。
文章开头出现两位酒吧侍者,他们就一位深夜独自来酒馆喝酒的老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上个星期他想自杀,” “为什么?”“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没事儿。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他有很多钱。
”两位侍者的对话中,海明威没有使用谁问,谁答的字眼,而是采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他们简短的对话并没有叙述者干预其间,读者仿佛身处其间,拉近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这些只言片语中领略到丰富内容。
从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一位侍者认为老人有钱,所以不存在物质生活的问题,那么他自杀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而另一位侍者则认为老人自杀是另有原因的。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与思考,读者会带着疑问、猜测阅读下去。
再往下读,读者了解到两位侍者出现了重大分歧。
年轻的侍者抱怨说:“我真希望他回家去。
我从来没有在三点钟以前睡觉过。
那是个什么样的睡觉时间呀?”而年老侍者对老人更多的是同情,他同情“那种不想睡觉的人,同情那种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存在主义解读外国文学《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存在主义解读胡佩佩西南大学,重庆摘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在称作“此在”。
他认为只有充分获得一个死亡概念,我们才可能对威最成功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
通过简单的场景设置、此在之存在所可能具有的本真性与整体性,即存在的意义。
有一个人物设计和对白,海明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生动、意蕴深刻的充分的认识。
虽然死亡是黑暗的,然而它确是给此在之存在以光生存图景。
在不足字的简短篇幅内,海明威揭示了诸如生存、明,给此在之存在以意义的黑暗。
因此,存在主义哲学家普遍地赋死亡、虚无等一系列重大人生问题。
海明威创作的时期正好是存在予死亡以积极的意义。
在他们眼中.死亡不再是人们恐惧和焦虑的主义哲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海明威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人生的哲对象,直面和正视死亡反而能帮组人们更加坚定勇敢地生活下去。
思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
本文旨在从“向死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一开始就将死亡问题提到非常显眼的在:从死亡中汲取生存的勇气”,“虚无无处不在”、“自由选择赋予位置。
通过咖啡馆里两位侍者的对白,读者了解到经常光顾这家咖生命以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啡店的老年酒客上个星期曾经尝试自杀.后来是他的侄女救了他。
关键词:存在主义;死亡;虚无;自由;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老人很富有,因此年轻侍者觉得他没有自杀的理由。
而只有年长侍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者了解老人精神上的焦虑和恐惧。
老人已有八十岁的高龄,他的老文章编号:伴也早已去世。
双耳失聪的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的语言机能正在逐步地丧失。
面对难以抗拒的空虚、寂寞和孤独,老人决定以自杀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来了结一切。
获救以后,老人便每日到咖啡馆里买醉。
用以慰藉自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家,海己孤独的心灵。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虚无主义解读摘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部具有典型虚无主义的作品。
其作者海明威在作品中向人们展示了虚无的本质,其思想中也存在着浓厚的虚无主义意识,虚无主义这种属于感官享受的思想在这部作品中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论文将主要通过对其作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进行解读,来探讨和研究其作品中存在的虚无主义思想。
关键词: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虚无主义一、海明威与虚无主义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郊区,从小就爱好文字的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去美国最好的一家报社担任记者,并且还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不堪的状态中,当时的文学主义思潮大多数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为主,海德格尔认为虚无是一种不可预见的、能够涵盖一切的存在。
海明威在战争中就深受这种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战争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灭都使得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世界带来的虚无感。
虚无主义最开始是从屠格涅夫的一部小说《父与子》中提取而来,后逐渐成为了一种为了表示除了人类真切经历过的事物任何一切都是虚无存在的思想而流行。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表示,人类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这个所谓的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虚无的、无法被理解的,而人类生活在虚无的世界中通常会感觉到忧虑,这种忧虑往往通过恐惧和痛苦等等一系列情绪表现出来。
虚无主义思想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并且反应着其主要的意识形态。
他认为世界是混沌的,尽管各种事物都有着独特的存在方式,但却永远捉摸不定,让人无法理解和参透,也无法给人带来实际的安全感,只能传递无尽的空虚和恐惧。
而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则是其虚无主义体现的最为彻底的一部作品。
海明威在小说中营造出了一个虚无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虚无中既有着人类对于命运的抗争,也有着绝望和希望被理解的渴求,文中所提到的“干净明亮的地方”其实就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块纯净之地,是一种被认知却无法触碰的虚无。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海明威的冰山一角的写作风格【摘要】海明威一生中尝试过多种不同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他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风格,他运用“冰山理论”中蕴涵的简约、清新的艺术风格,使作品明晰流畅。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篇能典型代表这种风格的短篇小说。
本文从简洁洗练的场景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的巧妙运用来探讨简约清新风格在该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海明威简约清新冰山理论内心独白【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一冰山理论1923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作家应该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涵在形象背后,虽然看到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根据这一原理,海明威在创作中形成了举世称道的文体和结构,他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清新的特点。
以简约著称的艺术风格致使他从不写长篇巨著,而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只是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和故事的诸多因素,则都成为冰山被隐藏的八分之七,但又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二简约艺术风格海明威是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凝重深厚的文体,在海明威之前的多数美国作家,诸如欧文、霍桑、爱伦坡、亨利·詹姆斯乃至德莱塞等等,在写作技巧上始终无法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书卷气重。
而海明威开创的简约有力的叙述风格,对后来欧美的作家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是一位影响作家的作家。
海明威在四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既朴实无华,又具有新的生命力,放射着异彩,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直接的、个人的;他的作品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人情味的;他的文字简洁有力,最伟大的作家生来具有卓越的简洁”。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逃离困境 重获新生——存在主义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冯爱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摘 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讲述了生存的困境与人生的虚无,海明威传达的观点与存在主义的主张不谋而合。
本文旨用存在主义的观点分析如何逃离生存困境,获得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虚无;自由选择作者简介:冯爱伟(1992.4-),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104-01引言:一战后,支撑美国社会根基的价值观土崩瓦解,人们面对着巨大的精神危机,整个社会处于一片迷惘消极的氛围中,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这种状态的真实写照。
故事发生在一个西班牙咖啡馆:午夜时分,自杀未遂的贪杯老人迟迟不肯回家,自私冷漠的年轻侍者却急着打烊回家,清醒理智的年长侍者虽然同情老人但却有心无力,生存的困境、迷惘、虚无尽在短短的千字之中。
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反映了一个道德标准缺失、价值体系崩溃、宗教信仰沦丧的一个虚无世界,人们如行尸走肉一样生存,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对现在和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利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来解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找到生存的意义,获得生活的勇气。
一、陷入困境存在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没有秩序的、不合理的、偶然的、荒诞的。
在萨特眼中,“这个世界是不透明的,昏暗的。
人们无法借感觉经验或理性思维去认识。
人们在它面前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这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敌视人的、不驯服的世界。
他使人感到苦闷、烦躁、孤寂、厌倦甚至绝望。
”(徐崇温 42)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这个虚无世界的游离者,他们或焦躁,或恐惧,或默然,或绝望,但都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默默承受。
老人生活富足,但精神上的空虚让他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企图通过自杀来逃离这种无助和孤独感。
密级:JINING UNIVERSITY学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BACHELOR题目(英文)Analysis of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TheTheme of Nada题目(中文)分析《一个干净又明亮的地方》——虚无主题ABSTRACTErnest Hemingway, a famous American novel writer, who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a major model of the lost generation. His works show confusion and hesitation toward life, world and society. Hemingway has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dauntless man, the spiritual monument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spirit. Hemingway's works represented his uniqueness on ways of writing. His articles take an important part in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even a significant part in world literature history.Hemingway '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serves us as a good model of nihilistic novel, which reveals the illusory theme of life through simple and plain language and picture description, reflecting the spiritual emptiness and crisis of the peopl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ovel and the author's thoughts in a right way, this article analyzes writer and work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e study among Ernest Hemingway's life, writing background,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nothingness of the novel, and elucidates the origin and essence of Nada.KEY WORDSA Clean,Well-Lighted Place; Hemingway; the Lost Generation; Nada内容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着名的美国作家。
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简析
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作品中三个人物几乎都生活于迷惘虚无之中,老者害怕孤独,害怕黑暗,
害怕无希望无意义的生活他企图用自杀来摆脱对生活的迷惘后来靠酒,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去逃避
迷惘,最终仍不得不离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回到黑暗孤独和虚无之中。年长的侍者不怕虚无因为,他
有明确的想法,他心里很有数,这是虚无缥缈,全是虚无缥缈人也是虚无缥缈……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
缈的,一切都是为了虚无缥缈…….” 他深知虚无吞噬一切的巨大威力,知道虚无的普遍存在,所以他理
解老者对黑暗孤独的恐惧知道年轻侍者也生活在虚无之中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里,虚无就是黑暗孤
独,无希望、无意义、精神无所寄托的迷惘。
小说里有三个人物:一个深夜买醉的孤独的老人,两个侍者,一个年轻一个年长;一个场景:灯
火明亮的酒店。老人一个劲地要酒喝,年轻的侍者因为着急回家睡觉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是
他的老婆在等他。
情节简单,语言也简单,除了一点环境细节的白描,大部分篇幅是两个侍者的对话,只在结尾处,
海明威描绘了其中一侍者的心理状态:虚幻缥缈。虚幻缥缈这个词在500多字里出现了二十几次,
海明威在这里不断重复和强调“虚幻缥缈”这个词,正是他“冰山理论”里露出水面的一角冰山:
他用这个词,概括了人生的状态——孤独老人的孤独来自虚幻缥缈,年轻侍者的现实焦急其实也
是一种虚幻缥缈,所有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生活在一种虚幻缥缈的情境中,也就是说,活着的人
都有一种不踏实,都不知哪些是可把握的,哪些是不可把握的;哪些是想要把握就可以把握的,
哪些是被把握但是又未能把握的……但把握住的就一定把握住了一直想要把握的为什么根本没有
把握住这些现实的、精神的疑问,一旦深究起来,不能不让人虚幻起来缥缈起来~~
而这虚幻和缥缈无疑形成了一个人内心的黑洞,这黑洞的存在常常让一个人在现实里消沉而痛苦,
鳏寡的老人也好,家庭完整的年轻侍者也好,无端地烦恼也好,有意颓唐绝望的也好,因为生的
明亮都被内心的黑洞吸食殆尽,身心里弥漫的都是无边的虚幻和空洞和迷茫,而这些在一方面压
制了人内心的明亮,另一方面也驱使人不断在生活里寻找明亮——孤独的老人在热闹的场所用酒
麻醉自己的同时,也被酒店明亮的灯光冲淡了内心的暗淡,所以他每夜都在这里盘亘不去;年轻
的侍者的明亮则是在家里,在等待他的人的身上。
海明威对人性的洞察和小说的非凡表现,让我面对“明亮”一词有了从未有过的感悟:人是需要
一种明亮来驱除身体里的黑暗的,人也需要一种踏实来抵抗掉内心的虚妄,需要“蜡烛已在夜晚
永远点燃。”而这蜡烛,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信仰,可以是一个事业,也可能是一首诗
歌的写作,或一首歌的倾听。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也就因为这些的“一”而慢慢形成了。给自己
一只蜡烛,或者用想象在内心点一只红的蜡烛,从而给自己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一个人也就能
轻松消受李商隐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孙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