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
- 格式:doc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6
含过氧乙酸消毒剂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过氧乙酸消毒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和食品行业的有效消毒剂。
本文将介绍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一、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常用浓度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浓度通常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和需求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氧乙酸消毒剂浓度:1. 2% 过氧乙酸消毒剂:适用于一般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如办公室、住宅、公共交通工具等。
2. 5% 过氧乙酸消毒剂:适用于较高污染的区域,如厨房、医院、实验室等。
3. 10% 过氧乙酸消毒剂:适用于高风险环境,如生物安全实验室、手术室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浓度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在使用过程中,请遵循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二、过氧乙酸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过氧乙酸消毒剂的配制方法:1. 准备所需材料:过氧乙酸、乙醇、去离子水。
2. 按照所需浓度计算比例:根据使用要求和所配制的浓度,计算所需过氧乙酸、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比例。
3. 按照比例混合物质:将所需量的过氧乙酸、乙醇和去离子水按照计算的比例混合。
4. 彻底搅拌均匀:使用搅拌棒或器械彻底搅拌混合物质,确保均匀分布。
5. 分装和储存:将配制好的过氧乙酸消毒剂分装到适当的中,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配制过程中要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此外,不同的消毒剂配制方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请参考所使用消毒剂的具体配制指南。
本文介绍了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请确保遵守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注意安全操作。
食品企业生产线清洁和消毒程序食品企业生产线的清洁和消毒程序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清洁和消毒措施能有效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传播,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企业生产线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包括清洁和消毒的步骤、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注意事项。
1. 清洁程序清洁是食品企业生产线的第一道防线。
要保持生产线的清洁,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1 预处理在进行清洁之前,应先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移除残留物、丢弃垃圾和废物等。
此外,还应移除可移动的零部件和设备,以便进行更彻底的清洁。
1.2 去污去污是清洁的核心步骤之一。
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和食品生产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常见的清洁剂有碱性清洁剂、酸性清洁剂和中性清洁剂。
在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浓度和温度,按照清洁剂的使用说明进行。
1.3 清洗清洗是去污之后的必要步骤,目的是将清洁剂和残留物彻底清除。
使用清水进行清洗,可以采用高压水枪、刷子或者擦拭的方式,确保表面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1.4 漂洗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和清洁剂。
通常使用清水进行漂洗,直到水清澈为止。
漂洗过程中,要保证完全排除清洗剂和其他物质。
2. 消毒程序除了清洁外,消毒是食品企业生产线的重要环节。
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以下是消毒的步骤和要点。
2.1 前期准备在进行消毒之前,应对环境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工作台、设备和表面,确保没有明显的污垢和残留物。
2.2 选择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食品生产线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一般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化物、过氧化氢和乙醛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注意剂量和浓度,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
2.3 消毒方法消毒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湿蒸汽消毒、湿热消毒和化学消毒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食品生产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消毒。
2.4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
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定适当的消毒时间。
食品工厂常用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食品工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持食品工厂的卫生消毒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下面将介绍食品工厂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
一、常用卫生消毒方法1. 清洁消毒: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
通过清洁工具、清洁剂及水来清除污垢、油脂等污染物,以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清洁消毒的主要步骤包括清洗、漂洗和消毒三个环节。
(1)清洗: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将各种设备、器具、工具等进行清洗,将污垢和油脂等污染物清除干净。
(2)漂洗:用清水将清洗剂残留物、污染物等进行冲洗,以保证表面的干净。
(3)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或消毒设备对清洗及漂洗后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 干热消毒:利用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一般可使用干热箱、火焰烧烤等设备进行干热消毒。
(1)干热箱消毒: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入干热箱中,加热至高温,保持一定时间,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被高温杀死。
(2)火焰烧烤:使用明火将需要消毒的物品进行烧烤,以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烧灭。
3. 湿热消毒:利用高温和湿度的组合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湿热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和开水消毒。
(1)蒸汽消毒:使用专用的蒸汽消毒设备,将物品置于蒸汽中进行消毒,蒸汽的高温可杀灭细菌等微生物。
(2)开水消毒:将水煮沸后放入需要消毒的物品中进行浸泡,高温的开水能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 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常用的药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1)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泡其中进行消毒。
(2)过氧化氢消毒:将过氧化氢与水混合后,喷洒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酒精消毒:将酒精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酒精发挥杀菌作用。
二、卫生消毒规范为保证卫生消毒的效果,食品工厂应按照相关的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操作。
食品企业消毒液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液管理制度。
消毒液是食品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清洁消毒用品,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消毒液管理制度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消毒液的种类和选择1.常见的消毒液种类根据消毒液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常见的消毒液可以分为化学消毒液、物理消毒液和生物消毒液三类。
化学消毒液:如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物理消毒液:如高温蒸汽、紫外线等;生物消毒液:如酶类消毒剂、酵素类消毒剂等。
2.选择消毒液的注意事项食品企业在选择消毒液时,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食品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液有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
在选择消毒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效果明显、杀菌效果好;(2)容易获取和使用;(3)无刺激性和刺激性气味;(4)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5)易于保存和运输。
二、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1.消毒液的配制食品企业应按照消毒液的正确配制方法和比例来配制消毒液。
在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原料;(2)按照正确的配方比例进行配制;(3)严格控制消毒液的浓度,不可过高或过低;(4)配制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质污染。
2.消毒液的使用食品企业在使用消毒液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使用,避免出现以下问题:(1)过量使用:过量使用消毒液会对食品产生残留物,影响产品质量;(2)不当使用:错误的使用方法会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预期目的;(3)超过有效期:消毒液在有效期内有效,过期后会失去杀菌效果,影响消毒效果。
三、消毒液的存储和保存1.消毒液的存储食品企业在存储消毒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存储;(2)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高温;(3)远离火源和易燃品;(4)存储消毒液时应贴上标签,明确标注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
食品企业常用的清洗剂与消毒药物
清洗剂和消毒药物
(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
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
(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碱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以喷射力洗涤效果更好。
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
(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等作用。
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
(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
(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和器具、容器的消毒。
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
(六)氧化物类消毒剂:包括双氧水、臭氧、二氧化氯等氧化剂。
二氧化氯因其良好的性能使用范围愈加广泛。
食品级双氧水国家标准食品级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和消毒剂。
它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因此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国家对食品级双氧水的质量和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首先,食品级双氧水国家标准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颁布的卫生标准,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产品的氧化力和稳定性也是标准的重要内容。
食品级双氧水作为消毒剂,其氧化力必须足够强大,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同时,产品本身的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分解产物,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食品级双氧水国家标准还对产品的纯度和浓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产品的纯度必须高于一定的标准,不能含有杂质和不纯物质。
同时,产品的浓度也必须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能偏离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加工和消毒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不会对食品和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食品级双氧水国家标准还对产品的包装、标识和储存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食品级双氧水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容器中进行包装和运输,以防止泄漏和挥发。
产品的标识也必须清晰明了,包括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使用和管理。
另外,产品的储存条件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需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食品级双氧水国家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依据。
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直接关系到食品加工和消毒的效果,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食品级双氧水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车间必备的消毒产品清洁、消毒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工程,并不是靠单一的某一个项目就能保证的,所以,认识了解并合理的运用相关的清洁、消毒产品的意义是十分重大,了解了这些东西将大大增加食品工人去控制或降低一些不必要的风险的筹码。
现食品企业最常用车间的清洁、消毒产品是:75度的酒精,臭氧,紫外灯,二氧化氯。
酒精优点:无色无味,挥发性快;缺点:醇类弱消毒剂,对于凹凸面的穿透力不强;对病毒、芽物的杀灭率低;易燃易爆,不易大面积车间喷洒;成本高,不安全。
臭氧:纵观臭氧消毒灭菌的机理和过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1.高效性臭氧的化学性能,三氧原子的不稳定,易分解特性,决定了其氧化能力和杀菌能力很强,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杀灭率极高,因此,臭氧是一种高效灭菌剂。
2.环保性(或称洁净性)臭氧的半衰期为20分钟左右,臭氧在氧化消毒灭菌后,多余的氧原子在30~40分钟后,又结合成氧分子,不产生任何毒留残物,不存在灭菌后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增加了室内空气含氧量,还具有很强的除霉、醒、臭等有机物异味的功能,对中药材及其他原辅料的防霉防虫蛀等有明显的作用,改善了洁净室内空气环境品质,因而被称为洁净消毒剂。
3.广谱性臭氧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15ppm时,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部结构有极强的氧化破坏性,因此,他和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化学试剂均属于广谱性灭菌剂。
4.彻底性由于臭氧是广谱灭菌剂,在一定浓度下,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扩散均匀,只需30~60分钟,就可以将洁净室内的细菌杀灭,克服了紫外线灭菌存在诸多死角的缺点,可达到全方位的消毒灭菌目的。
5.经济性把臭氧通入空调系统进行循环消毒,对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系统、介质过滤材料具有防霉变、防堵塞的效果,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气溶胶颗粒,提高空气的洁净度,延长净化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其他方法所做不到的。
同时,因为臭氧消毒后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不需要设置排风措施进行二次清洁,降低了空调设施的初投资,不需要设置值班风机,节省了运行费用。
食品企业消毒液食品企业都是用什么消毒液来进行消毒呢?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种常用的食品厂消毒液。
1.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相对分子质量76.05。
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
它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
它不稳定,易分解,遇热、强碱、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
2.季铵盐消毒液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分子结构可分为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两部分,是铵离子的四个氢离子都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
其中四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X-多为卤族阴离子、HSO4-、RCOO-及OH-(季铵碱)。
该类消毒剂低浓度有效,毒性极低,安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稳定,故初期曾誉为理想消毒剂的一个突破。
后来逐渐发现其抗菌谱小,单一成分容易引起抗药性。
3.含氯消毒剂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这类消毒剂包括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消毒剂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而有机氯消毒剂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4.二氧化氯消毒液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及冷藏室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多而复杂,这些微生物是导致加工食品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使车间封闭分隔后,可减少外来尘土,但仍有来自微生物的污染。
多数食品加工厂封闭车间内普遍采用紫外线灭菌方式,但因食品加工厂车间内空气相对湿度大,故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并不理想。
纯粹二氧化氯灭菌能力强,分解迅速无残留,适于食品加工厂应用。
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消毒,空气质量等级可达美国外科学会三级浮游菌数的最高标准级别,即极洁净手术室(35cfu/m3)的要求,既可迅速降低空气细菌数,又能保持长时间的超净效果。
新版gmp要求常用的消毒剂
新版GMP要求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消毒剂,也是经常
使用到消毒剂种类,主要产品有食品工业次氯酸钠消毒剂,含氯泡腾消毒片,含氯消毒粉,84消毒液等产品。
主要用于环境及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果蔬,织物杀菌消毒,食品加工工具消毒。
2.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复合季铵盐消毒液是以双烷基苄基氯化铵
盐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含量(以有效氯计)≥9.0% ,
可杀灭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属
于第四代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具有无色,无明显气味,中性,对呼吸道和皮肤无刺激,清洁消毒同时完成,保质期长,运输不受管制,使用方便的特点,本品为中效消毒剂,允许应用于食品,医疗,家庭等行业的消毒。
3.过氧化氢消毒液: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液等。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如酒精、异丙醇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同时,还需要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食品生产车间的消毒液配制
1、车间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有75%乙醇; %84消毒液;%新洁尔灭。
2、常用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1)75%乙醇液:将37升95%乙醇(V/V)、13升蒸馏水(室温)倒入不锈钢容器内,搅拌使上述溶液混匀,用μm的滤膜过滤后,即可分装使用,存放时注意远离热源。
(2)%84消毒液:在塑料或玻璃容器内,量取84消毒液和水,按1:200的比例配制,混合均匀,即可分装使用。
存放时注意远离热源。
(3)%新洁尔灭:在塑料或玻璃容器内,量取5%的新洁尔灭升,加入蒸馏水(室温)升,混合均匀,即可分装使用。
存放时注意远离热源。
3、消毒剂一般存放于洁具室,但70%乙醇只允许贮存两天用量。
4、液体消毒剂各品种每月交换使用,并详细地进行记录。
5、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必要时按下列方法进行空气消毒。
(1)用40%甲醛(30ml/m )熏蒸12—24小时,再用氨水(8—10ml/m )中和15分钟,开排风吹;
(2)用乳酸(2ml/m )丙二醇(1ml/m )和过醋酸熏蒸。
(3)气体消毒剂应交替使用,使用后详细的进行记录。
食品消毒剂标准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消毒剂的使用则是确保食品安
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消毒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
和加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不同的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范围和杀菌速度,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选择到适合的消毒剂。
其次,消毒剂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
产品说明书上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消毒剂的残留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过高的残留量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充分清洗食品,确保消毒剂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
除了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的标准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
不同的食品和加工环境,各国都有相应的消毒剂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消毒剂的种类、规格、使用方法、残留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消毒剂的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消毒剂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和标准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
择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并遵守当地的消毒剂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重视消毒剂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大家的健康。
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及方法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以配比浓度及方法为主题,详细介绍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和使用方法。
一、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决定了其消毒效果,不同用途的消毒剂所需配比浓度也有所区别。
以下是几种常用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1. 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PAA):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常用于餐具、果蔬等食品的消毒。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1000-5000mg/L。
2. 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消毒等领域。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1-5mg/L。
3. 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TCCA):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适用于公共场所的消毒,如厕所、地板等。
其配比浓度一般为500-2000mg/L。
4. 漂白粉消毒剂:漂白粉消毒剂常用于衣物、地面等物体的消毒。
其配比浓度为5-10g/L。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以确保消毒效果。
二、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 配比浓度:根据需要进行配比浓度,确保消毒剂的浓度达到标准。
2. 清洁表面:在进行消毒前,应先清洁表面,将杂物和污垢清理干净,以确保消毒剂能够直接接触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
3. 涂抹消毒剂:将配好的含氯消毒剂涂抹在被消毒的表面上,确保覆盖均匀。
4. 静置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让消毒剂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5. 清洗表面:在消毒剂的静置时间过后,使用清水或湿布擦拭被消毒表面,将残留的消毒剂彻底清洗掉。
在消毒食品等特殊情况下,应使用直接食品接触的清水冲洗。
6. 通风干燥:消毒结束后,应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让表面自然干燥。
三、注意事项:1. 配比浓度的准确性: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以免配比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
2.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含氯消毒剂与其他化学物质如酸、碱等混合使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导致意外伤害。
食品生产消毒液浓度标准
食品生产消毒液的浓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
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消毒液的浓度标准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法律
法规和卫生标准来制定的。
在美国,食品生产消毒液的浓度标准通
常是根据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规定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食品生产消毒液的浓度标准会根据具体的用途和消
毒对象来确定。
例如,用于清洁和消毒食品接触表面的消毒液通常
需要符合FDA的标准,这可能涉及到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浓度要求。
另外,针对不同的食品生产环境,消毒液的浓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见的消毒液成分包括漂白粉(含氯漂白剂)、酒精、过氧化氢等。
这些消毒液的使用浓度一般会根据具体的消毒对
象和使用方法来确定。
比如,漂白粉的使用浓度通常是根据所需的
消毒效果和接触时间来确定的,而酒精的使用浓度则可能受到燃烧
性和挥发性的影响。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食品生产消毒液的浓度标准也可能
有所不同,因此在生产和使用消毒液时,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相关
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消毒液的使用安全有效。
总的来说,食品生产消毒液的浓度标准是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来制定的,通常会根据具体的用途、消毒对象和食品生产环境来确定。
遵守这些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戊二醛消毒液使用方法戊二醛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学校和家庭等场所。
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够确保消毒效果,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介绍戊二醛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戊二醛消毒液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打开窗户通风,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戴上防护口罩、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戊二醛消毒液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伤害。
二、稀释戊二醛消毒液戊二醛消毒液是浓度较高的消毒剂,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
通常情况下,将戊二醛消毒液和清水按照1:99的比例混合稀释,即每升清水中加入10毫升戊二醛消毒液。
三、消毒流程1. 将稀释好的戊二醛消毒液倒入消毒瓶中,注意标注好标签,以免混淆。
2. 使用消毒布或棉球蘸取戊二醛消毒液,对需要消毒的表面进行擦拭。
擦拭时要确保表面被均匀覆盖,保持一定湿润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3. 对于器械、设备等需要消毒的物品,可以将其浸泡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时间一般为30分钟。
4. 消毒结束后,用清水将表面擦拭干净,确保戊二醛残留物被清除。
四、注意事项1. 戊二醛消毒液只能用于表面消毒,不能用于人体内部或直接接触食品。
2. 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戊二醛消毒液进入眼睛、口腔和皮肤。
如不慎接触到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3. 使用后应将消毒瓶盖紧,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综上所述,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保障消毒效果和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务必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稀释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消毒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使用。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环氧乙烷食品标准
环氧乙烷(E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杀菌和消毒。
环氧乙烷食品标准是对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进行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卫生。
本文将对环氧乙烷在食品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环氧乙烷作为一种消毒剂,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在使用环氧乙烷进行食品消毒时,应当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环氧乙烷的使用量和浓度符合标准,避免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其次,环氧乙烷在食品加工中的残留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食品生产企
业在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后,需要对食品中的残留环氧乙烷进行检测,确保其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氧乙烷残留监测体系,定期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环氧乙烷残留的可能性。
另外,环氧乙烷的使用和残留对食品生产环境和生产人员的健康安全也有一定
影响。
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环氧乙烷进行食品消毒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生产人员不会受到环氧乙烷的危害。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空气和表面微生物的检测,确保环氧乙烷的使用不会对生产环境和生产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环氧乙烷食品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生产环境卫生的重要措施。
食
品生产企业在使用环氧乙烷进行食品消毒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卫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环氧乙烷在食品加工中的监管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生产企业消毒剂使用本公司使用消毒剂情况:1、设施1、1 墙、窗、地面、下水道沟槽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200配自来水喷洒或擦拭30分钟。
1、2浸脚池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浸泡30秒,洗手池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 2000配自来水浸泡1-2分钟。
2、设备所有生产所需的设备在生产前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生产设备、操作台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喷洒/擦拭/30分钟。
生产工具、容器、桶、盖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喷洒/擦拭/浸泡5-10分钟,并做好定期维护。
其他消毒剂:洗手:次氯酸钠50-100ppm,75%酒精;鞋靴:次氯酸钠,200-300ppm工作服、更衣室:紫外,臭氧;接触面:次氯酸钠,200ppm;罐群、管道清洗等:氢氧化钠1-2%,双氧水3000-5000ppm 手部及工器具消毒、抹布可以使用含氯消毒液的。
浓度手部40-60PPM,工器具消毒可以200-300ppm.工鞋可以用200-300ppm的浓度。
洗手:次氯酸钠50-100ppm,75%酒精;鞋靴:次氯酸钠,200-300ppm空间杀菌:臭氧和紫外线接触面杀菌:次氯酸钠接触面抑制细菌:75%的酒精食品工业清洗剂食品工业消毒剂酸性清洗剂:苏涤140A ???HY-130B 食品级次氯酸钠:绿士迪305碱性清洗剂:易辉230A ???易辉230B 食品级过氧乙酸:大璞150 ??大璞200HY-210B ????HY-210C 食品级二氧化氯:福堡302???福堡310(粉)曲净30泡沫清洗剂: HY-115B酸性泡沫清洗剂HY-220B碱性泡沫清洗剂适合食品企业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氧戊二酸、高氧化还原电位水、检科一号等。
具体还要看你是用于什么场所消毒,如空气消毒可以用臭氧、过氧化氢,无人的场所空气消毒还可以用紫外线;物体表面消毒可以用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过氧戊二酸、检科一号等;手消毒可以用次氯酸钠、高氧化还原电位水、检科一号等;还有衣服消毒、鞋消毒、工器具消毒等,可以根据需要酌情选择消毒剂,次氯酸钠用得较多;由于列举的为强氧化消毒剂,对金属会有腐蚀作用,控制好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及时清洗。
食品厂消毒剂种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必须要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洗与消毒。
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垢去除。
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微生物的数量。
清洗是为了更好地消毒。
消毒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企业在采购消毒产品时,一定要在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企业采购,并保存相应的资质文件,以备查验。
本文将就陕西三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食品厂消毒剂进行简单介绍。
消毒剂定义、分类
食品厂消毒剂,指用于杀灭寄生于食品设备,包装,容器,管道,环境等传播媒介上的细菌微生物,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制剂。
常见消毒剂介绍:
《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
物理化学性质:《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相对分子质量76.05。
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
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
它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
它不稳定,易分解,遇热、强碱、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
《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
被硫酸处理过的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混合后,过氧化氢中的一个氢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换,形成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不稳定,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
因此,过氧乙酸为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成分过氧乙酸外,另含过氧化氢、冰醋酸、硫酸等。
杀菌机理:《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其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真菌、藻类及病毒,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
其杀菌作用比过氧化氢强,杀芽孢的作用迅速。
具体杀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氧化作用:可直接对细菌的细胞壁蛋白进行氧化,使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破坏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平衡,致微生物死亡。
(2)破坏细胞的酶系统:过氧乙酸分子进入细菌体内,可直接作用于酶系统,干扰细菌的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酸性作用:《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的强酸性可改变细胞内pH值,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酸性亦可直接损伤细菌。
影响杀菌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浓度与作用时间:其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浓度减半,消毒时间需增加为原来的2—5倍。
(2)温度:随温度升高杀菌作用增加。
在10℃—30℃,每相差10℃,杀菌作用相差1.2—5倍。
(3)湿度: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时,湿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湿度低于20%时,杀菌作用很弱。
(4)有机物:有机物可降低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杀灭有20%血清保护的细菌繁殖体所需过氧乙酸浓度需增加4—5倍,而对细菌芽孢所需过氧乙酸浓度需增加2—3倍。
实际应用:《三桥牌》过氧乙酸消毒剂可通过浸泡、喷洒、喷雾、擦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5%(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消毒用1%(10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
泡5min。
《三桥牌》氧乙酸消毒剂分为两种,一种为为加有稳定剂的单组份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直接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A剂2桶,B剂一桶:使用前,按A;B=2:1的比例混合均匀,静置4小时以上,即可产生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
两种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浓度都为15%~18%。
具体按客户使用习惯选择购买。
《欣诺华牌》二氧化氯消毒剂
本品为白色粉状,含量为10%。
使用时按1:50倍水,将本品放入水中进行活化15~20分钟,即可得到含量为2000ppm的消毒液,(严禁将水倒入消毒剂)然后安所需比例加水稀释使用。
物理化学性质:二氧化氯是黄红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凝聚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结成橙红色晶体。
其相对蒸气密度为2.3g/L。
它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
杀菌机理: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硫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杀菌能力影响因素:
(1)pH: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中的二氧化氯以亚氯酸盐的形式存在,经用活化剂活化后,才能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二氧化氯。
杀菌能力与纯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相似。
二氧化氯消毒剂释放的速度与酸碱度有一定关系,酸性条件下迅速释放,pH值>5.0时二氧化氯消毒剂释放速度减慢,活化不完全,杀菌作用较弱。
(2)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随浓度的增加,杀菌作用加强,用500ppm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杀灭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杀灭率达100%;而用250ppm时,作用10min,才能达到99.99%。
(3)温度:随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加强。
用0.8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99%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当温度为5℃时,需要6.8min,当温度为15℃时,需要1.7min,当温度为25℃时,需要1.5min。
(4)有机物: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灭菌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试验用的菌液内加入2%酵母,再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灭菌试验,结果,100min只能杀灭大肠杆菌的
二氧化氯在饮水消毒中的投加量依水质而不同,如先将水经活性炭过滤等则投加量只需0.2mg/L,而如为天然水则加2.0mg/L的量。
液态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我国已批准用于食品工业管道、设备容器、餐具消毒。
另外,我国于2011年制定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稳定态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用于鲜水果、新鲜蔬菜、水产品及其制品,最大使用量0.01—0.05g/kg。
《欣诺华牌》季铵盐消毒液
物理化学性质:《欣诺华牌》季铵盐消毒液的分子结构可分为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两部分,是铵离子的四个氢离子都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
其中四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X-多为卤族阴离子、HSO4-、RCOO-及OH-(季铵碱)。
季铵盐本身是一种消毒剂,而且还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可以降低物体的表面张力,这个特点会大大增加它的消毒和清洁作用。
常见的有1231(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新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1247、DS - F C 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YF-1(1227+有机胺醋酸盐)、氰基季铵盐、双烷基季铵溴盐以及聚氮杂环季铵盐、聚季铵盐(TS- 819)、双季铵盐等。
杀菌机理:季铵盐在水中水解后带正电荷,吸附于微生物表面,形成离子微团,逐步渗入细胞质的类脂层和蛋白层,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渗,导致细胞死亡。
同时又使细胞蛋白凝固,使酶及其结构蛋白变性,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和使胞浆蛋白、胞膜沉淀,将微生物杀死。
优缺点:该类消毒剂低浓度有效,毒性极低,安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稳定,故初期曾誉为理想消毒剂的一个突破。
后来逐渐发现其抗菌谱小,单一成分容易引起抗药性。
实际应用:广泛用于杀菌、消毒、防腐、乳化、去垢、增溶等方面,是迄今循环水处理常用的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清洗剂之一。
《三桥牌》清洗消毒剂次氯酸钠
《三桥牌》清洗消毒剂次氯酸钠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是一种以次氯酸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10%,可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芽孢及活体病毒。
杀菌机理:(1)氧化作用: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能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到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2)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氧化。
(3)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结合,形成氯化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引起细菌的死亡。
实际使用:(1)浸泡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10min以上;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
(2)擦拭法:用于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法:用于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4)干粉消毒法: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按有效氯1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2h—6h。
对用于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代表产品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粉,消毒粉等。
以上几种产品就是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
陕西三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