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几点睡觉养肾
- 格式:docx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4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时候养肾好呢
导语:养生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其实养生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的,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的简单,并不是吃一些食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养生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其实养生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的,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的简单,并不是吃一些食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作用的,这还是要根据自己每天的生活习惯来决定的,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养生的话就应该要让自己培养一个比较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养肾是绝对不能够去熬夜的,如果是熬夜的话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冬季是养肾养精的时节,而一天中养肾的最佳时间是早上5~7点,晚上11~1点,而早上肾阳最强,晚上最弱,所以有人主张性爱应该选在早上。
中医认为肾藏精,性生活后使肾的精气亏虚,如果在晚上肾阳最虚时进行性生活,会加重肾虚,而早上肾阳最强时过性生活,则不易虚弱。
绝大多数健康男性都有晨勃,借助晨勃能使性生活更省力、启动更迅猛,而且早上性器官灵敏度较高。
清晨性爱也可作为临床治疗ED的手段使用。
当然,选择晚上还是早上,也要因人而异。
性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双方默契的配合。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保健养生,选对时间能增效,牢记6个黄金时间!
•北京同仁堂山西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医师、执业药师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1、1-3点——熟睡养肝。
此时是肝脏排毒与自我修复的最佳时段。
睡眠充足,肝气就不会过旺。
2、5-7点——起床养肾。
此时肾脏活动最强,应早起排尿。
肾气盛则生长发育好,肾气衰则衰老羸弱。
3、7-9点——吃早餐护胃。
此时是胃比较活跃的时段。
不吃早餐伤胃,吃谷物,小米粥、燕麦片还能养胃。
4、11-13点——午睡养精。
睡子午觉是中医重要养生法。
午饭后血液黏稠度增高,小睡片刻(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能缓解疲劳。
5、15-17点——运动养护膀胱。
此时是膀胱排毒的时间。
适当运动可加快膀胱排毒。
6、23点——静卧助胆排毒。
此时是胆排毒时间。
上床静卧,能让胆经排泄通畅,还有助于养皮肤。
#2021春节医路守护# 2021-02-09 12:40:10。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古代把一天分为了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所以古代才会有12时辰养生法。
12时辰和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这12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
1、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这也就是中医里说的“子时,胆经当令”。
意思就是说另外那十一个脏器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生发起来,人体就会很好。
子时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
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常常熬夜的人就会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健康问题。
大家回忆一下,吃过晚饭八九点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很多人就会发现,八九点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话,就会昏昏欲睡,但是,一到11 点就会清醒了。
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习惯在11点以后工作。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子时阳气生发的写照。
但是,因为是刚刚开始生发阳气,还很微弱,所以,我们就需要对阳气进行保护。
怎么保护呢?睡个“子午觉”。
这里所说的“子午”,就是十二时辰里所说的子时和午时。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所以,子时阳气最弱,宜大睡,而午时阴气衰弱,最宜小憩。
子时和午时是两个极端。
一个阳气最弱,一个阳气最旺。
子后则阳气升,午后则阳气降,从午时开始阳气就降了,降到阴极时是降到最低的时候。
那么有气虚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透支阳气;肾病不好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出事;心脏不好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猝死;低血糖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
所以,如果有上述现象的人,你就最好提前吃药,这样才能确保每天安全度过子时。
2、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
12时辰益肾养生男生必知很多人会质疑:“中医师说人在胆经和肝经运行的夜间11时至3时中没有充分睡眠,会影响皮肤状况,那么在其他经络运行的时间也要睡觉,才能助益各个经络作用吗,”其实不同经络流注的时间,还要配合大自然环境对人影响的生理时钟改变:如日出后天地光明,天气温暖,适合外出行动,日落后天地黑暗,环境寒凉,宜居家休养等,各有不同的生息养生方式。
据中医理论,“经”贯上下,“络”交错于各经间。
人有12经脉,分为阴阳及手足,2类各有3组,各组各连到1个脏腑,经脉循环的顺序为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至肺经。
若能按照经络运行顺序调养,可常保健康,但现代人生活繁忙,有时得熬夜工作,如果已有明显肝胆不畅症状,但又不得不熬夜工作:可在晚上11点前先小睡一番,待气血运行过肝经后再工作,必定精神百倍。
子时,23时―凌晨1时~:对应的经络是足少阳胆经,对应之腑为胆。
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具有升发之性,全身之阳气,都依靠胆来发动。
子时养生,是助其生发一身之阳气。
此时该入睡,保证睡眠充足,使胆经获得足够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对应的经络是足厥阴肝经,对应之脏为肝。
肝具有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卧则血归于肝”,丑时如能进入深度睡眠,才能发挥肝藏血的作用。
因此,此时不要熬夜,因为肝脏要造血、要解毒,休息好了,才能保证肝脏的功能修复,并提高人体免疫力。
寅时,凌晨3时―5时~:对应的经络是手太阴肺经,对应之脏为肺。
肺的功能是帮助心推动血液运行,主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宗气。
寅时的养生,是对肺及肺经的调养,使肺经的气血流畅。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卯时,凌晨5时―7时~:对应的经络是手阳明大肠经,对应之腑为大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人体最佳睡眠时间表
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睡眠也不例外。
以下是中医认为的人体最佳睡眠时间表。
1. 晚上10点至凌晨2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子时”,也是人体的养生时段。
此时人体各个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包括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
因此,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内入睡。
2. 凌晨2点至6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丑时”,是人体对外界环境最为脆弱的时段。
此时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低谷,身体容易疲惫,免疫力降低。
建议避免在这段时间内熬夜或工作。
3. 早上6点至9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寅时”,也是人体的养生时段。
此时空气清新,阳气逐渐升华,有益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 上午9点至中午12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卯时”,也是人体的气机旺盛时段。
此时人体的精力较为充沛,是完成大量工作的最佳时间段。
5. 中午12点至下午3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午时”,此时阳气最盛,人体消化功能也最为强劲,是用餐的最佳时间段。
6. 下午3点至下午7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未时”,此时阳气逐渐减弱,人体的体力也逐渐降低。
建议在此时间段进行轻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
7. 晚上7点至10点
这段时间是人体的“申时”,此时人体进入调整状态,身体开始进入睡眠准备阶段。
建议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过于紧张的工作和活动。
总的来说,中医提倡“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保持身心健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睡觉能养肾吗
导语:肾功能不足的情况已经成为我们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别尴尬的一种情况,很多男性朋友也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食疗的方法可以多喝一
肾功能不足的情况已经成为我们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别尴尬的一种情况,很多男性朋友也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食疗的方法可以多喝一些牛鞭汤,补肾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为大家普及一下睡觉能养肾吗。
宽泛的说可以。
只是对现代人而言九点是早了点,因为人体一天的睡眠时间是6到8小时,而关键的深睡眠时间是在子时和丑时的4个小时里,因为子时是胆经当值,丑时是肝经当值,这个时间段是休养气血的关键,其深度睡眠,身体能够得到最好的精力恢复,现代医学发现,人体深度睡眠时细胞能够得到最好的修复。
所谓补肾,中医认为肾之于人体在于肾气,气足则血行(气为血之帅),百邪莫入,即百病不能侵入。
所以黄帝内经提倡早睡早起就是为了睡好子丑时的黄金觉。
说九点早了点是说现代人多有夜生活的习惯,为了两者兼顾,建议10点前上床,通常半小时左右的假寐后才能真正入睡,10点半睡着,由浅入深到11点进入深睡眠,然后到午夜3点左右完成,有的人起夜也就不影响了。
充足的睡眠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睡眠不足时,第二天就显得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头昏脑涨,工作效率低,但若经过一次良好的睡眠之后,这些情况随之消失。
曾有人形象地说睡眠好比给电池充电,是“储备能量”。
确实,经过睡眠可以重新积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补偿回来,为次日活动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睡眠时间表睡眠时间好处晚21点到凌晨5点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
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
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睡眠宜早,勿过十时,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
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亥时(21:00—23:00)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
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故百岁老人得共同特点即21:00(亥时)之前入睡。
女性若想长久的保持容颜娇好,应做到早睡早期。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
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
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1:00—3:00)丑时肝经最旺,丑时(1:00—3:00)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4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
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
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40%——60%的肝硬化。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长夏养脾,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一、子时(23∶00~1∶00):熟睡子时是深睡的时候,应该在23点进入熟睡状态。
过晚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导致肥胖。
夜宵首选粥品:取新鲜山药100克洗净切片,然后与粳米150克煮粥,有补脾益气、补虚益精的功效。
子时经络锻炼:对于胆经来说,最关键的一段在大腿上,也就是从臀部到膝关节这一段--大腿外侧正中间的那条线。
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屁股往下顺着气血的流向(从上往下)缓慢拍打,直到膝关节处。
拍打的力度要适中,自己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太轻也不宜过重。
左右两侧的经络都要拍打,每侧每次至少5分钟,你可以“左右开弓”两侧同时拍打,也可一边一边地来。
以拍打到大腿外侧微微发热为最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清除淤滞,疏通经络,刺激胆汁分泌。
注:拍打胆经则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每天拍打1~2次。
二、丑时(1∶00~3∶00):深度睡眠丑时气血流注肝经,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人体在此刻应进入深度睡眠当中,以利于肝血代谢。
早晨起来之后伸伸懒腰,通过这个动作,不仅可使头脑更加清醒,肝脏功能同时也受到了激发,从而起到很好的养肝效果。
此外,应多喝鸡汤。
明目方法:1.工作时最好每隔一小时或闭目休息一会儿,或极目眺望远处的风景。
2.适当按摩:3.杞菊茶:将10克杭菊花和10克宁夏枸杞用沸水冲泡大约10分钟。
养肝应多吃韭菜,尤其是春天的韭菜。
丑时经络锻炼:推揉太冲、行间和章门三个穴位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第二个穴位,在脚背侧,足大趾和第二趾的趾缝处靠大趾一方。
太冲在行间后面一点,第一趾骨与第二趾骨间隙后方的凹陷里即是。
这两个穴位可以连起来刺激,每天晚上泡脚之后睡觉之前(因为通过热水泡脚已经激活了脚部的气血,这时候刺激效果更好)用两手的大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从太冲往前一次一次缓慢而有力(适当用力)地推揉到行间;可以两手同时按摩两脚,也可以一边一边地来,每只脚推揉5分钟。
章门位于腹部的两侧,与肚脐相平。
时辰:酉时。
时间:17:00~19:00。
酉时,又名日入、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时肾经当令。
中医上所说的肾,其涵盖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关系到其他脏腑,所以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
酉时肾经当令养生注意:酉时正是工作完毕需要休息的时候,因此不应该过度劳累。
此时人应待在屋内,不妄作劳,不触雾露,避免扰动体内之阳气。
晚餐应早吃、少吃、可饮酒一小杯,不可喝醉。
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的功效。
晚漱口,可去除毒气残物,对牙齿很好。
肾气是否充足判断指导:如果平时常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盗汗,甚至尿频、腰膝酸软等问题,则可能为肾阴不足、虚火上亢所致。
如果感觉性机能不足、力不从心,则可能是肾阳虚亏所致。
如果经常觉得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但又畏寒、喜欢热饮,此多为肾阴阳两虚;有时还会伴有耳鸣或眩晕,尿频、尿不尽,性机能失调,或女性白带多、不孕等症。
如果一动就喘,一咳嗽就漏尿,则可能是肾虚所致的肾不纳气。
经常失眠多梦、夜间频尿、盗汗、健忘、心悸怔冲,则可能是心肾不交。
藏精是肾最重要的功能。
那“精”是什么?是精华,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肾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
中医推荐养肾食材,助养肾精:1、黑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和磷、钙、铁等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黑枣性温味甘,具有补肾与养胃功效。
2、黑木耳:中医认为其具有清肺益气、活血益胃、润燥滋补强身之效。
能够清洁肠胃。
还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缓衰老之效。
黑木耳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补血,高血脂、心梗、脑梗患者多食可溶栓,降低血小板数量。
3、黑米:具有健脾暖肝、补血益气之效。
其维生素B1和铁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7倍。
晚上几点睡觉养肾
睡觉是我们每天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当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在晚上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会对恢复身体疲劳有很多的帮助,并且在第二天也会感觉到特别的有精力。
在睡觉之前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注意的,因为睡觉做的事情也会影响到睡眠质量的好坏,因为睡眠好对肾也好,好的睡觉的就是一个养肾的过程。
★晚上几点睡觉养肾
1.养肾睡觉时间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十点左右入睡为宜,这个时候是排便的最佳时期。
2.从养生学来讲晚上十点睡觉为好,黄帝内经说:人卧血归肝,23点到凌晨一点是肝脏修复排毒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
算是睡24小时也补充不上这俩小时,五到七点是大肠经,这时
排便最好,七点到九点是胃经,该吃早饭了,晚上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宜睡觉,上午起床晚了会一天没有精神,所以我们要早睡早起。
3.睡眠为生命活动所必需。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可帮助恢复疲劳,保护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睡觉时候的注意事项
★1、睡眠不宜仰俯
睡觉别脸向下,也不能直挺挺面朝上。
趴着睡(俯卧)影响呼吸、心跳,也易做噩梦;仰着睡则四肢肌肉不能放松易疲劳,且手易搭胸,也易做噩梦。
应该向右侧身屈膝,所谓“睡不厌蹴,觉不厌舒。
”向右侧身不压心脏。
当然左右变换睡姿也可以。
总之使身体血上下流通,醒时筋肉舒展自如即可。
★2、睡前不宜忧虑
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想事。
若睡前过多思考问题,
甚至忧愁焦虑,则心神不得安静,这样不但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3、睡前不宜恼怒
睡眠只有达到“神静志和,心境安宁”的境地,才能进入熟睡。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凡情志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
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亦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4、睡前不宜语言
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既伤气又损津液。
这好像钟磬一样,不悬挂不能发声。
另外,睡前说话也会使精神兴趣,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尤其是久别重逢,势必话多,躺在床上还回忆往事或诉说离别之情,使情绪不得安静,又怎么得以入
睡呢?
★5、睡前不宜进食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又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
《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
”《抱朴子·极言》曰:“饱食即卧,伤也。
”《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
”都说明了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湿成疾,大伤阳气。
如果饥饿状态入睡则饥肠辘辘,也难以入眠。
因此,不妨睡前吃少许食物后稍休息一会再睡;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则对身体更为不利。
当然由于特别情况所造成的因饥饿而进食,则又当别论。
只是不应该形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