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加工模拟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92.30 KB
- 文档页数:9
印后加工练习题第一部分1-4章一、填空题1、表面整饰主要有上光,覆膜,金银墨印刷,烫印,凹凸压印。
2、常用的装订方式有精装,平装,骑马装订。
3、常用的订书方法有胶订,锁线订,缝纫订,铁丝订。
4、上光一般可分为压光,UV上光,普通三种形式。
5、覆膜方法主要有干式覆膜,湿式覆膜,预涂膜覆膜。
6、湿式覆膜使用的是水性粘合剂。
7、最常用的覆膜塑料膜为BOPP。
8、覆膜牢度检验方法有撕揭检验法,烘烤试验,水浸法,压折法。
9、覆膜用粘合剂的主要组成是粘合物质,溶剂,粘合剂辅助材料。
10、覆膜用BOPP的常用厚度规格有15μm,18μm,20μm。
11、塑料表面处理法现大多采用电晕放电处理法。
12、上光的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紫外线干燥。
13、BOPP膜的表面处理效果检验方法有滴水法,钢笔画线法。
14、上光热风干燥可通过控制温度,风速,流量等来调节干燥速度。
16、UV上光使用的涂料是UV油。
17、水性上光油的组成是水,树脂,醇。
18、啤刀常用高度为23.8mm,厚度为2点。
19、钢线常用高度为23mm,厚度为2点、3点、4点。
20、多层胶合板的厚度为18mm。
21、钢刀按硬度可分为硬性,中硬性,软性。
22、钢线形状主要有单头线,双头线,圆头线,平头线,尖头线。
23、钢刀刃口形状主要有平直形刃口,齿形刃口,针孔形刃口,波浪形刃口。
24、压痕模的主要种类有石膏模,纤维板模,钢质模,黏贴压痕模。
25、模切垫版的作用是调节模切压力。
26、模切粘橡胶条的作用是推出纸张,防止纸张粘刀。
27、压痕模的作用是压痕的凹模。
28、斜角型压痕模专用于瓦楞纸的压痕。
29、单层瓦楞纸的主要类型有A型,B型,C型,E型。
30、模切机按压印方式可分为平压平,圆压平,圆压圆。
33、覆膜用粘合剂按溶剂可分为有溶剂型,醇溶剂型,水溶型,无溶剂型,热溶型。
2、电化铝胶粘层的作用是粘合作用。
3、折页一般应以页码对准为标准。
4、一般3折及其以上要划口排气。
印后加工试卷A《印后加工》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表面整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订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覆膜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常用的覆膜塑料膜为_________。
5、覆膜用粘合剂的主要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塑料表面处理法现大多采用_________处理法。
7、上光热风干燥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调节干燥速度。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有溶剂挥发的覆膜方式是( )A、湿式覆膜B、干式覆膜C、预涂膜覆膜D、挤出复合2、干式覆膜时间应掌握在()A、墨层完全干燥晶化后B、印后即可C、墨层基本干燥后D、随时均可3、如印刷品墨层干燥晶化,覆膜不牢,宜如何处理()A、不用处理,可直接覆膜B、先印亮光浆C、先除粉D、先敲纸4、如印后油墨未干就进行干式覆膜易产生什么故障()A、起泡B、起皱C、卷曲D、出膜5、如印刷时喷粉过量覆膜时易出现什么故障()A、脱膜B、起皱C、卷曲D、出膜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干式覆膜烘干速度越快越好。
()2、逆向辊式涂布比正向辊式涂布效果好。
()3、辊式涂布适用于粘合剂范围比网纹辊涂布要大。
()4、红外线干燥不如热风干燥的涂层质量好。
()5、压光温度过高纸易卷曲。
()6、压光冷却过快会使产品落入机器中。
()7、印刷品纸张紧度过大覆膜易起泡。
()8、氧气对UV干燥有抑制作用。
()9、石膏压痕模主要用于承印物较厚的情形。
()10、纸张丝向与模压线平行时模切易爆线。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1、分析影响压光质量的因素及其影响。
2、如何鉴定印刷品是否覆膜,如何区分覆膜是光膜还是哑膜,覆膜对彩色印刷品的色彩有何影响?3、简述烫印温度,烫印压力,烫印时间三者对烫印质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计算题:1,某园背无背整面精装书为大开16开本(290*210),书背园势130度,书芯总厚30MM,封面纸板厚度3MM,试确定该精装书的书壳用料和书背用料?解答:1,书壳用料:(1)书背弧长=(园势*π/180°)*书芯厚度/2=130°*π/180 °*30/2=34mm(2)书壳纸板的长度=书芯长度+2*飘口=297+2*3.5=304mm(3)书壳纸板的宽度=书芯宽度-4.5=210-4.5=205.5mm(4)中径纸板的长度=书壳纸板的长度=304mm(5)中径纸板的宽度=书背弧长=34mm(6)整面面料长度=书芯长度+2*飘口+2*包边+2*书壳纸板的厚度=297+2*3.5+2*15+1*3=340mm整面面料宽度=2*书壳纸板的宽+2*包边宽+中径宽=2*205.5+2*15+34+2*8=391mm2,书背用料(1)堵头布料长度=书背弧长=34mm (堵头布的宽度由工厂根据书册的大小及厚薄固定尺寸,一般为10-15mm(2)纱布长度=书芯长度-(15~20)=297-20=277mm(3)纱布宽度=书背弧长+(40~50)=34+40=74mm(4)书背纸长度=书芯长度-(4~6)=297-5=292mm(5)书背纸宽度=书背弧长=34mm(6)丝带长度=书芯对角线长度=322mm生成节拍:完成一道工序所用的时间称之为生产节拍。
.2. 某圆背书脊半面精装书32开本(130mm*185mm),书背厚度为26mm,圆势为130°,书壳用2mm厚度的纸板,试计算该书书壳及书背用料尺寸。
解:(1)书壳用料【1】书背弧长=(圆势*π/180°)×(书芯厚度+书壳厚度)/2=(130°*π/180°)×((30+2)/2)=36.8mm【2】书壳纸板长度=书芯长度+2*飘口=185+2*3=191mm 书壳纸板宽度=书芯宽-4.5mm=130—4.5=125.5mm【3】中径纸板长度=书壳纸板的长度=191mm 中径纸板宽度=书背弧长=36.8mm【4】中腰长=书芯长+2*飘口+2*包边=185+2*3+2*15=221mm 中腰宽=中径宽+2*联结边宽=36.8+2*8+2*10=72.8mm 【5】表面纸长=书芯长+2*飘口+2*包边=185+2*3+2*15=221mm 表面纸宽=书壳纸板宽—联结边宽+包边+粘口宽=125.5-10+15+3=133.5mm(2)书背用料【1】堵头布长度=书背弧长=36.8mm(堵头布宽度由工厂根据书册大小及厚薄固定尺寸,一般10—15mm【2】纱布长度=书芯长度—(15~25)=185-20=165mm 纱布宽度=书背弧长+(40~50)=36.8+40=76.8mm【3】书背纸长度=书芯长度—(4~6)=185-5=180mm书背纸宽度=书背弧长=36.8mm【4】丝带长度=书芯对角线的长度=226mm。
印刷装订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印刷机中使用的油墨主要分为哪两大类?A. 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B. 热敏油墨和光敏油墨C. 胶印油墨和丝网油墨D. 溶剂型油墨和UV油墨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印刷过程中常见的颜色校正方法?A. 色彩管理B. 色标校正C. 色彩对比D. 色彩平衡答案:C3. 印刷品的装订方式中,"骑马订"是指什么?A. 将纸张折叠后用线缝制B. 将纸张折叠后用胶粘合C. 将纸张折叠后用钉子固定D. 将纸张折叠后用夹子夹住答案:A4. 印刷品的纸张克重通常是指什么?A. 纸张的厚度B. 纸张的重量C. 纸张的面积D. 纸张的密度答案:B5. 以下哪种纸张不适合用于胶版印刷?A. 铜版纸B. 胶版纸C. 牛皮纸D. 宣纸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印刷机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印前系统、印刷机、印后加工设备、控制系统2. 在印刷过程中,"四色印刷"指的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基本油墨进行印刷。
答案:青色、品红、黄色、黑色3. 印刷品的装订方式之一"胶订"是指使用______将纸张粘合在一起。
答案:胶水...(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
答案:胶版印刷是一种平面印刷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通过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吸附油墨,非图文部分排斥油墨,然后通过压力将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印刷。
2. 描述印刷品装订过程中的"折页"步骤。
答案:折页是印刷品装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指的是将印刷好的大张纸张按照一定的折线折叠成若干小页,以便于后续的装订工作。
折页的方式有多种,如单折、双折、三折等,具体选择哪种折页方式取决于最终产品的要求和设计。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按照加工的目的,印刷品的印后加工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2、覆膜工艺按采用的原材料及设备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工艺。
3、烫金工艺所使用的电化铝箔是由、、、和组成。
4、按瓦楞的形状分类,瓦楞纸板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包装盒的拼版设计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6、瓦楞纸板外表图文的印刷方式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7、书刊开本的开法分为、、三类。
8、书刊折页的方法分为、、三种。
9、根据折页机构的不同,折页机主要分为、和三种类型。
10、使书帖成册的加工工序有和图 一 图二图三两种配帖方法。
二、看图作答〔共计20分〕1、图一所示为配帖作业过程中,书册书脊处折标所表示的配帖时出现的错误,请在图下对应横线处标出其所表示的故障名称。
〔6分〕2、图二所示为瓦楞纸板开槽深度示意图,其中的三种开槽深度正确的选项是 。
〔2分〕3、图三是栅栏式折页机的几种折页原理简图,请参照a 图所给出的折页示意图,在b 图上标出折页机栅栏上挡板的位置以及纸张行走路线,以实现图上所要求的折页形式。
〔4分〕4、在纸盒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模切压痕版的模切适性,因此,在图四中所表示的产品结构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请在这些图的旁边画出合理的结构设计简图。
〔8分〕〔a〕〔b〕图四三、简答题〔1~5题每题6分,6题8分,共38分〕1、影响上光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影响覆膜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对于书刊开本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那么?4、检验覆膜质量的方法有哪些?5、确定烫印的工艺参数的先后顺序是什么?6、什么是摆版?试详细表达书刊摆版与印后装订加工环节的关系。
四、计算题〔12分〕某32开本方背方脊精装书,其书芯成品尺寸为140m m ×203mm,书芯总厚为20mm,封面纸板厚2mm。
试计算该书封面纸板和中径纸板的开料尺寸。
〔飘口取2mm,中缝取10mm〕。
印刷工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印刷工艺中,以下哪项不是印刷的四大要素之一?A. 原稿B. 印版C. 油墨D. 印刷机2. 丝网印刷属于哪种类型的印刷方式?A. 平版印刷B. 凸版印刷C. 凹版印刷D. 孔版印刷3. 以下哪种纸张适合用于书籍印刷?A. 铜版纸B. 牛皮纸C. 胶版纸D. 书写纸4. 在印刷过程中,墨色不均匀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 印版不平B. 油墨太稀C. 印刷机压力不均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1. 印刷工艺中的“四色印刷”指的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基本油墨进行混合印刷。
2.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将______上的图文转印到______上。
3. 印刷工艺中的“套印”是指在同一个印刷品上,将不同的颜色按照______顺序进行印刷。
三、简答题1. 简述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2. 描述一下印刷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四、论述题1. 论述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的区别及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D二、填空题1. 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2. 印版、承印物3. 预定三、简答题1. 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油不相溶的原理,通过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吸附油墨,非图文部分吸附水分,实现图文的转印。
其特点是印刷速度快,成本较低,适用于大批量印刷。
2. 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墨色不均匀、套印不准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油墨的粘度、检查印版是否平整、调整印刷机的压力等。
四、论述题1. 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制版方式和印刷原理。
数字印刷采用电子文件直接输出,无需制版,而传统印刷则需要制作印版。
数字印刷的优点是印前准备时间短,适合短版印刷;局限性是成本相对较高,印刷速度较慢。
传统印刷的优点是印刷速度快,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印刷;局限性是需要制版,印前准备时间较长。
印后加工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填空选择判断1.书刊装订方法的分类按印后加工的形式,书刊装订方法分为精装、平装、骑马订装、古装和其它印后加工形式。
平装书芯的订联方法有铁丝平订、缝纫订、锁线订、无线胶订等多种形式。
精装书芯的订联方法有锁线订和胶粘装订等。
2.书籍由两个主要部分——书芯和封面组成。
3.书刊装订的主要工艺流程(1.)平装书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1.制书贴→3.制书芯→4.包封面→5.三面裁切→6.检查、包装↑2.制封面(2.)精装书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2.粘贴插页 5.制书壳↓↓1.制书帖→3.制书芯→4.书芯加工→6.上书壳→7.检查包装4. 16开、32开的全张或对开书页多采用垂直折页法折页。
5.折页的方式是在对出版物开始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首先确定的。
6.四种不同的折页方法:冲击式、滚折式、刀式和栅栏式。
7.折页机可分为刀式折页机、栅栏式折页机、栅刀混合式折页机和塑料线烫订折页机。
8.在折页过程中,影响折页精度及书帖折缝压实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形成折缝时折页辊间的压力和挤压时间;二是影响折缝压实程度的工艺技术因素。
9.栅栏式折页机适用于折叠对开以下,50~120g/m2的新闻纸、有光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
它从给纸到收纸的整个工作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可无级变速,可以连续折成四折各种不同折法的书帖。
10.一般的摆版方法有翻版摆版法和套版摆版法两种。
印量较大的书籍多用套版摆版法。
11.折页的质量要求及影响折页质量的因素(看一下)折页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
无论是手工折页或是机器折页,折叠后的整批书帖应达到以下要求。
书帖页码和版面顺序正确,以页码中心点为准,相连两页之间页码位置允许误差≤4.0mm,全书页码位置允许误差≤7.0mm,画面接版允许误差≤1.5mm。
书帖平服整齐,无明显八字皱折、死折、折角、残页、套帖和脏迹。
三折及三折以上多帖,应划口排除空气。
59g/m2以上纸张最多折四折;60g/m2—80g/m2纸张最多折三折;81g/m2以上纸张最多折三折。
)。
)。
A.压痕模厚度、压痕模槽宽B.压痕模槽宽、压痕模厚度C.压痕模高11.字迹、图案光泽度差多为烫印( C )所致A.速度太快B.压力太大C. 温度太高D.前三项综合因素12.从烫印效果来看,以 C 是较理想的。
A.较小的压力.较低的温度和略快的车速B.较平的压力.较低的温度和略快的车速C.较平的压力.较低的温度和略慢的车速D.较小的压力.较低的温度和略慢的车速13.烫金时加压是为了保证电化铝箔上的镀铝层能粘附在被烫印材料的表面,同时要对烫印部位的电化铝箔进行 C 。
A.保护B.清废C.剪切D.清洁14.在UV光油中的 C 含量虽少,但对光油的光固化性能却起决定性作用。
A.感光树脂B.活性稀释剂C.光引发剂D.助剂15.检验覆膜产品质量的方法不包括 D 。
A.撕揭检验法B.水浸法C.压折法D.火焰处理法二、多项选择题(20分)1.覆膜的工艺参数有( ACD )。
A温度 B湿度 C压力 D速度2.经过上光的印刷品表面光亮、美观,增强了印刷品的( ABCDE )等。
A防潮性能 B耐晒性能 C抗水性能 D防污性能 E耐磨性能3.造成模切刀痕不光洁的原因主要有( ABC )。
A钢刀刃口不锋利 B压力不足C刀版松动 D速度快4.烫印图文印迹不齐的原因是( ABCD )。
A印版压力不匀 B印版压力过大 C压印机构垫贴不合适 D烫印温度过高5.优良的印品整饰方式可以 ABCD 。
A.反映一个国家国民艺术素养的高低B.引导产品的去向C.促进产品的销售 D.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简答题1. 叙述电化铝箔的结构和各层作用。
(10分)常用的电化铝箔由5层不同材料构成(1)片基层:主要对电化铝箔其它各层起支承作用。
(2)隔离层:使镀铝层与片基层相互隔离,以便于烫印时片基层剥离下来。
(3)染色层:是电化铝箔的色彩层。
(4)镀铝层:利用金属铝具有高反射率,能较好的反射光线的特点,呈现光彩夺目的金属光泽。
(5)胶粘层:通过加热加压,电化铝箔与承印材料接触,将镀铝层和染色层粘贴到承印材料上。
印后加工6月试题库一.选择题二.判断题1.2.9.校对至少要进行一次。
()10.隶书是印刷中常用的汉字字体之一。
()11.黑正题是印刷中常用的外文字体之一。
()12.我国使用的PS版,以阳图型PS版为主。
()13.印刷有大量复制的作用。
()14.凹印机输墨装置中没有匀墨机构。
()15.印后表面整饰加工中所使用的箔是一般的电化铝。
()16.RIP是光栅图像处理器的简称。
()17.网目调依加网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调幅网目调和调频网目调。
()18.纸张是包装印刷常用的复合材料之一。
()19.丝网印刷只能进行平面印刷。
()20.印刷用纸有平版纸和卷筒纸两种形式。
()三.简答题1.折光加工:2.滴塑加工:3.烫印:4.模切:5.压痕:一.选择题1.丝网是丝网印版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以前采用()作往,故名丝网。
A.尼龙丝B.条论C.蚕丝D.不锈钢丝2.平版印刷属于()。
A.特种印刷B.空版印刷C.直接印刷D.间接印刷3.在印刷的CMYK图像中,当四种成分的百分比均为100%时,则会得到()。
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4.事实上,有限的制版工艺技术,对于表达设计者无穷的意图,是有着很大的()。
A.决定性B.相似性C.滞后性D.规定性5.开本是印刷与出版部门表示书刊()的术语。
A.厚薄B.书号C.装订D.大小6.颜色三原色中品红色的互补色是()。
A.红B.绿C.蓝D.黑7.一下电脑设计软件中,哪个是图像处理软件()。
A.PagemakerB.PhotoshopC.FitD.Quarkxpress8.摄影原稿从印刷工艺角度分为()和反射原稿两大类。
A.负片B.正片C.照片D.投射稿9.不能用于图像输入的设备是()。
A.数码相机B.扫描仪C.电子分色机D.激光照排机10.调幅网点再现印刷品图像浓淡层次依赖于单位面积内()。
A.网点数目B.网点颜色C.网点大小D.网点形状11.凹版印刷主要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来反映原稿的明暗层次。
印后加工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填空选择判断1.书刊装订方法的分类按印后加工的形式,书刊装订方法分为精装、平装、骑马订装、古装和其它印后加工形式。
平装书芯的订联方法有铁丝平订、缝纫订、锁线订、无线胶订等多种形式。
精装书芯的订联方法有锁线订和胶粘装订等。
2.书籍由两个主要部分——书芯和封面组成。
3.书刊装订的主要工艺流程(1.)平装书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1.制书贴→3.制书芯→4.包封面→5.三面裁切→6.检查、包装↑2.制封面(2.)精装书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2.粘贴插页 5.制书壳↓↓1.制书帖→3.制书芯→4.书芯加工→6.上书壳→7.检查包装4. 16开、32开的全张或对开书页多采用垂直折页法折页。
5.折页的方式是在对出版物开始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首先确定的。
6.四种不同的折页方法:冲击式、滚折式、刀式和栅栏式。
7.折页机可分为刀式折页机、栅栏式折页机、栅刀混合式折页机和塑料线烫订折页机。
8.在折页过程中,影响折页精度及书帖折缝压实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形成折缝时折页辊间的压力和挤压时间;二是影响折缝压实程度的工艺技术因素。
9.栅栏式折页机适用于折叠对开以下,50~120g/m2的新闻纸、有光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
它从给纸到收纸的整个工作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可无级变速,可以连续折成四折各种不同折法的书帖。
10.一般的摆版方法有翻版摆版法和套版摆版法两种。
印量较大的书籍多用套版摆版法。
11.折页的质量要求及影响折页质量的因素(看一下)折页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
无论是手工折页或是机器折页,折叠后的整批书帖应达到以下要求。
书帖页码和版面顺序正确,以页码中心点为准,相连两页之间页码位置允许误差≤4.0mm,全书页码位置允许误差≤7.0mm,画面接版允许误差≤1.5mm。
书帖平服整齐,无明显八字皱折、死折、折角、残页、套帖和脏迹。
三折及三折以上多帖,应划口排除空气。
59g/m2以上纸张最多折四折;60g/m2—80g/m2纸张最多折三折;81g/m2以上纸张最多折三折。
为了检查折页的质量,折完的书帖外折缝中黑色折标要居中一致。
配书帖后,折标在书芯的书背处形成阶梯状的标记。
打刀孔要正确地划在折缝中间,破口要划透、划破,以不掉页为宜。
用自动锁线机锁线的书帖,其折法应符合图2-25的要求。
书帖要保持清洁、无油迹、无破损、无折角,折叠要平服无八字皱折现象。
12.附加页的种类附加页包括插页、衬页、零头页等。
13.配书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配帖法,一种是套帖法,14.书帖订连的方法把配好的散帖书册或散页,应用各种方法订连,使之成为一本完整书芯的加工过程称为订书。
在现代的印刷生产中,书帖连接的方法可分为两种:订缝连接法和非订缝连接法。
15.铁丝订书是一种应用最广,成本最低的装订方法,常见的订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铁丝平订,一种是骑马订。
锁线订将已经配好的书芯,按顺序用线一帖一帖沿折缝串联起来,并互相锁紧,这种装订方法称为锁线订。
锁线订书芯的牢固度高,使用寿命长。
16.无线胶粘装订的方法无线胶粘装订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切孔胶粘装订法;铣背打毛胶粘装订法;切槽式胶粘装订法;单页胶粘装订法。
无线胶粘装订质量要求(看一下)铣背深度:三折帖为2.0~3.0mm,四折帖为2.5~3.5mm,歪斜≤2.0mm。
书帖划口:应排列整齐,均在最后一折缝线上,能渗透胶粘剂。
锯口:64开书芯锯口数为4口,32开书芯锯口数为6~8口,16开书芯锯口数为8~10口。
锯口深度2~3mm,宽度1.5mm~2.5mm。
铣背和锯口以帖最里面一页粘牢为准。
粘书背纸:书芯厚度15mm以上应粘书背纸,15mm以下可不粘书背纸。
书皮用纸超过150g/m2的可不粘书背纸。
使用胶订联动机粘贴书背纸的长度应比书芯长度长5~10mm,宽度与书背宽度相同或两边各小于书背宽度1mm。
手工粘贴书背纸的长度应长于书捆的长度20~40mm,宽度应与书芯长度相同,允差3mm。
粘贴书背纸时,天头或地脚的书芯的缩帖不应超过2.5mm,书背缩帖不应超过1.0mm。
粘书背纸后,书背纸以书芯的长度为准,允差3mm。
粘平、粘牢、不断裂、不歪斜。
分本:分本正确,书背无杠线,不应割坏书页。
包本和定型:机械粘贴封皮的侧胶宽度为3~7mm。
粘贴封皮的尺寸要正确,粘牢、粘正、粘平。
书背字及版框图案以封皮版面为准,100页以下误差15%,100页以上误差10%。
定型后的书背平齐,岗线不超过1mm。
封皮无粘坏,无折角。
胶粘剂:粘度适当,书背纸和封面纸粘牢,胶粘剂无溢出。
17. 常用的骑马订书机有两种:一种是半自动骑马订书机;另一种是全自然骑马订书联动机。
全自动骑马订书联动机是一种多工序的联动化装订机械,用铁丝装订各种画报、杂志、期刊等,用途广泛,生产效率高。
18.精装工艺流程图19.书芯书背的形状书芯书背的形状分为圆背有脊、圆背无脊和方背(或称平背)三种。
圆背有脊书芯的加工工艺过程;压平→刷胶→干燥→裁切→扒圆→起脊→刷胶→粘纱布→粘堵头布、书背纸→干燥20.扒圆经三面裁切后,将书芯的背部做成圆弧形,成为圆背精装书芯的加工,称为扒圆。
21.起脊将扒圆后书芯的书背与环衬连接处加工出脊垄,形成沟槽的过程称为起脊。
起脊的加工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手工起脊,一种是机械起脊。
机械起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辊子碾出书脊,称为辊式起脊;另一种是用起脊块起脊22.精装书芯质量要求(了解)根据行业标准CY/27-99,精装书芯加工质量要求下。
1.书背平整、厚度一致,裁切规格符合GB/T788-99的规定。
2.圆背书芯的圆势在90°~130°之间,起脊高度为3~4mm,书脊高与书芯表面的倾斜度为1 20°±10°。
3.扒圆起脊的书脊无呲裂、皱折和破衬,四角垂直,无回缩变形。
书背弧度与书芯相互对称,从天头到地脚槽沟线整齐,大小相等,书芯切口光滑无阶梯形。
4.堵头布贴粘平服牢固。
方背堵头布的长度以书背的宽度为准。
误差1.5mm。
圆背堵头布的长度以书背的弧长为准,误差为1.5mm~2.0mm。
5.书背纱布粘正、居中,粘平粘牢。
书背纱布的长度应短于书芯15~25mm。
书背纱布的宽度应大于书背弧长(圆背)或大于书背宽(方背)40~50mm。
6.书背纸粘贴益准确,粘平粘牢。
书背纸的长度应短于书芯4~6mm。
方背书背纸的宽度与书背宽相同。
圆背书背纸的圆背弧长相同。
7.丝带粘贴在书芯背部上方的中间,长短与书芯的对角线长相同。
8.筒子纸应使用牛皮纸,粘平,粘牢。
筒子纸的长应比书芯长短2.0mm-4.0mm,宽应是书背宽(方背)或弧长(圆背)的两倍加5.0mm粘口。
22.滚金口。
用黄铜辊或平面物体将铺在书芯一面或三面切口上的金或银箔材料进行滚烫,使书芯切口呈金色(银色)的工艺。
滚后的金口平整、牢固、无砂眼露白,光泽度要好。
蘸花口。
在书芯切口的一面或三面,蘸粘一层各种花纹图案的工艺。
其主要的工艺过程有:夹书并沿书总切口表面上底料;用毛笔蘸色料在浆糊表面画色;将上好底料并干燥后的书芯,切口朝下使切口表面蘸上画色的浆糊,完成蘸花口操作;用清水冲洗花口表面多余的浆糊。
蘸好的花口表面应清洁干净,花纹清晰,无连粘、掉色。
23.书刊装订用胶主要用于无线胶订、精装书芯贴背、制壳和上书壳以及平装书籍、杂志和手册的包封面等工艺过程中。
装订用胶主要有以下几种:淀粉糊胶粘剂(淀粉糊、糊精)、动物胶(骨胶)、纤维素粘结剂、合成树脂粘结剂(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热熔胶)等。
24书籍过厚只能用精装25.书刊的使用期限、频率及牢度要求。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的作法是,书芯的厚度在10mm~30mm之间时,依其使用的期限和频率,对以采用无线胶订、锁线订等书芯订连方法。
当书芯的厚度超过 30mm,并且使用期限长、频率高时,最好使用交错平锁并串订纱布.以提高书籍的牢度。
书籍的使用频率不高.但使用期限较长的书籍可以使用接面书充(纸面有腰),而对使用期限较长频率又高的书籍,使用全包的整面书充。
26.覆膜的应用印刷品覆膜是印刷品表面装饰加工技术之一,是印刷的辅助工艺。
覆膜工艺广泛应用于书刊、画册、封面、各种证件、广告说明书的表面装饰以及各种纸制包装制品的表面装满处理。
覆膜技术诞生于50年代,首先为美国陆军所采用。
27.覆膜设备有即涂型覆膜机和预涂型覆膜机两大类。
即涂型覆膜机适用范围宽、加工性能稳定可靠,是广泛使用的覆膜设备。
预涂型覆膜机,无上胶和干燥部分,体积小、造价低、操作灵活方便,不仅适用大批量印刷品的覆膜加工,而且适用自动化桌面办公系统等小批量、零散的印刷品覆膜加工。
28.覆膜的工艺流程为:(了解)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烘道温度和热压温度、压力、速度)→试覆膜→抽样检测→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29.压光是在上光的基础上再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涂布材料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较强光泽的玻璃体,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30.根据上光面积的大小,上光可以分为满版上光与局部上光,满版上光比较容易实现,而局部上光则由于要体现图案的细节而对上光版的要求比较高。
31.上光涂料的基本组成:主剂、助剂、溶剂32.模切压痕版的种类:按制版时采用不同的衬空材料分(1)金属类村空材料模压版有:①铅类衬空材料模压版。
②钢类村空材料模压版。
③铝类村空材料模压版。
(2)非金属类村空材料模压版。
按模压版的组装方式分。
(1)整体式模压版。
(2)组装式模压版。
31模切工艺就是用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合成模切版,在压力作用下,将印刷品或其它板状坯料轧切成所需形状和切痕的成型工艺。
压痕工艺则是利用压线刀或压线模,通过压力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滚线轮在板料上滚出线痕,以便板料能按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
用这种方法压出的痕迹多为直线型,故又称压线。
压痕还包括利用阴阳模在压力作用下将板料压出凹凸或其它条纹形状,使产品显得更加精美并富有立体感。
32模压原理模压前,需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用钢刀(即模切刀)和铜线(即压线刀)或钢模排成模切压痕版(简称模压版),将模压版装到模压机上,在压力作用下,将纸板坯料轧切成型并压出折叠线或其它模纹。
模切又可分为软切法和硬切法两种。
33模切压痕版的排版,俗称排刀,即将钢刀、钢线或钢模用各种村空材料,拼组成模压版的工艺操作过程。
34制作底版有多种方法:一种是用手工制版,即将图样绘制或粘贴到底板上,再用线锯据缝。
模板的准确度完全取决于操作者个人的技术水平二是采用现代技术,用X和Y的坐标系统、分段重复的方法以及数控计算机系统等,使转移复制图样的作业自动化,加上模版制作设备的改进,使制作的模版能以较高的精确度来满足加工的要求;近年来又出现了激光制版系统,可将制版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可完全排除人为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