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27.05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繁殖障碍及防治对策母猪繁殖障碍及防治对策近些年,养猪生产开展迅速,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在一些猪场〔养猪户〕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开展的一大难题。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常见的母猪繁殖障碍如下:1、先天性繁殖障碍母猪先天性繁殖障碍是难以治疗的,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
2、机能性繁殖障碍。
2.1、卵巢发育不全本病难以治疗,只能将母猪淘汰。
2.2、卵巢囊肿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ug/次~500ug/次,注射1~4次。
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d,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2.3、持久黄体治疗: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先用前列腺素3mg~5mg肌肉注射,经3~5d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4d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2.4、卵泡发育障碍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单位,隔1~2d注射一次。
3、营养性繁殖障碍治疗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提高受胎率。
4、疾病性繁殖障碍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即可防止。
总体来说母猪繁殖障碍可采用以下防治对策:1、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接种质量。
猪患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
疾病较多,虽不能一一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日本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和布鲁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
并根据发病季节、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方案、有步骤地程序化免疫。
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有条件的还可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制定免疫程序,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
推荐母猪免疫程序如下。
1.1、猪瘟:后备母猪引种时注射1次,配种前30d再注射1次,母猪产后7~10d注射1次,均为4头份,颈部肌注。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个因素
1. 饲养管理不当:母猪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适宜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供应、饮水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等。
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导致压力过大,母猪可能会出现繁殖障碍。
2. 饲料营养不均衡:母猪的繁殖需求较高,特别是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维持生产和生长需要。
如果饲料配制不合理、营养不均衡,会导致母猪体质差、排卵情况不好、怀孕的成功率降低。
3. 疾病和病原体感染:母猪在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容易受到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生殖系统疾病。
例如猪瘟、猪沙门氏菌等感染会引起母猪生殖激素失调、卵泡发育异常等问题,影响猪的繁殖能力。
4. 高环境温度和湿度:猪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夏季高温及潮湿环境容易引起母猪的食欲不振、排卵问题、怀孕率下降等繁殖障碍。
5. 遗传因素:母猪的遗传性状也会对其繁殖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母猪自身体质弱,不同种猪之间的配种不合适等都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料配制、及时的疫病防控、良好的环境调控以及优质的遗传育种都是确保母猪繁殖能力的关键因素。
养殖户也需要加强对母猪繁殖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确保母猪能够顺利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个因素
环境因素是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母猪的生活环境不良,例如饲养密度过高、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等,都会对母猪的繁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雄猪和母猪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也会影响交配行为和受孕率。
营养因素也是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会导致母猪体内卵泡发育不良,排卵数量减少,从而降低受孕率。
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硒、锌、铜、维生素E等,也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
疾病因素也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母猪患有各种疾病,如泌乳期不孕综合征、子宫内膜炎等,会导致子宫内环境不良,影响胚胎嵌入和发育,从而降低受孕率和妊娠率。
母猪患有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也会影响繁殖能力。
为了保障母猪的繁殖能力,需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进行饲养管理,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和健康监测,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及时治疗疾病,确保母猪的健康繁殖。
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及防治措施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卵的结合。
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双阴道,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只有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
母猪在9-10月龄还不见初情期的,可能为遗传原因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
机能性繁殖障碍1、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克左右,发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2、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青年母猪占一半。
病因:卵巢囊肿是猪卵巢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一侧或两侧卵巢均可发生,有的囊泡直径可达5厘米以上,这样的囊泡有达几十个以上,有的重量达500克以上。
有些妊娠母猪也有1—2个囊肿。
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及取决于垂体的FSH和LH平衡作用。
特别是在排卵上FSH和LH两者间的平衡尤其重要。
如果没有达到平衡,LH量减少,则不发生排卵,卵泡里逐渐积留许多的泡液,使卵泡增大。
许多囊肿卵泡直径达14毫米以上。
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是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症状:卵巢囊肿分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
猪主要形成黄体囊肿,其临床症状就是不发情。
屠宰时可以发现囊肿黄体由几层黄体细胞构成。
在用直肠检查法诊断此病菌时,能在子宫颈稍前方发现有葡萄状的囊状物,要做好完整诊断还应配合临床观察法,看其发情与否。
防治:卵巢囊肿的治疗,可以使用促黄体制剂,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或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等,引起黄体退化。
用LHRH100—300微克,一次肌肉注射,并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卵巢的反应性,反复使用2-4次。
从治疗到呈现发情约22天,其发情率达77.4%(41/53),受胎率达70.3%(26/37);再者用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APC)肌肉注射,也能获得良好的受胎效果;黄体酮40毫克肌注也有效果。
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五篇范例)第一篇: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浅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生殖器官司发育异常不良因素引起的母猪不发精、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公猪性欲低下,甚至无性欲,弱精、死精等综合病理症状。
可能导致母猪不发情的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子宫内膜炎、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瘟、(HC)、猪伪狂犬病及寄生虫病。
其中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最多,带来的损失最大。
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针对种猪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兽医的治疗方案。
强化猪的饲养、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隔离制度。
还可采取适当的刺激措施如:混栏、运动、饥饿催情。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营养管理防治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生殖器官司发育异常不良因素引起的母猪不发精、不孕、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公猪性欲低下,甚至无性欲,弱精、死精等综合病理症状。
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分类,一般根据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性环境因素对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影响程度和性质,通常可分为永久性的不育、暂时性的不育和低繁殖力三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可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人根据近几年临床经验,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简介于后。
1发病情况及经济损失我县X镇陈某生猪养殖场2006年因疫苗注射不及时不规范,全场30头母猪52头青猪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死亡母猪6头青猪11头,其它24头母猪当年只有2头生育。
经济损失15万元。
我县X镇杨某猪场2010年4月私自从周边县引进母猪10头、仔猪23头。
一天后发病,经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造成该场引进母猪一年半后才能正常产仔。
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母猪因各种生理、先天和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繁殖,称为繁殖障碍。
在任何规模和饲养管理水平的猪场,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繁殖障碍猪,只是不同的猪场因管理水平的不同数量有所不同而已。
母猪繁殖障碍往往给猪场带有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造成养猪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对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传染性疾病和先天病除外)现象、成因、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一、母猪生殖道炎症母猪生殖道炎症在临床上是极为普遍的,其发病率在5~30%,甚至一些从未配种的青年母猪都会发病,是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之一。
生殖道炎症主要是阴道炎、子宫炎,一般以后者常见,可以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发病原因母猪生殖道炎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母猪的体质差或营养不良导致过于消瘦,抵抗力差;②母猪妊娠舍、产房、及周围环境卫生差,母猪粪便和仔猪下痢没有及时清扫、清洗和消毒;③公猪有生殖器炎症,精液中有炎症分泌物,公猪的不洁交配及通过交配导致的交叉感染;④人工授精各环节操作不符合卫生标准而感染;⑤母猪难产时助产造成子宫、阴道黏膜损伤,以及在助产时消毒不严;⑥产后胎衣不下,恶露没有及时排出;⑦不良刺激如天气过热可能会使动物抵抗力下降造成阴道、子宫内源性病原体增殖。
2、临床症状早期急性炎症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阴道排出暗红色、腥臭的分泌物,转为慢性后外阴常见灰白色或淡黄色脓样分泌物流出,尤其是在母猪侧卧爬起时腹压增加,分泌物易流出,有刺鼻的腥臭气味。
外阴部及尾部常粘有污秽物;如发生子宫炎症会使母猪屡配不孕或早期妊娠中止。
3、预防措施母猪阴道和子宫炎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得到控制:①保证良好的营养和管理,使母猪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②做好母猪的身体和饲养环境的卫生;③做好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④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并做好人工授精各环节的无菌操作。
4、治疗措施①生殖道炎症较轻时,可以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生殖道,使用针对消化道和生殖道的抗生素如:土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个因素母猪是生猪养殖中重要的繁殖动物之一,对于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猪繁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母猪繁殖的障碍因素。
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饲养环境的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都对母猪的繁殖产生影响,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母猪的发情情况,影响其受精能力。
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对母猪的繁殖产生影响,如果饲料中存在过多的抗生素或者其他有害物质,都会影响母猪的发情和受孕能力。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母猪繁殖过程中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果长期处于缺乏这些营养物质的状态下,会导致母猪的卵巢发育不良,影响其发情和受孕能力。
饲料中缺乏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物质也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疾病和感染:母猪在繁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和感染的影响,导致繁殖障碍。
母猪在发情期和受精后容易受到繁殖系统感染,导致卵泡发育不良、受孕能力下降。
猪场常见的疾病,如乳房炎、血吸虫病等也会对母猪的繁殖能力产生影响。
精神壓力:母豬是頗為敏感的動物,對於離開與經常性鬧事等精神壓力是缺乏承受力的。
這會直接影響到母豬的發情週期和繁殖功能。
經常性的精神壓力會讓母豬暴露出焦慮和緊張情緒,影響到荷爾蒙的排放,從而減少母豬發熱性內分泌素的分泌。
基因品種:基因品種是母豬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基因品種有助於母豬的生殖力和生育能力。
如果品種選擇不當或基因不理想,也可能導致母豬生殖能力下降。
綜上所述,母豬繁殖障礙的因素多種多樣,飼養管理不當、营养不良、疾病感染、精神壓力和基因品種等都會對母豬的繁殖能力產生影響。
在猪场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饲养环境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饲料和营养,加强抗病能力,注意母猪的精神状态,合理选择基因品种,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
母猪繁殖障碍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作者:覃雄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6期母猪年提供仔猪头数或母猪年出栏育肥猪头数,是衡量一个猪场经营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母猪正常发情和适时配种是饲养母猪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母猪发情及时,多产仔、产好仔,以提高仔猪存活率。
但是养猪企业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母猪繁殖障碍问题,母猪的繁殖障碍症已经成为养猪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
本文就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剖析。
1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1)遗传基因问题。
选择母猪必须利用母猪良好的遗传基因。
二元母猪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企业公认的母猪繁殖模式,能发挥其父系、母系的繁殖、生长基因作用。
但是选择二元后备母猪首先应查其父母代的基因,其次还应从外观上查看后备母猪的体况。
另外,季节性繁殖劣性基因也可能造成季节性的母猪不发情。
(2)传染性疾病。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布氏杆菌病、乙脑、细小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等,都可导致猪的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以至造成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或者产仔时的难产,从而造成繁殖障碍。
(3)饲养管理不良。
由于营养不良,造成母猪过于瘦弱而不发情。
饲喂单一品种的饲料,造成母猪营养不良,导致不发情。
后备母猪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或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等,都可以造成母猪不发情。
营养过高,使母猪过肥,卵巢内脂肪浸润,卵泡上皮脂肪细胞变性,造成卵泡萎缩或卵巢囊肿,也可导致母猪不发情。
断奶过晚,哺乳损失体重在15kg以上,导致身体状况差,造成母猪断奶后发情推迟或不发情。
母猪产科病(如患有子宫内膜炎)也会造成不发情。
饲养环境的因素,如饲养环境的光线、通风、活动范围的大小、异性的刺激和应激等因素等等。
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如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比例不平衡,卵泡囊肿和黄体过多等。
2 解决措施首先,检查母猪不发情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1)选择父母代遗传基因好的二元母猪做为后备母猪培养。
母猪繁殖障碍又被称为母猪繁殖障碍性综合征,造成该病发生的原因众多。
常见病因为饲养管理不当、传染病、环境恶劣等。
病猪临床症状多样,患病母猪表现为长时间发情不规律、无法正常发情或屡配不孕等现象。
另外,母猪也表现出流产、产死胎或胎儿体弱无法正常生长等。
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养殖场内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高达15%以上。
因此做好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控工作,可有效促进我国养猪业发展,因此本文对母猪繁殖障碍病因、发病机理等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1病因1.1疾病因素传染性疾病可以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因此导致母猪出现不同类型的繁殖障碍。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
该类病原体可造成母猪出现流产、胎衣不下等繁殖障碍病。
细菌引发的传染病通常可导致母猪子宫出现炎症,造成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包括布鲁氏菌、衣原体、链球菌等。
弓形虫等寄生虫可导致妊娠期母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流产、产死胎、弱胎等症状,甚至还可造成母猪皮肤粗糙,引发母猪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屡配不孕等现象。
临床上母猪繁殖障碍通常为多种病原体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这也造成母猪临床症状严重,治疗难度大。
产科疾病可直接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
母猪难产时,人工助产不当导致产道受损,可引发繁殖障碍。
人工助产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未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从而引发生殖系统炎症,造成繁殖障碍。
另外,母猪分娩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造成子宫内膜炎,影响后期正常发情。
母猪生产管理不当,导致其感染多种病原体,从而引发卵巢、子宫等产科疾病。
母猪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寄生虫病,可造成母猪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生长发育迟缓,从而引发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例如卵巢发育不良、母猪体内雌激素分泌量不足、无法正常发情等。
除疾病外,母猪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若不慎摄入有毒物质,可造成机体中毒,例如玉米赤霉烯酮等。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防控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及防控周静(沈丘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周口466300)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0)05-0063-01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养殖场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问题,繁殖障碍的出现,会导致养殖场新生仔猪数量减少,仔猪体质下降,死亡率升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给#®场带来严重损失。
因而,很多养殖场对于母猪繁殖障碍问题都有着较高的重视。
本文对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展开探究。
1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1.1母猪先天发育不良部分母猪繁殖障碍问题的出现,是由生殖系统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
母猪因近亲交配、胚胎发育不全等因素,可能出现生殖器官畸形、生殖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容易造成繁殖障碍,出现不孕、早产、流产、死胎等现象。
同时,部分母猪生殖系统发育基本正常,但存在激素分泌问题,脑垂体功能失常,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和受孕,进而造成繁殖障碍。
1.2饲养管理不科学母猪繁殖障碍问题的出现与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也有关系。
部分养殖场在母猪饲养过程中,对饲料和饮水的控制不严格,饲料供应时不注重对饲料营养配比的均衡调控,使用劣质饲料,导致母猪营养不良,身体发育缓慢,免疫力差,难以保证顺利繁殖和胚胎成活率。
同时,也有部分养殖场不能保证饲料的清洁度,导致怀孕母猪食用霉变、受污染,甚至混入农药、杀虫鼠药物的饲料,造成母猪感染细菌、病毒,或发生中毒,影响母猪身体健康,容易造成流产或死胎等问题发生。
还有一些养殖场不重视对母猪体重的控制,导致母猪过于肥胖,进而造成母猪不发情、不排卵、难产、死胎以及一系列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出现生殖障碍问题。
除饲喂不科学外,母猪怀孕分娩过程中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助产措施运用不当,母猪圈舍环境中光照、通风、卫生条件差,运动空间不足等,也都可能对母猪的生产繁殖造成影响,导致繁殖障碍问题的发生。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几个因素母猪生产力是猪场经营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母猪的繁殖障碍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营养不良、疾病影响、环境压力等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
1. 营养不良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胚胎的生长和乳汁的分泌。
如果母猪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胎死宫内、产后产奶不足等问题。
猪场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搭配饲料,确保母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以保证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
2. 疾病影响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比如传染病、营养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母猪的繁殖系统,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流产、死产等严重后果。
在猪场的管理中,必须定期进行疾病监测与控制,及时发现并治疗母猪的疾病,以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3. 环境压力母猪怀孕和哺乳期间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环境压力过大,就会影响母猪的生理状态和繁殖能力。
比如猪舍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空气质量差、过度拥挤等都会给母猪带来不适,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效率。
猪场在建设和管理猪舍时,要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持温度适宜、保证空气清新、避免过度拥挤,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4. 饲养管理不善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就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表现。
比如饲料供给不足、饮水不洁、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脏乱等都会对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要严格执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母猪能够得到良好的饲料、饮水和饲养环境。
5. 遗传因素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母猪本身遗传性状不佳,就会影响后代的生长和发育。
在猪场的繁殖选配中,必须要选用优良的母猪,优化繁殖群体,确保后代能够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猪场的管理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繁殖选配工作,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繁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