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880.00 KB
- 文档页数:38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供应清洁的给水和排出废水。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原理、设计与运行,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熟悉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 3. 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维护;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绪论•管网的定义和作用•管网的分类和组成2. 给水管网设计•给水水源与水质要求•给水管网的水压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3. 排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的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网的流量计算方法•排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排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4. 管网的运行与维护•管网的启动和停止运行•管网的调试和优化•管网的检修和维护方法5. 案例分析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水排水管网设计问题•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采用授课和讲述的方式,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技术。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现场操作。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给水排水管网原理与设计》,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城市供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141-2013•《城镇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解答》,作者:XXX,出版社:XXX六、考核方式1.课堂小测: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2.实践实验报告:组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进行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本课程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08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__ E406、E404____________设计题目:__ 某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_——吸附工艺计算及吸附塔设计__完成日期: 2011 年 6 月16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吸附脱水就是利用某些多孔性固体吸附天然气中的水蒸气。
气体或液体与多孔的固体颗粒表面相接触,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使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浓度增大的现象。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活性铝土、活性氧化铝、硅胶和分子筛。
分子筛吸附脱水目前国外引进的,国内自行设计的都是固定床式,为保证连续工作,至少需要两塔,经常采用的是两塔或三塔。
在两塔流程中,一塔进行吸附,另一踏再生和冷却。
在三塔流程中,一塔吸附,一塔再生加热,一塔冷却。
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考虑到经济性,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中常用的是两塔脱水工艺。
关键字:吸附工艺分子筛吸附器结构1分子筛及天然气基本物性1.1分子筛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机吸附剂,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固体吸附剂。
分子筛是人工晶体型硅铝酸盐,依据其晶体内部孔穴的大小而吸附或排斥不同物质的分子,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分子筛”。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过输油管道的课程设计,学生应掌握综合运用《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的知
识进行输油管道工艺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技能,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油气长输管道
规划、可行性研究及工艺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一、管道基础数据1.设计输量(300+20×k)×104t/a2.沿线地形
管线全长.管道埋深处最低月平均地温土壤导热系数
各站的最高容许进站压力首站进站压力4.管道设计走低能力为二、油品物性
油品20℃的密度为凝点粘温关系如
1.根据管道长度、任务输量、设计压力等未知条件确认最合适的管径、管壁壁薄、管
材等级等设计参数。
2.按设计流量对管道进行热力水力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输油管道进行泵站布置及热站
布置,即确定这些站的数量和位置;
3.根据管道线路迈向及其它方面的建议调整泵站和冷却东站的边线,展开热泵站合一,并再次确认调整后各站的入、出来东站温度。
4.对输油泵机组提出参数要求,确定输油泵机组的配置方案;
5.对加热炉提出参数要求,确定各站加热炉的配置方案;
6.设计中间热泵站的工艺流程,绘制其工艺流程图;
1
7.整理输油管道工艺初步设计方案,编写初步设计报告。
四、设计报告要求
设计报告使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报告册,内容包含:1.课程设计任务书;2.排
序过程及其说明书;3.中间东站工艺流程图。
2。
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Ⅰ)说明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 11 级一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计划任务及原始资料Ⅰ、计划任务对某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进行综合设计,包括城市用水量的确定,管网定线,确定水厂及水塔的位置,泵站的供水方案设计,清水池及水塔容积计算,管网的水力计算。
设计成果有:绘制给水管道总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并编制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Ⅱ、原始资料一)城市总平面图一,比例1∶4000。
(二)城市基础资料1. 城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给水水源位置见城市总平面图。
2. 城区地质情况良好,土壤为砂质粘土,冰冻深度不加考虑,地下水位距地表8m;该市的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标高一般为310~390m。
3. 城市居住区面积119公顷,老城区占人口A万,新城区占人口B万。
给水人口普及率为95%,污水收集率90%。
一班数据:A=1.1;B=2.44. 居住区建筑为六层及六层以下的混合建筑;城市卫生设备情况,室有给排水设备和淋浴设备。
5. 本市附近某江穿城而过,在支流与干流交汇处,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318.8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317.0m,95%保证率的枯水位316.5m,常水位314.0m,河床标高312.0m,平均水面坡降3‰。
6. 由城市管网供水的工厂为造纸厂,生产能力为2吨/日(每吨纸耗水量为500m3),该厂按三班制工作,每班人数为300人,每班淋浴人数25%;该厂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厂房火灾危险性为丙级,建筑物体积约为2500m3;对水压无特殊要求,个别生产车间压力不足,自行加压解决。
7. 城市管网供水的车站用水量480米3/日;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100米3/日。
8. 未预见水及管漏系数取K=1.2。
9. 主要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有车站、公园、医院、中学等,具体集中流量见表1。
表1 公共建筑设计流量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容对某一给水管道工程进行综合设计,主要设计容包括:1.用水量计算;2.二泵站供水方案设计及清水池,水塔容量计算;3.管网定线;4.管网水力计算;5.确定水塔高度,二泵站扬程及管网各节点的水压;6.整理计算说明书;7.绘制给水管道总平面布置图、给水节点详图、水力坡线图。
某输气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1. 引言输气管道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输送方式,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石油气等气体的输送领域。
输气管道工艺设计是管道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档将对某输气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进行设计和说明。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 掌握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熟悉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输气管道工艺设计项目,并能做好设计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输气管道工艺设计概述•输气管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输气管道的工艺设计流程和要求;•输气管道工艺设计在整个工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3.2 输气管道设计流程•输气管道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输气管道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输气管道设计的文档和报告要求。
3.3 输气管道设计工具和软件•输气管道设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输气管道设计常用的软件和模型;•输气管道设计中的数据分析和优化方法。
3.4 输气管道工艺设计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实际的输气管道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对案例项目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探讨案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输气管道设计软件,进行工艺设计的实践; - 课程项目: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输气管道工艺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最终撰写设计报告。
5.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课程项目:设计报告的质量和展示效果等;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参考书目•《输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输气管道设计与建设》•《输气管道工艺设计实例分析》7.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输气管道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集输管网方案概述集输管网(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Network)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用于收集、贮存和输送油气资源。
针对不同地区和需求的特点,制定适合的集输管网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集输管网方案的基本要点,并重点讨论设计、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
设计方案地理条件考虑在制定集输管网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因素。
地形复杂的地区可能需要经过山区或河流等障碍,因此在设计管道的路径时需选择合适的线路,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气候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如寒冷地区或沙漠地区,需要考虑保温、防腐等措施。
输送能力估算集输管网方案需要准确估算管道的输送能力。
这需要考虑到供应源的产量、延长线和分支线的输送需求,以及预留的容量用于后续可能的扩展。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直径、材质等因素,以确保管道能够承受预计的压力和流量。
安全考虑在设计集输管网方案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应该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并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这包括采用先进的监测系统、防腐防腐措施、紧急停工装置等。
建设方案建设周期根据设计方案的复杂程度和管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长短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因此需要合理评估并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
材料采购和施工在建设集输管网时,材料的采购和施工是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应选择优质的管材,并进行严格的材料验收。
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管道泄漏等问题。
运输和装备在建设方案中,还需要考虑运输和装备问题。
这包括运输管材和设备到施工现场的方案,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机械。
运营方案运营维护在集输管网建设完成后,需要制定运营维护方案。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管道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管道泄漏和其他问题。
同时,还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以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其需求量逐年增长,集输管网作为天然气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壮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愈发显得重要。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对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优化设计方法与技术。
二、选题意义天然气集输管网是我国天然气输送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运营的效率对整个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化天然气集输管网设计可以帮助提高天然气运输的经济效益、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天然气输送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天然气集输管网可以根据天然气供需的不同特征,设计合理的管网系统,从而降低天然气输送的能耗和成本。
特别是在燃气运输是通过长距离管道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优化天然气集输管网对于节约运输成本的作用尤为重要。
2.保证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能源,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设计应该遵循安全、稳定的原则,从而保证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
同时,针对可能的故障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可以保证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3.提高天然气运输的环境友好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运输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优化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设计,减少泄漏和排放等问题,从而提高天然气运输的环境友好型。
4.助力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气集输管网的设计与运营,直接影响着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优化设计、提高运营效率,可以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开题报告旨在对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天然气集输管网现状分析:分析天然气集输管网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方法:根据天然气集输管网的物理特性,构建其运输模型,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和优化算法,设计出合理的管网系统。
(3)优化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评价:选择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管线,将优化的设计方案应用于该管线上,通过计算和评价,检验所设计的优化方案的效果,为天然气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探究长输管道天然气集输管网优化设计摘要: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和经济的能源,天然气被广泛地用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许多行业,特别是在发电和供热等方面,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油气资源开采的规模日益扩大,集输管网的覆盖面也日益扩大,同时,集输管网的结构也日趋复杂,风险日益加大。
因此,企业需要对集输管网进行设计优化,在节省能量和费用的前提下,保证长输管道的使用。
关键词:天然气;集输管网;长输管道;设计引言集输管网具有覆盖面广,输送距离长,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
建造集输管网,不仅要花费巨大的投资,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要花费很多的物资和人力,如果不进行合理规划,不仅会提高集输管网的建设和运营费用,而且还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对集输管网进行设计优化,不仅可以将费用降到最低,而且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对天然气的运输和利用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而且还可以保证天然气的传输安全。
1集输管网设计原则在气田的开采过程中,气田的集输网由井群、井口和气田三部分组成。
在进行管网的设计时,设计者要清楚各个环节的归属,还要进行科学的布置,才能保证在较低的费用下,保证安全、高效的输送。
然而,许多设计者对城市集中输管道的规划不够合理,造成了城市集中输管道无法适应城市的运行需要,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返工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是功能性的原理,设计者必须对集输管网的功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根据输送管道的需求和特征,在设计中将集输管网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以保证在运行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作用。
其次是安全,由于集输管网规模较大,如果发生故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所以集输管网的安全非常重要。
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既要确保在正常运行的时候,也要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有其他方案可以保障应急的安全供应。
第三,经济性原理,集输管网的布局、规模、站点位置、距离长度等因素对集输管网的建造费用有很大影响,若没有进行适当的规划,或是新增了一些不需要的站点,或是没有达到最佳距离,都会导致建造费用提高,并且在实践中,会加大燃气损耗,造成能源浪费。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071 学生姓名: xxxxx x 学号: 200744x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__ ___G304____ __ _______ __ 设计题目: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管径及壁厚设计完成日期:2010年7月2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站内管径及壁厚设计摘 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站内管径及壁厚的设计。
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等数据,并根据公式计算管径及壁厚,最后通过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
关键词:天然气 管径 壁厚天然气从井口出来,计量后进行一次节流。
一次节流后的天然气必须满足不生成水合物的最低温度和压力的条件(此前为第一段管道的设计)。
此后的天然气在管道内注入适量的抑制剂,并进行换热器换热作业,在进入分离器之间进行二次节流(此前为第二段管道的设计)。
二次节流的后,使天然气压力达到出站压力6MPa ,并使天然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此为第三段管道的设计)。
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是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管道的经济流速,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管道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一系列参数来选型并确定合适的管道。
1 相对密度1.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气体组成(%):1C -82.3,2C -2.2,3C -2.0,4C -1.8,5C -1.5,6C -0.9,2H S -7.1,2CO -2.2由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即:12345622C C C C C C H S CO M M +M +M +M +M +M +M +M 天得出:M= 16×82.3﹪+30×2.2﹪+44×2.0﹪+58×1.8﹪+72×1.5﹪+86×0.9﹪+34×7.1﹪+44×2.2﹪=13.168+0.66+0.88+1.044+1.08+0.774+2.414+0.968=20.9881.2空气相对分子质量查表得到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97。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车加油站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用)曾喜喜主编田野主审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二OO六年二月目录《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1)汽车加油站的设计内容和要求 (4)第1章加油站设计 (4)1.1 概述 (4)1.2 加油站建设基本要求 (6)1.3 加油站的总平面布置 (10)1.4 加油站的工艺计算 (16)1.5 加油站工艺配管 (18)1.6 加油站的设计要点 (22)1.7 加油站设计的编写要求 (22)第2章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2.1 拟建加油站概况 (33)2.2 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加油站设计举例 (34)一、×××加油站设计 (34)二、×××加油站区域划分及总平面布置 (35)三、×××加油站工艺设计 (39)四、加油站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56)五、参考文献 (59)附录一×××加油站课程设计图 (60)1、加油站站址确定 (60)2、卧式油罐的尺寸系列 (60)3、各种型号加油机技术参数 (60)4、加油机安装尺寸图 (61)5、采用电动计算加油机的流程 (61)6、采用齿轮泵加油流程 (62)7、加油站平面布置图 (62)8、加油站油罐装配图 (63)9、油罐收发油工艺流程图 (63)10、储油罐工艺管路示意图 (64)11、30立方油罐安装图 (64)12、30立方油罐工艺结构图 (65)附录二xx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加油站储运部分施工图 (66)1、工艺管道及自控流程图 (67)2、管线平面布置图 (68)3、详图一 (69)4、详图二、三 (70)5、1-1~6-6视图 (71)《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油气集输/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周数/ 学分:2周/2学分先修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泵和压缩机、原油流变性及测量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专业班级:油气储运2020-1学生姓名:严小林学号:2020520427 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 K809 ___________ __设计题目:___某天然气集输站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物性运算及吸取塔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完成日期:2021年12月8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目录摘要 (2)1 总论 (3)2 天然气的基础资料 (4)3 天然气差不多物性运算 (6)3.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的运算 (6)3.2天然气密度的确定 (7)3.3气体特性系数C (8)3.4天然气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8)3.5爆炸极限的运算 (9)3.6天然气水汽含量运算 (11)4 吸取塔的设计运算 (15)4.1吸取塔选型 (15)4.2吸取塔工艺运算 (16)4.2.1进塔贫甘醇浓度的确定 (16)4.2.2脱水量及贫三甘醇用量的确定 (17)4.2.3吸取塔塔板数的确定 (19)4.2.4吸取塔径的确定 (23)4.2.5泡罩塔板要紧结构参数及选用 (24)4.2.6塔盘形式的选择 (25)4.3吸取塔高度 (26)4.4除沫器选择与运算 (26)4.5吸取塔塔体强度运算 (28)5 总结 (30)……参考文献 (31)摘要本文依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井站场工艺设计中的天然气物性运算。
流体输配管网重庆大学课程设计
项目背景
流体输配管网是工业生产、民生用水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本次课
程设计中,我们选择以重庆大学某实验楼为案例,设计该实验楼的冷却水输配管网。
本文档旨在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说明和详细阐述设计方案。
项目概述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包括水泵站、水箱、管道和配件等构成要素
的冷却水输配系统,以更好地满足实验楼的冷却水需求。
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工业标准,同时结合实验楼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力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设计要求
为确保设计方案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设定以下设计要求:
1.设计管道的流量和压力均要满足实验楼的冷却水需求;
2.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设计方案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设计基础
为了更好地完成冷却水输配系统的设计,需要我们具备以下基础:
1.控制流量和压力的能力;
2.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盈利性;
3.掌握基本的流体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基础。
1。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车加油站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用)曾喜喜主编田野主审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二OO六年二月目录《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1)汽车加油站的设计内容和要求 (4)第1章加油站设计 (4)1.1 概述 (4)1.2 加油站建设基本要求 (6)1.3 加油站的总平面布置 (10)1.4 加油站的工艺计算 (16)1.5 加油站工艺配管 (18)1.6 加油站的设计要点 (22)1.7 加油站设计的编写要求 (22)第2章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2.1 拟建加油站概况 (33)2.2 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加油站设计举例 (34)一、×××加油站设计 (34)二、×××加油站区域划分及总平面布置 (35)三、×××加油站工艺设计 (39)四、加油站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56)五、参考文献 (59)附录一×××加油站课程设计图 (60)1、加油站站址确定 (60)2、卧式油罐的尺寸系列 (60)3、各种型号加油机技术参数 (60)4、加油机安装尺寸图 (61)5、采用电动计算加油机的流程 (61)6、采用齿轮泵加油流程 (62)7、加油站平面布置图 (62)8、加油站油罐装配图 (63)9、油罐收发油工艺流程图 (63)10、储油罐工艺管路示意图 (64)11、30立方油罐安装图 (64)12、30立方油罐工艺结构图 (65)附录二xx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加油站储运部分施工图 (66)1、工艺管道及自控流程图 (67)2、管线平面布置图 (68)3、详图一 (69)4、详图二、三 (70)5、1-1~6-6视图 (71)《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油气集输/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周数/ 学分:2周/2学分先修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泵和压缩机、原油流变性及测量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__专业班级 : 油储 12-2学生姓名 :某某某学号: 123456789设计地点(单位) ________K802______ __ ________ __设计题目 :某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加热器设计计算_完成日期:2015年6月25日指导教师评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 :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 _______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关于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中的加热器设计计算,多年来,在油气集输加热领域一直采用管式炉及水套炉。
这些传统炉型固然有它的特点和优势,但这些炉型在其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加热炉的使用寿命减短,设备的不正常损坏,增加维修费用,并在运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次课程设计打破传统设计加热炉选型手段,设计了以水为相变换热原理的新型真空相变加热炉,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加热炉存在的问题。
文章从加热炉的基本原理入手,参照《油田加热炉》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GB/T 21435-2008 《相变加热炉》的设计手册。
系统的阐述了加热炉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对加热炉的特点分析及选型依据,介绍了真空加热炉的工作原理,着重的阐述了真空相变加热炉的设计步骤和计算过程,总结了真空相变加热炉这种新型炉型在油田集输加热系统中占有良好的前景。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1. 概述输气管道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石油天然气从储气库、气田或其他生产地点输送到终端用户。
输气管道具有运输距离远、供应周期长、运输量大等特点,因此,安全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将来从事石油天然气工业输气管道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的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2. 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了解输气管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熟悉输气管道的设计流程和要点;•掌握输气管道的管路计算、压力计算、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了解输气管道施工、安装、调试和验收的各个环节;•掌握输气管道的监测、检修、维修和管理方法;•熟悉现有输气管道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输气管道工程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 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涉及输气管道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主要包括:3.1 输气管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输气管道的定义和用途;•输气管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输气管道的特点和危害。
3.2 输气管道的设计流程和要点•输气管道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输气管道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输气管道的运行参数和设计指标。
3.3 输气管道的管路计算、压力计算、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输气管道管路计算和压力计算;•输气管道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输气管道防腐蚀和耐久性设计。
3.4 输气管道的施工、安装、调试和验收•输气管道的施工和安装;•输气管道的调试和验收;•输气管道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3.5 输气管道的监测、检修、维修和管理方法•输气管道的监测和检修;•输气管道的维护和管理;•输气管道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6 现有输气管道设备和技术发展现状•管道防腐技术的进展;•新型材料在管道工程中的应用;•管道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 .. . .. .. .. ..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课 程 题 目 院 系 专业班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15日 . .. .
.. .. .. .. 目 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 2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 2 (二)设计任务 ................................................... 2 二、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方法 ........................................... 4 (一)油气集输管网的常见流程 ..................................... 4 (二)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 ............................. 6 三、油气混输管线的工艺计算公式 ....................................... 7 (一)热力计算公式 ............................................... 7 (二)水力计算公式 ............................................... 8 (三)混输管线中有关油气物性参数的计算 .......................... 10 四、PIPEPHASE软件 .................................................. 13 (一)PIPEPHASE软件介绍 ........................................ 13 (二)PIPEPHASE软件计算过程 .................................... 15 五、设计结果及分析 .................................................. 23 (一)选择的基本参数 ............................................ 23 (二)设计所得参数 .............................................. 24 (三)结果分析 .................................................. 36 结束语 .............................................................. 37 . .. .
.. .. .. ..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油气集输系统是将油田油井生产的油气产物加以收集、处理直至输送到用户的全过程的主体体现。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是油、气在油田部流向的总说明。油气集输流程可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和储运四个工艺段,其中集油部分是将分井计量后的油气水混合物汇集送到油气水分离站场,该部分是油田地面生产的投资大户与耗能大户,选择合理的集油工艺流程可为整个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节能、低耗和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油气集输集油管网一般包括井口至计量站及计量站至转油站的管线。其工艺设计应解决下列问题:确定输油能力、输送工艺、敷设方式、管线埋深、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其中确定输油能力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指根据要求的输油量及其他已知条件,确定管径。管线的管径直接影响管线的建造费用和经营成本。一般加大管径可使介质输送压力降低而减少动力消耗,对于热输管线来说可增大散热,但从总效应来看,虽使运营费用降低了,但管材消耗增多,建造费用高。因此,合理选择管径,使管线具有经济、合理的输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油气集输集油管网的工艺设计,了解油气集输管线的作用及分类,管线设计的一般问题;掌握油气集输管线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力计算及水力计算;熟悉油气集输管网工艺设计的过程;熟悉油井产量、油品物性、运行参数、管线保温方式等已知条件的确定;利用PIPEPHASE软件,计算出管网设计得出的各段集输管线的管径,并对温降与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
1.基础数据 (1)物性参数 ρ油=865.4 kg/m3; ρ气=0.86 kg/m3; ρ水=1000 kg/m3。 (2)单井参数(见附表) . .. . .. .. .. .. 比容:0.45~0.5 kcal/ kg℃; 油品黏度:7.9cp(50℃),9.9 cp(20℃)。 (3)单井管线 长度:200~500米(自己在井位图中测量并按照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 传热系数:1.38W/ m2℃。 (4)管径系列(mm) φ48×3.5, φ60×3.5, φ76×4.5,φ89×4.5,φ114×4.5,φ159×6,φ219×6,φ273×7。 (5)环境温度 t0=-8℃
2. 设计任务 油田某区块有40口油井,一个转油站。各油井基础数据见附表,集输管网如图所示。现拟在该区块设计4~5个计量间,请据已知条件完成管网设计。097班设计单管环状掺水流程。 . .. .
.. .. .. .. 二、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方法 (一)油气集输管网的常见流程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主要取决于各油田地质条件、油井产量、原油的物理性质、自然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国外油气集输流程的发展趋势基本是小站计量,大站集中处理,密闭输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总的有两种流程:高凝、高粘原油的加热输送流程,单管或双管不加热密闭混输流程。
1.单管热输流程 在井场设加热炉提高油井流温度后,沿出油管线流入计量站。被计量油井井流先经加热后进入计量分离器,在分离器分成气、液两相并在计量后重新汇合。不计量的油井井流在计量站管汇处混合后,经加热并和计量油井井流混合送往下游。 (1)流程优点: 1)井口设水套炉,除用来加热井口原油外,还可用于热油循环清蜡; 2)节省管道投资; 3)计量站设备规模小;对不同类型油品的适用围广。 (2)流程缺点: 1)停井或作业期间管道易堵塞; 2)加热炉分散,管理难度大; 3)能耗高; 4)对于无气或少气的油井,需敷设供气管道。
2.单管冷输流程 在出油、集油、输油管线中输送油气水混合物、含水原油和出矿原油,以及在集气、输气管线中输送未经处理和出矿天然气时,采用不需加热的连续输送工艺,一般适用于稀油油田开采初期及中期,辽河油田稀油区块应用较多。 (1)流程优点: . .. . .. .. .. .. 1)流程简单,节省投资,施工速度快,投产见效早; 2)计量站流程简单,设备小。 (2)流程缺点: 1)对油品要求条件高; 2)井口回压高。
3.双管掺活性水流程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分出的油井采出水在供热站加热、增压后通过单独的管线送至计量站,经计量站阀组分配、输送到各井井口。热水由井口掺入油井出油管线。热水提高井流温度、降低液相粘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出油管线的出量。从井口到计量站有两条管线,一条是出油管线,一条是热水管线,属双管流程。 (1)流程优点: 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 2)投产容易,停产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安全; 3)不设加热炉,能耗低; 4)井口流程简单,易实现油井集中控制和自动化; 5)井口回压低。 (1)流程缺点: 1)各井掺水量不易控制; 2)计量工艺复杂。
4.双管掺稀油流程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分出的油井采出热油在供热站加热、增压后通过单独的管线送至计量站,经计量站阀组分配、输送到各井井口。热油由井口掺入油井出油管线。热水提高井流温度、降低液相粘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出油管线的出量。从井口到计量站有两条管线,一条是出油管线,一条是热油管线,属双管流程。 (1)流程优点: 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 2)投产容易,停产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安全; 3)不设加热炉,能耗低; 4)井口流程简单,易实现油井集中控制和自动化; 5)井口回压低。 (2)流程缺点: . .. . .. .. .. .. 1)各井掺水量不易控制; 2)计量工艺复杂。
5.三管伴热流程 这种流程与掺热水流程相似,热水从供热站通过单独的管道,增压后送到计量站,再经阀组分配输送到井口。从井口返回时热水并不掺入集油管线中,回水管道与集油管线保温在一起,一直伴随到计量站进而到接转站,利用两管之间的换热,达到安全集油的目的。 (1)流程优点: 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 2)井场简化、集中计量、集中管理,便于实现油井集中管理及自动化; 3)停井和作业方便,不会堵塞管道; 4)比掺液流程计量简单。 (2)流程缺点: 1)投资大; 2)运行费用高; 3)受伴热系统限制,油井集输半径短。
(二)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
1.油气集输系统任务 由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中物流流经的装置、设备、管网等构成的流程网络。从井口收集油井产出液(油、气、水),并把它们输送到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进行计量、分离、净化等工作,最后输送到油库用于原油外输。
2. 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 (1)根据油井的数量估算出所需计量间个数。 (2)根据油井分布采取就近和互不交叉原则,在图纸上画出转油站和计量间的大致位置。 (3)适当调整计量间位置,尽量确保管线长度在200至500m之间。 (4)将设计完的管网在PIPEPHASE中建模,适当调整掺水率和管径以确保温度和压力在规定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