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溶剂物化性能
- 格式:pptx
- 大小:318.76 KB
- 文档页数:53
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⑷溶剂化作用;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一、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二、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
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⑷溶剂化作用;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粘度(20℃)/mPa·s; —介电常数名称沸点密度粘度波长极性E T(30) 介电分子量溶解性水100 1 1 268 10.2 63.1 58.8 18二甲亚砜189 2.24 268 7.2 45 48.9 78.14 DMSO能与水、醇、醚、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等混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化合物乙二醇197 1.1155 19.9 210 6.9 56.3 26.33 62.07 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甲醇64.9 0.7914 0.6 210 6.6 55.5 32.6 32.04 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二甲基甲酰胺152.8 0.92 270 6.4 43.8 36.71 73.10 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苯胺184 4.4 - 6.3 44.3 6.98乙酸118 1.28 230 6.2 51.9 6.19乙腈81.1 0.37 210 6.2 46 37.5 41.05 相对密度0.79,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硝基甲烷101 0.67 330 6 46.3 38.6丙酮56.5 0.32 330 5.4 42.2 20.5 58.08 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油类混溶吡啶115 0.97 305 5.3 40.2 12.3二恶烷; 二氧六环102 1.04 1.54 220 4.8 36 2.21 88.11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2-丁酮80 0.8054 0.43 330 4.5 72.11 甲基乙基酮能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20℃时,水中溶解度26.8%(w),水在2-丁酮中的溶解度11.8%(w)。
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油混溶。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常用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形态/毒性熔点/℃ 沸点/℃ 闪点/℃ 折光率密度溶解度甲醇 methanol CH 4O CH 3OH 32.04 无色液体/ 有毒,神经视力损害 -97.7 64.7 11 201.3284 2040.7913misc aq,alc,eth,chl 乙醇 ethanolC 2H 6OCH 3CH 2OH46.07 无色液体/微毒,麻醉 -117.378.5 13 201.3611 2040.7894 misc aq,alc,eth,chl 乙醚ethoxy ethane/ diethyl etherC 4H 10O 2 (CH 3CH 2)2O74.12无色液体/麻醉性能 -116.334.6-45201.35272040.71346 aq(100); misc alc,eth,chl 丙酮 acetone/ propanoneC 3H 6O CH 3CCH 3O 58.08 无色液体/微毒,麻醉 -95.3556.2 -20 201.35912040.7908miscaq,alc,chl,DMF乙酸 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C 2H 4O 2 CH 3COOH60.05 无色液体/ 低毒,刺激 16.7 117.939(CC) 201.37182041.0492 misc aq,alc,eth,CCl 4 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C 4H 6O 2CH 3COCCH 3O O102.09无色液体/低毒,刺激 -73.1140.0 54(CC) 201.39042041.0820s eth,chl;slowly s aq 二氧六环1,4-dioxaneC 4H 8O 2OO88.11无色液体11.8101.212201.42242041.0329miscaq,alc,eth,chl,bz,PE苯benzene C 6H 678.12 无色液/中毒;神经,造血损害 5.5 80.1-11(CC)201.50112040.87870.17 aq;misc most org solv 甲苯methylbenzene/ tolueneC 7H 8CH 392.14 无色液/剧毒;刺激; 神经损害-94.9 110.6 4 201.49602040.8660misc aq,alc,eth,chl;0.067 aq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形态/毒性熔点/℃沸点/℃闪点/℃折光率密度溶解度氯仿chloroform CHCl3 CHCl3119.39 无色液体/ 强麻醉,易转变光气-63.6 61.1 201.44592041.48320.50 aq;miscalc,eth,bz,PE,CCl4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CH2Cl2 CH2Cl284.93无色液体/中毒,麻醉-95 40 none 201.42462041.32651.3 aq;misc alc, eth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 CCl4153.82无色液体/中毒; 心,肝,肾损害-22.99 76,54 none 201.46072041.59400.05 aq;misc alc, eth, bz,PE,CS2,chl乙酸乙酯ethylacetateC4H8O2 CH3COC2H5O88.11无色液体/低毒,麻醉-83.58 77.06 -4 201.37232040.90039.7 aq;misc alc,acet,chl,eth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C4H8OO72.11无色液体/麻醉,肝肾损害-108.5 65 -14 201.40502040.8892misc aq, alc, eth, PE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C2H6OSSO78.13无色液体/微毒类18.5 189.0 95 201.41702041.101s alc, acet, bz, chl乙腈acetonitrile C2H3N CH3CN 41.05 无色液体/ 中毒,刺激-44 81.6 6 151.34601540.7875misc aq, acet, alc,chl, eth, EtOAc吡啶pyridine C5H5N N79.10无色液/麻醉,刺激;肝肾损害-41.6 115.2 20 251.50672540.9827misc aq, alc, eth石油醚petroleumether戊烷+正已烷无色液体/低毒60-90 0.63-0.66misc bz, eth, chl,CCl4石油醚petroleumether戊烷+正已烷无色液体/低毒35-60 -49 201.36300.63-0.66misc bz, eth, chl,CCl4正丁醇1-butanol C4H10O C3H7CH2OH 74.12 无色液体/ 低毒;麻醉-89.5 117.7 37 201.39932040.80977.4 aq; misc alc, eth名称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形态/毒性熔点/℃沸点/℃闪点/℃折光率密度溶解度异丙醇2-propanol C3H8O (CH3)2CHOH 60.10 无色液/微毒,刺激,视力损害-89.5 82.4 12 1.377220 2040.7855misc aq, alc, chl,eth硝基苯nitrobenzene C6H5NO2 NO2123.11 无色液体/中毒性5.8 210.8 88 1.554615 1541.205v s alc, bz, ethN,N-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C3H7NO HC CH3CH3O73.10无色液体/低毒,刺激-60.4 153.0 57 2540.9445 1.430520misc aq, alc, bz,eth*CC-Closed Cup:闪点试验用闭杯misc-soluble in all proportions(miscible):可混溶的aq-aqueous, water:水alc-alcohol (ethanol usually):乙醇bz-benzene:苯eth-diethyl ether:二乙醚chl-chloroform:氯仿acet-acetone:丙酮PE-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s- soluble:可溶的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共沸混合物组分的沸点/℃共沸物的组成(质量)/% 共沸物的沸点/℃乙醇-乙酸乙酯78.3,78.0 30:70 72.0 乙醇-苯78.3,80.6 32:68 68.2乙醇-氯仿78.3,61.2 7:93 59.4 乙醇-四氯化碳78.3,77.0 16:84 64.9 乙酸乙酯-四氯化碳78.0,77.0 43:57 75.0甲醇-四氯化碳64.7,77.0 21:79 55.7 甲醇-苯64.7,80.4 39:61 48.3氯仿-丙酮61.2,56.4 80:20 64.7甲苯-乙酸101.5,118.5 72:28 105.4乙醇-苯-水78.3,80.6,100 19:74:7 64.9实验室常用酸、碱的浓度试剂名称密度(20℃)g/ml 浓度mol/L 质量分数浓硫酸1.84 18.0 0.960 浓盐酸 1.19 12.1 0.372 浓硝酸 1.42 15.9 0.704 磷酸 1.70 14.8 0.855 冰醋酸 1.05 17.45 0.998 浓氨水0.90 14.53 0.566 浓氢氧化钠 1.54 19.4 0.505一些溶剂与水形成的二元共沸物溶剂沸点/℃共沸点/℃含水量/%溶剂沸点/℃共沸点/℃含水量/%氯仿61.2 56.1 2.5 甲苯110.5 85.0 20 四氯化碳77.0 66.0 4.0 正丙醇97.2 87.7 28.8 苯80.4 69.2 8.8 异丁醇108.4 89.9 88.2 丙稀腈78.0 70.0 13.0 二甲苯137-40.5 92.0 37.5 二氯乙烷83.7 72.0 19.5 正丁醇117.7 92.2 37.5 乙睛82.0 76.0 16.0 吡啶115.5 94.0 42 乙醇78.3 78.1 4.4 异戊醇131.0 95.1 49.6 乙酸乙酯77.1 70.4 8.0 正戊醇138.3 95.4 44.7 异丙醇82.4 80.4 12.1 氯乙醇129.0 97.8 59.0 乙醚35 34 1.0 二硫化碳46 44 2.0 甲酸101 107 26常用显色剂及配制方法1、碘: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配制方法: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醋酸正丙酯溶度参数醋酸正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溶解性、溶解度参数及其对溶液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醋酸正丙酯的溶解性醋酸正丙酯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
它能够在水中溶解,但溶解度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醋酸正丙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较长的烷基链,使其极性较低,难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二、醋酸正丙酯的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是描述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
常用的溶解度参数包括极性参数(P)、极性-极性分散参数(δP)、极性-极性吸引参数(δH)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对于醋酸正丙酯来说,其溶解度参数为:P = 2.80、δP = 0.00、δH = 0.00。
其中,P表示溶质的极性,δP表示溶剂的极性-极性分散性,δH表示溶剂的极性-极性吸引性。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判断醋酸正丙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三、醋酸正丙酯的溶解度参数对溶液性质的影响醋酸正丙酯的溶解度参数对溶液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预测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
通过比较溶剂和溶质的溶解度参数,可以估计溶液中溶质的溶解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解度参数还可以用来研究溶液的物化性质。
比如,通过测定醋酸正丙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参数,可以推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弱,进而了解溶质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溶解度参数还可以用来优化溶解过程。
通过调节溶质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以控制溶解过程的速率和效果,提高溶解度和溶液的稳定性。
四、总结醋酸正丙酯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溶解性,但溶解度较小。
其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预测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研究溶液的物化性质,并优化溶解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醋酸正丙酯的溶解性及其溶解度参数,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提高溶解效果和溶液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1. 孙宝珍, 张子淇. 有机物理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2. 刘世骏, 张晓梅. 有机化学实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常用醚类溶剂1. 介绍醚类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的有机溶剂。
醚类溶剂以其良好的溶解性、较低的挥发性和化学惰性而备受欢迎。
本文将对常用醚类溶剂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常见的醚类溶剂以下是常见的醚类溶剂:•乙醚(Ether)•二甲醚(Dimethyl Ether)•异丙醚(Isopropyl Ether)•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乙二醇二甲醚(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EGDME)•二乙二醇二甲醚(Di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DEGDME)3. 物理性质醚类溶剂通常具有以下物理性质:•无色液体•较低的沸点和熔点•较低的密度•溶解性强,可以溶解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挥发性较高•微弱的特殊气味(如乙醚的“苍蝇水味”)4. 制备方法常用醚类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4.1 醇醚化反应醇醚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制备醚类溶剂的方法。
该反应通过在醇分子中引入醚键来生成醚类化合物。
例如,乙醇可以通过与硫酸反应生成乙醚。
4.2 甲醇脱水反应甲醇脱水反应是一种制备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方法。
该反应通过将甲醇与叔丁醇反应,经过脱水反应生成MTBE。
4.3 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是一种制备二甲醚和异丙醚的方法。
该反应通过在醇分子中引入烷基基团来生成醚类化合物。
5. 应用领域由于醚类溶剂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质和溶解性能,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5.1 化学合成醚类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领域。
它们可以作为溶剂或反应介质,在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醚类溶剂可用于溶解、反应和分离有机化合物。
5.2 色谱技术醚类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色谱技术中。
醚类溶剂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中被用于溶解和迁移样品分子,从而实现分离和检测。
技术指标1,4-二甲基哌嗪产品应用1,4-二甲基哌嗪是一种无色液体。
这是可与水混溶,几乎所有常用的有机溶剂。
1,4-二甲基哌嗪物化性能:常温下为无色至浅黄色液体,溶于水。
相对密度0.86;沸点131℃;闪点22°C;凝固点-0.1°C;1,4-二甲基哌嗪应用简介:该产品可用于聚氨酯的发泡/凝胶平衡催化剂,可用于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和涂料,胶粘剂等,有利于泡沫开孔.也可用于医药中间体等其它中间体。
应用中间体,可用于在生产中:杀虫剂,作物保护剂,也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固化剂的环氧树脂。
产 品 规 格项目 指标外观 含量(%) 无色至浅黄色液体>99.0水分(%) <0.5注意事项:●眼睛接触Eye contact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minute.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symptoms occur.●皮肤接触Skin contact如与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
在衣物及鞋子再次使用前,应彻底清洗。
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In case of contact, immediately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Clean shoes thoroughly before reuse.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symptoms occur.●吸入Inhalation将患者从暴露处移出,使其保持温暖并休息。
如果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由有资质的人员实习人工呼吸或者供氧。
优选文档有机溶剂特点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理化性质:(1〕分子式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3〕结构式 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6〕沸点〔℃〕:(7〕相对密度〔水 =1〕:(8〕相对密度〔空气 =1〕:(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健康危害(1〕侵入路子:吸入、食入、经皮吸取(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剂。
第一引起愉悦,尔后控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愉悦、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远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病症,以及头痛、头晕、疲倦、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远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精神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计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远接触可引起无聊、脱屑、皲裂和皮炎。
3.抢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走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防范措施:〔 1〕呼吸系统防范:一般不需防范,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范:一般不需防范。
〔3〕身体防范: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范:戴一般作业防范手套。
5.危险种类:〔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 %〕:〔5〕爆炸上限〔 %〕:〔6〕危险特点: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杂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响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机溶剂物理性质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以及工业领域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和熔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
本文将对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
一、溶解性有机溶剂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溶解能力。
有机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最常见的包括矿物质、聚合物和有机小分子。
这种溶解性是由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
通常来说,极性溶剂如水和醇类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而非极性溶剂如苯和石油醚则适合溶解非极性溶质。
有机溶剂的溶解性可以通过溶解度实验来确定,通过改变温度、溶剂浓度和溶质性质等因素,可以调节有机溶剂的溶解能力。
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是指其易挥发的特性。
不同的有机溶剂具有不同的挥发性,这取决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醇类和醚类,通常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在常温下蒸发。
相比之下,高沸点的有机溶剂,如酮类和酯类,挥发性较低,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蒸发。
了解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有助于正确选择溶剂,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实现合适的操作条件。
三、密度有机溶剂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溶剂所含物质的质量。
不同有机溶剂的密度各异,这与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有关。
对于液体混合物,密度差异也导致了有机溶剂的分层现象。
了解有机溶剂的密度有助于在实验室和生产过程中分离和纯化产物。
四、熔点和沸点有机溶剂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指在常压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与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些物理性质对于有机溶剂的选择和配制都有重要意义。
结论有机溶剂在化学、材料科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物理性质对于实际操作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和熔点等性质,有助于合理选择溶剂、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的优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环丁砜的化学性能环丁砜化学性质稳定,在酸、碱存在的一般条件下,不发生聚合或分解反应。
环丁砜的用途◆由于环丁砜具有高溶解性和高选择性,适用于石化行业,在芳烃抽提及天然气脱硫净化中,成为广泛应用的优良溶剂。
◆由于环丁砜是高纯度、高沸点的多效极性溶剂,使用于化工行业,在医药、农药、染料、香料、特种工程塑料及多种化工产品生产中用做卤化、甲基化、有机合成、缩合与聚合反应的溶剂。
环丁砜产品的安全性。
◆本品为低毒物质,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 >1900 mg/kg .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定》危险货物分类标准,环丁砜不属于危险货物,不属于海洋污染物,可作普通货物运输。
产品包装及运输◆本产品用200L镀锌铁桶包装,每桶氮封,净重不小于250KG。
◆可用集装箱或液体罐装运输。
环丁砜纯度:CP 包装:1kg中文名称:环丁砜(又名:四氢噻吩砜)英文名称: SULFOLANE结构式:分子式:C4H8O2S分子量:120.17纯环丁砜的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无味固体,在27~28℃时,熔化成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30 ℃): 1261 Kg/m3冰点: 27.6 ℃沸点: 285 ℃闪点(闭口杯法): 170 ℃溶解性: 可与水、混合二甲苯、甲硫醇、乙硫醇混溶,也可溶于芳烃和醇类。
环丁砜的化学性质:环丁砜化学性质稳定,在酸、碱存在的一般条件下,不发生聚合或分解反应。
环丁砜产品的安全性:本品为低毒物质,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LD50>1900mg/Kg 。
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危险货物分类标准,环丁砜不属于危险货物,不属于海洋污染物,可作普通货物运输。
几种常用溶剂的物理性质丙酮物理性质丙酮结构式[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94.6相对密度(水=1):0.80沸点(℃):56.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临界压力(MPa):4.72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闪点(℃):-20爆炸上限%(V/V):13.0引燃温度(℃):465爆炸下限%(V/V):2.5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正己烷物化性质【熔点(℃)】-95.3【沸点(℃)】68.74【闪点(℃)】-23【密度(D.)】:0.692 g/mL at 20 ℃[2]【爆炸下限%(VN)】1.2%【爆炸上限%(VN)】7.4%【性状】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乙醇混溶,溶于丙酮,与甲醇不互溶甲醇理化性质编辑物理性质物态液体颜色透明,无色气味纯品清淡,类似乙醇;粗品刺激难闻熔点-98 °C(lit.)沸点64.5~64.7 °C(lit.)密度0.791 g/mL at 25 °C 闪点52 °F(约11°C)蒸气密度 1.11 (大气压=1)log P(辛醇/水分配系数)-0.69[4]蒸气压127 mm Hg(25°C)[5] 410 mm Hg(50°C)折射率n20/D 1.329(lit.)爆炸上限%(V/V):44.0 爆炸下限%(V/V): 5.5沾染量<10(APHA)水溶解性易溶储存条件室温水物理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沸点:100℃(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
凝固点:0℃三相点:0.01℃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比热容:4.186kJ/(kg·℃)0.1MPa 15℃蒸发潜热:2257.2kJ/(kg)0.1MPa 100℃title密度:1000 kg/m3(4℃时)。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