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66
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一、硬件系统:(一)CPU 运算和控制中心:起“心脏”作用。
1、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
2、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 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像寄存器。
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结果存入输出映像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3、组成: 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二)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
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1、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
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
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
2、用户存储器: 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
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
用户使用的。
断电内容消失。
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 年。
(三)输入/输出(I/O )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相当于人的眼睛、跺、鼻子手、脚是联系外部信息和大脑(CPU )的桥梁。
1、输入接口: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极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极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
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
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PLC的硬件组成和功能介绍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设备。
它通过编程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监测。
而PLC的核心部分就是它的硬件组成。
本文将介绍PLC的硬件组成和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PLC。
一、PLC的硬件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PLC的中央处理器是其核心部件,类似于人的大脑。
它负责执行各个输入输出(I/O)模块的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的运算。
中央处理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等组成,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任务。
2. 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PLC的输入输出模块是连接PLC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它负责接收外部信号的输入,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外部设备。
输入模块将外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输出模块则将中央处理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外部设备可以识别的信号。
3. 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PLC提供电力供应,确保其正常运行。
电源模块通常具备过载保护、输入电压稳定性等功能,以保证PLC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允许PLC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通过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计算机、上位机、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指令传输,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二、PLC的基本功能1. 输入信号读取和处理PLC通过输入模块读取外部传感器和开关等设备的状态信号。
输入信号经过滤波、采样和数据处理等操作后,被中央处理器用于逻辑判断和控制。
2. 逻辑运算和控制中央处理器利用输入信号和程序中设定的逻辑条件进行逻辑运算,得出控制结果。
它根据程序的指令,控制输出模块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执行器、电机、阀门等执行设备的状态。
3. 数据存储和处理PLC除了控制功能外,还具备大容量的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数据和运行日志等信息。
中央处理器负责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实现对系统状态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PLC的硬件与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用于控制机器和工艺流程。
PLC的硬件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
PLC的工作原理基于输入/输出(I/O)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控制。
PLC通过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传感器或开关信号,如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或按钮等。
PLC将这些输入信号处理并基于预设的程序和逻辑规则进行判断。
根据程序的要求,PLC会控制输出模块,如电动机驱动器、气动阀门、启动/停止信号等。
通过控制这些输出设备,PLC可以实现对机器和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
在PLC的工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
1.扫描输入:PLC周期性地扫描输入模块,读取输入信号的状态。
这些输入信号可以是数字值(例如开关状态:开关/关)或模拟值(例如传感器测量值)。
2.程序执行:PLC会根据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逻辑控制。
程序可以是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或结构化文本语言(STL)等。
程序中包含了一系列的逻辑判断、运算和控制指令。
3.状态更新: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PLC会更新自身的状态。
这些状态包括内部数据和输出模块状态。
内部数据可以用于记录和存储系统的状态,而输出模块的状态则决定了输出设备的控制信号。
4.输出控制:PLC将根据程序的要求,控制输出模块的状态。
输出信号通常用于控制执行机构,如电动马达、气动执行器等,以实现具体的控制目标。
PLC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它能够承受恶劣环境条件,如高温、湿度和电磁干扰。
此外,PLC具有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修改。
通过更换I/O模块或更换CPU,PLC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更复杂的控制功能。
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运行程序,扫描输入和控制输出。
它包含一个内部时钟和控制逻辑,用于执行指令和决策。
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其硬件和软件两个部
分的配合运行。
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传感器、按钮等),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电机、阀门等)。
通信模块可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负责执
行程序的运行与控制。
软件部分主要由编程软件、编程语言和程序组成。
在编程软件中,用户可以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指令表和结构化文本等。
编写好的程序会被下载到PLC的中央处理器中,由CPU执行。
程序中包含了一系列
的逻辑和控制算法,根据设定的条件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输出信号的状态。
PLC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
1. 输入信号采集:PLC的输入模块将外部传感器或按钮等接
入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上传给中央处理器。
2. 程序执行:中央处理器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和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程序可以包含逻辑判断、计算、数据存储等功能。
3. 输出控制:中央处理器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如打开或关闭电机、开关阀门等。
4. 监控和通信:PLC会不断地监测输入信号的状态,并将控制结果反馈给运行监控系统或其他设备。
同时,PLC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总结起来,可编程控制器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信号,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并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plc硬件电路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中的数字计算机。
其硬件电路是PLC工作的基础,下面是PLC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
1. 电源电路:PLC的电源电路主要用于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供给PLC的各个模块。
一般情况下,电源电路会对输入电源进行滤波和稳压处理,以确保PLC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CPU(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CPU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组成。
通过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和执行控制程序,CPU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逻辑条件对输出模块进行控制。
3. 输入模块:输入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输入,如传感器的信号、按钮开关的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CPU进行处理。
4. 输出模块:输出模块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输出,如驱动电机、控制灯光等。
CPU根据控制程序的运行结果生成相应的输出信号,并通过输出模块将信号送到外部设备。
5. 总线系统:总线系统用于连接CPU、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总线系统可以是串行总线或并行总线,具体类型取决于PLC的设计和应用需求。
6. 存储器: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PLC的控制程序、数据和程序运行时需要的临时数据。
存储器可以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操作数据。
7. 时序电路:PLC中的时序电路用于控制各个模块之间的时序关系,保证整个PLC系统按照预定的时间序列运行。
时序电路可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确定控制循环的时序。
通过以上硬件电路的协同工作,PLC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业控制任务,实现对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本内容是山东PLC培训专业授课内容章节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软硬件组成详细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原本应简称PC,为了与个人计算机专称PC相区别,所以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定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但并非说PLC只能控制逻辑信号。
PLC是专门针对工业环境应用设计的,自带直观、简单并易于掌握编程语言环境的工业现场控制装置。
PLC的基本组成PLC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缩写为I/O,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外部设备接口、扩展接口等)、外部设备编程器及电源模块组成,见图1。
PLC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通过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外部则根据实际控制对象配置相应设备与控制装置构成PLC控制系统。
1.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并集成在一个芯片内。
CPU通过数据总线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总线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编程器和电源相连接。
小型PLC的CPU采用8位或16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如8031、M68000等,这类芯片价格很低;中型PLC的CPU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如8086、96系列单片机等,这类芯片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运算速度快且可靠性高;而大型PLC则需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CPU按照PLC内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控制系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存储器PLC内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数据等。
1)系统程序存储器PLC系统程序决定了PLC的基本功能,该部分程序由PLC制造厂家编写并固化在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主要有系统管理程序、用户指令解释程序和功能程序与系统程序调用等部分。
系统管理程序主要控制PLC的运行,使PLC按正确的次序工作;用户指令解释程序将PLC的用户指令转换为机器语言指令,传输到CPU内执行;功能程序与系统程序调用则负责调用不同的功能子程序及其管理程序。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由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存储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
PL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数字逻辑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通过输入信号的检测和处理,控制输出信号的状态,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一、PLC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PLC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处理逻辑运算和控制输出信号。
2.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如传感器信号、按钮信号等,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进行处理。
3. 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执行器,如电机、气缸等,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4.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等信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5.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人机界面、上位机等,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交换。
6. 电源模块:为PLC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输入信号检测、逻辑处理和输出信号控制。
1. 输入信号检测: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进行处理。
输入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2. 逻辑处理: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判断,确定所需的控制操作。
这些程序通常使用类似于 ladder diagram(梯形图)的编程语言编写。
3. 输出信号控制:CPU根据逻辑处理的结果,控制输出模块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外部执行器的运行。
输出信号可以是控制电机、气缸等设备的开关信号。
三、PLC的应用领域PLC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如制造业、能源、交通、冶金、化工等。
它具有以下优点:1. 灵活性:PLC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实现灵活的控制策略。
2. 可靠性:PLC采用工业级的设计和制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扩展性: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控制系统需求。
plc软件原理PLC软件原理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
PLC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用于控制自动化过程中各种工业设备和机器。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PLC的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和输出(I/O)模块,存储器和通信模块。
CPU是PLC的核心,负责处理输入信号和输出控制指令。
I/O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和发送执行器指令。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通信模块实现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PLC的软件是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用于实现特定的控制逻辑和功能。
软件通常采用基于图形化编程的方法,如梯形图(Ladder Diagram)或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图形化编程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表示控制逻辑,并且易于理解和修改。
PLC软件的工作原理是循环扫描。
在每个扫描周期内,PLC首先读取输入信号的状态,然后根据控制程序进行逻辑处理,最后生成输出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通过I/O模块发送给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设备和机器的控制。
在扫描周期中,PLC还要处理其他任务,如通信、故障诊断和数据记录等。
通信任务用于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故障诊断任务用于监测PLC和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数据记录任务用于记录与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优化。
总之,PLC软件原理是通过循环扫描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控制指令的生成。
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采用图形化编程方式,在每个扫描周期内被执行。
同时,PLC还负责处理通信任务、故障诊断任务和数据记录任务。
通过这些功能,PLC 软件能够实现对自动化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