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66
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一、硬件系统:(一)CPU 运算和控制中心:起“心脏”作用。
1、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
2、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 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像寄存器。
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结果存入输出映像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3、组成: 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二)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
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1、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
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
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
2、用户存储器: 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
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
用户使用的。
断电内容消失。
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 年。
(三)输入/输出(I/O )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相当于人的眼睛、跺、鼻子手、脚是联系外部信息和大脑(CPU )的桥梁。
1、输入接口: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极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极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
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
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PLC的硬件组成和功能介绍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设备。
它通过编程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监测。
而PLC的核心部分就是它的硬件组成。
本文将介绍PLC的硬件组成和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PLC。
一、PLC的硬件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PLC的中央处理器是其核心部件,类似于人的大脑。
它负责执行各个输入输出(I/O)模块的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的运算。
中央处理器通常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等组成,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任务。
2. 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PLC的输入输出模块是连接PLC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它负责接收外部信号的输入,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外部设备。
输入模块将外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输出模块则将中央处理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外部设备可以识别的信号。
3. 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PLC提供电力供应,确保其正常运行。
电源模块通常具备过载保护、输入电压稳定性等功能,以保证PLC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允许PLC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通过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计算机、上位机、仪器仪表等设备的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指令传输,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二、PLC的基本功能1. 输入信号读取和处理PLC通过输入模块读取外部传感器和开关等设备的状态信号。
输入信号经过滤波、采样和数据处理等操作后,被中央处理器用于逻辑判断和控制。
2. 逻辑运算和控制中央处理器利用输入信号和程序中设定的逻辑条件进行逻辑运算,得出控制结果。
它根据程序的指令,控制输出模块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执行器、电机、阀门等执行设备的状态。
3. 数据存储和处理PLC除了控制功能外,还具备大容量的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数据和运行日志等信息。
中央处理器负责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实现对系统状态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PLC的硬件与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用于控制机器和工艺流程。
PLC的硬件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
PLC的工作原理基于输入/输出(I/O)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控制。
PLC通过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传感器或开关信号,如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或按钮等。
PLC将这些输入信号处理并基于预设的程序和逻辑规则进行判断。
根据程序的要求,PLC会控制输出模块,如电动机驱动器、气动阀门、启动/停止信号等。
通过控制这些输出设备,PLC可以实现对机器和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
在PLC的工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
1.扫描输入:PLC周期性地扫描输入模块,读取输入信号的状态。
这些输入信号可以是数字值(例如开关状态:开关/关)或模拟值(例如传感器测量值)。
2.程序执行:PLC会根据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逻辑控制。
程序可以是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或结构化文本语言(STL)等。
程序中包含了一系列的逻辑判断、运算和控制指令。
3.状态更新: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PLC会更新自身的状态。
这些状态包括内部数据和输出模块状态。
内部数据可以用于记录和存储系统的状态,而输出模块的状态则决定了输出设备的控制信号。
4.输出控制:PLC将根据程序的要求,控制输出模块的状态。
输出信号通常用于控制执行机构,如电动马达、气动执行器等,以实现具体的控制目标。
PLC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它能够承受恶劣环境条件,如高温、湿度和电磁干扰。
此外,PLC具有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修改。
通过更换I/O模块或更换CPU,PLC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更复杂的控制功能。
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运行程序,扫描输入和控制输出。
它包含一个内部时钟和控制逻辑,用于执行指令和决策。
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其硬件和软件两个部
分的配合运行。
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传感器、按钮等),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电机、阀门等)。
通信模块可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负责执
行程序的运行与控制。
软件部分主要由编程软件、编程语言和程序组成。
在编程软件中,用户可以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指令表和结构化文本等。
编写好的程序会被下载到PLC的中央处理器中,由CPU执行。
程序中包含了一系列
的逻辑和控制算法,根据设定的条件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输出信号的状态。
PLC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
1. 输入信号采集:PLC的输入模块将外部传感器或按钮等接
入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上传给中央处理器。
2. 程序执行:中央处理器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和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程序可以包含逻辑判断、计算、数据存储等功能。
3. 输出控制:中央处理器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如打开或关闭电机、开关阀门等。
4. 监控和通信:PLC会不断地监测输入信号的状态,并将控制结果反馈给运行监控系统或其他设备。
同时,PLC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总结起来,可编程控制器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信号,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并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