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外汇与汇率有什么关系在炒外汇时一定离不开汇率,而汇率与炒外汇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外汇与汇率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店铺来告诉大家外汇与汇率有什么关系。
外汇与汇率的关系一、外汇的概念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根据可兑换程度不同,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自由外汇又称现汇,是指不需要货币当局批准,可以自由兑换成任何一种外国货币或用于第三国支付的外国货币及其支付手段。
具有可自由兑换性的货币都是自由外汇,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主要使用自由外汇,自由外汇中使用最多的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
计账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是指不经货币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它货币或用于第三国支付的外汇。
它是签有清算协定的国家之间,由于进出口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不用现汇逐笔结算,而是通过当事国的中央银行账户相互冲销所使用的外汇。
计账外汇虽不能自由运用,但它也代表国际债权债务,往往签约国之间的清算差额也要用现汇进行支付。
外汇与汇率的关系二、汇率的概念及其标价方式汇率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外一种货币的价格。
它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System) 是指以一定单位( 1个或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目前,世界上除英国和美国外,各国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或称本币贬值。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System) 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间接标价法下,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目前,世界上有英镑、美元、爱尔兰镑等采用间接标价法。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名词解释汇率汇率是一个财经领域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值比率。
通俗地讲,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货币的兑换比例。
在国际贸易、旅游、外汇投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汇率的相关概念与知识。
一、汇率的定义及表达方式汇率的定义是指两个货币之间的比值。
例如,设A国的货币是A币,B国的货币是B币,则A国汇率为1美元兑换成的A币数量。
汇率有两种表达方式: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本国货币为基础,以外国货币为兑换对象,表示外国货币的价值。
例如,中国人民币兑美元的直接标价法表示为:$1=6.5元人民币。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外国货币为基础,以本国货币为兑换对象,表示本国货币的价值。
例如,美元兑中国人民币的间接标价法表示为:1元美元=$6.5元人民币。
二、汇率波动的原因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购买或者销售货币的人数决定货币交易价格的变化。
而汇率的波动常常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经济基本面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越强,则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价值越高。
所谓经济基本面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政府财政稳定性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相对于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来说,其货币更具有投资价值,从而价格更高。
此外,政治上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汇率的波动。
3、市场情绪市场情绪也可能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对于汇率波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国际市场对于某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存在一定的担忧,则该国货币可能会下跌。
4、央行政策央行政策的改变也可能对汇率产生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外汇储备等政策手段来实现对汇率的调控。
三、汇率的分类1、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指的是不考虑通胀等因素的汇率。
例如,1美元兑换成100日元,实际汇率为1:100。
而名义汇率则是不考虑外界因素干扰的汇率。
例如,一段时间内1美元兑1.5加元,则1:1.5为这段时间内的名义汇率。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在影响汇率的因素研究中,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和“利率平价理论(IPT)”。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3)利差;(4)国际收支;(5)政策因素;(6)市场预期。
标签:汇率基本因素关键因素一、引言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突出揭示了汇率对世界各国出口的显著影响。
我国自1994年起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不变的。
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按照众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实际汇率被定义为一国商品与服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名义汇率则为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换言之,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名义汇率为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eP*/P其中,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e指单位外币兑换若干单位本币,即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是用名义汇率将外国商品与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转换为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之后,再对本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之比。
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除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因素外,名义汇率的变化应该对实际汇率有重大影响。
因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专家见解。
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投资、消费、物价、货币供给、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理论基础,归纳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总结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原因,并对影响汇率变动的各个因素通过计量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详细的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探讨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汇率理论;趋势;原因及计量分析;影响;应对政策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our country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degree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en economy, exchange rate changes will not only cause the chang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but will also lead to investment, consumption, prices, changes in the money supply, employment and other macro economic variables, thus inevitably has major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summarizes the change trend of RMB exchange rate in recent years, sums up the causes changes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exchange rate changes by measuring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China's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sponse by discussing.Key words: Exchange rate theory; Trend; Reason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Influence; Policy response一、汇率变动的理论基础(一)汇率的定义汇率亦称为“外汇行市或汇价”。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Degree,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spect Analizing:Based on the Comparison with Euro,Pound,Japanese Yen and US
Dollar
作者: 沈悦[1];戴士伟[1];樊锦琳[2];张蕾[1]
作者机构: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
页码: 27-3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竞争
摘要:基于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选取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5种货币构建了一个"国际货币份额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总指数和相对性指数,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利用"国际货币竞争相关模型"预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总指数在2016年已达到4.5%,但相对性指数不理想;经济实力、贸易规模、政治稳定性、货币惯性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较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不能显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人民币有望在未来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
第5章开放的经济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名义汇率的变动都产生于物价变动,因此,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
()【答案】F【解析】由名义汇率的公式可知,名义汇率不仅和两国的物价水平有关,还和两国的实际汇率有关。
所以名义汇率的变动并不都取决于物价的变动。
但是后一句“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是正确的。
2.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时,它也必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答案】F【解析】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则存在贸易逆差,此时的贸易余额小于0,由此可知,资本净流出小于0,也就是说,外国人购买的本国的资产大于本国人购买外国的资产。
此时,美国人并不一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但外国人必定向美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3.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名义汇率。
()【答案】F【解析】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
4.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答案】T【解析】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是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本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本资产,这种购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5.如果一价定律不成立时,购买力平价就不存在。
()【答案】T【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基础。
6.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答案】F【解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一美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人民币。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18影响国际汇率波动因素的研究——以英镑为例王雨薇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14一、引言作为一国政治和经济的象征,货币的国际汇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的变动。
在金融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外汇交易作为一种风险较低的理财方式,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保持人民币国际汇率稳定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波动,促进进出口市场平稳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出贡献。
另外,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于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稳定的人民币国际汇率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减少不当投机因素的干扰,提高商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不能长期依靠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价格优势,稳定而真实的汇率水平有助于企业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国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体,其货币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结算的重要币种选择,在金融市场的巨大流通量也使得英镑受到广泛的市场影响。
并且,从2016年开始,英国经历了脱欧、大选、税制改革等活动的冲击,为本文的观察提供众多样本。
在本文研究中,选取了包含人民币在内的主要货币,如欧元、美元等对英镑汇率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英镑的国际化历史开始,抽丝剥茧地剖析英镑地位的变动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落脚于对商业活动的展望与未来预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英镑与国际汇率的历史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欧洲国家的独立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贸易增长,各国亟需建立正式支付系统和国际贸易平衡来满足日益加速的国际化进程。
二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金本位制度由此确立,然而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固定汇率制度也趋于解体。
各国因此开始选择浮动汇率机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具体内核为根据国际收支决定汇率,并受经济、政治、市场因素的多重影响。
至此,国际汇率体系不断提出和完善,直至今日成为金融市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金融)历年考研真题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外汇管制作为一种国家采取的控制手段,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限制商品流动(B)限制出口(C)限制进口(D)限制投资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货币之间利率水平较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为()□[中央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升水(B)贴水(C)平价(D)无法判断3.下列哪项不属于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暨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B)健全的宏观调控能力(C)强有力的政府监管(D)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4.为了选择有利的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出口时和进口时应分别采用()。
[暨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软币,硬币(B)硬币,硬币(C)软币,软币(D)硬币,软币二、判断题5.套期保值就是用期货对冲现货,发生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6.汇率超调是指在产出一定时,当货币供给出现永久性增加之后,汇率的长期贬值大于汇率的最初贬值。
()[暨南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7.当国内通货膨胀或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而本国货币资产的相对利率不足以抵补因通货膨胀而损失的收益时,货币替代或资金外逃就会发生,货币替代与资金外逃性质一样。
()[暨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8.货币汇率变化(货币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扩张性影响,又有紧缩性影响。
()[暨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三、名词解释9.外汇市场的对冲功能[上海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10.外汇[宁波大学2012国际商务硕士]11 .购买力平价[南京大学2018国际商务硕士;宁波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厦门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浙江工商大学2011、2012国际商务硕士;南开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12.远期汇率[南开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南京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江西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13.J型曲线效应[中央财经大学2018、2011国际商务硕士;山东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中央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14.间接标价[浙江工商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15.中间汇率[浙江工商大学2012国际商务硕士]16.汇率超调[中央财经大学2018国际商务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国际商务硕士;南京大学2015、2012国际商务硕士]17.费雪效应[南京大学2015、2012国际商务硕士]18.外汇风险[宁波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河北工业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四、简答题19.说明国际投资中国家风险的表现形式并简述预防措施。
广场协议的内容与启示作者:AUS★ 2007-05-27 22:02:39广场协议中美经济关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钟 锦①(西南财经大学,成都 610074) 〔摘要〕 日元升值从1971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总的来说,日元升值并未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反而由于日本以日元升值为契机,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从而使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将步入长期升值轨道。
持续的升值预期导致低利率,低利率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将推动股市上扬。
〔关键词〕 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6)03-0090-03 一、日元升值概况及经验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140日元。
在1971年2月日元第一次升值时,由于受惠于长达20余年的1∶360的日元固定汇率,日本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1961年~1965年和1966年~197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9%和15.1%。
在此期间,日本的钢铁业与汽车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种产业背景下,日本才于1971年2月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从1∶360调整为1∶306。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其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及高开放度的进程,也因此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成为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
1975年,日本跃居世界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国。
1981年,日本尽管实行对欧美市场的“自主限制”,其汽车出口仍达605万辆,一向号称“汽车大国”的美国当年仅出口了69万辆。
正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均衡的市场格局引发了此后长达数年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
1981年以后,尽管日美间几乎每年都就日本“自主限制”的问题进行谈判,但日美汽车贸易的严重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仍不断扩大。
模块二第2单元 汇率与汇率制度习题作业一、找出每个词的正确含义二、计算1.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1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1件。
假设结算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6.78元,则该企业获得的利润以人民币衡量是多少?2.假定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6.8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美国年利率为0.25,人民币年利率为1.62。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对人民币而言,三个月远期汇率是升值还是贬值?(2)三个月远期汇率是多少?3.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率管理局公布的汇价,2008年11月(期初)时,人民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以100为单位,NER0)为7.04,2010年11月(期末)时,对日元的名义汇率(NER1)为8.07;另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此期间我国物价(P)上涨5.62%,日本物价(P*)上涨-1.48%。
试分别估算此期间,以人民币作为本币,分别对日元的名义汇率(NER)、实际汇率(RER)的升值/贬值之幅度(%)?三、简答题1.述换汇成本说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关系。
2.简述汇率的影响范围及影响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3.汇率风险包括哪些方面,并简要列举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
四、论述题1.试述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
2.试述汇率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
3.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哪些利弊。
4.试述对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理解。
5.试讨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作业答案一、找出每个词的正确含义1.d2.c3. i4.e5.b6. a7.g8. f9. j 10. h二、计算1.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10 × 6.78 =67.8元,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67.8元/件× 100万件=6780万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利润为:6708万元– 14元/件× 100万件 = 5308万元2.利率平价理论告诉我们,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的利率差。
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让美元相对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实现有序贬值,此举解决了所谓美元币值高估和美国经常项目失衡现象,但美日贸易不平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后几年日本却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历史教训让不少人对近年来美国再次压迫人民币升值心存疑虑。
本文基于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认同,在人民币可以升值的基础上,研究汇率和gdp的影响关系,针对我国2005年汇改前后的宏观经济状况的对比,认为只要采取适当对策,是可以防止类似日本经济长期增速缓慢的状况在我国重演。
关键词:广场协议;汇率;gdp影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3一、文献综述针对人民币升值话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比较关注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并对此有许多的研究和评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戈夫在2005年中国采取汇改政策后认为“中国转向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进步”,并表示人民币即使升值10%或20%,中国的优势仍然很大,不会大幅降低中国的增长。
“欧元之父”蒙代尔则表示,一国不应坚持要求他国大幅调整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过大会导致中国陷入通缩和房市危机,但未必会减少对美国的顺差。
并同时提出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称“如果中国停止限制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顺差,全球经济将增长1.5个百分点。
”并呼吁以人民币升值来平衡贸易。
对此,国内许多数学者也有相关研究,但相比之前大多极力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浪潮,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认识到人民币升值的必然性。
周青、宋福铁(2006)在《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指出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上升时必然的,只是上升的幅度不会像欧美国家所声称的那么大。
孙崇华(2008)在《人民币升值的探讨》的文章中从汇率决定的基本因素、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得出人民币应该升值。
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作为国际经济重要的经济指标,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综合地反映了日美两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左右世界经济走向的风向标。
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尽管波动频繁,但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单向变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实际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又有货币性因素。
作者认为,货币性因素起到了较大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货币性因素对双边汇率的影响。
关键词:日元;美元;名义汇率
一、引言
自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日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即日元一直在升值。
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水平是对双方的经济、政治等诸多利益的综合反映。
作者认为,真正影响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变化的因素是日本和美国的相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即两国货币的供给速度存在着差异,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快于另一国。
从两种货币的国际地位来看,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而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并且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拥有了8%的比例,因此日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更多地是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从两国外汇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也是调节汇率最重要的手段。
二、理论基础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的观点是:即期汇率(ER)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行为反映的是两国货币在相对需求与供给方面发生的变化。
名义汇率衡量的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而货币相对价格是由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汇率水平主要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也称为超调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
于1976年提出。
该模型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价格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具有滞后性,从而造成了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商品价格存在着由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过渡调节过程,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发汇率以更大比例上升,汇率的初始跳跃超调于长期均衡汇率。
在汇率水平从短期向长期的调节过程中,由于产出超过了充分就业水平,会引起本国价格开始缓慢上升,货币需求相应地上升,造成利率水平的逐步上升,从而引发本国汇率在原有过度贬值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至长期均衡水平。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东京市场JST17点报价的月均值(美元/日元)”(ER)来表示日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选取M2来表示货币供给量,以“JPM2,Census X12”来表示日本的货币供给量(单位:亿日元),以“USM2,Seasonally adjusted”来代表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单位:亿美元)。
LnER、LnUSM2JPM2的数据分布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两序列的波动趋势非常相似,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性很大。
1.单整检验
两变量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前提是必须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所以,进行协整估计前先要检验两变量的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即是否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对序列LnER、LnUSM2JPM2进行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上表所示。
上表结果显示,LnER、LnUSM2JPM2均为非平稳序列,而两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dLnER、dLnUSM2JPM2平稳。
因此LnER、LnUSM2JPM2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LnER ~I(1)、LnUSM2JPM2~I(1)。
2.协整方程的建立及协整关系的检验
ADF检验表明两变量具备了协整的前提条件。
因此先建立协整方程,再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到的协整方程为
LnERt=-0.532964+1.255526*LnUS
M2JPM2t
(-2.476659)(11.85352)
方程主要信息包括R-squared:0.667468;Prob(F-statistic):0.000000;D.W.统计量:0.011003。
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方程表明了两国的相对货币供给量每提高1%,会
导致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提升1.255526个百分点,日元相对于美元
相应地贬值1.255526个百分点。
四、结论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作者所做出的两个假设均成立。
日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受到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了两国货币供给量的相对变化的显著影响。
货币供给是由两国政府的政策所决定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政府在稳定汇率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由于两国的经贸关系非常紧密,汇率的稳定至关重要,双方政府都希望借助货币供给的增加来阻止本币升值,尤其是日本,其国内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外出口贸易,但长时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国内流动性泛滥,利率甚至接近于零水平,使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在缓解日元升值方面失效,这表现在日元汇率与日本国内货币供给量呈负相关变化。
对上面的协整方程变形可以得到:LnERt=-0.532964+1.255526*(LnUSM2-LnJPM2)t。
这
表明:日元供给每增加1个百分点,日元汇率便会降低1.26个百分点,也就是日元相应地升值1.26个百分点;而日元币值与美国货币
供给量呈现正相关变化,美国货币供给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日元汇率便会上升1.26个百分点,也就是日元相应地贬值1.26个百分点。
这与刘向丽等(200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的形成与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模型相背离。
对于假设二,尽管日本政府为阻止日元升值而大量地增加日元供给,但由于日元的供给速度不及美联储增加美元供给的速度,从而造成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下降,日元持续地升值。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美元供给相对于日元供给每提高1个百分点,名义汇率相应地提高1.25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姚萱.日本汇率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7(02).
[2]刘向丽,何菊香,汪寿阳等.基于EXMODEL对日元美元汇率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09).
(作者单位:王颜皎,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崔书欣,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