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岩石的润湿性-ppt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0
影响储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
1.岩石的矿物组成
组成储层岩石的主要矿物的表面在洁净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亲水的,但亲水程度不同。
有机物质是憎水亲油,如果岩石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将使颗粒表面局部亲油。
2.流体组成的影响
同一流体对不同性质的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不同,不同流体对同一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也不同。
油、水之间及油、水自身与固体分子间引力不同,界面张力不同,导致岩石的润湿性不同。
3.石油的极性物质
石油中除含有非极性烃类外,还不同程度的含有极性物质。
石油中的极性物质对各种矿物的表面都有影响,但程度不同,有的能完全改变岩石的润湿性,有的影响程度轻微,主要取决于极性物质的性质。
4.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矿物表面的尖棱对三相周界的移动阻力很大,因此在接触角的测定过程中,若矿物表面不平滑就不能反映岩石的真实润湿性。
3.2 聚表剂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评价储层岩石润湿性是一种综合特性,决定着油藏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微观分布和原始分布状态,润湿性的变化将影响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
在注水的情况下,岩石孔隙内有油水两相共存,究竟是水附着到岩石表面把油驱出,还是水只能把孔隙中部的油挤出,这主要是由岩石的润湿性决定的。
3.2.1 润湿性的基本概念润湿性的定义为:一种流体在其它非混相流体存在条件下,在固体表面展开或粘附的趋势。
在岩石-油-水体系中,其中一种流体在其分子力的作用下,沿固体表面驱走另一种流体的现象,它反映了固体表面对液体的亲合或憎离特性。
将一滴液体滴在物体表面上,如果液体能在表面迅速铺开,说明液体润湿固体表面,如果液滴不散开,则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表面。
在讨论润湿现象时,通常总是指三相体系:一相为固体,另一相为液体,第三相为气体或另一种液体。
说某种液体润湿固体与否,总是相对于另一相气体(或液体)而言的。
如果某一相液体能润湿固相,则另一相就不润湿固相。
润湿具有选择性和相对性[76]。
3.2.1.1 润湿程度的表征润湿性是岩石的基本特性之一,对油气水在孔隙中的分布、驱油效率、最终采收率都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需要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岩石润湿程度,一般用润湿角或附着功来表示。
(1)润湿角通过液-液-固或气-液-固三相交点作液-液或液气界面的切线,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成为润湿接触角,用θ表示,并规定θ从极性大的液体一面算起,它的大小表征岩石表面为液体选择润湿的程度。
按照润湿角的不同将岩石润湿性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当θ<90°时,水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水性好或称水湿;②当θ=90°时,油、水润湿岩石的能力相当,岩石既不亲水也不亲油,为中性润湿;③当θ>90°时,油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油性好或称油湿。
(2)附着功27附着功是指将单位面积的固-液界面在非湿相流体中拉开所作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