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工:漂亮的相框
- 格式:doc
- 大小:388.77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相框》教案准备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相框,学会制作简单的相框,并且了解相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们能够掌握制作简单相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了解相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们的美术兴趣。
教学方法以讲解配合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法。
教学资源•显示屏•白板和白板笔•班级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铅笔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1)引入新知识:介绍相框的基本知识和作用;•(2)讲解制作相框的步骤和方法;•(3)引导学生制作相框。
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用白板和白板笔引导学生认识相框并了解其作用;2.展示实物相框,并展示一些装置在相框里的画作,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并了解相框的作用;第二步:讲解制作相框的步骤和方法1.授课老师讲解制作相框的步骤并依次演示;2.引导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第三步:引导学生制作相框1.老师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方法,并且告诉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2.提供合适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制作,同时老师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教学评价老师评价1.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良好,听课认真,动手实践兴趣较高。
2.学生们的制作结果均达到基本要求。
学生评价1.学生们反映制作相框的方法实用性很高。
2.学生们表示制作美丽相框的过程很有意思。
教学反思1.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更有耐心和鼓励。
2.在制作相框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美术能力。
3.适当减少教师的讲解,可以更让学生们有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制作相框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一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二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花教案反思三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一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美丽的相框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2.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谁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2.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制作相框1.出示范例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不过老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他是什么样子的啊?想不想也做一个啊?2.教师示范制作。
3.幼儿操作练习。
三、讲评作品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可以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对绘画、粘贴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此活动很吸引幼儿。
幼儿在第一环节的说一说中就很感兴趣,一个个抢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这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又因为相框是幼儿生活的、熟悉的东西,适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有了这样的准备,这个活动开展的尽然有序,幼儿参与度很高,效果良好。
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二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孩子们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进行剪、贴、折等技能组合成一副美丽的画,引导幼儿能合理进行画面的布局,让孩子们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美丽的花园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美丽相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美丽相框》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形状与色彩》,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相框形状与颜色,学习用简单图形和色彩搭配来装饰相框,以及通过制作美丽相框,培养孩子们审美观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相框形状和颜色。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学会用简单图形和色彩搭配来装饰相框。
教学重点:认识相框形状与颜色,培养孩子们审美观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和颜色相框若干,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等绘画材料。
2.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以及用于装饰相框彩纸、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形状和颜色相框,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相框形状和颜色。
2. 讲解相框制作方法(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解如何用简单图形和色彩搭配来装饰相框。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个相框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装饰相框,让孩子们观看并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孩子们完成相框制作后,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相框》2. 内容:相框形状与颜色图形和色彩搭配方法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为自己或家人制作一个美丽相框。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用自己喜欢图形和色彩搭配来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孩子们对相框形状和颜色有更深入认识,但在图形和色彩搭配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此方面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欣赏更多精美相框作品。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开展“最美相框”评选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交流。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小班《美丽的相框》教案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框的作用和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制作相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相框。
教学难点:1. 相框的制作技巧。
2. 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教学准备材料:1. 彩纸2. 剪刀3. 胶水4. 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5. 相框模板场地:1. 教室内的美术角2. 宽敞的绘画桌椅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美丽的相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相框的美观和作用。
2. 讲解:教师讲解相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演示制作相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 制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相框。
5. 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相框。
6. 展示:学生将完成的相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升审美意识。
四、教学评价评价标准: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相框的制作方法。
2. 学生的相框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意。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遵守纪律,与同学互相帮助。
评价方式: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不断提高。
五、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装饰在家里,提升家居美感。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风格的相框,丰富自己的作品集。
3. 教师可以组织相框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教学实践2. 家庭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寻找废弃的相框,并将其重新装饰、美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后的感受和意见,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美工相框教案幼儿园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相框的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美术创意能力。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以及颜色辨识能力。
教学准备1.照片纸。
2.剪刀、胶水等美工工具。
3.彩笔、颜料等绘画用具。
4.照片框和相框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制作相框的底板1.提供相框模板,让幼儿将其剪下来。
2.将剪好的模板放在照片纸上面,用铅笔轮廓出框的形状。
3.用剪刀将纸片剪出框的形状。
第二步:给相框涂上底色1.将切好的纸框放在一张废纸上面,准备涂色。
2.将涂色用的颜料和胶水混合均匀,涂抹在纸框上,让其底色更加的鲜艳美丽。
3.在画框的周边涂上颜色,让整个相框更加的具有美感。
第三步:装饰相框1.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在相框上绘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鼓励幼儿使用各种美术材料进行装饰,如彩笔、贴纸、小珠子等等。
3.在相框的四周拼贴上相应的装饰品,让相框更加的美观漂亮。
第四步:整理相框1.按照相框模板的大小将照片剪裁到适合的大小。
2.将照片放好,用胶水固定在相框内部。
第五步:分享和展示作品1.让幼儿将自己的相框和照片展示给其他小朋友们。
2.鼓励幼儿们分享各自创作的想法,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学评估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时刻留意幼儿们的表现,观察他们的绘画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述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分享作品环节,老师可以与幼儿们讨论作品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幼儿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制作相框的技能,学会颜色搭配的技巧,培养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美术能力。
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为幼儿的美术水平的提高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中班美术《漂亮的相框》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漂亮的相框2.能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耐心教学准备1.图片和样品相框2.卡纸、颜料、贝壳、带子、珠子、羽毛、细绳等制作相框的材料3.剪刀、胶水、小夹子等制作相框的工具4.讲解用的PPT教学内容引入老师可以用PPT展示不同款式的相框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步骤步骤一:选择相框的材料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制作相框的材料,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材料。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和主动性,让他们对课程更加投入。
步骤二:制作相框的框架1.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卡纸、木头等)制作相框的框架。
2.根据选定的材料加工原材料为一定大小的框架。
3.制定适当的方案,计算每个材料需要的尺寸和数量。
4.利用工具按照方案制作出固定形状的框架。
步骤三:装饰相框1.将相框框架放在合适位置。
2.可用光泽的材料划出相框模板,或贴上相框模板。
3.根据相框样式和个人兴趣,粘贴彩纸、贴纸、贝壳、珠子、羽毛、细绳等装饰物。
4.可选择以名字、日期等内容作为制作相框的标识。
步骤四:完成相框1.检查相框是否坚固,是否没有安全隐患。
2.高兴地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装饰自己的照片。
巩固学生将自己的相框展示,互相看看彼此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介绍和分享。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制作相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将自己的照片制作更美观的相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花》二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三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一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丽的相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2.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谁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2.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制作相框1.出示范例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不过老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他是什么样子的啊?想不想也做一个啊?2.教师示范制作。
3.幼儿操作练习。
三、讲评作品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可以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对绘画、粘贴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此活动很吸引幼儿。
幼儿在第一环节的说一说中就很感兴趣,一个个抢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这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又因为相框是幼儿生活的、熟悉的东西,适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有了这样的准备,这个活动开展的尽然有序,幼儿参与度很高,效果良好小百科:相框类似一个正方形,内部扣空,空白处刚好放常用的相片。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花》二小班教案《美丽的花》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丽的花》教案吧。
小班美丽的相框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美丽的相框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美丽的相框制作材料: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装饰物等。
2. 幼儿照片(每位幼儿一张)。
3. 教师准备的示范相框。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美丽相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相框,询问幼儿对相框的感受和看法。
步骤一:讨论相框的用途和特点(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相框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相框的用途是为了装饰和保护照片。
2. 教师提问幼儿,相框可以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引导幼儿思考相框的特点。
步骤二:相框设计和制作(1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纸和彩纸,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2.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相框:将照片放在卡纸上,用铅笔勾勒出照片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出相框的形状。
3.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用彩纸、装饰物等装饰相框。
步骤三:装饰相框(10分钟)1. 教师提供各种装饰物,如彩纸、贝壳、珠子等,供幼儿选择和使用。
2. 教师引导幼儿将装饰物粘贴在相框上,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相框。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幼儿完成相框后,教师将相框集中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
2. 教师鼓励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相框,并分享制作相框的过程和感受。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让他们总结制作相框的过程和体会。
2. 教师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将相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拓展活动:1. 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相框放在教室的展示柜中,供其他班级的幼儿欣赏。
2. 幼儿可以用相框装饰教室中的照片墙,让整个教室更加美丽。
评估: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相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以及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的表现。
小班手工《相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框的作用和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 通过制作相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相框的作用:展示照片、装饰墙面等。
2. 相框的制作材料: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相框的制作步骤:剪裁彩纸、描绘图案、粘贴装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相框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合作、观察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2. 范例相框、图片等教学资源。
3. 宽敞的操作空间,安全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范例相框,引导幼儿观察相框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引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相框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并进行示范。
3. 幼儿制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相框制作。
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过程,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作品展示:幼儿完成相框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评价幼儿的作品创意、颜色搭配和图案设计。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及审美观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作品展示,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类似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尝试制作其他装饰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不要限制他们的创作空间。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幼儿的制作作品,用于教学评价和展示。
2.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手工活动表现。
3.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二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一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二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一小班美术美丽的相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美丽的相框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将照片黏贴在相框里,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2.激发对爸爸妈妈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谁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2.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制作相框1.出示范例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不过老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他是什么样子的啊?想不想也做一个啊?2.教师示范制作。
3.幼儿操作练习。
三、讲评作品1.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可以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对绘画、粘贴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此活动很吸引幼儿。
幼儿在第一环节的说一说中就很感兴趣,一个个抢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这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又因为相框是幼儿生活的、熟悉的东西,适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有了这样的准备,这个活动开展的尽然有序,幼儿参与度很高,效果良好。
幼儿园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二小班美术美丽的花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孩子们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进行剪、贴、折等技能组合成一副美丽的画,引导幼儿能合理进行画面的布局,让孩子们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美丽的花园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线条和图形》,详细内容为第三章节《美丽的相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相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相框的基本构成,学习用线条和图形装饰相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相框的基本构成,学会用线条和图形进行装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水彩、模板、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模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相框为例,讲解相框的基本构成,示范如何用线条和图形进行装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随堂练习,尝试用线条和图形装饰相框。
4. 创作环节(15分钟)(1)分发画纸、画笔、水彩、模板等材料。
(2)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由创作相框。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
(2)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相框的基本构成。
2. 线条和图形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为家人设计一个美丽的相框。
作业答案:1. 相框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2. 装饰元素:线条、图形、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相框的基本构成和装饰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彩纸、豆子等)进行相框装饰,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将作品送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相框》1. 教学背景小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启发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旨在通过手工制作相框,引导幼儿感受美,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了解相框的形态和功能,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准备•相框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装饰物等。
•教师准备:设计好的相框样板、教案、幼儿绘画、胶水、针线。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向幼儿们展示各种不同样式的相框,引导幼儿观察并询问他们对相框的认知和感受。
2.引导幼儿讨论相框的作用和美丽的相框应该具备的特点。
步骤二:制作相框1.按照事先准备的相框样板,向幼儿们展示如何制作相框。
2.分发相框制作材料,让幼儿们开始自行制作相框。
3.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解答疑惑,并及时给予幼儿们指导和帮助。
步骤三:装饰相框1.当幼儿完成相框制作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装饰相框,增添美感。
2.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装饰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进行装饰。
3.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装饰。
步骤四:交流展示1.集体展示: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相框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2.个别交流:与每个幼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作品的想法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工制作相框的活动,使幼儿们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集体展示和个别交流,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积极思考如何制作出美丽的相框,并在装饰相框时展现出了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交流,他们不仅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在制作相框时遇到了困难,需要过多的教师帮助。
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下次教学中我可以提前设置一些示范和辅助材料,以帮助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相框》教案:美丽的相框教学目标:1. 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2. 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2. 主题相框图片或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相框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相框来装饰自己的照片?为什么?- 相框可以给照片增加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你能设计一种自己心目中的相框,你会怎么设计?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对于相框的设计想法。
引导学生讨论和提出不同的设想。
3. 绘制草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用铅笔在纸上画出相框的草图。
鼓励学生尽量多尝试不同的设计。
4. 选择材料:学生从彩色铅笔和水彩笔中选择适合自己设计的颜色。
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适合的材料。
5. 上色绘画:根据自己的草图,用彩色铅笔和水彩笔仔细描绘相框的轮廓和细节。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绘画技巧,使相框更加美丽。
6. 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绘画后,让他们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设计的理念和表达的意思。
7. 整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教室,清理绘画工具。
同时,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反思:这节美术课上,学生通过设计和绘制相框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们在绘画过程中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想法和创意,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渴望。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设计,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
另外,有些学生在涂色的时候过于匆忙,导致作品细节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对绘画技巧的训练和引导。
总的来说,这节美术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完成了漂亮的相框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相框》年级:幼儿园小班学科:美术、手工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美术课程指导》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手工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内容1. 相框的概念和作用2. 手工制作基本技巧(剪刀、胶水等)3. 合作完成相框制作4. 欣赏和评价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美丽的相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相框的美感。
2. 新课导入:讲解相框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相框的重要性。
3. 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相框。
4. 制作过程指导: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家庭成员的相框制作,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美丽的相框图片,了解相框的设计风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相框的概念和作用,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制作基本技巧,如剪刀、胶水等。
4. 学生能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相框图片素材2. 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等手工制作材料3. 展示台4. 评价表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框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作品,增进家校互动。
3. 引导学生将作品用于装饰家居,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十、课后反思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小班简单美工相框教案反思标题:小班简单美工相框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相框是用来装饰照片的工具。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在美工方面的技能。
教学步骤:1. 入门导入:-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相框图片,向幼儿展示,并与他们讨论相框的作用和用途。
2. 基础知识讲解:- 向幼儿介绍相框的种类和材料,如木制相框、塑料相框等。
- 解释如何选择和测量相框大小来适应照片。
- 引导幼儿了解相框的装饰性和个性化。
3. 制作相框:- 准备足够的纸板相框(提前将相框的前后两部分切割出来),为每个幼儿分发一张。
- 向幼儿展示不同的装饰材料,如彩纸、贝壳、小石头、丝带等,并让幼儿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材料。
- 指导幼儿用胶水将选择的装饰材料粘贴在相框的前部分。
- 提供颜色鲜艳的彩纸,引导幼儿将其剪成适合尺寸粘贴到相框的后部分,作为背景。
4. 总结和展示:-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制作的相框,让他们讲述他们选择的装饰材料和设计理念。
- 将所有相框集中在一起展示,并与幼儿一起欣赏彼此的作品。
教案反思:1. 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在导入环节引入相关的图片,能够增加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相框的概念。
3. 在制作相框环节,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装饰材料,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4. 提供颜色鲜艳的彩纸作为背景,可以增加相框的吸引力,同时锻炼幼儿的剪切和粘贴技能。
5. 在总结和展示环节,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改进建议:1. 可以在导入环节增加相关的故事或小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相框制作的兴趣。
2. 每个幼儿完成相框后,可以请他们找一张自己的照片放入相框,以增加实用性和个人化。
3. 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不同的相框风格和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艺术意识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希望能够为小班幼儿的美工活动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丽的相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艺术课程,章节为《美丽的相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相框的定义和作用,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相框,以及通过绘画、贴纸等方式装饰相框,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框的定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相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相框样品、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彩色纸张、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支画笔和一份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美丽的相框样品,引导学生关注相框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激发学生对相框的兴趣。
2. 讲解制作步骤(5分钟)教师讲解制作相框的步骤,包括:剪形状、粘贴、绘画和装饰等。
同时,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3. 学生动手制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相框。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将自己的相框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相框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如将相框挂在墙上,装饰房间等。
通过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相框的定义、制作步骤和应用场景。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讲解内容,实时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相框作品,并写一篇关于作品的小作文。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具有个性的相框作品,并在小作文中描述作品的特点、创作思路和应用场景。
小班教案《相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纸工活动的兴趣,学习用撕、粘贴等方法制作相框,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相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学习用撕、粘贴等方法制作相框。
2、培养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1、纸工书之相框2、浆糊3、照片一张活动过程:一、拿出照片,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幼:(照片)师:对,这是一张美丽的照片,这个照片现在还很新,可是放久了话四个角很容易破掉,你们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照片?(引导幼儿说出用相框保护)师:用相框可以保护我们这美丽的照片不被损坏,我们一起来做个漂亮的相框好吗?二、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老师会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这纸上有一个相框,相框没有没什么漂亮的东西来打扮,怎么来打扮它呢?哦,对了,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小花,我们用小花来装饰可以吗?那这许多的小花要怎样放到相框上装饰呢?对,把它撕下来,轻轻地沿着小牙齿撕,一点一点地撕。
把一朵一朵地撕下来放在桌上,当全部撕下来后,袁老师就会把浆糊放在你们桌上,你们用食指轻轻地点一点,抹到要粘小花的地方,再把小花贴上去,你们的花朵贴均匀,不要把它们重叠在了一起。
一朵一朵都贴完了,那么相框也就漂亮地完成了。
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示范操作,让其它幼儿集体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请各位幼儿自己操作时要注意。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我把这张纸发给你们,你们不能动,等老师请你时,再开始操作。
循环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及时纠正不当的操作。
放浆糊时,再次强调不能多抹,只能轻轻地碰一点一点。
四、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请幼儿一起来欣赏作品,指出漂亮的作品有哪些优点,有些不足的作品是哪里做的不够好,请大家说说看。
表扬操作过程规范的幼儿,欣赏画面整洁、粘贴均匀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叫爸爸妈妈找一张漂亮的照片,放到相框里面,一起来装饰自己的照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美工:漂亮的相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名称:美术活动——漂亮的像框
适合班班级:小班
设计意图: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手搓、揉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各种不同的纸搓成条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一幅(相框)
学具:贴有“照片”的白纸每人一份;皱纹纸、棉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漂亮的照片,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照片,好不好啊?
幼儿介绍照片,教师适时引导
二、展开部分
1、做相框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照片,然后刘老师又给照片做了一个漂亮的相框,你们看相框漂亮嘛?他是什么样子的啊?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相框啊?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双手用力前后的搓,将纸搓成长条状,搓至4-5条,然后将纸上的双面胶撕开,把纸条粘上。
也可以将各种形状的小纸片粘在四周。
(3)幼儿进行操作,
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帮助幼儿撕去双面胶。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帮幼儿把作品贴在作品栏里。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