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考研 线性代数知识点(八)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7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重点整理一、矢量空间矢量空间是线性代数的基础概念,它描述了一组对象(称为矢量)的性质及其之间的运算规则。
以下是矢量空间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定义:1. 定义:矢量空间是满足以下8个条件的集合V,其中两个运算(加法和乘法)满足特定的性质。
2. 加法:对于任意的矢量u和v,它们的和u+v也是V中的一个矢量。
3. 加法交换律:对于任意的矢量u和v,有u+v = v+u。
4. 加法结合律:对于任意的矢量u、v和w,有(u+v)+w = u+(v+w)。
5. 加法单位元:存在一个称为零矢量的特殊矢量0,对于任意的矢量v,有v+0 = 0+v = v。
6. 加法逆元:对于任意的矢量v,存在一个称为负矢量的特殊矢量-u,使得v+(-u) = (-u)+v = 0。
7. 乘法定义:对于任意的矢量v和实数c,cv也是V中的一个矢量。
8. 乘法分配律:对于任意的矢量v和实数c和d,有c(dv) = (cd)v。
9. 乘法单位元:对于任意的矢量v,有1v = v。
二、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矩阵是线性代数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表示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
以下是与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相关的一些重要内容:1. 矩阵定义:将数按矩形排列成的矩形数表称为矩阵,其中行数和列数分别称为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2. 矩阵运算:矩阵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具体规则如下:- 矩阵加法:对应位置元素相加。
- 矩阵乘法:设A是一个m×n矩阵,B是一个n×p矩阵,那么它们的乘积AB是一个m×p矩阵,乘法规则为A的行乘以B的列。
3. 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一组线性方程的集合,矩阵可以用来表示和求解线性方程组。
对于一个m×n矩阵A、一个n×1矩阵X和一个m×1矩阵B,线性方程组可以表示为AX=B。
4. 线性方程组的解:根据矩阵的性质,可以通过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等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代数考研知识点总结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向量空间及其上的线性变换。
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线性代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考研中,线性代数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下是线性代数考研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向量空间:向量空间是线性代数的基础概念,它包括一组向量和一些满足特定条件的运算规则。
向量空间中的向量可以进行加法和数乘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如果向量可以通过线性组合表示为另一组向量的形式,那么这组向量就是线性相关的;如果向量不满足线性相关的条件,那么它们就是线性无关的。
3. 矩阵: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矩形阵列。
矩阵可以用于表示线性变换、解线性方程组等。
常见的矩阵类型有方阵、对称矩阵、对角矩阵、单位矩阵等。
4. 行列式:行列式是一个用于刻画矩阵性质的重要工具。
行列式可以用来计算线性变换的缩放因子,判断矩阵是否可逆,以及计算矩阵的逆等。
5. 矩阵的相似和对角化:两个矩阵A和B,如果存在一个非奇异矩阵P,使得PAP^(-1)=B,那么矩阵A和B就是相似的。
相似的矩阵有着相同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对角化是指将一个矩阵通过相似变换变成对角矩阵的过程。
6.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是指一个向量空间到另一个向量空间的映射,它满足线性性质。
线性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相应的矩阵称为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线性变换可以进行合成、求逆等操作。
7. 内积空间:内积空间是一个带有内积运算的向量空间。
内积运算满足对称性、线性性、正定性等性质。
内积空间可以用来定义向量的长度、夹角、正交性等概念。
8.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向量使得线性变换作用在该向量上等于该向量的某个常数倍,那么这个常数就是该线性变换的特征值,而对应的非零向量就是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用来分析矩阵的性质,求解线性方程组等。
9. 奇异值分解:奇异值分解是矩阵分解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其中一个矩阵是正交矩阵,另两个矩阵是对角矩阵。
线代知识点总结同济1. 向量与向量空间在线性代数中,向量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向量可以用于表示空间中的点、运动方向等物理量,是一种有向线段。
向量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属性,可以进行加法、数乘等运算。
向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性质非常重要。
向量空间是由一组向量构成的集合,它是由满足一定条件的向量组成的线性空间。
向量空间具有一些性质,例如封闭性、交换律等,可以用来描述线性方程组、矩阵等概念。
2. 矩阵与行列式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由行列元素组成的矩形数组。
矩阵可以用来表示线性变换、方程组等,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矩阵有加法、数乘等运算,还有转置、逆矩阵等重要性质。
行列式是一个数,它是一个方阵中元素的一种排列形式。
行列式可以用来判断矩阵的性质,例如是否可逆、是否奇异等。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通常可以使用展开式、矩阵对角化等方法。
3. 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由一组线性方程组成。
线性方程组的解可以用向量表示,可以使用矩阵与行列式的方法来求解。
线性方程组的解有唯一解、无解、有无穷解等情况,这些都与矩阵和行列式的性质有关。
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于一个矩阵或者一个线性变换,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特征值是一个数,它表示一个线性变换的重要性质。
特征向量是一个非零向量,它表示在特征值对应的线性变换下不改变方向的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使用特征多项式、特征分解等方法来求解。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用来研究矩阵的对角化、相似矩阵等重要性质。
5. 线性变换与线性映射线性变换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表示一个向量空间到另一个向量空间的映射。
线性变换有很多重要性质,例如它保持向量空间的运算、保持线性组合等。
线性映射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一个向量空间到另一个向量空间的映射,并且保持线性关系。
线性映射有一些重要性质,例如它的核和像空间的性质、线性映射的基本定理等。
同济线代笔记同济线代,又称同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内容,是几何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同济线代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以下是对同济线代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一、向量空间向量空间是同济线代的核心概念,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向量空间具有线性结构,即对于任何向量a、b,以及任何实数k,都满足以下两条性质:1、加法结合律:(a+b)+c=a+(b+c);2、数乘结合律:k(a+b)=ka+kb。
这些性质使得向量空间成为了一种规范化的通用数学结构。
二、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是同济线代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向量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定义线性变换,可以在向量空间的基础上定义函数,并且使其满足以下两个性质:1、加法性:T(u+v)=T(u)+T(v);2、数乘性:T(ku)=kT(u)。
这样,就可以将向量空间上的运算扩展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中。
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同济线代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线性变换中,对于非零向量v,如果满足T(v)=λv,那么λ就是T的特征值,v就是T的属于λ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线性变换的重要性质,也是求解矩阵的重要手段。
四、常用矩阵1、单位矩阵:单位矩阵是一个方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其他位置上的元素都是0。
单位矩阵在矩阵乘法中起到了类似于数字中的1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矩阵。
2、对角矩阵:对角矩阵是一个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不为0,其他位置上的元素都为0的矩阵。
对角矩阵在矩阵乘法中的作用是对向量进行缩放的效果。
3、上三角矩阵:上三角矩阵是除了主对角线及其上方的元素都为0的矩阵。
上三角矩阵在矩阵乘法中的作用是将向量投射到某一维度上。
五、常用方法1、高斯-约旦消元法:高斯-约旦消元法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通常可以通过把方程组转化为三角形式,再通过回带法求解出未知数的值。
完整版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向量空间及其上的线性变换。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
以下是线性代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向量和向量空间:向量是有方向和大小的量,可以用来表示力、速度、位移等。
向量空间是向量的集合,具有加法和标量乘法运算,同时满足一定的性质。
2.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线性方程组是一组线性方程的集合,研究其解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矩阵是一个由数构成的矩形数组,可以用来表示线性方程组中的系数和常数。
3.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矩阵乘法是一种重要的运算,可以用来表示线性变换和复合变换。
4.行列式和特征值:行列式是一个标量,表示矩阵的一些性质,如可逆性和面积/体积的变换。
特征值是矩阵对应的线性变换中特殊的值,表示该变换在一些方向上的伸缩程度。
5.向量的内积和正交性:向量的内积是一种二元运算,可以用来表示向量之间的夹角和长度。
正交向量是指内积为零的向量,可以用来表示正交补空间等概念。
6.向量的投影和正交分解:向量的投影是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可以用来表示向量的分解。
正交分解是将一个向量分解为与另一个向量正交和平行的两个向量之和。
7.线性变换和线性映射:线性变换是指保持向量加法和标量乘法运算的变换。
线性映射是向量空间之间的函数,具有保持线性运算的性质。
8.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线性变换或矩阵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变换的性质和方向。
9.正交矩阵和对称矩阵:正交矩阵是一个方阵,其列向量组成的矩阵是正交的。
对称矩阵是一个方阵,其转置等于自身。
10.奇异值分解:奇异值分解(SVD)是一种矩阵的分解方法,用来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
SVD在数据压缩、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1.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方法,用来找到一条曲线或超平面,使得这些数据点到该曲线或超平面的距离平方和最小。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的数学课程,在同济大学的学生中被广泛的学习。
这门课是针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能力,特别是一般有关矩阵,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学习。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微积分知识,加之对线性结构和算法分析的基本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线性代数。
主要内容线性代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矩阵论、向量空间论、线性变换论、线性方程组论及其应用。
1.矩阵论:学习矩阵的基本定义、特性及其操作,包括行列式、矩阵函数、条件数、广义逆矩阵、奇异值分解、正定矩阵和矩阵分解等知识。
2.向量空间论:学习矢量空间的定义、性质及其基本操作,包括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维数、正交基、正交坐标系、向量的线性组合等。
3.线性变换论:学习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其基本操作,包括线性变换、秩、固有值及其固有向量、行列式、圆及其上的线性变换等。
4.线性方程组论及其应用:学习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稀疏矩阵、最小二乘法、最优结构及其应用等。
这门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数学课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非常多,特别是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金融工程等行业中。
性代数对于解决计算机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设计优化算法和表示几何信息也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线性代数后,可以更加熟练地应用线性代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对学生们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数学以及其它学科中扩展思维,打下有力基础的一门课程。
在学习同济大学线性代数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也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的重要课程。
462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预习导引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1. 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运算规律.阅读本节前两部分的内容,从中找出与你以前学过的向量有关内容不同之处.2. 尝试自己画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图形,确认每一个卦限的方位.你能找出坐标轴上的点、坐标面上的点及各卦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吗?空间任意一个向量你能用坐标表示吗?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从中找出答案.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用坐标来表示,那么向量的线性运算是否也可以利用坐标作运算?点的坐标表示与向量的坐标表示有区别吗?利用坐标进行向量运算要注意什么问题?仔细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内容,你将会正确解答这些问题.4.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向量()1,2,2OM =,利用本节第三部分知识,求向量OM 的模及它与,,x y z 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分别设为,,αβγ,称为向量的方向角)的余弦cos ,cos ,cos αβγ,并考察向量的模、方向余弦与其坐标的关系.这种关系式可以推广到空间任意向量吗?阅读本节第五部分的1、2,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在书上画出来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 .阅读本节第五部分的3,细心体会向量在轴上的投影概念.向量(),,OM x y z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是什么?与向量OM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有什么区别?注意向量投影的性质.第二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1. 中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上两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及运算规律,请你尝试把数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及运算规463 律推广到空间向量.阅读本节第一部分内容,验证你的推论.2. 两向量的向量积是一个向量,怎样确定这个向量的模、方向及向量积如何用坐标表示、有什么运算规律?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节第二部分,从中找出答案.3. 向量的混合积顾名思义,是指既含有向量积又含有数量积的向量运算,即()a b c ⨯⋅.根据本节前两部分所学知识,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混合积()a b c ⨯⋅;混合积()a b c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检验你的结论.第三节 平面及其方程1.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把平面曲线看作动点的轨迹,建立了曲线和二元方程之间的关系,那么空间曲面或曲线是否也可以看作动点的几何轨迹,建立三元方程或方程组之间的关系?阅读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从你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举例说明这些概念.2. 用坐标表示向量()0000,,M M x x y y z z =---垂直于向量(),,n A B C =.把(),,M x y z 看作动点,满足0M M n ⊥的点M 的集合在空间表示怎样的图形?如果把n 换为2n ,0M M n ⊥的坐标表示式会变吗?换为任意非零常数乘以n 呢?仔细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回答上述问题,揣摩用平面的点法式方程求解的问题类型.3. 平面方程0Ax By Cz D +++=中,,,,A B C D 中任意一个为零、任意两个为零及,,A B C 中任意两个为零且0D =时,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分别有什么特点?阅读本节第三部分,总结特殊的三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平面的特点.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弄清楚两平面的夹角的概念,夹角取值的范围,并用向量的坐标表示两平面的夹角.思考如何判断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推导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第四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4641. 从几何的角度看,两张相交平面确定一条直线L ,直线L 用动点的坐标表示,即由两个三元一次方程构成的方程组.通过空间一条直线L 的平面有多少?L 的方程唯一吗?阅读本节第一部分,从中找出答案.2. 用坐标表示向量()0000,,M M x x y y z z =---平行于向量(),,s m n p =.把(),,M x y z 看作动点,满足0//M M s 的点M 的集合在空间表示怎样的图形?如果把s 换为2s ,0//M M s 的坐标表示式会变吗?换为任意非零常数乘以s 呢?仔细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回答上述问题,在书上画出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和参数式方程.3. 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弄清楚两直线夹角的取值范围.如何计算两直线的夹角?如何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弄清楚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如何计算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分析平面束方程与三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第五节 曲面及其方程1. 阅读本节第一部分内容,通过例1与例2仔细揣摩:已知空间曲面如何建立其方程;已知坐标,,x y z 间的一个方程怎样研究它所表示的曲面的形状.2. 阅读本节第二部分内容,找出在进行旋转曲面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总结旋转曲面的方程的特点.思考给定一个三元二次方程,你能判断出它是否是旋转曲面?如果是,你能给出它的母线的方程和轴吗?它的母线唯一吗?3. 柱面方程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柱面方程与平面曲线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节第三部分内容,从中找出答案.4. 阅读本节第四部分内容,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怎样方程表示的曲面是二次曲面?常见的二次曲面有哪些?它们的图形是怎样的?。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章行列式知识点1:行列式、逆序数知识点2: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知识点3:行列式的性质知识点4: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公式知识点5:计算行列式的方法知识点6:克拉默法则第二章矩阵知识点7:矩阵的概念、线性运算及运算律知识点8:矩阵的乘法运算及运算律知识点9:计算方阵的幂知识点10:转置矩阵及运算律知识点11:伴随矩阵及其性质知识点12:逆矩阵及运算律知识点13:矩阵可逆的判断知识点14:方阵的行列式运算及特殊类型的矩阵的运算知识点15:矩阵方程的求解知识点16:初等变换的概念及其应用知识点17:初等方阵的概念知识点18: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关系知识点19:等价矩阵的概念与判断知识点20:矩阵的.子式与最高阶非零子式知识点21:矩阵的秩的概念与判断知识点22:矩阵的秩的性质与定理知识点23:分块矩阵的概念与运算、特殊分块阵的运算知识点24:矩阵分块在解题中的技巧举例第三章向量知识点25:向量的概念及运算知识点26: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知识点27:向量组之间的线性表示及等价知识点28: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知识点29:线性表示与线性相关性的关系知识点30:线性相关性的判别法知识点31: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知识点32: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的关系知识点33: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知识点34:有关向量组的定理的综合运用知识点35:内积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点36:正交向量组、正交阵及其性质知识点37: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施密特正交化方法知识点38:向量空间(数一)知识点39:基变换与过渡矩阵(数一)知识点40:基变换下的坐标变换(数一)第四章线性方程组知识点41: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与结构知识点42:非齐次方程组解的性质及结构知识点43:非齐次线性线性方程组解的各种情形知识点44: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知识点45:线性方程组的公共解、同解知识点46:方程组、矩阵方程与矩阵的乘法运算的关系知识点47:方程组、矩阵与向量之间的联系及其解题技巧举例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知识点48: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49: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知识点50: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点51: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知识点52: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知识点53:利用相似对角化求矩阵和矩阵的幂第六章二次型知识点54: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知识点55:矩阵的合同知识点56 : 矩阵的等价、相似与合同的关系知识点57:二次型的标准形知识点58: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知识点59: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知识点60:正定二次型的概念及判断。
2013年线性代数复习要点 同济大学第五版 免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必须清楚,解法必须熟练,计算必须准确(),nT A r A n A A Ax x Ax A Ax A A A E οοοββ==⇔∀≠≠≠⇔∀∈=≅可逆 的列(行)向量线性无关 的特征值全不为0 只有零解 ,0总有唯一解 是正定矩阵 R 12,s iA p p p p nB AB E AB E⎧⎪⎪⎪⎪⎪⎪⎪⎨⎪⎪⎪⎪⎪=⋅⋅⋅⎪==⎪⎩ 是初等阵存在阶矩阵使得 或 ○注:全体n 维实向量构成的集合nR 叫做n 维向量空间. ()A r A n A A A Ax A ολ<=⇔==不可逆 0的列(行)向量线性相关 0是的特征值 有非零解,其基础解系即为关于0的⎧⎪⎪⎪⎨⎪⎪⎪⎩特征向量○注 ()()a b r aE bA n aE bA aE bA x οολ+<⎧⎪+=⇔+=⎨⎪⎩有非零解=-⎫⎪≅⎪−−−→⎬⎪⎪⎭具有向量组等价矩阵等价()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矩阵相似()矩阵合同() √ 关于12,,,n e e e ⋅⋅⋅:①称为n的标准基,n中的自然基,单位坐标向量87p 教材;②12,,,n e e e ⋅⋅⋅线性无关; ③12,,,1n e e e ⋅⋅⋅=; ④tr =E n ;⑤任意一个n 维向量都可以用12,,,n e e e ⋅⋅⋅线性表示.1212121112121222()1212()n n nn n j j j n j j nj j j j n n nn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τ==-∑1√ 行列式的计算:①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 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②若A B 与都是方阵(不必同阶),则==()mn A OA A O A BO BO BBO A AA B B O B O*==**=-1(拉普拉斯展开式)③上三角、下三角、主对角行列式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④关于副对角线:(1)211212112111()n n nnn n n n n n n a Oa a a a a a a Oa O---*==-1 (即: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的代数和)⑤范德蒙德行列式:()1222212111112n ijnj i nn n n nx x x x x x x x x x x ≤<≤---=-∏111由m n ⨯个数排成的m 行n 列的表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 ⎪⎪⎝⎭称为m n ⨯矩阵.记作:()ij m n A a ⨯=或mn A ⨯()1121112222*12n Tn ijnn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ij A 为A 中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 逆矩阵的求法:① 1A A A *-= ○注: 1a b d b c d c a ad bc --⎛⎫⎛⎫= ⎪ ⎪--⎝⎭⎝⎭1 主换位副变号②1()()A E E A -−−−−→初等行变换③1231111213a a a a a a -⎛⎫⎛⎫⎪ ⎪=⎪ ⎪ ⎪ ⎪ ⎪⎝⎭⎝⎭3211111213a a a a a a -⎛⎫⎛⎫⎪ ⎪=⎪ ⎪ ⎪ ⎪ ⎪⎝⎭⎝⎭√ 方阵的幂的性质:m n m n A A A += ()()m nmnA A =√ 设,,m n n s A B ⨯⨯A 的列向量为12,,,n ααα⋅⋅⋅,B 的列向量为12,,,s βββ⋅⋅⋅,则m sAB C ⨯=⇔()()1112121222121212,,,,,,s s n s n n ns b b b b bb c c c b b b ααα⎛⎫ ⎪ ⎪⋅⋅⋅= ⎪⎪⎝⎭⇔i i A c β= ,(,,)i s =1,2⇔i β为i Ax c =的解⇔()()()121212,,,,,,,,,s s s A A A A c c c ββββββ⋅⋅⋅=⋅⋅⋅=⇔12,,,s c c c 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即:C 的列向量能由A 的列向量线性表示,B 为系数矩阵. 同理:C 的行向量能由B 的行向量线性表示,TA 为系数矩阵.即: 1112111212222212n n n n mn n m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βββ⎛⎫⎛⎫⎛⎫⎪⎪ ⎪⎪⎪ ⎪= ⎪⎪ ⎪⎪⎪ ⎪⎝⎭⎝⎭⎝⎭⇔11112212121122222211222n n m m mn ma a a c a a a c a a a c βββββββββ+++=⎧⎪+++=⎪⎨⎪⎪+++=⎩√ 用对角矩阵Λ○左乘一个矩阵,相当于用Λ的对角线上的各元素依次乘此矩阵的○行向量;用对角矩阵Λ○右乘一个矩阵,相当于用Λ的对角线上的各元素依次乘此矩阵的○列向量. √ 两个同阶对角矩阵相乘只用把对角线上的对应元素相乘.√ 分块矩阵的转置矩阵:TTT TT A B A C C D BD ⎛⎫⎛⎫= ⎪ ⎪⎝⎭⎝⎭分块矩阵的逆矩阵:111A A B B ---⎛⎫⎛⎫=⎪ ⎪⎝⎭⎝⎭ 111A B BA---⎛⎫⎛⎫= ⎪ ⎪⎝⎭⎝⎭1111A C A A CB O B OB ----⎛⎫⎛⎫= ⎪ ⎪⎝⎭⎝⎭ 1111A O A OC B B CAB ----⎛⎫⎛⎫= ⎪ ⎪-⎝⎭⎝⎭ 分块对角阵相乘:11112222,A B A B A B ⎛⎫⎛⎫==⎪ ⎪⎝⎭⎝⎭⇒11112222A B AB A B ⎛⎫=⎪⎝⎭,1122nn n A A A ⎛⎫= ⎪⎝⎭分块对角阵的伴随矩阵:***A BA B AB ⎛⎫⎛⎫=⎪ ⎪⎝⎭⎝⎭ *(1)(1)mn mn A A B B B A**⎛⎫-⎛⎫= ⎪ ⎪⎪-⎝⎭⎝⎭√ 矩阵方程的解法(0A ≠):设法化成AX B XA B ==(I) 或 (II)A B E X −−−−→初等行变换(I)的解法:构造()()T T T TA XB X X=(II)的解法:将等式两边转置化为, 用(I)的方法求出,再转置得① 零向量是任何向量的线性组合,零向量与任何同维实向量正交. ② 单个零向量线性相关;单个非零向量线性无关.③ 部分相关,整体必相关;整体无关,部分必无关. (向量个数变动)④ 原向量组无关,接长向量组无关;接长向量组相关,原向量组相关. (向量维数变动) ⑤ 两个向量线性相关⇔对应元素成比例;两两正交的非零向量组线性无关114p 教材. ⑥ 向量组12,,,n ααα⋅⋅⋅中任一向量i α(1≤i ≤)n 都是此向量组的线性组合.⑦ 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相关⇔向量组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由其余n -1个向量线性表示.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无关⇔向量组中每一个向量i α都不能由其余n -1个向量线性表示. ⑧ m 维列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相关()r A n ⇔<; m 维列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无关()r A n ⇔=.⑨ 若12,,,n ααα⋅⋅⋅线性无关,而12,,,,n αααβ⋅⋅⋅线性相关,则β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 ⑩ 矩阵的行向量组的秩=列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秩. 行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它的非零行的个数.可画出一条阶梯线,线的下方全为0;每个台阶只有一行,台阶数即是非零行的行数,阶梯线的竖线后面的第一个元素非零.当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为1,且这些非零元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是0⑪ 矩阵的行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且不改变列向量间的线性关系; 矩阵的列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且不改变行向量间的线性关系. 即: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 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对A 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相应的初等矩阵○左乘A ; 对A 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相应的初等矩阵○右乘A .如果矩阵A 存在不为零的r 阶子式,且任意r +1阶子式均为零,则称矩阵A 的秩为r .记作()r A r =向量组12,,,n ααα的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的个数,称为这个向量组的秩.记作12(,,,)n r αααA 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 . 记作:A B =12,,,n ααα⋅⋅⋅和12,,,n βββ⋅⋅⋅可以相互线性表示. 记作:()()1212,,,,,,n n αααβββ⋅⋅⋅=⋅⋅⋅⑫ 矩阵A 与B 等价⇔PAQ B =,,P Q 可逆⇔()(),,,r A r B A B A B =≠>为同型矩阵作为向量组等价,即:秩相等的向量组不一定等价.矩阵A 与B 作为向量组等价⇔1212(,,,)(,,,)n n r r αααβββ⋅⋅⋅=⋅⋅⋅=1212(,,,,,,)n n r αααβββ⋅⋅⋅⋅⋅⋅⇒ 矩阵A 与B 等价.⑬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AX B =有解⇔12(,,,)=n r ααα⋅⋅⋅1212(,,,,,,)n s r αααβββ⋅⋅⋅⋅⋅⋅⇒12(,,,)s r βββ⋅⋅⋅≤12(,,,)n r ααα⋅⋅⋅.⑭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s n >,则12,,,s βββ⋅⋅⋅线性相关.向量组12,,,s βββ⋅⋅⋅线性无关,且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则s ≤n .⑮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12(,,,)s r βββ⋅⋅⋅12(,,,)n r ααα=⋅⋅⋅,则两向量组等价;p 教材94,例10⑯ 任一向量组和它的极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的任意两个极大无关组等价. ⑰ 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不唯一,但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个数唯一确定. ⑱ 若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等价,则它们包含的向量个数相等. ⑲ 设A 是m n ⨯矩阵,若()r A m =,A 的行向量线性无关;若()r A n =,A 的列向量线性无关,即:12,,,n ααα⋅⋅⋅线性无关. √ 矩阵的秩的性质:①()A O r A ≠⇔若≥1 ()0A O r A =⇔=若 0≤()m n r A ⨯≤min(,)m n②()()()T Tr A r A r A A == p 教材101,例15③()()r kA r A k =≠ 若0④()(),,()0m n n s r A r B n A B r AB B Ax ⨯⨯+≤⎧=⇒⎨=⎩若若0的列向量全部是的解⑤()r AB ≤{}min (),()r A r B⑥()()()()A r AB r B B r AB r A ⇒=⇒=若可逆若可逆 即:可逆矩阵不影响矩阵的秩.⑦若()()()m n Ax r AB r B r A n AB O B O A AB AC B C ο⨯⇔=⎧⎪=⎧⎪=⎨⎪⇒=⇒=⎧⎨⎪⎨⎪⎪=⇒=⎩⎩⎩ 只有零解在矩阵乘法中有左消去律;若()()()n s r AB r B r B n B ⨯=⎧=⇒⎨⎩ 在矩阵乘法中有右消去律.⑧()rr E O E O r A r A A OO OO ⎛⎫⎛⎫=⇒⎪ ⎪⎝⎭⎝⎭若与唯一的等价,称为矩阵的等价标准型. ⑨()r A B ±≤()()r A r B + {}max (),()r A r B ≤(,)r A B ≤()()r A r B + p 教材70 ⑩()()A O O A r r A r B O B B O ⎛⎫⎛⎫==+⎪ ⎪⎝⎭⎝⎭ ()()A C r r A r B O B ⎛⎫≠+ ⎪⎝⎭实用文案121212,,,0,,,()(),,,A n n A n Ax A n Ax Ax r A r A Ax A n βαααβαααβββααα⇔=−−−−−→=<⇔⇒⇔=⇔=⇔=⇔=−−−−−→≠⇒=⇔⇒当为方阵时当为方阵时有无穷多解0表示法不唯一线性相关有非零解可由线性表示有解有唯一组解0克莱姆法则表示法唯一 线127()(),,,()()()1()n Ax r A r A Ax r A r A r A r A οββαααβββ⎧⎪⎪⎪⎪⎨⎪⎪⎪⇔=⎪⎩⎧⇔≠⎪⇔=⇔<⎨⎪⇔+=⎩教材72讲义8性无关只有零解不可由线性表示无解 ○注:Ax Axββ⇒=<≠⇒=<≠有无穷多解其导出组有非零解有唯一解其导出组只有零解Ax β=1122n n x x x αααβ+++=1112111212222212,,n n m m mn n m a a a x b a a a x b A x a a a x b β⎛⎫⎛⎫⎛⎫⎪ ⎪ ⎪ ⎪ ⎪ ⎪=== ⎪ ⎪ ⎪⎪ ⎪ ⎪⎝⎭⎝⎭⎝⎭ 12,,2,,j j j mj j n αααα⎛⎫ ⎪ ⎪== ⎪ ⎪ ⎪⎝⎭11212(,,,)n n x xx αααβ⎛⎫ ⎪ ⎪= ⎪ ⎪⎝⎭实用文案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1212121211221212(1),,(2),,(3),,,,,,,,(4),,(5),,(6k k k k Ax Ax k k Ax k Ax Ax Ax Ax Ax ηηοηηηοηηηηολλλληληληγβηογηβηηβηηο=+⎫⎪=⎪⎬=⎪⎪++⎭==+==-= 是的解也是它的解 是的解对任意也是它的解齐次方程组 是的解对任意个常数 也是它的解 是的解是其导出组的解是的解 是的两个解是其导出组的解211212112212112212),(7),,,,100k k k k k k k Ax Ax Ax Ax Ax ηβηηηοηηηβληληληβλλλληληληλλλ⎧⎪⎪⎪⎪⎪⎪⎪⎪⎨⎪⎪⎪=⇔-=⎪=⎪⎪++=⇔++=⎪⎪++=⇔++=⎩ 是的解则也是它的解是其导出组的解 是的解则也是的解 是的解√ 设A 为m n ⨯矩阵,若()r A m =⇒()()r A r A β=⇒Ax β=一定有解,当m n <时,一定不是唯一解⇒<方程个数未知数的个数向量维数向量个数,则该向量组线性相关.m 是()()r A r A β和的上限. √ 判断12,,,s ηηη是Ax ο=的基础解系的条件:① 12,,,s ηηη线性无关; ② 12,,,s ηηη都是Ax ο=的解;③ ()s n r A =-=每个解向量中自由未知量的个数.√ 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不唯一. √ 若η*是Ax β=的一个解,1,,,s ξξξ是Ax ο=的一个解⇒1,,,,s ξξξη*线性无关√ Ax ο=与Bx ο=同解(,A B 列向量个数相同),则:① 它们的极大无关组相对应,从而秩相等; ② 它们对应的部分组有一样的线性相关性; ③ 它们有相同的内在线性关系.√ 两个齐次线性线性方程组Ax ο=与Bx ο=同解⇔()()A r r A r B B ⎛⎫== ⎪⎝⎭.√ 两个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β=与Bx γ=都有解,并且同解⇔()()A r r A r B B βγ⎛⎫== ⎪⎝⎭.√ 矩阵m n A ⨯与l n B ⨯的行向量组等价⇔齐次方程组Ax ο=与Bx ο=同解⇔PA B =(左乘可逆矩阵P );101p 教材 矩阵m n A ⨯与l n B ⨯的列向量组等价⇔AQ B =(右乘可逆矩阵Q ). √ 关于公共解的三中处理办法:① 把(I)与(II)联立起来求解;② 通过(I)与(II)各自的通解,找出公共解;当(I)与(II)都是齐次线性方程组时,设123,,ηηη是(I)的基础解系, 45,ηη是(II)的基础解系,则 (I)与(II)有公共解⇔基础解系个数少的通解可由另一个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表示.即:1231231425(,,)(,,)r r c c ηηηηηηηη=+当(I)与(II)都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时,设11122c c ξηη++是(I)的通解,233c ξη+是(II)的通解,两方程组有公共解⇔2331c ξηξ+-可由12,ηη线性表示. 即:12122331(,)(,)r r c ηηηηξηξ=+-③ 设(I)的通解已知,把该通解代入(II)中,找出(I)的通解中的任意常数所应满足(II)的关系式而求出公共解。
线性代数(同济第5版)复习要点以矩阵为工具,以线性方程组问题为主线第一章 行列式基本结论1.行列式的性质(1)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行列式变号.(2) 行列式中某一行的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符号的外面.(3) 把行列式的某一行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行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 2.行列式按行(按列)展开定理3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in in i i i i A a A a A a D +++= 2211 ),,2,1(n i =3.克拉默法则 如果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0212222111211≠=nn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那末,线性方程组有唯一的解,,,,2211DD x D Dx D D x n n ===主要计算计算行列式:1.数字行列式化为上三角形; 2.计算有规律的....n 阶行列式. 例1.(例7)计算行列式 3351110243152113------=D2.(例8)计算行列式 3111131111311113=D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基本概念注意:1.矩阵可乘条件、乘法规则 2.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BA AB ≠3.矩阵乘法有零因子出现:O B O A ≠≠,,但却有O AB = 4.消去律不成立:AC AB =,推不出C B = 基本结论1.转置 (i) A A T T =)( (ii) T T T B A B A +=+)( (iii) T T kA kA =)( (iv)T T T A B AB =)(2.方阵的行列式 (i) ||||A A T =(行列式性质1); (ii) ||||A A n λλ=; (iii)||||||B A AB =3.A 的伴随矩阵E A A A AA ||==**4.逆矩阵是初等矩阵可逆i sE E E E A E A nA R A A 21~)(0||=⇔⇔=⇔≠⇔推论 若E AB =(或E BA =),则1-=A B 方阵的逆阵满足下述运算规律:(i )若A 可逆,则1-A 亦可逆,且A A =--11)(. (ii )若A 可逆,数0≠λ,则A λ可逆,且111)(--=A A λλ(iii )若B A ,为同阶方阵且均可逆,则AB 亦可逆,且 111)(---=A B AB (iv )若A 可逆,则T A 亦可逆,且T T A A )()(11--= 基本计算用上面基本结论进行简单计算 主要计算求1-A :公式法*-=A A A ||11 基本证明用上面基本结论进行简单证明 例1. (例11)求矩阵的逆矩阵⎪⎪⎪⎭⎫ ⎝⎛=343122321A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基本结论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1. n 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b AX =b AX =有解⇔)()(B R A R =. 有解时,(记r B R A R ==)()()(1)n r =时,b AX =有唯一解 (2)n r <时,b AX =有无穷多解2.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0=AX 是b AX =的特殊情形)由于0=AX 永远满足)()(B R A R =,故0=AX 总有解(至少有零解)从而 (1)n r =时,0=AX 有唯一零解(2)n r <时,0=AX 有(无穷多)非零解 基本计算1.会求矩阵的秩2.会用矩阵的秩判别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有解时,有多少解 3.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初等变换)|()|(1-→A E E A 行;(包括求矩阵方程B AX =,用)|()|(1B A E B A -→行; 主要计算1. 设非齐次线性方程组b AX =,试问此线性方程组有解吗?若有解,有多少解? 2. 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 例1.(例5)设⎪⎪⎪⎪⎪⎭⎫ ⎝⎛-----=41461351021632305023A求矩阵A 的秩,并求A 的一个最高阶非零子式2.用初等变换求矩阵⎪⎪⎪⎭⎫⎝⎛=343122321A 的逆矩阵3.(例13)设有线性方程组⎪⎩⎪⎨⎧=+++=+++=+++,)1(,3)1(,0)1(321321321λλλλx x x x x x x x x 问λ取何值时,此方程组(1)有唯一解;(2)无解;(3)有无限多个解?并在有无限多解时求其通解.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基本概念1.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向量组的等价 2.向量组的秩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 3.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基的定义、基的求法、向量空间的维数、维数的求法 向量组m ααα,,,21 所生成的向量空间为},,,|{),,,(21221121R k k k k k k L m m m m ∈+++= αααααα4.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基本结论 1.线性表出定理1 向量b 能由向量组A 线性表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21m A ααα =的秩等于矩阵),,,,(21b B m ααα =的秩.定理2 向量组l B βββ,,,:21 能由向量组m A ααα,,,:21 线性表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21m A ααα =的秩等于矩阵),,,,,(),(11l m B A ββαα =的秩. 即),()(B A R A R =.推论 向量组l B βββ,,,:21 与向量组m A ααα,,,:21 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A R B R A R ==定理3 设向量组l B βββ,,,:21 能由向量组m A ααα,,,:21 线性表示,则),,,(),,,(2121m l R R αααβββ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定理4 向量组m ααα,,,21 线性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所构成的矩阵),,,(21m A ααα =秩小于向量个数m ;向量组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 A R =)(定理5 (1)若向量组m A ααα,,,:21 线性相关,则向量组11,,,:+m m B ααα 也线性相关. (2) m 个n 维向量组成的向量组,当维数n 小于向量个数m 时一定线性相关.(3) 设向量组m A ααα,,,:21 线性无关,而向量组βααα,,,,:21m B 线性相关,则向量β必能由向量组A 线性表示,且表示式是唯一的.3.向量组的秩定理6 矩阵的秩等于它的列向量组的秩,也等于它的行向量组的秩.推论 (最大无关组的等价定义)设向量组B 是向量组A 的部分组,若向量组B 线性无关,且向量组A 能由向量组B 线性表示,则向量组B 是向量组A 的一个最大无关组.4.解的结构(1)齐次线性方程组性质1 若21,ξξ为0=Ax 的解, 则21ξξ+也是0=Ax 的解. 性质2 若ξ为0=Ax 的解,k 为实数,则ξk 也是0=Ax 的解.0=Ax 的基础解系:r n -ξξ,,1 ,通解是r n r n k k X --++=ξξ 11定理7 设n m ⨯矩阵A 的秩r A R =)(,则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O AX =的解集S 的秩r n R S -=. (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性质3 设1η及2η都是b Ax =的解,则21ηη-为导出组0=Ax 的解.性质4 设η是方程b Ax =的解,ξ是方程0=Ax 的解,则ηξ+仍是方程b Ax =的解.b Ax =的通解是:*+++=--ηξξr n r n k k X 11 5.向量空间向量组m ααα,,,21 所生成的向量空间为},,,|{),,,(21221121R k k k k k k L m m m m ∈+++= αααααα基本计算1. 一般地,要判别一个向量⎪⎪⎪⎪⎪⎭⎫⎝⎛=n b b b 21β是否可由向量组⎪⎪⎪⎪⎪⎭⎫ ⎝⎛=⎪⎪⎪⎪⎪⎭⎫ ⎝⎛=⎪⎪⎪⎪⎪⎭⎫ ⎝⎛=ns s s s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2121111,,,ααα线性表出?设s s k k k αααβ+++= 2211按分量形式写出来就是⎪⎪⎩⎪⎪⎨⎧=+++=+++=+++ns ns n n s s s s b k a k a k a b k a k a k a b k a k a k a 22112222212*********,, (*)定理 β可由向量组s ααα,,,21 线性表出⇔(*)有解 2. 一般地,要判别一个向量组⎪⎪⎪⎪⎪⎭⎫ ⎝⎛=⎪⎪⎪⎪⎪⎭⎫ ⎝⎛=⎪⎪⎪⎪⎪⎭⎫ ⎝⎛=ns s s s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2121111,,,ααα是否线性相关?设02211=+++s s x x x ααα按分量写出来就是⎪⎪⎩⎪⎪⎨⎧=+++=+++=+++000221122221211212111s ns n n ss s s k a k a k a k a k a k a k a k a k a (**)定理 向量组s ααα,,,21 线性相关⇔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3. ),,,(21m L ααα 基和维数的求法 4.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1)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r n -ξξ,,1(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的求法*+++=--ηξξr n r n k k X 11主要计算1.设矩阵A ,求矩阵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并把不属最大无关组的列向量用最大无关组线性表示.2.设非齐次线性方程组b AX =,试问(1)此线性方程组有解吗?若有解,有多少解?(第三章容)(2)若有无穷多解,求其通解(要求通过它的导出组的基础解系给出的通解).(第四章容) 基本证明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的组的等价、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的证明 向量空间的基、维数的证明 基础解系、解的结构的证明 主要证明1.线性无关的证明2.B AB ⇔=0的列是0=AX 的解 例 1.(例11)设矩阵⎪⎪⎪⎪⎪⎭⎫⎝⎛------=97963422644121121112A求矩阵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并把不属最大无关组的列向量用最大无关组线性表示.2.(例16)设非齐次线性方程组⎪⎩⎪⎨⎧-=+--=-+-=+--214321432143213213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试问(1)此线性方程组有解吗?若有解,有多少解?(2)若有无穷多解,求其通解(要求通过它的导出组的基础解系给出的通解).3.(例6) 已知向量组321,,ααα线性无关,211ααβ+=, 322ααβ+=, 133ααβ+=,试证向量组321,,βββ线性无关.(第五章 §1 定理1、§2 定理2)4.(例13)设0=AB ,证明:n B R A R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基本概念 一.积积的定义:n n y x y x y x Y X +++= 2211],[向量的长度:22221],[n x x x X X X +++== 、当1=X 时,称X 为单位向量.向量的夹角:YX Y X ],[arccos=θ向量的正交:0],[=Y X 时,称向量X 与Y 正交 正交向量组、正交基、规正交基 正交矩阵A :)(1T T A A E A A ==-即二.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特征值、特征向量三.相似矩阵,对称阵的对角化四.二次型及其标准形,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 基本结论 一.积(i )],[],[X Y Y X =; (ii )],[],[Y X Y X λλ=(iii )],[],[],[Z Y Z X Z Y X +=+1.非负性:对任意X 都有 0≥X ; 当且仅当O X =时, 0=X 2.齐次性: X X ||λλ=;3.三角不等式:Y X Y X +≤+ 定理1 若n 维向量 r ααα,,,21 是一组两两正交的非零向量,则r ααα,,,21 线性无关.二.特征值、特征向量定理2 设m λλλ,,,21 是方阵A 的m 个特征值,m p p p ,,,21 依次是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如果m λλλ,,,21 各不相同,则m p p p ,,,21 线性无关.三.相似矩阵,对称阵的对角化四.二次型及其标准形,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 基本计算1.向量的长度:22221],[n x x x X X X +++==2.向量的夹角的求法:YX Y X ],[arccos =θ3.正交化方法: 设r ααα,,,21 线性无关111122221111222231111333111122211],[],[],[],[],[],[],[],[],[],[],[],[--------=--=-==r r r r r r r r r ββββαββββαββββααβββββαββββααβββββααβαβ4.单位化:r rr e e e ββββββ1,,1,1222111===5.特征值的求法、特征向量的求法6.对称阵的对角化方法7.求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例1.(例2) 设⎪⎪⎪⎭⎫ ⎝⎛-=⎪⎪⎪⎭⎫ ⎝⎛-=⎪⎪⎪⎭⎫ ⎝⎛-=014,131,121321ααα,试用施密特正交化过程把这组向量规正交化。
第五篇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的问题,为了把代数运算引入几何中来,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设法把空间的几何结构有系统的代数化,数量化. 平面解析几何使一元函数微积分有了直观的几何意义,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的知识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首先给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介绍向量的基础知识,以向量为工具讨论空间的平面和直线,最后介绍空间曲面和空间曲线的部分容.第1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1.1 空间直角坐标系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通过引进空间直角坐标系来实现.1.1.1 空间直角坐标系过定点O ,作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这三条数轴分别叫做x 轴(横轴)、y 轴(纵轴)、z 轴(竖轴),它们都以O 为原点且具有相同的长度单位. 通常把x 轴和y 轴配置在水平面上,而z 轴则是铅垂线;它们的正方向要符合右手规则: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指从x 轴的正向转过2角度指向y 轴正向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图8-1),称为Oxyz 直角坐标系,点O 叫做坐标原点.图8-1在Oxyz 直角坐标系下,数轴Ox ,Oy ,Oz 统称为坐标轴,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称为坐标面,分别为xOy ,yOz ,zOx ,三个坐标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卦限(图8-2),分别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yxzO图8-21.1.2 空间点的直角坐标设M 为空间中的任一点,过点M 分别作垂直于三个坐标轴的三个平面,与x 轴、y 轴和z 轴依次交于A 、B 、C 三点,若这三点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分别为x ,y ,z ,于是点M 就唯一确定了一个有序数组(, , )x y z ,则称该数组(, , )x y z 为点M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如图8-3.x ,y ,z 分别称为点M 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图8-3反之,若任意给定一个有序数组(, , )x y z ,在x 轴、y 轴、z 轴上分别取坐标为x ,y ,z 的三个点A 、B 、C ,过这三个点分别作垂直于三个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只有一个交点M ,该点就是以有序数组(, , )x y z 为坐标的点,因此空间中的点M 就与有序数组(, , )x y z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注:A 、B 、C 这三点正好是过M 点作三个坐标轴的垂线的垂足.yxzOyxzAB C(,,)M x y z1.2 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设两点111(, , )M x y z ,222(, , )N x y z ,则M 与N 之间的距离为212212212)()()(z z y y x x d -+-+-= (8-1-1)事实上,过点M 和N 作垂直于xOy 平面的直线,分别交xOy 平面于点1M 和1N ,则1MM ∥1NN ,显然,点1M 的坐标为11(, , 0)x y ,点1N 的坐标为22(, , 0)x y (如图8-4).图8-4由平面解析几何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知,1M 和1N 的距离为:21221211)()(||y y x x N M -+-=.过点M 作平行于xOy 平面的平面,交直线1NN 于2N ,则11M N ∥2MN ,因此2N 的坐标为221(, , )x y z ,且212212112)()(||||y y x x N M MN -+-==,在直角三角形N MN 2中,||||122z z N N -=,所以点M 与N 间的距离为2122122122222)()()(||||z z y y x x N N MN d -+-+-=+=.例1 设(1, 2, 0)A -与(1, 0, 2)B --为空间两点,求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 解 由公式(8-1-1)可得,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例2 在z 轴上求与点(3, 5, 2)A -和(4, 1, 5)B -等距的点M .解 由于所求的点M 在z 轴上,因而M 点的坐标可设为(0, 0, )z ,又由于MA MB =,由公式(8-1-1),得222222)5(1)4()2(53z z -++-=--++.从而解得72=z ,即所求的点为2(0, 0, )7M .习题8-11.讨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八个卦限中的点的坐标的符号. 2.在坐标轴上的点和在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何特点?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下各点:(2, 0, 0)A ;(0, 3, 0)B -;(3, 0, 1)C ;(3, 2, 1)D -.4.求点(1, 2, 3)-关于各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5.求点(1, 2, 3)关于各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6.求以下各对点间的距离: (1) (0, 1, 3)A -与(2, 1, 4)B ;(2) (1, 4, 2)C -与D(2, 7, 3).7.在坐标平面yOz 上求与三点(3, 1, 2)A 、(4, 2, 2)B --和(0, 5, 1)C 等距的点. 8.求点(12, 3, 4)A -与原点、各坐标平面和各坐标轴的距离.9. 证明以()()()A 4,3,1,B 7,1,2,C 5,2,3为顶点的三角形△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第2节 空间向量的代数运算2.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量,如质量、时间、面积、温度等,它们在取定一个度量单位后,就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种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或标量).但有一些量,如力、位移、速度、电场强度等,仅仅用一个实数是无法将它们确切表示出来,因为它们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或矢量).在数学上,我们用有向线段AB 来表示向量,A 称为向量的起点,B 称为向量的终点,有向线段的长度就表示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就表示向量的方向.通常在印刷时用黑体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向量,手写时用带箭头的小写字母, ,,a b c来记向量.向量的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 或AB ,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模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规定:零向量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本章我们讨论的是自由向量,即只考虑向量的大小和方向,而不考虑向量的起点,因此,我们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记作a =b .规定:所有的零向量都相等.与向量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负向量(或反向量),记作 a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一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一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零向量与任何共面的向量组共面.2.2 向量的线性运算2.2.1 向量的加法我们在物理学中知道力与位移都是向量,求两个力的合力用的是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类似地定义两个向量的加法.定义1 对向量a ,b ,从同一起点A 作有向线段AB 、AD 分别表示a 与b ,然后以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我们把从起点A 到顶点C 的向量AC 称为向量a 与b 的和(图8-5),记作a +b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平行四边形法则.图8-5 图8-6若将向量b 平移,使其起点与向量a 的终点重合,则以a 的起点为起点,b 的终点为终ab Cabc =a +b点的向量c 就是a 与b 的和(图8-6),该法则称为三角形法则.多个向量,如a 、b 、c 、d 首尾相接,则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到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就是它们的和a +b +c +d (图8-7).图8-7对于任意向量a ,b ,c ,满足以下运算法则: (1)a +b =b +a (交换律).(2)()()a +b +c =a +b +c (结合律). (3)0a +=a .2.2.2 向量的减法定义2 向量a 与b 的负向量-b 的和,称为向量a 与b 的差,即()--a b =a +b .特别地,当b =a 时,有()-0a +a =.由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从同一起点O 作有向线段OA ,OB 分别表示a ,b ,则()OA OB OA OB --=+-a b =OA BO BA =+=.也就是说,若向量a 与b 的起点放在一起,则a ,b 的差向量就是以b 的终点为起点,以a 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图8-8).图8-82.2.3数乘向量定义3 实数λ与向量a 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λa 的模是λa ,方向: 当0λ>时,λa 与a 同向;当0λ<时,λa 与a 反向;当0λ=时,λ0a =.abcda +b +c +daabb -a bBAC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与任意实数λ,μ,有运算法则: (1) ()()λμλμa =a . (2) ()+λμλμ+a =a a .(3) ()+λλλ+a b =a b .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λμa +b 称为a ,b 的一个线性组合(, )R λμ∈.特别地,与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叫做a 的单位向量,记做a e ,即aa e a=.上式说明: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的结果是一个与原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例1 如图8-9,在平行六面体///ABCD B C D /—A 中,设/=AA ,a AD =b AB =c ,试用,,a b c 来表示对角线向量//,.AC A C图8-9解 ''AC AB BC CC =++'AB BC AA =++a b c =++;'''AC A A AB BC AA AB AD =++=-++a b c =++.由于向量λa 与a 平行,所以我们通常用数与向量的乘积来说明两个向量的平行关系.即有,定理1 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λa =b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设A 为空间中一点,过点A 作轴u 的垂线,垂足为'A ,则'A 称为点A 在轴u 上的投影(图8-10).图8-10若M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则M 在x 轴、y 轴、z 轴上的投影为A 、B 、C ,如图8-11所示.图8-11设向量AB 的始点与终点B 在轴u 的投影分别为A '、B ',那么轴u 上的有向线段A B ''的值A B ''叫做向量AB 在轴u 上的投影,记作u prj AB A B ''=,轴u 称为投影轴.图8-12当A B ''与轴u 同向时,投影取正号,当A B ''与轴u 反向时,投影取负号. 注 (1) 向量在轴上投影是标量.(2) 设MN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向量,点M 的坐标为111(, , )x y z ,点N 的坐标为222(, , )x y z ,显然,向量MN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12x x -,12y y -,12z z -. 2.3.2向量的坐标表示yxzOA B CM取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在x 轴、y 轴、z 轴上各取一个与坐标轴同向的单位向量,依次记作, , i j k ,它们称为坐标向量.空间中任一向量a ,它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 , i j k 数乘之和. 事实上,设MN a =,过M 、N 作坐标轴的投影,如图8-13所示.MN =MA+AP +PN =MA+MB +MC a =.由于MA 与i 平行,MB 与j 平行,MC 与k 平行,所以,存在唯一的实数, , x y z ,使得MA x =i ,MB y =j ,MC z =k ,即x y z a =i +j +k . (8-2-1)图 8-13我们把(8-2-1)式中, , i j k 系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 )x y z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为{, , }x y z a =,向量的坐标确定了,向量也就确定了.显然,(8-2-1)中的, , x y z 是向量a 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的投影.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a 的坐标就是该向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组成的有序数组.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点(3, 1, 5)M -,(2, 3, 1)N -,求向量MN 与NM 的直角坐标.解 由于向量的坐标即为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组成的有序数组,而向量的各投影即为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对应分量的差.所以向量MN 的坐标为{5, 4, 4}--,向量NM 的坐标为{5, 4, 4}-. 例3(定比分点公式) 设111(,,)A x y z 和222(,,)B x y z 为两已知点,有向线段AB 上的点M 将它分为两条有向线段AM 和MB ,使它们的值的比等于数(1)λλ≠-,即AMMBλ=,求分点(,,)M x y z 的坐标.图8-14 解 如图8-14,因为AM 与MB 在同一直线上,且同方向,故AM MB λ=⋅,而122{,,}AM x x y y z z =---, 222{,,}MB x x y y z z =---222{(),(),()}MB x x y y z z λλλλ=---所以 12()x x x x λ-=-,12()y y y y λ-=-,12()z z z z λ-=- 解得121212,,.111x x y y z z x y z λλλλλλ+⋅+⋅+⋅===+++当λ=1, 点M 的有向线段→AB x 2.3.3向量可以用它的模与方向来表示,设空间向量12a M M =分别为,,αβγ,规定: 0,0απ≤≤≤称,,αβγ为向量a 的方向角因为向量a 12cos cos x a M M a αα=⋅=⋅12cos cos y a M M a ββ=⋅=⋅(8-2-2)12cos cos z a M M a γγ=⋅=⋅公式(8.2.2)中出现的cos ,cos ,cos αβγ称为向量a 的方向余弦.而{,,}{cos ,cos ,cos }x y z a a a a a a a αβγ==⋅⋅⋅{cos ,cos ,cos }a a a e αβγ=⋅=⋅{cos ,cos ,cos }a e αβγ=是与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而 a =M M =12,,x y z M P a M Q a M R a ===111,故向量a 的模为 x a a a =+2(8-2-3)从而向量a 的方向余弦为cos a αβγ===(8-2-4)并且 222cos cos cos 1αβγ++=.例4 已知两点1M 和()21,3,0M ,求向量12M M 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解12(12,32,0(1,1,M M =--=-2)2(1)1(222=-++-=;11cos ,cos ,cos 22αβγ=-==; 23,,334πππαβγ===. 例5 已知两点(4,0,5)A 和(7,1,3)B ,求与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 解 因为{74,10,35}{3,1,2},AB =---=-所以23AB == 于是 {}.e =2.4 向量的数量积在物理中我们知道,一质点在恒力F 的作用下,由A 点沿直线移到B 点,若力F 与位移向量AB 的夹角为θ,则力F 所作的功为||||cos W F AB θ=⋅⋅.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问题中也经常遇到.由此,我们引入两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 定义1 设a ,b 为空间中的两个向量,则数cos ,a b a b叫做向量a 与b 的数量积(也称积或点积),记作⋅a b ,读作“a 点乘b ”.即cos ,⋅a b =a b a b (8-2-5)其中,a b 表示向量a 与b 的夹角,并且规定0, π≤≤a b .两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向量,特别地当两向量中一个为零向量时,就有0⋅a b =.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易知:(1)2⋅a a =a ,因此=a(2) 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b ,a 与b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数量积为零,即⊥a b ⇔0⋅a b =.注 数量积在解决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等度量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数量积的运算满足如下运算性质: 对于任意向量a ,b 与任意实数λ,有 (1) 交换律:⋅⋅a b =b a .(2) 分配律:()⋅⋅⋅a b +c =a b +a c .(3) 与数乘结合律:()()()λλλ⋅⋅=⋅a b =a b a b . (4)0⋅≥a a 当且仅当0a =时,等号成立.例6 对坐标向量i ,j ,k ,求⋅i i ,⋅j j ,⋅k k ,⋅i j ,⋅j k ,⋅k i . 解 由坐标向量的特点与向量积的定义得1⋅⋅⋅i i =j j =k k =, 0⋅⋅⋅i j =j k =k i =.例7 已知2=a ,3=b ,2, 3π=a b ,求a b ⋅,(2)()-+a b a b ⋅,+a b . 解 由两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有2cos , 23cos 3π⋅=⨯⨯a b =a b a b 123()=32=⨯⨯--.(2)()=22-⋅+⋅⋅-⋅-⋅a b a b a a +a b b a b b22=2-⋅-a a b b 222(3)23=11=---⨯-.2()()+=⋅+a b a +b a b =⋅⋅+⋅+⋅a a +a b b a b b222=+⋅+a a b b 2222(3)3=7=+⨯-+,因此+=a b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设向量111{,,}x y z a =,向量222{,,}x y z b =,即111x y z ++a =i j k , 222x y z ++b =i j k .则111222()()x y z x y z ⋅++⋅++a b =i j k i j k121212()()+()x x x y x z ⋅+⋅⋅=i i i j i k 121212()()+()y x y y y z ⋅+⋅⋅+j i j j j k 121212()()+()z x z y z z ⋅+⋅⋅+k i k j k k .由于1⋅⋅⋅i i =j j =k k =, 0⋅⋅⋅i j =j k =k i =,所以121212x x y y z z ⋅++a b =.(8-2-6)也就是说,在直角坐标系下,两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分量的乘积之和.同样,利用向量的直角坐标也可以求出向量的模、两向量的夹角公式以与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即设非零向量111{,,}x y z a =,向量222{,,}x y z b =,则=a (8-2-7)cos ||||⋅=a ba,b a b=. (8-2-8)⊥a b ⇔1212120x x y y z z ++=. (8-2-9)例8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三点(5, 4, 1)A -,(3, 2, 1)B ,(2, 5, 0)C -.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 由题意可知{2, 6, 0}AB =-,={3, 1, 1}AC ---,则(2)(3)6(1)0(1)0AB AC ⋅=-⨯-+⨯-+⨯-=,所以AB AC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2.5向量的向量积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要表示一外力对物体的转动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用力矩的概念来描述.设一杠杆的一端O 固定,力F 作用于杠杆上的点A 处,F 与OA 的夹角为θ,则杠杆在F 的作用下绕O 点转动,这时,可用力矩M 来描述.力F 对O 的力矩M 是个向量,M 的大小为||||||sin OA OA =M F ,F .M 的方向与OA 与F 都垂直,且OA ,F ,M 成右手系,如图8-16所示.图8-162.5.1向量积的定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象这样由两个向量所决定的另一个向量,由此,我们引入两向量的向量积的概念.定义2 设a ,b 为空间中的两个向量,若由a ,b 所决定的向量c ,其模为sin , c =a b a b . (8-2-10)其方向与a ,b 均垂直且a ,b ,c 成右手系(如图8-17),则向量c 叫做向量a 与b 的向量积(也称外积或叉积).记作⨯a b ,读作“a 叉乘b ”.注 (1) 两向量a 与b 的向量积⨯a b 是一个向量,其模⨯a b 的几何意义是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0a a =这是因为夹角θ=0,所以⨯0a a = 图8-17(3)对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a 与b 平行(即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向量积为零向量.a ∥b ⇔⨯0a b =.向量积的运算满足如下性质:对任意向量a ,b 与任意实数λ,有 (1) 反交换律:⨯-⨯a b =b a . (2) 分配律:()⨯⨯⨯a b +c =a b +a c ,()⨯⨯⨯a +b c =a c +b c .(3) 与数乘的结合律:()()()λλλ⨯⨯⨯a b =a b =a b .例9 对坐标向量i ,j ,k ,求⨯i i ,⨯j j ,⨯k k ,⨯i j ,⨯j k ,⨯k i . 解⨯⨯⨯0i i =j j =k k =.⨯i j =k ,⨯j k =i ,⨯k i =j .2.5.2向量积的直角坐标运算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设向量111{, , }x y z a =,向量222{, , }x y z b =,即111x y z ++a =i j k ,222x y z ++b =i j k ,因为⨯⨯⨯0i i =j j =k k =. ⨯i j =k ,⨯j k =i ,⨯k i =j , ⨯-j i =k ,⨯-k j =i ,⨯-i k =j .则111222()()x y z x y z ⨯++⨯++a b =i j k i j k121212()()+()x x x y x z ⨯+⨯⨯=i i i j i k 121212()()+()y x y y y z ⨯+⨯⨯+j i j j j k 121212()()+()z x z y z z ⨯+⨯⨯+k i k j k k121212121212()()+()()()()x y y x y z z y x z z x -⨯-⨯--⨯=i j j k k i 121212121212()()+()y z z y x z z x x y y x ----=i j k .为了便于记忆,借助于线性代数中的二阶行列式与三阶行列式有111111222222y z x z x y y z x z x y ⨯-a b =i j +k 111222x y z x y z =i j k . 注 设两个非零向量111{, , }x y z a =,222{, , }x y z b =,则a ∥b ⇔⨯0a b =,⇔212121z z y y x x ==. 若某个分母为零,则规定相应的分子为零.例10 设向量{1,2,1}--a =,{2,0,1}b =,求⨯a b 的坐标.解211112121012120201----⨯--=-i j ka b =i j +k 234=--i j +k .因此⨯a b 的直角坐标为{2, 3, 4}--.例1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3, 0, 2}a =,{1, 1, 1}--b =,求同时垂直于向量a 与b 的单位向量.解 设向量⨯c =a b ,则c 同时与a ,b 垂直.而302111⨯--i j kc =a b =23=-+i j +k ,所以向量c 的坐标为{2, 1, 3}-.再将c 单位化,得02,1,3}={=-c ,即{与-- 为所求的向量. 例1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点(4, 1, 2)A -,(1, 2, 2)B -,(2, 0, 1)C ,求ABC ∆的面积.解 由两向量积的模的几何意义知:以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B AC ⨯,由于{3, 3, 4}AB =--,{2, 1, 1}AC =--,因此33453211AB AC ⨯=--=++--i j ki j k ,所以21AB AC ⨯=故ABC ∆的面积为235=∆ABC S .2.6向量的混合积定义3 给定空间三个向量,,a b c ,如果先作前两个向量a 与b 的向量积,再作所得的向量与第三个向量c 的数量积,最后得到的这个数叫做三向量,,a b c 的混合积,记做()a b c ⨯⋅或abc ⎡⎤⎣⎦.说明:三个不共面向量,,a b c 的混合积的绝对值等于以,,a b c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V .定理如果111a X i Y j Z k =++,222b X i Y j Z k =++,333c X i Y j Z k =++,那么 111222333.X Y Z abc X Y Z X Y Z ⎡⎤=⎣⎦习题8-21.,,,,,().ABCD AB AD AC DB MA M ==设为一平行四边形试用表示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a b.a b12.,().2M AB O OM OA OB =+设为线段的中点,为空间中的任意一点证明 2223.?(1)()();(2)();(3)()().==⨯=⨯对于任意三个向量与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a,b c,a b c b c a a b a b a b c c a b4.:(1);(2)(3).利用向量证明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勾股定理5.设,,a b c 为单位向量,且满足0a b c ++=,求.a b b c c a ++6.1(3,2,2),(1,3,2),(8,6,2),322a b c a b + c.求=-==--7.已知三点(3,0,2),A B AB ==求的坐标、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8.一向量的终点在点B(2,-1,7),它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投影依次为4,-4和7.求这向量的起点A 的坐标.9.设2=a ,4=b ,3πa,b =,求⋅a b ,(2)-⋅a b b ,-a b . 10.设向量a ,b ,c 两两垂直,且1=a ,2=b ,3=c ,求向量d =a +b +c 的模与d,a .1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2,3}-a = ,{2,2,1}-b = ,求: (1)⋅a b ;(2) 25⋅a b ;(3) a ;(4)cos a,b .12.已知向量2332和,,a i j k b i j k c i j =-+=-+=-,计算 (1)()();a b c a c b -(2)()();a b b c +⨯+(3)()a b c ⨯.13.设向量a ,b 的直角坐标分别为{1, 3, 2}--和{2, 4, }k -,若a b ⊥,求k 的值.14.设向量{2, 1, 1}-a =,{1, 3, 0}-b =,求以、a b 为邻边构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15.求同时垂直于向量{3, 2, 4}-a =和纵轴的单位向量.16.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4, 1, 2)A -,(3, 0, 1)B -,(5, 1, 2)C ,求ABC ∆的面积.第3节 空间中的平面与直线方程在本节我们以向量为工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讨论最简单的曲面和曲线——平面和直线.3.1平面与其方程首先利用向量的概念,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平面的方程,下面我们将给出几种由不同条件所确定的平面的方程.3.1.1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若一个非零向量n 垂直于平面π,则称向量n 为平面π的一个法向量.显然,若n 是平面π的一个法向量,则λn (λ为任意非零实数)都是π的法向量,即平面上的任一向量均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由立体几何知识知道,过一个定点0000(, , )M x y z 且垂直于一个非零向量{, , }A B C n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π.设(, , )M x y z 为平面π上的任一点,由于π⊥n ,因此0M M ⊥n .由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得00M M =⋅n ,而0000{, , }M M x x y y z z =---,{, , }A B C n =,所以可得0)()()(000=-+-+-z z C y y B x x A . (8-3-1)由于平面π上任意一点(, , )M x y z 都满足方程(8-3-1),而不在平面π上的点都不满足方程(8-3-1),因此方程(8-3-1)就是平面π的方程.由于方程(8-3-1)是给定点0000(, , )M x y z 和法向量{, , }A B C n =所确定的,因而称式(8-3-1)叫做平面π的点法式方程.图8-18例1 求通过点0(1, 2, 4)M -且垂直于向量{3, 2, 1}-n =的平面方程.解 由于{3, 2, 1}-n =为所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平面又过点0(1, 2, 4)M -,所以,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6-14)可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3(1)2(2)1(4)=0x y z --⋅++⋅-,整理,得32110x y z -+-=.例2 求过三点()12,1,4M -,()2M 1,3,2--,()3M 0,2,3 的平面π的方程. 解 所求平面π的法向量必定同时垂直于12M M 与13M M .因此可取12M M 与13M M 的向量积1213M M M M ⨯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即1213n =M M M M ⨯.由于12{3, 4, 6}M M =--,13{2, 3, 1}M M =--,因此1213-631i j kn =M M M M =342⨯---149i j k,=+-,因此所求平面π的方程为0419214=--++-)()()(z y x ,化简得.015914=--+z y x一般地,过三点(,,)(1,2,3)k k k k M x y z k =的平面方程为1112121213131310x x y y z z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 称为平面的三点式方程。
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版)第八章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篇: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版)第八章复习资料汇总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一、向量的相关概念1.向量的定义: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为向量(或矢量).2.向量的数学表示法: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表示,记为或.3.向量的模:称向量的大小为向量的模,记为.4.自由向量:称与起点无关的向量为自由向量.(如位移)5.单位向量:称模为1的向量为单位向量,记作.6.零向量:称模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记作7.两向量相等:若向量与同模同方向,则称的与相等,记作.(即两个向量平移后重合 8.两向量的夹角:,9.两向量平行:若非零向量与所成的角或,则称的与平行,记作.规定: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10.两向量垂直:若非零向量与所成的角,则称的与垂直,记作注: 零向量可认为与任何向量平行或垂直 11.向量共线:平行的向量可移动到同一条直线上,也称之为向量共线 12.向量共面:将个向量的起点放到同一点时,若个终点与公共起点在一个平面上,则称这个向量共面.二、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加减法(1).向量的加法①.运算法则:设有向量与,求与的和.I.三角形法则: II.平行四边形法则:.②.运算规律:1°.交换律:2°.结合律:注:,再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作一向量,这个向量即为所求向量的和,即.(2).向量的减法①.负向量:称与向量同模反向的向量为它的负向量,记作②.两向量的差:称向量与向量的负向量的和为与的差向量,记作.注:特别地,当时,.③.运算法则:设有向量与,求与的差.I.平行四边形法则:.II.三角形法则:.(3).运算定理:.2.向量与数的乘法(1).定义:称向量与实数的乘积为向量的数乘.注:1°.规定是一个向量2°.3°.若,则与同向;若,则与反向;若,则.(2).运算规律:①.结合律:.②.分配律:.(3).性质①.向量的同向单位向量:,.②.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定理):若向量,则向量平行于唯一的实数,使③.数轴上的点的坐标为的充要条件为:,其中向量为数轴的单位向量,实数称为有向线段的值.例1.如图,用、表示、、以及,进而.又,故,进而三、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由于,故1.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系或坐标系2.坐标面:面;面;面.3.卦限:;;;;;;;4.空间点的坐标:(向径).(1).向量的坐标分解式:.(2).向量的分向量:.(3).向量的坐标:.(4).点的坐标:注:1°.面上点的坐标:;2°.轴上点的坐标:;面上点的坐标:;轴上点的坐标:;面上点的坐标:.z轴上点的坐标: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设,.1.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1).加减法:.(2).数乘:(3).两向量平行:注:1°.若,则2.若,则例2.已知,求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解:方程①乘2减去方程②乘3得:,方程①乘3减去方程②乘5得:例3.已知两点、在直线AB上求一点M,使.及实数,解:因为,因此有,整理得,代入坐标得,从而得到点M的坐标注:线段AB中点坐标公式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1.向量的模与两点间距离公式:(1).向量的模:,.(2).两点间距离公式:点与之间的距离:推导:因为,所以例4.求证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解: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有;;,由于,故为等腰三角形.例5.在z轴上求与两点、等距离的点.解:由题可设所求点为,有,即,整理得,故所求点为.例6.已知两点、,求与同向的单位向量解:因为,所以,于是 2.方向角与方向余弦(1).向量的方向角:称非零向量与三条坐标轴的夹角为向量的方向角(2).向量的方向余弦:方向角的余弦 , , 注:1°.;2°..例7.已知两点、,计算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解:由于,从而有于是,,由此可得例8.设点A位于第I卦限,向径与x轴、y轴的夹角依次为的坐标、,且,求点A,解:由于,并且,有由题可知,故,于是,故点A的坐标为.3.向量在轴上的投影(1).向量在轴上的投影:设向量与u轴正向的夹角为,称数为向量在u轴上的投影,记作或注:向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即为对应的坐标,即,(2).投影的性质:①..②.例9.设立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为OM,一条棱为OA,且|OA|= a,求在解:记,有,于是.§8.2数量积、向量积一、两向量的数量积1.常力沿直线所作的功:2.两向量的数量积(1).定义:称向量与的模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为与的数量积,内积或点积,记作注:1°.2°..3°..(2).运算规律①.交换律:.(由定义可知)②.分配律:③.结合律:; 3.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式:若,则4.两非零向量夹角余弦的坐标公式:例1.试用向量证明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解:在中,记,,,有,从而,即例2.已知三点、和,求解:由题可得,于是,故例3.设液体流过平面S上面积为A的一个区域,液体在这区域上各点处的流速均为(常向量)v.设为垂直于S的单位向量,计算单位时间内经过这区域流向所指一侧的液体的质量m(液体的密度为解:单位时间内经过该区域的液体的体积为,所求质量为.二、两向量的向量积1.力对支点的力矩:模:;方向:与及的方向成右手规则.2.两向量的向量积(1).定义:设有向量与,夹角为,称为与的向量积(叉积、外积),其中,方向与和的方向符合右手规则,记作.注:1°.2°.3°.的几何意义:以与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运算规律①.反交换律:.②.分配律:.③.结合律:(3).两向量的向量积的坐标表示式:设,则.例4..证明:在三角形中,记,,由于,即,整理得.例5.设,计算解:.例6.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分别是、和,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解:由于,有,于是.例7.设刚体一角速度绕轴旋转,计算刚体上一点M的线速度.解:在轴l上引进一个角速度向量,使,其方向与旋转方向符合右手法则,在l上任取一点O,作向径,它与的夹角为,则点M离开转轴的距离,由物理学中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可知,且、、符合右手规则,于是.§8.3曲面及其方程一、曲面方程的相关概念1.曲面方程:若曲面S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且不在曲面S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则称方程(*)为曲面S的方程,而称曲面S为称方程(*)的图形.2.关于曲面的两个基本问题(1).已知一曲面作为空间点的几何轨迹,建立该曲面的方程.(2).已知关于点的坐标、、之间的一个方程,研究该方程所表示曲面的形状例1.建立球心在点、半径为R的球面方程解:设为所求球面上任一点,有,即,整理得例2.设有点和,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面的方程.解:设为所求平面上任一点,由题意,有,即,整理得例3.方程表示怎样的曲面?解:原方程变形为,表示以为球心,以5为半径的球面.二、旋转曲面1.定义:称由一条平面曲线绕其平面上一条定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为旋转曲面,称旋转曲线为旋转曲面的母线,定直线为旋转曲面的轴.2.旋转曲面的方程:曲线C:绕z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绕y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巧记:绕谁谁不动,缺谁补上谁推导: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有,且点到z轴的距离.当曲线C绕z轴旋转时,点绕z轴旋转到点,其中,点到z轴的距离,由于,有,即,代入曲线方程有注:1°.曲线C:绕x 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绕y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2°.曲线C:绕z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绕x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3.常见旋转曲面及其方程(1).圆锥面及其方程①.圆锥面:称由直线L绕与其相交的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为圆锥面,称两直线的交点为圆锥面的顶点,称两直线的夹角为圆锥面的半顶角②.圆锥面的方程:以坐标原点o为顶点,以为半顶角,以z轴为旋转轴的圆锥面的方程为:,其中推导:在坐标面上,过原点且与z轴夹角为的直线方程为,于是,直线L绕z轴旋转而成的圆锥面的方程为,整理得注:1°.以坐标原点O为顶点,以为半顶角,以x,其中2°.以坐标原点O为顶点,以为半顶角,以y,其中(2).旋转双曲面及其方程①.旋转双曲面:称由双曲线绕其对称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为旋转双曲面,分为单叶和双叶双曲面②.旋转双曲面的方程:(双曲线:.旋转单叶双曲面的方程:(绕z轴旋转.旋转双叶双曲面的方程:(绕x轴旋转)三、柱面1.柱面的定义:称由直线L沿定曲线C平行于定直线l 移动所成的轨迹为柱面,称定曲线C为柱面的准线,动直线L为柱面的母线.2.几种常见柱面及其方程(缺谁母线平行谁(1).圆柱面:.(准线为坐标面上的圆:,母线平行z轴.(准线为坐标面上的圆:,母线平行x 轴.(准线为坐标面上的圆:,母线平行y轴(2).过坐标轴的平面:,过z 轴,准线为坐标面上的直线,过x轴,准线为坐标面上的直线.,过y 轴,准线为坐标面上的直线四、二次曲面 1.椭球面:.2.椭圆锥面: 3.单叶双曲面:.4.双叶双曲面:5.椭圆抛物面:.6.双曲抛物面:7.椭圆柱面:.8.双曲柱面: 9.抛物柱面:§8.4空间曲线及其方程一、空间曲线:称空间两曲面的交线为空间曲线,记为C.二、空间曲线的方程1.一般式(面交式)方程:例如:表示圆柱面与平面的交线.表示上半球面又如:与圆柱面的交线 2.参数方程:,其中点随着参数t的变化遍历曲线C 例1.称由点在圆柱面上以角速度绕z轴旋转,又同时以线速度v沿平行z轴的正向上升所成的图形为螺旋线,求其参数方程解:取时间t为参数,对应点,对应点,作M在xoy面上的投影,有,且,于是,又,于是,螺旋线的参数方程为,令,则螺旋线的参数方程为三、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1.投影柱面:称以空间曲线C为准线,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为曲线C关于坐标面的投影柱面2.空间曲线的投影:称空间曲线C关于坐标面的投影柱面与坐标面的交线为空间曲线C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也称为投影3.空间曲线的投影方程:空间曲线C: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其中为方程组消去z所得的投影柱面方程.注:1.空间曲线曲线C: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为2°.空间曲线曲线C: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为例2.求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解:现求曲线C在关于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将方程组消去z 得投影柱面方程:,于是所求投影方程为例3.求由上半球面和锥面所围成的立体在坐标面上的投影解:先求曲线关于坐标面的投影方程,消去z 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方程为,从而所求投,故曲线影为圆域:§8.5平间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平面的法向量:称垂直于一平面的非零向量为该平面的法线向量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过点,以向量为一法向量的平面推导:在平面上任取一点,有向量,由于,有,即有(1),即平面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1).反之,若点不在平面上,则向量不垂直法向量,从而,即不在平面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1).于是得到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例1.求过点且以为法向量的平面的方程解: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得,整理得.例2.求过三点、和的平面的方程解:先求所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题可得向量,可取,于是所求平面的方程为,整理得.二、平面的一般方程1.平面的一般方程:(*)推导:若点满足方程(*),则有,(**)两方程相减得,(*** 方程(***)为过点,以向量为一法向量的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由于方程(*)与(***)同解,可知任何一个三元一次方程(*)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其一法线向量为2.几种特殊平面的一般方程:(缺谁平行谁(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法向量为.(2).平行x轴的平面方程:,法向量为(3).垂直于x轴(平行坐标面)的平面方程:,法向量为.例3.求通过x轴和点的平面的方程解:由题意,可设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又点在该平面上,有,得,代入方程(*)得.例4.设一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求该平面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将PQR三点坐标代入得,,代入方程(*),从而有所求平面方程为,称之为平面的截距式方程三、两平面的夹角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得1.两平面的夹角:称两平面的法线向量的夹角(锐角)为两平面的夹角 2.两平面夹角的余弦:设平面1的法线向量为,平面,两平面的夹角为,则注:1°..2°.3.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推导:在平面上任取一点,过点作平面的一法向量,有,由于,,由于于是,又点在平面上,故有,从而例5.求两平面和的夹角.解:由两平面夹角余弦公式,故所求夹角为例6.一平面通过两点和且垂直于平面,求它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为,由题可知向量在平面上,已知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为,由题意有,有;,有;由以上两方程可得,故所求平面的法线向量为,于是所求平面的方程为,整理得另解:由题可知所求平面上一向量,又已知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为,易知不平行于,故可取所求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为,于是所求平面方程为:,整理得第六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空间直线:称空间两平面1、的交线为空间直线.二、空间直线的方程1.一般(面交式)方程:2.对称式(点向式)方程(1).直线的方向向量:称平行于已知直线的非零向量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2).直线的点向式方程:过点以向量为方向向量的直线L.推导: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有向量,由于,故有,(*)即直线L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反之,若点不在直线L上,则由于不平行,所以这两向量的对应坐标就不成比例,因此方程(*)就是直线L 的方程,称为直线的对称式或点向式方程.注:1°.mnp不同时为零2°.若,则直线L的方程为,即平面上的直线3°.若,则直线L的方程为,即平面与交线,过点且平行z轴 3.参数方程:注:一般式对称式参数式例1.用对称式方程以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解:先找出该直线上一点:不妨取,代入原方程组得,解得,即为该直线上一点再找该直线的方向向量:由题可知交成该直线的两平面的法线向量分别为,故可取.,得到所给直线的参数方程:令.三、两直线的夹角 1.两直线的夹角:称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锐角)为两直线的夹角 2.两直线夹角的余弦:直线的方向向量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两直线的夹角为,则注:1°.2°.例2.求直线.和的夹角.解:由题可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设的夹角为,则由两直线夹角余弦公式得故四、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 1.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称直线与不垂直该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直线的夹角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2.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为.与的夹角为,则.注:1°.2°..例3.求过点且与平面垂直的直线的方程解:由题意,可取为所求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五、平面束及其方程1.平面束:称通过定直线的所有平面的全体为平面束2.平面束的方程:设有直线,其中与不成比例则通过直线的平面束的方程为:.注:该平面束不包含平面例4.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的方程解:过直线的平面束的方程为,即,其中为待定常数.由题可知,该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故,即,解得.由此可得所给直线关于所给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方程为,整理得,故所求投影直线的方程为.六、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为直线上的一点推导:在直线上任取一点,有向量,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由于,故例5.求点的距离.解:由题可知,所给直线的方向向量为,点,由平面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七、杂例:例6.求与两平面和的交线平行且过点的直线的方程.解法一(点向式由题可知两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和,故可取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即,于是所求直线方程为.解法二(一般式过点且与平面平行的平面方程为,过点平行的平面方程为以所求直线方程为例7.与平面的交点.解:易知所给直线的参数方程为,,解得,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得所求交点的坐标例8.求过点垂直相交的直线方程.第二篇: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版)第九章复习资料[模版]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引入:在上册书中,我们学习了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所讨论的对象都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函数,而在实际应用中,研究的问题往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反映在数量上就是一个变量要依赖几个自变量,即数学上的多元函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学习阶段.先来学习多元函数微分学由于从一元函数到二元函数,单与多的差异已能充分体现,我们由二元函数入手来研究多元函数微分学,然后把相关概念及性质推广到三元、四元直至元函数上去第一节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一、平面点集的相关概念 1.平面点集:具有性质P} 例如:,其中点表示点2.邻域:(1).邻域:(2).去心邻域:3.坐标面上的点与平面点集的关系:(1).内点:若,使,则称为的内点.(2).外点:若,使,则称为的外点(3).边界点:若,且,则称为的边界点边界: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它的边界,记作.(4).聚点:若,则称为的聚点导集:的聚点的全体称为它的导集注:1°.若为的聚点,则可以属于,也可以不属于2°.内点一定是聚点;外点一定不是聚点;边界点也不总是聚点,如孤立的边界点.例如:;.4.一些常用的平面点集:(1).开集:若点集的点都是其内点,则称为开集(2).闭集:若点集的边界,则称为闭集.(开集加边界(3).连通集:若中任何两点都可用属于的折线连接,则称为连通集.(4).开区域: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也称为区域.(5).闭区域:开区域加上其边界称为闭区域例如:为区域.为闭区域.(6).有界集:若,使,则称为有界集.(7).无界集:若,使,则称为无界集二、维空间:对取定的自然数,称元数组的全体为维空间,记为.注:前述的邻域、区域等相关概念可推广到维空间.三、多元函数的概念 1.,或,其中因映自变变量射量定义域:D 值域:注:可推广:元函数:,.例: 1.,2.,2.几何表示:函数对应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张曲面:.四、二元函数的极限1.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点若,,为,满足,则称为当,称之为的二重极限例1.设证明:,要使不等式,求证成立,只须取,于是,,总有,即例2.不存在,其中证明:当沿直线趋于时,总有,随着的不同而趋于不同的值,故极限不存在例3.求极限五、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1.二元函数的连续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D,点为D的聚点,且,则称在点连续 2.二元函数的间断点: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D,点为D的聚点,若在点不连续,则称为的间断点.注:间断点可能是函数有定义的孤立点或无定义的点.3.性质:设D为有界闭区域(1).有界性:,有(2).最值性:,使得,有(3).介值性:,使得.4.二元连续函数的运算性质(1).和、差、积仍连续;(2).商(分母不为零)连续;(3).复合函数连续.5.二元初等函数及其连续性(1).二元初等函数:由二元多项式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所构成的、并用一个式子表示的二元函数称为二元初等函数.(2)..例4.,则解:令例5...(分子有理化)第二节偏导数引入: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我们研究了一元函数的变化率—导数,并利用导数研究了函数的性态.对于多元函数,我们也要讨论它的变化率,但由于多元函数的自变量不止一个,所以多元函数的变化率要比一元函数的变化率复杂得多.我们还是以二元函数为例来研究多元函数的变化率,先把二元函数中某一自变量暂时固定,再讨论二元函数关于另一个自变量的变化率,这就是数学上的偏导数.一、偏导数的相关概念1.偏导数:设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有定义,把暂时固定在,而处有增量时,相应地有增量.若极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点处对的;或注: 1°..2°..2.偏导函数:若函数在区域D内每一点处对或偏导数存在,则该偏导数称为偏导函数, 或;或.注:可推广:三元函数在点处对的偏导数定义为例1.求在处的偏导数.,.例2.求的偏导数.,.例3.求的偏导数.,..3.偏导数的几何意义(1).偏导数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关于轴的斜率(2).偏导数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关于轴的斜率.4.函数偏导数存在与函数连续的关系:函数偏导数存在与函数连续之间无必然的蕴含关系.(1).函数在点处偏导数存在,但它在点却未必连续例如:函数在点的两个偏导数都存在,即,.不存在,故在点不连续(2).函数在点连续,但它在点处却未必存在偏导数例如:函数在点连续,但它在点对及的偏导数都不存在,这是因为:,即在点对及的偏导数都不存在.二、高阶导数1.二阶偏导数:若函数对及的偏导数及对及的偏导数也存在,则称它们是函数的二阶偏导数记作:;;(二阶纯偏导数);.(二阶混合偏导数)(二阶纯偏导数注:1°.一般地,二元函数的阶偏导数的偏导数称为它的阶偏导数2°.二阶以及二阶以上的偏导数统称为高阶导数.3°.二元函数的阶偏导数至多有个.例4.设,求它的二阶偏导数.;;;;;.总结:从这一例题,我们看到:,即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相等,与求导顺序无关.那是不是每个二元函数都有这样的相等的二阶混合偏导数呢?我们说不是的,例如:,在点,有,事实上,;而,,于是,,即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得二元函数的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与求导顺序无关呢?有下面的定理:2.二阶混合偏导数的性质定理:若函数的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与在区域内连续,则它们在D内必相等,即注:1°.可推广:高阶混合偏导数在连续的条件下与求导顺序无关.2°.一般地,若二元函数的高阶混合偏导数都连续,则的阶偏导数只有个第三节全微分一、全微分的相关概念1.偏增量:称为函数对的偏增量称为函数对的偏增量2.偏微分:称与为对及的偏微分.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知道函数的全面的变化情况,即当自变量有微小增量、时,相应的函数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涉及到函数的全增量.3.全增量:称为函数在点、的全增量一般来讲,计算全增量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总希望像一元函数那样,利用、的线性函数来近似代替函数的全增量,为此,引入了全微分4.全微分:若函数在点的某领域内有定义,且在的全增不依赖于、,可表示为,其中而仅与、有关,则称在点可微分,而称为在点的全微分,记作,即若在区域D内每一点都可微分,则称在D内可微分.注:我们知道,当一元函数在点的微分存在时,那么,当二元函数在点的全微分存在时,、又为何值呢?下面讨论二元函数可微分与连续、可微分与偏导数存在的关系,从中得到、的值.二、二元函数可微分与偏导数存在、可微分与连续的关系1.函数可微分的必要条件定理1.若函数在点可微分,则它在点的两个偏导数必定存在,且在点的全微分证明:由于在点可微分,则有,。
线性代数重点、难点
(教材:《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五版)学时:40+8
第一章行列式
重点: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n阶行列式的展开定理. 矩阵秩的概念,特性,求秩的方法.,克拉默法则。
难点:n阶行列式的展开定理,行列式按行列展开,行列式的计算。
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
重点:矩阵的概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及分块矩阵. 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方阵的行列式,逆矩阵。
.
难点:逆矩阵。
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重点: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秩的概念,求秩的方法;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难点:矩阵的初等变换,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第四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及其判定方法;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的概念;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难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及其判定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第五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重点:.向量的正交性及正交化方法;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正交矩
阵、相似矩阵以及矩阵对角化的条件和方法;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方法;二次型标准化的正交变换法和配方法,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
难点:矩阵的对角化方法及二次型标准化的正交变换法。
2013年线性代数复习要点 同济大学第五版 免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必须清楚,解法必须熟练,计算必须准确(),nT A r A n A A Ax x Ax A Ax A A A E οοοββ==⇔∀≠≠≠⇔∀∈=≅可逆 的列(行)向量线性无关 的特征值全不为0 只有零解 ,0总有唯一解 是正定矩阵 R 12,s iA p p p p nB AB E AB E⎧⎪⎪⎪⎪⎪⎪⎪⎨⎪⎪⎪⎪⎪=⋅⋅⋅⎪==⎪⎩ 是初等阵存在阶矩阵使得 或 ○注:全体n 维实向量构成的集合nR 叫做n 维向量空间. ()A r A n A A A Ax A ολ<=⇔==不可逆 0的列(行)向量线性相关 0是的特征值 有非零解,其基础解系即为关于0的⎧⎪⎪⎪⎨⎪⎪⎪⎩特征向量○注 ()()a b r aE bA n aE bA aE bA x οολ+<⎧⎪+=⇔+=⎨⎪⎩有非零解=-⎫⎪≅⎪−−−→⎬⎪⎪⎭:;具有向量组等价矩阵等价()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矩阵相似()矩阵合同() √ 关于12,,,n e e e ⋅⋅⋅:①称为n¡的标准基,n¡中的自然基,单位坐标向量87p 教材;②12,,,n e e e ⋅⋅⋅线性无关; ③12,,,1n e e e ⋅⋅⋅=; ④tr =E n ;⑤任意一个n 维向量都可以用12,,,n e e e ⋅⋅⋅线性表示.1212121112121222()1212()n n nn n j j j n j j nj j j j n n nn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τ==-∑LL L L L M M M L1√ 行列式的计算:①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 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②若A B 与都是方阵(不必同阶),则==()mn A OA A O A BO BO BBO A AA B B O B O*==**=-1(拉普拉斯展开式)③上三角、下三角、主对角行列式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④关于副对角线:(1)211212112111()n n nnn n n n n n n a Oa a a a a a a Oa O---*==-K NN 1 (即: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的代数和)⑤范德蒙德行列式:()1222212111112n i j nj i nn n n nx x x x x x x x x x x ≤<≤---=-∏L L L M M M L111由m n ⨯个数排成的m 行n 列的表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 ⎪⎪⎝⎭L LM M M L 称为m n ⨯矩阵.记作:()ij m n A a ⨯=或m nA ⨯()1121112222*12n Tn ij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L L M M M L ,ij A 为A 中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 逆矩阵的求法:① 1A A A *-= ○注: 1a b d b c d c a ad bc --⎛⎫⎛⎫= ⎪ ⎪--⎝⎭⎝⎭1 L L 主换位副变号②1()()A E E A -−−−−→MM 初等行变换③1231111213a a a a a a -⎛⎫⎛⎫⎪ ⎪=⎪ ⎪ ⎪ ⎪ ⎪⎝⎭⎝⎭3211111213a a a a a a -⎛⎫⎛⎫⎪ ⎪=⎪ ⎪ ⎪ ⎪ ⎪⎝⎭⎝⎭√ 方阵的幂的性质:m n m n A A A += ()()m nmnA A =√ 设,,m n n s A B ⨯⨯A 的列向量为12,,,n ααα⋅⋅⋅,B 的列向量为12,,,s βββ⋅⋅⋅,则m sAB C ⨯=⇔()()1112121222121212,,,,,,s s n s n n ns b b b b b b c c c b b b ααα⎛⎫ ⎪ ⎪⋅⋅⋅= ⎪⎪⎝⎭L LL M M M L ⇔i i A c β= ,(,,)i s =L 1,2⇔i β为i Ax c =的解⇔()()()121212,,,,,,,,,s s s A A A A c c c ββββββ⋅⋅⋅=⋅⋅⋅=L ⇔12,,,s c c c L 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即:C 的列向量能由A 的列向量线性表示,B 为系数矩阵. 同理:C 的行向量能由B 的行向量线性表示,TA 为系数矩阵.即: 1112111212222212n n n n mn n m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βββ⎛⎫⎛⎫⎛⎫⎪⎪ ⎪⎪⎪ ⎪= ⎪⎪ ⎪⎪⎪ ⎪⎝⎭⎝⎭⎝⎭L L M M M M M L ⇔11112212121122222211222n n m m mn ma a a c a a a c a a a c βββββββββ+++=⎧⎪+++=⎪⎨⎪⎪+++=⎩L L L L L L √ 用对角矩阵Λ○左乘一个矩阵,相当于用Λ的对角线上的各元素依次乘此矩阵的○行向量;用对角矩阵Λ○右乘一个矩阵,相当于用Λ的对角线上的各元素依次乘此矩阵的○列向量. √ 两个同阶对角矩阵相乘只用把对角线上的对应元素相乘.√ 分块矩阵的转置矩阵:TTT TT A B A C C D BD ⎛⎫⎛⎫= ⎪ ⎪⎝⎭⎝⎭分块矩阵的逆矩阵:111A A B B ---⎛⎫⎛⎫=⎪ ⎪⎝⎭⎝⎭ 111A B BA---⎛⎫⎛⎫= ⎪ ⎪⎝⎭⎝⎭1111A C A A CB O B OB ----⎛⎫⎛⎫= ⎪ ⎪⎝⎭⎝⎭ 1111A O A OC B B CAB ----⎛⎫⎛⎫= ⎪ ⎪-⎝⎭⎝⎭ 分块对角阵相乘:11112222,A B A B A B ⎛⎫⎛⎫==⎪ ⎪⎝⎭⎝⎭⇒11112222A B AB A B ⎛⎫=⎪⎝⎭,1122nn n A A A ⎛⎫= ⎪⎝⎭分块对角阵的伴随矩阵:***A BA B AB ⎛⎫⎛⎫=⎪ ⎪⎝⎭⎝⎭ *(1)(1)mn mn A A B B B A**⎛⎫-⎛⎫= ⎪ ⎪⎪-⎝⎭⎝⎭√ 矩阵方程的解法(0A ≠):设法化成AX B XA B ==(I) 或 (II)A B E X −−−−→MM 初等行变换(I)的解法:构造()()T T T TA XB X X=(II)的解法:将等式两边转置化为, 用(I)的方法求出,再转置得① 零向量是任何向量的线性组合,零向量与任何同维实向量正交. ② 单个零向量线性相关;单个非零向量线性无关.③ 部分相关,整体必相关;整体无关,部分必无关. (向量个数变动)④ 原向量组无关,接长向量组无关;接长向量组相关,原向量组相关. (向量维数变动) ⑤ 两个向量线性相关⇔对应元素成比例;两两正交的非零向量组线性无关114p 教材. ⑥ 向量组12,,,n ααα⋅⋅⋅中任一向量i α(1≤i ≤)n 都是此向量组的线性组合.⑦ 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相关⇔向量组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由其余n -1个向量线性表示.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无关⇔向量组中每一个向量i α都不能由其余n -1个向量线性表示. ⑧ m 维列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相关()r A n ⇔<; m 维列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无关()r A n ⇔=.⑨ 若12,,,n ααα⋅⋅⋅线性无关,而12,,,,n αααβ⋅⋅⋅线性相关,则β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 ⑩ 矩阵的行向量组的秩=列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秩. 行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它的非零行的个数.可画出一条阶梯线,线的下方全为0;每个台阶只有一行,台阶数即是非零行的行数,阶梯线的竖线后面的第一个元素非零.当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为1,且这些非零元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是0⑪ 矩阵的行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且不改变列向量间的线性关系; 矩阵的列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且不改变行向量间的线性关系. 即: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 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对A 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相应的初等矩阵○左乘A ; 对A 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得到的矩阵,等于用相应的初等矩阵○右乘A .如果矩阵A 存在不为零的r 阶子式,且任意r +1阶子式均为零,则称矩阵A 的秩为r .记作()r A r =向量组12,,,n αααL 的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的个数,称为这个向量组的秩.记作12(,,,)n r αααLA 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 . 记作:A B =%12,,,n ααα⋅⋅⋅和12,,,n βββ⋅⋅⋅可以相互线性表示. 记作:()()1212,,,,,,n n αααβββ⋅⋅⋅=⋅⋅⋅%⑫ 矩阵A 与B 等价⇔PAQ B =,,P Q 可逆⇔()(),,,r A r B A B A B =≠>为同型矩阵作为向量组等价,即:秩相等的向量组不一定等价.矩阵A 与B 作为向量组等价⇔1212(,,,)(,,,)n n r r αααβββ⋅⋅⋅=⋅⋅⋅=1212(,,,,,,)n n r αααβββ⋅⋅⋅⋅⋅⋅⇒ 矩阵A 与B 等价.⑬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AX B =有解⇔12(,,,)=n r ααα⋅⋅⋅1212(,,,,,,)n s r αααβββ⋅⋅⋅⋅⋅⋅⇒12(,,,)s r βββ⋅⋅⋅≤12(,,,)n r ααα⋅⋅⋅.⑭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s n >,则12,,,s βββ⋅⋅⋅线性相关.向量组12,,,s βββ⋅⋅⋅线性无关,且可由12,,,n ααα⋅⋅⋅线性表示,则s ≤n .⑮ 向量组12,,,s βββ⋅⋅⋅可由向量组12,,,n ααα⋅⋅⋅线性表示,且12(,,,)s r βββ⋅⋅⋅12(,,,)n r ααα=⋅⋅⋅,则两向量组等价;p 教材94,例10⑯ 任一向量组和它的极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的任意两个极大无关组等价. ⑰ 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不唯一,但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个数唯一确定. ⑱ 若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等价,则它们包含的向量个数相等. ⑲ 设A 是m n ⨯矩阵,若()r A m =,A 的行向量线性无关;若()r A n =,A 的列向量线性无关,即:12,,,n ααα⋅⋅⋅线性无关. √ 矩阵的秩的性质:①()A O r A ≠⇔若≥1 ()0A O r A =⇔=若 0≤()m n r A ⨯≤min(,)m n ②()()()T T r A r A r A A == p 教材101,例15③()()r kA r A k =≠ 若0④()(),,()0m n n s r A r B n A B r AB B Ax ⨯⨯+≤⎧=⇒⎨=⎩若若0的列向量全部是的解⑤()r AB ≤{}min (),()r A r B⑥()()()()A r AB r B B r AB r A ⇒=⇒=若可逆若可逆 即:可逆矩阵不影响矩阵的秩.⑦若()()()m n Ax r AB r B r A n AB O B O A AB AC B C ο⨯⇔=⎧⎪=⎧⎪=⎨⎪⇒=⇒=⎧⎨⎪⎨⎪⎪=⇒=⎩⎩⎩ 只有零解在矩阵乘法中有左消去律;若()()()n s r AB r B r B n B ⨯=⎧=⇒⎨⎩ 在矩阵乘法中有右消去律.⑧()rr E O E O r A r A A OO OO ⎛⎫⎛⎫=⇒⎪ ⎪⎝⎭⎝⎭若与唯一的等价,称为矩阵的等价标准型. ⑨()r A B ±≤()()r A r B + {}max (),()r A r B ≤(,)r A B ≤()()r A r B + p 教材70 ⑩()()A O O A r r A r B O B B O ⎛⎫⎛⎫==+⎪ ⎪⎝⎭⎝⎭ ()()A C r r A r B O B ⎛⎫≠+ ⎪⎝⎭实用文案121212,,,0,,,()(),,,A n n A n Ax A n Ax Ax r A r A Ax A n βαααβαααβββααα⇔=−−−−−→=<⇔⇒⇔=⇔=⇔=⇔=−−−−−→≠⇒=⇔⇒L L M L 当为方阵时当为方阵时有无穷多解0表示法不唯一线性相关有非零解可由线性表示有解有唯一组解0克莱姆法则表示法唯一 线127()(),,,()()()1()n Ax r A r A Ax r A r A r A r A οββαααβββ⎧⎪⎪⎪⎪⎨⎪⎪⎪⇔=⎪⎩⎧⇔≠⎪⇔=⇔<⎨⎪⇔+=⎩M L M M 教材72讲义8性无关只有零解不可由线性表示无解 ○注:AxAx ββ⇒=<≠⇒=<≠有无穷多解其导出组有非零解有唯一解其导出组只有零解Ax β=1122n n x x x αααβ+++=L1112111212222212,,n n m m mn n m a a a x b a a a x b A x a a a x b β⎛⎫⎛⎫⎛⎫⎪ ⎪ ⎪ ⎪ ⎪ ⎪=== ⎪⎪ ⎪⎪ ⎪ ⎪⎝⎭⎝⎭⎝⎭L L M M M M M L 12,,2,,j j j mj j n αααα⎛⎫ ⎪ ⎪== ⎪ ⎪ ⎪⎝⎭L M 1 1212(,,,)n n x x x αααβ⎛⎫ ⎪ ⎪= ⎪ ⎪⎝⎭L M实用文案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1212121211221212(1),,(2),,(3),,,,,,,,(4),,(5),,(6k k k k Ax Ax k k Ax k Ax Ax Ax Ax Ax ηηοηηηοηηηηολλλληληληγβηογηβηηβηηο=+⎫⎪=⎪⎬=⎪⎪++⎭==+==-=L L 是的解也是它的解 是的解对任意也是它的解齐次方程组 是的解对任意个常数 也是它的解 是的解是其导出组的解是的解 是的两个解是其导出组的解211212112212112212),(7),,,,100k k k k k k k Ax Ax Ax Ax Ax ηβηηηοηηηβληληληβλλλληληληλλλ⎧⎪⎪⎪⎪⎪⎪⎪⎪⎨⎪⎪⎪=⇔-=⎪=⎪⎪++=⇔++=⎪⎪++=⇔++=⎩L 是的解则也是它的解是其导出组的解 是的解则也是的解 是的解√ 设A 为m n ⨯矩阵,若()r A m =⇒()()r A r A β=M⇒Ax β=一定有解, 当m n <时,一定不是唯一解⇒<方程个数未知数的个数向量维数向量个数,则该向量组线性相关.m 是()()r A r A βM和的上限. √ 判断12,,,s ηηηL 是Ax ο=的基础解系的条件: ① 12,,,s ηηηL 线性无关; ② 12,,,s ηηηL 都是Ax ο=的解;③ ()s n r A =-=每个解向量中自由未知量的个数.√ 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不唯一.√ 若η*是Ax β=的一个解,1,,,s ξξξL 是Ax ο=的一个解⇒1,,,,s ξξξη*L 线性无关√ Ax ο=与Bx ο=同解(,A B 列向量个数相同),则:① 它们的极大无关组相对应,从而秩相等; ② 它们对应的部分组有一样的线性相关性; ③ 它们有相同的内在线性关系.√ 两个齐次线性线性方程组Ax ο=与Bx ο=同解⇔()()A r r A r B B ⎛⎫== ⎪⎝⎭.√ 两个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β=与Bx γ=都有解,并且同解⇔()()A r r A r B B βγ⎛⎫== ⎪⎝⎭MM .√ 矩阵m n A ⨯与l n B ⨯的行向量组等价⇔齐次方程组Ax ο=与Bx ο=同解⇔PA B =(左乘可逆矩阵P );101p 教材 矩阵m n A ⨯与l n B ⨯的列向量组等价⇔AQ B =(右乘可逆矩阵Q ). √ 关于公共解的三中处理办法:① 把(I)与(II)联立起来求解;② 通过(I)与(II)各自的通解,找出公共解;当(I)与(II)都是齐次线性方程组时,设123,,ηηη是(I)的基础解系, 45,ηη是(II)的基础解系,则 (I)与(II)有公共解⇔基础解系个数少的通解可由另一个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表示.即:1231231425(,,)(,,)r r c c ηηηηηηηη=+M当(I)与(II)都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时,设11122c c ξηη++是(I)的通解,233c ξη+是(II)的通解,两方程组有公共解⇔2331c ξηξ+-可由12,ηη线性表示. 即:12122331(,)(,)r r c ηηηηξηξ=+-M③ 设(I)的通解已知,把该通解代入(II)中,找出(I)的通解中的任意常数所应满足(II)的关系式而求出公共解。
同济大学考研线性代数知识点(八)
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考研数学史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线性代数又是数学中的绝对重点,凯程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同济大学线性代数复习要点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复习有所帮助!
同济大学考研线性代数知识点(九)
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考研数学史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线性代数又是数学中的绝对重点,凯程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同济大学线性代数复习要点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复习有所帮助!
同济大学考研线性代数知识点(十)
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考研数学史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线性代数又是数学中的绝对重点,凯程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同济大学线性代数复习要点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复习有所帮助!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