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行为因素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58 KB
- 文档页数:3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探讨作者:双丽焱张玉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
方法把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8月所接收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一组采用常规指导和治疗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再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称为观察组。
在3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
结果 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行为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心脑血管的病变。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目前好没有糖尿病的根治方法,只能长期对血糖进行控制。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血糖的控制率并不高,并很多引起了并发症的发生,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下面本文就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
(语句不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8月所接收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一组采用常规指导和治疗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再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称为观察组。
其中这些患者均符合1991年的WHO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男性47例、女性39例;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39.2岁;受教育程度为7-13年,并且其表达能力均正常;病程最长的为13年、最短为0.5年、平均为3.7年。
两组患者的乃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比较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入院教育和常规治疗护理,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饮食禁忌和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系统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系统的血糖控制方案,并注重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意识,其方法可以为集体教育、个体教育以及电话指导等均可。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理方面的干预,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并发症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二)抑郁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社交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抑郁情绪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一)情绪波动与血糖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心理压力与血糖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患者。
(三)心理应对方式与血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乐观、自信、寻求社会支持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否认等,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长期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一、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T2DM的患病率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T2DM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许多T2DM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医疗负担和社会成本。
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这种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携带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使个体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更为敏感。
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运动、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口渴、饥饿感、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所引起的。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日益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人们数量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血糖控制。
目前,常用的血糖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血糖监测等。
随机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仅有60%左右能够达到预设的血糖控制目标,仅有30%的患者采用血糖监测进行自我管理。
2.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鱼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
研究发现,仅有50%左右的患者能够有效地完成饮食控制。
3. 运动管理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度强度运动,能够显著地改善其血糖水平和代谢水平。
但是,仅有30%的患者能够做到每日进行运动。
二、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1.心理因素糖尿病患者面临着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如厌倦、无助感、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对患者的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2.经济因素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和管理费用非常高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很难承担这些费用,而且这些费用会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不友好,缺乏支持和帮助,容易让患者感到孤立和无助,从而降低其积极性和动力。
4.健康知识缺乏健康知识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障碍。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其疾病和管理方式了解较少,并且存在误解和偏见,会导致其自我管理无效。
结论糖尿病患者面临多种自我管理难题,如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
这些问题主要受到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健康知识方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当代护士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上旬刊)•49•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王光霞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6月一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本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血糖控制现状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72例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2.22%,血糖控制未达标率为27.7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BM))、文化程度、职业、饮酒史、饮食习惯、服药情况、运动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急慢性并发症、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及血糖监测频次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BM))、运动情况、急慢性并发症及血糖监测频次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
结论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的因素较多,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质量(BM))、运动情况、急慢性并发症及血糖监测频次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也提示了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持久性及系统性的工作,因此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共同势力,以不断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减少和延缓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等诸多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下所致的机体胰岛功能衰退、胰岛素抵抗等34,从而引起体内代谢失常及高血糖状态。
文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且过去20年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病患率已增长了9倍有余。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疾病3],其血糖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危险性认识及所采取的血糖控制手段。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相关自护知识,可显著提升血糖控制能力,有效缓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3]。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贾晔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糖尿病控制率提供参考。
方法:自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文化程度低,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6-1533(2013)10-0028-03WHO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8亿,预测到2030年将增加1倍以上[1]。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近4 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95.00%以上,约60.00%∼70.00%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2]。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6年起开展糖尿病社区三级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干预,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2012年初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5个全科服务团队随机抽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40人,共200人。
所有对象均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6人(33.00%),女134人(67.00%);年龄:1.2 方法自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收入、家族史),代谢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2012年1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任调查员。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
抽取5.0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质控。
1.3 评价标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FPG)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PG)控制在4.4∼7.8 mmol/L为血糖控制理想。
其他代谢指标正常范围:血压(BP)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 结果2.1 血糖控制情况200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达标83人,占41.50%;餐后2 h血糖达标62人,占3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引言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院前用药的效果。
血糖控制现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多数处于不理想状态。
尽管有各种降糖药物的存在,但很多患者的血糖仍然无法有效控制。
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T2DM患者无法达到推荐的血糖目标。
这一现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影响因素1.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缺乏体力活动则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难以控制。
2.个体因素:遗传、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也对血糖控制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并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3.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能由于长期使用药物而导致治疗失效。
例如,饮食控制和运动无法改善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药物特性,有些患者对特定药物可能没有良好的反应。
院前用药效果评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问题,医生们在院前治疗中使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1.胰岛素促泌剂:例如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加,需要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和调整药物剂量。
2.胰岛素增敏药物:例如大部分双胍类药物,可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
这些药物通常被视为首选治疗,因为它们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血糖波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升高。
血液与糖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血液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偏高。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然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血液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
一、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我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后,胰岛素会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受到血液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血脂水平、胆固醇水平以及内脏脂肪的沉积。
因此,除了注意葡萄糖的摄入,降低胆固醇、控制体重等措施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二、红细胞和血糖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通过携带氧气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称为糖化血红蛋白的物质,它是红细胞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血糖控制的长期情况,一般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浓度来表示。
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因为它不仅能够提示血糖的控制情况,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患者可以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三、血小板活性血小板是血液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它们负责在血管损伤时形成血栓,阻止出血。
然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的情况,使得血管阻塞的风险加大。
这导致了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在血糖控制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调节血小板活性。
除了控制血糖水平,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维持正常体重等措施也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四、血脂水平与血糖控制血脂水平指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会增加血管阻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研究题目: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严重慢性疾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部分。
然而,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和并发症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1.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的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饮食知识、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等。
(2)回顾性数据收集:通过调取病历系统和医院数据库等,收集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医疗指标等信息。
2. 实验设计:(1)受试者选择:从某大型医院的内分泌科和糖尿病门诊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设定: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依从性高和依从性低的两个组。
(3)问卷调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相关信息。
(4)数据采集:收集研究对象的病历和相关医疗指标等信息,并建立数据库。
(5)数据分析: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探究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1)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问卷,通过面对面或在线方式向目标研究对象发放并收回问卷。
(2)回顾性数据收集:调取病历系统和医院数据库等,收集相关医疗指标和患者信息。
2. 数据分析:(1)描述性统计:对病例的基本信息、饮食知识、饮食习惯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如频数和比例等。
(2)相关性分析: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饮食知识、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和饮食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3)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主要因素。
创新性和发展性: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围绕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有效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饮食控制: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遵循医嘱,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摄入。
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自律性不足,无法做到合理饮食。
2.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部分患者能够坚持适度的运动,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时间、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
3.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大多数患者能够按照医嘱进行血糖监测,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无法实现。
4. 药物治疗:患者需按时服药以控制病情。
目前,多数患者能够遵医嘱服药,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忘记服药、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三、影响因素分析1. 知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水平较高的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与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积极影响。
家庭成员的督促与鼓励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律性。
3.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医疗资源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支持。
4.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无法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如无法购买血糖监测设备、无法定期就医等。
5.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强糖尿病知识普及: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技巧。
2. 提高家庭支持力度:鼓励家庭成员关心和支持糖尿病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