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高速雷达检测报告6标
- 格式:doc
- 大小:668.89 KB
- 文档页数:5
LiDAR 点的精度检验欧阳平【摘要】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is an airborne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 ,using the device you can meas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ground objects ,with higher-performance equipments ,it has techni-cally superiority in collecting three-dimensional geospatial informationprospec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LiDAR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o check-up the precision of the laser points,take for example the Canada OPTECH ALTM3100,inspects its elevation and plane accuracy of the laser points , and put forwarda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laser points .%LiDAR机载激光扫描测高或激光雷达( LiDAR)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可以量测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在三维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采集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需求。
本文介绍了LiDAR测量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应用,提出了LiDAR点精度的检验方法,并运用实例对加拿大OPTECH公司的ALTM3100系统的Li-DAR点的高程、平面精度进行内符合、外符合检验,并提出了提高LiDAR点精度的方法。
高速公路树影响良田农作物升长报告(一)高速公路树影响良田农作物升长报告简介•高速公路树影问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高速公路树影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影响因素1.光照不足•高速公路旁树木的树冠遮挡太阳光线,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
•光照不足会降低作物的养分合成效率,从而影响产量。
2.营养争夺•高速公路树木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与作物争夺。
•与树木竞争的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限制其正常生长。
3.阻断风向•高速公路上的树木成为风力的阻挡物,影响作物正常的通风和排湿。
•风向不畅会增加作物罹患病虫害的风险。
解决方案1.种植适合阴影环境的农作物•选择对光照要求相对较低的作物品种。
•例如:茶叶、竹子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阴影生长的农作物。
2.调整高速公路树木布局•对于已经建设的高速公路,可以通过调整树木的种植布局,减少树影对农作物的遮挡。
•避免在耕地密集地区种植高大的树木,尽量将树木种植远离农田。
3.提供辅助光源•在高速公路旁边种植农作物时,可以使用半透明材料或搭建遮阳棚,增加光线进入。
•合理使用人工光源,为农作物提供额外的光照。
4.加强土壤管理和养分补给•对于受到营养争夺的农田,要加强土壤管理,增加有机质含量,并合理施肥。
•注意农作物对特定养分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养分补给。
5.增强风向畅通•在农田边缘设置防风带,防止高速公路树木阻挡风力进入农田。
•合理修剪高速公路树木,减少阻断风向的程度。
结论•高速公路树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选择、树木布局以及提供辅助光源等措施,可以减轻高速公路树影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其他解决方案,以提高农作物在高速公路树影环境下的产量和品质。
进一步研究•尽管本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仍有许多待研究的问题。
•需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树影对不同作物品种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阴影环境的作物种植。
测绘技术中的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利用激光束扫描地面、建筑物和其他物体来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土地测量和城市规划到环境监测和自动驾驶,都离不开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原理相对简单。
传感器向目标物体发射激光束,当激光束遇到物体时,一部分激光会被反射回来。
测量者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并通过计算出发射激光和返回激光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得到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通过不断旋转和扫描,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高精度三维坐标。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精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性能。
传感器的精确度决定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现今市场上有许多先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供选择,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有些传感器适用于长距离测量,而有些则适用于高速扫描。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权衡和选择。
除了传感器的性能,数据处理也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
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激光点云数据通常需要进行滤波、配准和地面提取等处理过程。
这些处理过程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而提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摄影测量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土地测量和城市规划方面,激光雷达可用于繁忙城市区域的地形测量、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以及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测量冰川的融化速度、森林的植被覆盖率以及海岸线的侵蚀情况等。
此外,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实时扫描周围环境,检测障碍物和道路情况,并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
尽管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其中之一是成本问题。
高精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价格昂贵,这限制了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人的应用。
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工具的普及,高速公路交通流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选择等方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
首先,数据收集是进行交通流预测的基础。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传感器和视频监控等。
传感器主要包括磁敏传感器、微波雷达和摄像机等,可以实时采集车辆的数量、速度、车道占用情况等信息。
视频监控则通过摄像机拍摄到的交通画面,对交通流进行可视化观测。
接下来是数据预处理。
由于交通流数据的特点是高度时空相关、周期性和非线性等,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异常值剔除,以便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
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数据插值、离群点检测和去噪等。
特征提取是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代表交通流特征的变量,有助于建立高效的预测模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交互特征等。
时间特征可以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将交通流分为高峰期和平峰期,提取出每个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和速度等指标。
空间特征可以根据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等,提取出交通流的密度和流量分布情况。
交互特征可以根据不同车道之间的交互情况,提取出车道速度、车辆间距和相对速度等信息。
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是进行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
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时间顺序,对未来交通流进行推测,例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指数平滑模型。
回归模型则基于特征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交通流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网络,对交通流进行非线性拟合,例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通过对训练数据的学习,构建模型进行预测。
关于激光雷达报告机载激光雷达的技术与市场调研1.应用背景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adar,以前功能低级时也被称为Lidar光雷达)是一种综合应用激光测距仪、IMU(惯性测量单元:一般而言IMU要安装在被测物体的重心上。
一个I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
)、GPS的新型快速测量系统,是解决大比例尺三维制图的重要遥感技术手段,在地形测绘、建筑物三维建模、森林垂直结构探测,以及水利电力设计、公路铁路设计、海岸线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以测距为主要功能的激光雷达,它以高角分辨率、高速度分辨率、高距离分辨率、强抗干扰能力、良好的隐蔽性,以及出色的全天候工作能力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激光雷达技术也称机载激光雷达,它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系统,通过量测地面的三维坐标,生成激光雷达数据影像,经过相关软件处理后,可以生成地面的DEM模型、等值线图及DOM正射影像图。
激光雷达系统通过扫描装置,沿航线采集地面点三维数据;系统可自动调节航带宽度,使其与航摄宽度精确匹配,在不同的实地条件下,平面精度可达0.1m,采样间隔为 2~12m。
激光雷达是集激光技术、光学技术和微弱信号技术于一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光学遥感手段,它使用激光作为探测波段,波长较短而且是单色相干光,从而呈现出极高的分辨本领和抗干扰能力,为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激光雷达探测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目标地物表面的反射能量的大小,同时还可获取目标反射波谱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用于测速和识别移动目标,在环境、生态、通信、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生产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公司主要有Leica、 Optech、 TopoSys、 Riegl 、 IGI TopEye 、TopScan 等。
智慧服务区信息化软硬件系统设计及应用李晶发布时间:2023-06-16T04:48:31.71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6期作者:李晶[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智慧服务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慧服务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与交通运输领域的交叉学科技术应用平台,可以很好地推动两个领域的发展,实现跨领域合作和应用,并且可以将深度学习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服务区中,给未来智慧出行和智能交通运输规划提供了参考。
重庆渝广梁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7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智慧服务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慧服务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与交通运输领域的交叉学科技术应用平台,可以很好地推动两个领域的发展,实现跨领域合作和应用,并且可以将深度学习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服务区中,给未来智慧出行和智能交通运输规划提供了参考。
本文首先分析服务区管理问題,其次探讨智慧服务区信息化软硬件系统设计及应用,给未来智慧出行和智能交通运输规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智慧服务区;智能交通;智能监控;软硬件系统设计引言智慧服务区作为智慧高速的重要应用场景,是高速公路重要的延伸产业,也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民众的重要“窗口”,在智慧高速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服务区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智慧服务区的建设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明确,即建设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服务区运营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1服务区管理问題(1)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系统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各应用系统的资料是零散且不一致的,数据彼此不通,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
当前正在使用的许多系统都是彼此独立的,造成信息采集、输人和分析时多界面管理困难。
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风险日益凸显,信息资源管控的主导能力不足。
(2)服务区安全保障难度越来越大。
服务区是人流、车流的交汇点,车辆在经过高速行驶后,驾驶者通常有一种意识速度惯性,易超速行驶,而服务区的人流流向随意性很大,如果没有合理的停车场导流和提醒工作,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LX2024.1)本试题共6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每天要绕地球转15圈半的“问天实验舱”内正式开讲.在水球变“懒”实验中,水球在微重力作用下呈现椭圆形静止在支架上,如图所示.我们说水球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问天实验舱B.地面演播室C.地球D.太阳2.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通过度量日影长度来测定节气的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重垂线进行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重力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3.科技感爆棚的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处.如图所示是“声聚焦”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从而使微弱的声音被放大.由此可知“声聚焦”装置主要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一个F型LED灯依次放在光具座A、B、C三点处,所成像如图乙所示,则人眼在透镜右侧观察到的像先后顺序是()甲乙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③①D.②①③5.如图所示,一同学将手臂水平前伸,另一位同学用大小相同的力向相同方向,分别对手臂的A、B、C不同部位施加水平推力,来比较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推动手臂,这是体验影响力的效果因素中的()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三者都有6.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柿子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大约为()A.0.1μs B.0.1ms C.0.1s D.0.1min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图所示,雕刻之后,印章石的()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8.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年,牛顿还曾用这一方法研究过另一个问题:人们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呢?考虑到地球是圆的,因此可以推理,石块将会()A.在半空中静止不动B.会落回大炮发射的位置C.绕地球做圆周运动D.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9.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运动员扔标枪时要助跑,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B.图乙,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图丙,拍打棉被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棉被的惯性D.图丁,渔民将手中的渔网抛出时,利用了渔网的惯性10.2023年10月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重女子87公斤级比赛,中国选手梁小梅夺得金牌.如图所示是梁小梅举重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所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杠铃对人的压力与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数据中,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内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2BB.小梅步行上学时正常走路速度约18km/hC.小明站在水平体重计上对其压力约500ND.一本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4kg12.如图所示是北京2022冬奥会速度滑冰场馆安装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这款“猎豹”4K高清摄像机能紧跟400米速滑道上飞奔的运动员们,进行全过程精准拍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摄像机成像的原理与放大镜相同C.运动员通过摄像机成缩小的实像D.运动员远离摄像机成的像会变小13.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下列有关汽车中各部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司机视野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后方情况的C.汽车的车身显白色是因为吸收所有颜色的光D.汽车装有消声器的目的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1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如图为冰球选手备战训练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在冰面上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运动员手持球杆击球时,球杆对球的力与球对球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运动员推出的冰球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冰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运动员在弯道减速滑行过程中,若外力全部消失,运动员将匀速直线运动15.如图所示,对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时,采用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B.图乙,探究斜面上小车速度的变化时,尽量选定路程测时间并使坡度缓一些C.图丙,将有反射光的光屏向后折转,反射光的位置和方向不会跟随发生改变D.图丁,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关系,可得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6.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实现放电.如图所示,装置采用很强的磁场将高温粒子束缚在真空室有限的环形轨道内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设备几乎监测不到放电过程的爆裂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17.小鹏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志愿军》,影院里的观众在各个角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选填“漫”或者“镜面”)反射;银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____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18.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用冰取火的过程,利用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用这类透镜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___眼.19.如图所示,物块在两侧钩码共同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 ,取,则图中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钩码对物块施加拉力的同时,物块也对钩码有拉力的作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的.20.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入射光线AO 经界面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21.如图所示,重600N 的滑雪运动员从高山上加速下滑,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该运动员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2.如图所示,具有立体触控技术的手机屏幕,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取,请根据屏幕上所显示的数据,求该水果受到的重力.23.(7分)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开始使用机器人送餐.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在1min 内匀速直线运动72m .当该送餐机器人托着质量为5kg的物体送餐时,机器人和10N /kg g =10N /kg g =所托物体受到的总重力是490N ,机器人受到的阻力约为其总重力的0.08倍.取,通过计算回答:(1)此次送餐过程的1min 内,机器人的速度是多少?(2)该送餐机器人自身质量是多少?(3)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24.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行车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首选工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自行车运动.如图所示为一款碳纤维自行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通过计算回答:品牌名称*******变速档位24速产品功能竞赛/运动/娱乐车架质量 4.5kg 车架材质航太级碳纤维车架材质密度(1)碳纤维车架的体积是多少?(2)若仅将车架换成铁材质(铁的密度取),车架质量是多少?25.(7分)如图甲、乙两张图片记录了小林在一次骑行中,分别两次从自行车后视镜(平面镜)看到弟弟的像.根据这个现象,她来到实验室里利用图丙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甲 乙 丙(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2)如图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实验时小林应在蜡烛_____________(选填“A ”或“B ”)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3)调整后,小林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蜡烛A 无论靠近还是远离玻璃板,通过移动蜡烛B 都能与蜡烛A 的像10N /kg g =331.810kg /m ⨯337.910kg /m ⨯完全重合.由此小林判断出:从图甲到图乙,弟弟在后视镜里的像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的.(4)实验中,为得到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小林将蜡烛B在水平桌面的纸上移动,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描出此时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26.(8分)生活生产中存在着大量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在学习摩擦力的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同学们积极进行体验,有的同学用不同的压力去滑动,有的同学还将手压在书上滑动……同学们纷纷根据体验提出如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小明同学列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下雪天给自行车轮胎撒点气,就不打滑.因此他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老师认为这个事例不能支持他的猜想,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同学们用一个长方体物块、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砝码和细线等器材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甲乙丙(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长方体物块做_____________运动,其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图甲,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N.(3)根据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4)现已完成对猜想A的探究,如要用如图丙物块的上、前、底三个面完成对另外两个猜想的探究,下列各图能够完成探究任务的是(图中有花纹的代表接触面更粗糙):_____________.A.B.C.D.27.(10分)在“探究固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甲、乙两种不同材料的固体.图甲(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在其中一次测量质量时,将最小为5g 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上的指针也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应该_____________(填正确的字母序号);A .把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B .不取下这个砝码,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C .取下这个砝码,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3)他们分别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及体积,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物质种类质量/g 体积/12710 2.725420 2.738130 2.74甲10840 2.75201026402027603028乙80402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乙相应位置的坐标纸上描点,并用平滑曲线画出物质乙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4)比较表中甲和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_____________一般是不同的,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密度.甲 乙 丙(5)小明通过所学的知识测量鹅卵石的密度,所测数据如图丙和图丁所示,该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天平右边托盘下一直沾着一点泥土,通过与组里的同学们分析讨论,可知所测鹅卵3cm 3/g cm -⋅质量体积3kg /m石的质量会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 B D A C B C C D 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题号1112131415答案AC ACD AB BCD ABCD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共60分.16.运动状态:真空不能传声17.漫;绿18.会聚;远视(老花)19.0N(或0);相互20.如题图答.21.如题图答.评分意见:20题3分,画出法线且折射光线在左下区域的按以下标准得分:折射角明显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画成实线且有箭头、标对折射角位置各得1分.法线画成实线的扣1分.21题3分,画对力的方向的按以下标准得分:力的大小(标出)、方向、作用点各得1分.22.解:答:该水果受到的重力是23.解:(1)(2)由公式,得:(3)600NG=251.7g 5.1710kgm-==⨯25.1710kg10N/kg0.517NG mg-==⨯⨯=0.517N72m1min60s, 1.2m/s60sst vt=====G mg=490N49kg10N/kgGmg===总总()49kg5kg44kgm m m=--=总人物0.080.08490N39.2Nf G==⨯=总因为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答:(1)此次送餐过程的1min 内,机器人的速度是1.2m/s ;(2)该送餐机器人自身质量是是44kg ;(3)机器人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是39.2N .24.解:(1)由公式,得:(2)答:(1)碳纤维车架的体积是;(2)车架质量是19.75kg .25.(1)确定像的位置 刻度尺 (2)A (3)不变(4)(用直线连接蜡烛和像,)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或将纸沿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蜡烛和像的位置是否重合).(4)2分.其他答案合理的同样给分.26.(8分)(1)此时自行车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 (2)匀速直线 1.2(3)当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AC评分意见:本小题7分.(1)2分.答出自行车轮胎受到的“静摩擦力”或“滚动摩擦”,或答成“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发生改变”同样得分.(2)2分.每空1分.(3)2分.(4)2分.部分选对得1分.27.(1)右 (2)B (3)如题图答(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5)(6)不变 在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已经避免了左、右两盘质量不同带来的影响.39.2NF f ==牵m V ρ=33334.5kg 2.510m 1.810kg /m m V ρ-===⨯⨯碳碳33337.910kg /m 2.510m 19.75kgm V ρ-==⨯⨯⨯=铁铁332.510m -⨯32.710⨯。
雷达探测技术在森林火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2024年1~3月,我国境内已发生森林火灾52起,5人伤亡。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发生频繁、处置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是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森林自燃也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
一、森林火灾的起火因素森林火灾起火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从自然因素来讲,主要有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可产生自燃物。
1、可自燃物森林中的可产火自燃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木、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
可燃物是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也是火灾传播的主要因素。
2、气候气象因素气候条件是森林火灾发生区域和发生阶段的决定因素。
就我国而言,秦岭以北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因为春夏气候干燥,植物含水率低,易燃烧;在秦岭以南地区,火灾多发生在气候较干燥的冬季和春季。
在四季不分明,只有干湿两季的地区,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干季。
空气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物的水分蒸发。
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75%时不会发生火灾,75%~55%则可能发生火灾,<55%容易发生火灾,<30%时可能发生特大火灾。
温度会导致可燃物水分蒸发,同时温度越高,可燃物越容易达到燃点。
风也会影响空气湿度。
最可怕的是,一旦起火就会发生“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的局面。
因此,风是造成火灾损失的主要因子。
3、地形因素地形的坡度、坡向、坡位及海拔高度均是影响因素。
坡度大小会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坡度陡,降水易流失,可燃物易干燥。
相反,坡度平缓,水分滞留时间长,林地潮湿,不易起火。
另外,坡度对热传播也有很大影响,上坡火发生时,可燃物接收到的对流热和辐射热强度增加,会加速火势蔓延;下坡火则相反。
坡向不同,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不同,温湿度、土壤和植被都会有差异。
一般向阳坡接受的阳光时间长,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土壤和植被较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也较快。
背阴坡则相反。
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二期)勘界定标成果质量检验遴选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4.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二期)勘界定标成果质量检验遴选公告根据我局业务需求,特向社会公开遴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二期)勘界定标成果质量检验实施单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遴选计划遴选1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二、服务内容项目名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二期)勘界定标成果质量检验采购方式:遴选项目预算:¥17.6万元(大写:壹拾柒万陆仟元整)资金来源:财政资金三、采购需求(一)技术要求1.主要任务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二期)勘界定标成果检验服务并出具质量检验报告,成果检验主要质量元素:图件质量、资料质量和矢量数据质量。
图件质量:数学精度、要素质量、描述质量和整饰质量。
资料质量:资料整饰质量和资料完整性。
矢量数据质量:属性精度和完整性。
2.检验依据⑴ GB/T 24356-202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⑵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3.样本抽样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即将批成果按不同地区、不同困难类别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层。
根据样本量,在各层内分别按各层在批成果中所占比例确定各层中应抽取的单位成果数量,并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
按照GB/T 24356-202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具体样本量确定如表1。
表1 批量与样本量对照表4.检验内容与方法⑴图件质量①检验内容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描述质量和整饰质量。
②检验方法数学精度主要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内业主要是对照技术设计要求检查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正确性;外业主要是采用RTK或全站仪实测检查界标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比分析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的符合性。
激光雷达调研报告1、概述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和精确角度控制的测量设备,能够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实现对目标物体的高精度三维坐标测量。
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激光雷达技术逐渐成为这些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报告将对激光雷达的市场现状、应用领域、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2、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约xx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约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以上。
在应用领域方面,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测绘等领域。
其中,自动驾驶是激光雷达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化落地,激光雷达市场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也对激光雷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成为激光雷达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3、应用领域(1)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中,激光雷达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激光雷达的精确测量和感知能力,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全面感知,包括车辆、行人、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等物体的位置、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同时,激光雷达还可以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地图,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导航信息。
(2)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中,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机器人的定位、导航、避障等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的测量和感知能力,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避障等功能。
同时,激光雷达还可以用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和视觉识别等领域。
(3)无人机在无人机领域中,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无人机的导航、避障、地形测绘等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的测量和感知能力,无人机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避障等功能。
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未来发展雷达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民用及科研领域,因其高精度探测、高速数据处理和长距离监测的特点,也成为了航空航天、水文气象、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探讨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
一、军事领域雷达技术的应用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主要用于敌情侦测、目标识别和指挥控制等作战用途。
在地面、海洋、空中等多个维度上掌握敌方动态,实现作战主动,是现代化战争的必须工具。
目前,军用雷达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多个方向拓展。
首先是超高清雷达技术的发展,对于飞机和无人机来说,精确控制距离和速度可以大大提升机动性和安全性。
其次,多功能雷达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例如中空态移相雷达、多电子束雷达等技术,可以同时执行测距、测速、探测和成像等多项任务,提供多层次的作战保障。
二、民用领域雷达技术的民用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水文气象、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雷达主要应用于天气侦测、导航、飞机信号监测和目标识别等领域。
例如,在民航领域,用于起飞和降落的距离测量雷达技术对飞行安全极为关键。
在水文气象领域,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天气现象和水文变化的精确探测与监测,提供保障决策支持。
例如,不断发展的多普勒雷达技术可以较准确地测量风速方向和涡旋,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预警信息。
在环境监测领域,雷达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气、海洋、土地和森林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分析。
例如,卫星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分类和覆盖监测,较准确地测量浑浊海水、大气污染、沙尘暴扩散等。
三、未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首先,雷达技术的精度和探测距离将不断提高,因为现场操作实时性的特殊要求,雷达技术还需要关注质量、可靠性和便携性等方面。
其次,雷达技术与其他技术的集成和交叉应用将愈加广泛,例如卫星通信和光学成像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精准成像,为人类探索更加深奥的领域提供技术保障。
第37卷第5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7 No.5 184 2021年3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Mar. 2021利用Jason-3/Sentinel-3A雷达高度计监测北部湾滨海湿地水位变化付波霖1,覃娇玲1,何宏昌1※,何旭1,杨文岚1,范冬林1,华磊2(1.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桂林541006;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为了评估雷达高度计监测滨海湿地水位的能力,提高其监测滨海湿地水位的测量精度,该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选取2016—2020年逐日的Jason-3和Sentinel-3A雷达高度计数据,建立滨海湿地水位遥感监测模型,利用重心偏移法,阈值法,改进的重心偏移法和改进的阈值法对测高水位进行波形重定改正获取滨海湿地水位。
结合水文站实测数据,定量评估不同算法提取水位的精度差异,利用年内水位变幅、月平均水位、季平均水位和年平均水位探究滨海湿地水位动态变化,利用降水量数据分析滨海湿地水位动态变化原因。
结果表明,在4种重跟踪算法中,改进的阈值法重定效果最佳,Jason-3雷达高度计的决定系数最大为0.7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最小为0.35 m,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最小为0.28 m;Sentinel-3A雷达高度计的决定系数最大为0.87,RMSE最小为0.24 m,MAE最小为0.18 m,表明Sentinel-3A雷达高度计的监测精度较高。
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较高,年内水位变化较为剧烈,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年内水位平均变幅为3.37 m,在2016—2020年间水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速率为0.005 m。
检测内容
(1)检测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混凝土厚度及背后脱空;
(2)检测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及背后脱空。
林长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测线桩号及衬砌结构设计参数
标段检测隧道及测线桩号
支护及
浇筑方式
衬砌
设计厚度
衬砌结构中
钢拱架、钢筋设计
六标
尖庄隧道右洞右边墙
YK32+910~YK32+895
初期支护
喷射砼
二次衬砌
模筑砼
YK32+890~894
初期支护:24cm,
YK32+894~909
初期支护22cm,
YK32+909~910
初期支护26cm。
初期支护中:
YK32+890~894段钢拱架间距
60cm,YK32+894~909段格栅拱架
间距100cm,YK32+909~910段钢拱
架间距60cm;以上测段初期支护中
均布有双层φ8钢筋网(20×
20cm)。
尖庄隧道右洞左边墙
YK32+910~YK32+890
尖庄隧道右洞拱顶
ZK32+890~ZK32+910
初期支护
喷射砼,
二次衬砌
泵送砼
尖庄隧道左洞左拱腰
ZK32+820~ZK32+810
初期支护26cm
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60cm,
双层φ8钢筋网(20×20cm)。
尖庄隧道左洞右拱腰
ZK32+820~ZK32+810
尖庄隧道左洞拱顶
ZK32+820~ZK32+810
尖庄隧道左洞右拱腰
ZK32+788~ZK32+808
初期支护22cm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100cm,
双层φ8钢筋网(20×20cm)尖庄隧道左洞拱顶
ZK32+808~ZK32+788
白家庄隧道右洞右拱腰
YK35+065~YK35+085
初期支护
喷射砼,
二次衬砌
泵送砼
初期支护22cm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1m,
单层φ8钢筋网(20×20cm)。
白家庄隧道右洞左拱腰
YK35+085~YK35+065
白家庄隧道右洞拱顶
YK35+065~YK35+085
白家庄隧道右洞左拱腰
ZK35+040~ZK35+060
白家庄隧道右洞左拱腰
ZK35+060~ZK35+040
白家庄隧道右洞拱顶
ZK35+060~ZK35+040
地质雷达检测成果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检测结果
标段检测隧道及测线桩号
雷达检测扫
描工作面
检测分析结果
六标
尖庄隧道右洞拱顶
ZK32+890~ZK32+910
初期支护
表面
YK32+894~909段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
右,厚度23cm;其余部分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
左右,厚度平均26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尖庄隧道左洞左拱腰
ZK32+820~ZK32+810
YK32+894~909段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
右,厚度23cm;其余部分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
左右,厚度平均26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尖庄隧道左洞右拱腰
ZK32+820~ZK32+810
YK32+894~909段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
右,厚度24cm;其余部分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
左右,厚度平均27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尖庄隧道左洞拱顶
ZK32+820~ZK32+810
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左右。
探测未发现衬
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尖庄隧道左洞右拱腰
ZK32+788~ZK32+808
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左右。
探测未发现衬
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尖庄隧道左洞拱顶
ZK32+808~ZK32+788
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左右,厚度平均26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六标
尖庄隧道右洞拱顶
ZK32+890~ZK32+910
初期支护
表面
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左右,厚度平均26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右洞右拱腰
YK35+065~YK35+085
初期支护
表面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5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右洞左拱腰
YK35+085~YK35+065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6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右洞拱顶
YK35+065~YK35+085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4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左洞左拱腰
ZK35+040~ZK35+060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5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左洞左拱腰
ZK35+060~ZK35+040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5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白家庄隧道左洞拱顶
ZK35+060~ZK35+040
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5cm。
探测未发现衬砌背后有脱空情况。
工作照片
附图——地质雷达隧道衬砌扫描图像
图1 尖庄隧道右洞YK32+910~YK32+890段左边墙雷达图像,图像左部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100cm左右,厚度平均23cm;图像右部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左右,厚度
平均26cm。
图2 尖庄隧道左洞ZK32+808~ZK32+788段拱顶雷达图像,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平均60cm,
厚度平均26cm。
图3 白家庄隧道右洞YK35+065~YK35+085段拱顶雷达图像,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间距平均
100cm,厚度平均24cm。
100cm,厚度平均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