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 12丑小鸭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17
鄂教版丑小鸭教案【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
短文共7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时安排】三课时。
【教前准备】1.准备好写有生字词的黑板;2.四幅挂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百多年以前,丹麦有一个著名的童话作家叫安徒生。
他写了很多童话。
2.(出示挂图)就是他的著名童话《丑小鸭》。
3.(板书,丑小鸭)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1.(请一个学生上台指图)哪个是丑小鸭?2.教师问: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些什么?3.四幅图连起来说说是什么意思?三、初读课文1.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不看书)。
2.请学生翻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初读情况1.请7个同学给课文分段。
2.出示小黑板,纠正易读错的字音:五、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1.请一个同学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请同学们图文对照,找找每幅图和课文的哪段相对应? (第一幅图——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幅图——课文第3自然段第三幅图——课文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课文第7自然段)六、再读课文1.请4个同学分别读(1—2)段,(3)段、(4—6)段、(7)段。
2.全班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让同学们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图文对照,带着四个问题理解课文问题一:“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1.请一个同学读(1~2)段课文。
2.教师提问:“太阳暖烘烘的”中“暖烘烘”是说什么季节的?3.看图一(教师指“丑小鸭”):这只鸭子跟别的鸭子有什么不一样?4.看书:书上哪些词说明了他是只丑小鸭?找出来读一读。
《丑小鸭》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14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遇到不幸,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
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而改编,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
说明了要相信自己,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
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学生分析]我班共有学生45 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动画比较感兴趣,而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
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学生另一显著特点。
他们虽然聪明活泼,但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 教学设计]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2 .对,这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3 .其实在它小的时候并不快乐。
不信,你们看!(播放动画)4 .动画看完了,那它小的时候为什么不快乐呢?(相机板书:丑小鸭)[ 评:教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来满足学生的视觉期待,使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高涨,达到“一发而不能收”的境地。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 .汇报预习情况。
2 .小组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3 .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字音、组词、小魔术、造句子……4 .检查课文读得是否通顺。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丑小鸭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故事《丑小鸭》的大意,理解故事主题。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能够初步感受和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
4.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内容,并言简意赅。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丑小鸭》的大意和主题。
2.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三、教学难点1.初步感受和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
2.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课件、黑板、教案、小黑板、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张有小鸭子的图片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上一节课学的《小青蛙过河》,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故事《丑小鸭》,并引导学生跟读。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并跟读故事。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故事阅读(2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将故事分段朗读,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交流感受和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听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
4. 情感价值探究(1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与同桌一起探究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并进行交流。
5. 复述故事(1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记住要点。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准备之后的复述练习。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答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教师的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有所收获。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朗读故事《丑小鸭》,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丑小鸭》城西小学项泳《丑小鸭》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经历种种不幸,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故事给人们多方面的启迪:面对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不要自暴自弃;今天的丑小鸭也许就能变成明天的白天鹅。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丑小鸭的经历;2.透过故事内容,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正确地认识自己。
勇敢面对逆境。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说说你都看过哪些?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童话之王”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丑小鸭》。
介绍作者,这么美的童话故事,知道作者是谁吗?安徒生从小没受过正规的教育,14岁时,他来到了哥本哈根一家皇家剧院,一边做杂役,一边学唱歌,后来得到别人的资助上了大学。
安徒生有着丑小鸭一样的经历,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闻名的童话大师。
3.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运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出示词组卡片,如“暖烘烘”、“毛茸茸”、“瘦瘦的”、“吓唬”“扑嗒扑嗒”、“惊奇”、“羡慕”“芦苇”,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6.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学习1-3自然段。
7.想一想,它为什么叫“丑小鸭”?并指导读好第二段。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小学二班级语文《丑小鸭》知识点字:暖、蛋、钻、瘦、鸭、黄、趴词:草堆、特别、嘴巴、猎狗、脖子重点(句子):1、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2、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3、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4、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的过日子。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
5、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
他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深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学生沟通,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
(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
(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兴奋。
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
(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4、引导学生沟通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老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
(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朗读指导)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化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1.小学二年级语文《丑小鸭》原文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2.小学二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一、巧妙设问,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小鸭子吗”,一想到电视里、生活中小鸭子憨态可掬的样子,他们都说喜欢。
接着我在“小鸭”前面加上“丑”字,又问:“老师为什么要加一个‘丑’字呢?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就赶快读读课文吧!”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生读书之前,我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看看拼音,还要注意不加字,不丢字。
学生读完以后,我让他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使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既是对前面初读课文的一个检查,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半的识字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识记的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字,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让他在与同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丑小鸭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2.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3.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和态度4.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学目标1.了解丑小鸭故事的情节和主题2.掌握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短语3.能够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分析,理解其性格和态度4.讲述自己所看故事的感受和见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人物的性格和态度,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讲解故事内容和生词解释•每人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于阅读笔记和情感表达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首先通过口头温馨问候,了解学生的近期生活状态,为静心听讲打下基础。
2.掌声鼓励,在鼓励中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丑小鸭的故事。
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丑小鸭的故事,并通过PPT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和生词介绍生词意思,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备注。
3.学生按老师的提示,认真对生词进行听写和拼写,加深学习印象。
探究1.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和态度,理解故事的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内容以及人物的理解和观感,提高学生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能力。
拓展1.教师给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材料,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一起分享阅读材料时,对故事情节给出自己的推测,猜测人物的下一步行动,并进行组间交流分析研究。
总结1.教师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巩固故事知识和生词。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业布置1.让学生通过今天授课的方法进行本周的阅读笔记,加深理解。
2.作业基本任务书写丑小鸭的心理变化,用50词 - 100词的方式来表达作品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并加上评析。
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活跃,对丑小鸭的故事和人物心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语文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丑小鸭
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组成词语。
三、比一比,组词。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洁白-- 特别-- 美丽—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丑小鸭变成了__________。
2.__________暖烘烘的。
3.一天,__________。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符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七、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最后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1)这一段共_____句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
(2)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用“﹏﹏”画出来。
八、读了《丑小鸭》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参考答案:
一、草堆、等待、钻出、剩下、特别、瘦小、非常、惊奇、世界、越来越冷
二、校校园咬咬住焦焦急准准确待等待特特别
三、难过、土堆、翅膀、旁边、超越、追赶、沾沾自喜、钻进
四、雪白特殊漂亮
五、1.白天鹅 2.太阳 3.丑小鸭出来散步
六、,,,,,。
?,,!
七、1、3 丑小鸭出生了。
2、略。
八、略。
《丑小鸭》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的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故事的积极意义,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知识目标:朗读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朗读感悟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学习准备:辅助课件;相关的补充资料:“冬天昏迷”、“作者简历”。
一、复习词语,初悟文情(一)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多方式读词语。
目的:低段词句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学习新课前理应进行词语的复习。
(二)用“丑小鸭”与“天鹅”连起来说话。
目的:简单回顾课文写了什么,整体感知文意。
二、感知课文,披文入情(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小鸭出壳的画面,配上轻音乐,教师根据画面内容引读课文。
瞧,鸭妈妈正在孵小鸭,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怎么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呢?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一个小家伙从里面钻出来了,咦,怎么这个样子?他的毛___,嘴巴__,身子__,难怪大家叫他___。
(画线部分由学生读)目的:感悟小鸭的独特模样,明白人们为什么管它为丑小鸭。
(二)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1.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幸福,就是温暖,然而,这只小鸭子因为模样,来到世界上,在家里过得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交流时预设:找“孤单”;根据文本语句感悟小鸭的“孤单”;回味自己是否有过“孤单”的感觉,并和小鸭进行比较;如果你就是这只孤单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丑小鸭的苦、痛,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你们能把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目的:逐层地引导学生品味丑小鸭在家生活得究竟有多么孤单,并通过换位体验(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鸭,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以及多方式(试读、课件助读、指名读、范读等)的感情朗读激起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发地为小鸭所悲、所痛、所想。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丑小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与主题;
2.训练学生叙述丑小鸭的经历及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的情节与主题;
2.运用课文知识叙述丑小鸭的经历。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的主题;
2.把握故事情节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CD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学生坐好后,老师会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导入,比如:“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
怎么做?”“为什么丑小鸭会被其他动物欺负?”
2. 讲授(20分钟)
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丑小鸭》,渐渐融入故事情节中,了解故事的情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3. 学生阅读(15分钟)
给学生阅读丑小鸭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 合作学习(20分钟)
学生分小组,每个组员用自己的话叙述丑小鸭的故事,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并发
表看法交流意见。
5. 总结(10分钟)
老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六、教学后记
本次语文教育活动,通过故事《丑小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丑小鸭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别人的感受,接受不同与自己的人和事物,尊重他人的特点。
欣赏不同的风格和东西,在理解和感受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道理,让他们更积极认真地学习语文课程,也更有信心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变化。
《丑小鸭》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
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人们依然对这个作品爱不释手。
丑小鸭那种不屈不折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给予了人们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
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
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
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
时代在发展,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解读丑小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情感价值观呢?我觉得,解读教材,应该关注一下几个问题。
1、丑小鸭的出生环境与他以后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联系?一只小鸭出生在鸭妈妈的环抱里,因为长的丑,所以大家叫他“丑小鸭”。
为什么“丑”呢?其实,是他错生了地点,生在了异族的家庭,在他们看来这只鸭子极不和谐,这就为他今后的苦难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联系生活的现实,一个人的出生是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呢?在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中,这种人性的歧视一直存在着。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们不断地追求着“自由、平等、公正”。
特别是对“人性”的尊重。
童话中的“丑小鸭”一出生,就受到歧视,这就暗示了“社会”极不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的冷漠。
这些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地思考。
2、丑小鸭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得不到亲人的呵护,受尽了欺凌。
他无法忍耐孤独而离家出走了。
追求理想,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这时每个人都向往的,是“人性”的具体体现。
所以,丑小鸭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丑小鸭怎么会想到面对他的生活更加痛苦。
一方面,我们同情丑小鸭,理解丑小鸭。
一方面,使我们看到,由于“丑陋”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这个“社会”现实,令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