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第六讲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51
contents •爆破安全基本概念与原理•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爆破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培养•爆破器材储存、运输与使用安全•爆破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总结与展望目录01爆破安全基本概念与原理爆破定义及分类爆破定义爆破分类炸药性质与分类炸药性质炸药分类按组成分为单质炸药和混合炸药;按用途分为工业炸药、军用炸药等。
起爆器材及起爆方法起爆器材起爆方法爆破安全距离与警戒范围爆破安全距离指从爆破点到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最小允许距离,根据炸药性质、装药量等因素确定。
警戒范围指为确保爆破安全而划定的禁止人员进入的区域,根据爆破安全距离和现场环境等因素确定。
02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详细的爆破作业操作规程,包括装药、连线、起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现场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对爆破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如防爆服、防爆头盔、防爆盾牌等。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人员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在爆破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处理对历史上发生的典型爆破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
结合实际情况,对类似事故进行模拟演练和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将事故案例分析和演练成果纳入培训内容,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事故案例分析03爆破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培养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爆破作业的危险性认知01安全规章制度学习02安全防护用品使用03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爆破器材识别与使用熟悉各种爆破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正确、安全地操作。
第六章爆破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破原理一、炸药及爆炸的一般特征1、炸药及其主要特征炸药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进行高速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热量。
炸药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化学爆炸性。
(2)在微小的体积中蕴藏有大量能量。
(3)能够依靠自身的氧化实现爆炸反应。
2、炸药爆炸及其三要素(1)反应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
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爆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2)炸药反应速度快.反应速度快是是形成爆炸的必须条件,也是爆炸反应的特点之一。
(3)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立物。
炸药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还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气体在膨胀过程中,能对周围介质发生破坏,把炸药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总之,炸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三者又是相互相系的。
所以,高温、高压高速是炸药爆炸的重要特点。
二、炸药爆轰理论基础知识(一)炸药的起爆和感度1、炸药的起爆炸药在未受外界能量作用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外界给予足够的能量,使炸药的局部活化,失去平衡,发生爆炸反应,使炸药局部失去相对稳定状态到开始发生爆炸反应的过程称为起爆。
井下爆破工程常用的起爆能有爆炸能和热能.2、炸药的感度炸药材料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引起炸药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感应度。
炸药的感应的必须适中,以6号和8号雷管能够起爆为宜.(二)炸药的殉爆炸药(主爆药)爆轰时引起与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受爆药)爆轰的现象称为殉爆.主爆药与受爆药之间发生殉爆的概率为100%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
对一定量的炸药来说,殉爆距离越大,表明爆感度越高。
产生殉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爆药接受了主爆药卷的爆炸气流和冲击波形式传来的足够的激发能量.(三)炸药爆炸的稳定性传播(1)传爆,炸药由起爆到爆炸结束的过程中,爆炸反应在炸药中自行传播的过程称为传爆.(2)冲击波和爆轰波。
炸药起爆后,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形成了高温、高压、瞬间膨胀并高速运行的气浪,这种气浪具有极大的冲击作用,即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