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保护卡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掉电保护磁盘原理
掉电保护磁盘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完整性的技术,它可以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保护磁盘上的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
这项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关键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领域。
当电力供应突然中断时,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进行的操作可能会被中断,而且未完成的数据可能会在瞬间丢失。
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进行重要任务或处理关键数据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掉电保护磁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设计,以确保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数据的完整性。
首先,掉电保护磁盘会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而不是立即写入磁盘。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突然断电时,磁盘上的数据仍然是完整的。
掉电保护磁盘还配备了一种即时电源供应系统,它可以在电力中断时提供持续的电源供应。
这使得磁盘有足够的时间将缓存的数据写入磁盘,而不会因为突然断电而造成数据丢失。
掉电保护磁盘还采用了一种技术,即在磁盘上保存一个特殊的日志文件。
这个日志文件记录了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所做的操作,包括文件的读写和修改等。
当系统重新启动时,掉电保护磁盘会读取这个日志文件,并根据其中的信息来恢复之前未完成的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掉电保护磁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掉电保护磁盘能够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保护和系统稳定性。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掉电保护磁盘已成为必备的重要组件之一。
硬盘掉电保护芯片工作原理
硬盘掉电保护芯片(例如,IBM的APS技术)是一种嵌入式电路,设计用于保护机械硬盘(HDD)免受突然断电或冲击的影响。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对硬盘的物理运动和加速度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数据访问的智能管理。
以下是这类芯片工作原理的简要描述:
1. 加速度感应:硬盘掉电保护芯片内嵌有一个或多个加速度感应器,这些感应器能够检测到硬盘驱动器上的加速度变化。
这些传感器通常位于硬盘的内部,以监测盘片和磁头的运动。
2. 实时监测:当硬盘在工作时,这些感应器不断监测盘片和磁头的运动情况。
如果检测到异常的加速度,比如盘片停止或磁头移动速度异常,这可能表明硬盘正在遭受冲击或即将断电。
3. 中断请求:一旦加速度感应器检测到异常,它会向硬盘控制电路发送中断请求。
4. 数据保护:控制电路收到中断后,会立即采取措施来保护硬盘上的数据。
这通常包括将磁头快速移动到安全区域(如磁头停止区),并尽可能地保存当前的数据到缓存或临时存储中。
5. 硬盘中断:如果断电事件继续发生,控制电路将执行一个硬盘中断,确保所有数据都得到保护。
这可能涉及关闭硬盘驱动器或将其设置为只读模式。
6. 恢复操作:在断电事件结束后,硬盘可能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来确保数据一致性和硬盘的健康状态。
这个过程可能包括重新初始化
硬盘或恢复丢失的数据。
硬盘掉电保护芯片的关键优势在于它能够在电源故障发生时提供实时保护,减少数据丢失和硬盘损坏的风险。
这种技术对于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尤其重要,因为这些设备更容易受到意外掉电的影响。
bitlocker原理BitLocker是微软提供的一种驱动器加密软件,可以安全保护和加密硬盘驱动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
BitLocker软件在Windows Vista或WindowsServer 2008版本上全面发布。
BitLocker采用128位或256位密钥来保护您的系统驱动器,可有效防止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确保您的数据的安全机密性。
BitLocker 驱动器加密的实现原理:1、BitLocker的安全性来自其使用128位或256位的AES(高级加密标准)密钥进行加密,以及256位船员进行确认,从而传输有效的密钥,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BitLocker软件运行时,它会在启动过程中初始化一个全新的AES-128位或256位密钥,并用这个密钥来加密移动硬盘进行加密保护。
每次用户登陆系统时,它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然后它会向这个硬盘发送一个密码,然后用这个密码向硬盘密码发送一个密钥,从而解密出加密的数据,从而使用硬盘的数据。
3、BitLocker还使用256位的ChaCha20算法来巩固系统的驱动器加密系统,它通过在每次登录的时候用特定的办法来确保一次性使用,从而避免不正确使用系统驱动器。
4、BitLocker也使用一种叫做TPM(可信平台模块)的安全硬件,这是一种固化在主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它能够确保用户在登陆系统之前能够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它通过检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完整性,再解锁受保护的系统驱动器,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BitLocker的安全机制可以保证硬盘驱动器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存储的数据安全机密性,同时这也能够保护您免受病毒、黑客和间谍。
同时,BitLocker提供了安全性和容易操作性,能够让用户在安全和舒适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
如何破解硬盘的保护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硬盘保护卡是一种硬件芯片,*在主板上与硬盘的MBR一起协同工作,可以保护硬盘数据不被恶意修改和删除,达到向硬盘中写入数据在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消除数据的目的。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种“BIOS映*地址转移”的特殊技术,说简单点就是通过拦截BIOS原始的Int13h,使所有写入硬盘的*作重新定位到其自身的中断程序,从而实现对写入硬盘的数据起到保护的作用。
解除硬盘保护卡的保护功能上面我们明白了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我们只要恢复Int13h原始的BIOS中断量就可以解除破解硬盘保护卡。
这需要借助于DOS下的Debug命令,通过它用手工方式找到Int13h的原始中断向量值,填入中断向量表即可。
首先查找Int13h的入口。
在纯DOS的命令提示符下键入“Debug”并依次输入如下命令:-a100-xorax,ax-int13-int3接着输入“t”回车反复重复执行,直到显示地址形如“F000:xxxx”,记下这一地址,按“q”退出Debug状态。
这里假设找到的入口为F000:xxxx,在(0:13H*4)=0:4ch处填入这个地址,例如得到地址为F000:1234,再次运行Debug,输入如下命令:-e0:4c341200F0-q这样就把得到的原始入口填入Int13h的中断向量表中了,这时候硬盘保护卡就被解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解除硬盘保护卡只对本次*作有效,每次重新启动系统都需要执行这样的*作。
了解JS挂马方式IFRAME挂马方式比较早,相应的预防措施也比较多,其中用CSS配合JS脚本进行预防是主流方式。
可这种预防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JS脚本也可以被用来挂马,令人防不胜防。
我们下面要介绍反击JS挂马的方法。
文章要点:了解JS挂马方式文章难度:★★学习进程:√IFRAME挂马√JS挂马CSS挂马HNC网络联盟刘思杨:安全工程师,曾经负责过许多单位的网络安全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服务器安全做得足够好,建站程序补丁打得勤快,就能够抵御住所有黑客的攻击。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硬盘保护卡常见问题郇靖【摘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硬盘保护卡常见问题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使得硬盘保护卡在高校阅览室的维护中能够更好的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网络环境.【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28)001【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电子阅览室;硬盘保护卡;网络环境【作者】郇靖【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图书馆,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3硬盘保护卡也称硬盘还原卡,它的主要功能是开机时还原硬盘上的数据,让硬盘的区域恢复先前的内容。
还原卡是实现单机保护、实时监控、随时或定时还原的一种专用插卡。
常见的还原卡品牌有华苏、华超、远志、金盾、小哨兵、蓝沙、三茗等[1]。
由于它们可以对电脑系统和数据起到保护作用,确保系统及管理软件的正常运行,杜绝绝大部分病毒和木马的入侵,方便维护,并且可以在瞬间完成,因此,硬盘还原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单机或网络环境。
硬盘保护卡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在系统启动时,首先用自身的程序接管INT13中断地址,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的一个过程。
并且,只要是对硬盘的读写操作都要经过保护卡的保护程序进行保护性读写。
其过程如下:首先,将FAT文件分配表、硬盘主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保存到保护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其次,当我们向硬盘内写入数据时,导入临时单元中存有的信息。
虽然,表面上完成了写入硬盘的操作,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AT文件,而是写到了备份的FAT表中,系统一旦重启,所有写入的数据就一无所有,恢复为临时单元中存储的信息。
还原卡的主体是一种硬件芯片,插在主板上与硬盘的MBR(主引导扇区)协同工作。
大部分还原卡的原理都差不多,其加载驱动的方式十分类似DOS下的引导型病毒:接管BIOS的INT13中断,将FAT、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或是在硬盘的隐藏扇区中,用自带的中断向量表来替换原始的中断向量表,再另外将FAT信息保存到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
现代经济信息浅谈硬盘保护卡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功能吴玉山(吉林工商学院计算机系吉林长春130062)摘要:介绍硬盘保护卡的基本原理、各项功能,重点讲述实现网络对拷的功能以及总结笔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心得。
关键词:计算机;硬盘保护卡;网络对拷1、引言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电脑数量众多,软件系统复杂,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强度大,而硬盘保护卡的出现无疑给广大高校机房管理者带来了方便的、高效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途径,深入研究摸索硬盘保护卡的各项功能,充分用好硬盘保护卡将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管理好计算机公共机房。
2、硬盘保护卡工作原理硬盘保护卡,又称还原卡,是现代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内电脑硬件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不被任意的修改和破坏。
2.1、硬件保护法是在计算机机内插入一块硬盘保护卡,达到保护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其核心部件是一片内置有指令的ROM或FLASHROM芯片,芯片的容量一般在1~4MB 之间。
按照功能可将硬盘保护卡分为单一功能的保护卡和多功能保护卡,后者其实就是一块带有BOOTROM芯片的网卡,其芯片中除了有网络引导程序外,还有系统保护程序、网络克隆程序和网络管理程序,目前高校应用最多的就是这种多功能保护卡。
2.2、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采用的基本都是“假写”原理:计算机加电后,首先进行BIOS自检和硬件初始化,然后加载保护卡芯片中的程序,最后才是读取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和启动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启动之前计算机已经处于保护程序的监控之中,在首次启用保护功能之前,保护卡需对硬盘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扫描,并将信息压缩存贮在虚拟硬盘(硬盘冗余区或者是FLASHROM芯片)中,加以保护后,用户对硬盘中原有数据的修改并不会被真正地执行,保护软件将所有的修改都映射到虚拟硬盘中,计算机重新启动后,修改的内容将被从虚拟硬盘中清除,硬盘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硬盘保护卡功能及使用心得多功能硬盘保护卡具有自动恢复、保护COMS设置、网络唤醒、远程控制、网络对拷、IP自动修改等功能。
西数移动硬盘加密原理
西数(Western Digital)移动硬盘的加密原理主要是依靠硬件
加密芯片和软件加密技术相结合来实现数据加密保护的。
具体来说,西数移动硬盘采用了硬件加密芯片,这些加密芯片内置了加密算法
和密钥管理功能,能够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同时,西数还提供了软件加密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密码和访问
控制策略来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在硬件加密方面,西数移动硬盘采用了先进的加密算法,比如AES(高级加密标准)等,这些算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强大的加密保护,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硬件加密芯片还负责管理加密密钥,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进行解密操作,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在软件加密方面,西数移动硬盘提供了易于使用的加密工具,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密码和访问控制策略来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保护。
这些软件工具能够与硬件加密芯片进行配合,提供更加灵活
的加密管理和访问控制功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安全的个性化需求。
总的来说,西数移动硬盘的加密原理是通过硬件加密芯片和软
件加密技术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功能,来保护
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安全。
这种综合的加密保护机制能够有效防止
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为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原理篇硬盘还原卡也称硬盘保护卡,在教育、科研、设计、网吧等单位使用较多。
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大多情况下 非物理损坏,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换句话说,不管是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都可以轻易地还原。
还原卡的主体是一种硬件芯片,插在主板上与硬盘的MBR(主引导扇区)协同工作。
大部分还原卡的原理都差不多,其加载驱动的方式十分类似DOS下的引导型病毒:接管BIOS的INT13中断,将FAT、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或是在硬盘的隐藏扇区中,用自带的中断向量表来替换原始的中断向量表;再另外将FAT信息保存到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最后是在硬盘中找到一部分连续的空磁盘空间,然后将我们修改的数据保存到其中。
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其实还是写入到硬盘中,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AT。
由于保护卡接管INT13,当发现写操作时,便将原先数据目的地址重新指向先前的连续空磁盘空间,并将先前备份的第二份FAT中的被修改的相关数据指向这片空间。
当我们读取数据时,和写操作相反,当某程序访问某文件时,保护卡先在第二份备份的FAT中查找相关文件,如果是启动后修改过的,便在重新定向的空间中读取,否则在第一份的FAT中查找并读取相关文件。
删除和写入数据相同,就是将文件的FAT记录从第二份备份的FAT中删除掉。
二、安装篇现在市面上硬盘还原卡种类很多,大多是PCI总线,采用了即插即用技术,不必重新进行硬盘分区,而且免装驱动程序。
安装时把卡插入计算机中任一个空闲的PCI 扩展槽中,开机后检查BIOS以确保硬盘参数正确 同时将BIOS中的病毒警告设置为Disable。
在进入操作系统前,硬盘还原卡会自动跳出安装画面,先放弃安装而进入Windows,确保计算机当前硬件和软件已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建议检查一下计算机病毒,确保安装还原卡前系统无病毒。
最好先在Windows里对硬盘数据作一下碎片整理。
bitlocker 加密磁盘扇区原理一、简介Bitlocker是一种由微软开发的磁盘加密技术,它能够为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提供高级别的数据保护。
Bitlocker通过将磁盘驱动器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式存储,使得未经授权的访问变得不可能。
二、工作原理Bitlocker加密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初始化阶段:Bitlocker首先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磁盘大小、加密密钥的存储位置等。
2. 扇区加密:Bitlocker对磁盘驱动器中的每一个扇区(扇区是磁盘的基本存储单元)进行加密。
扇区加密的过程涉及到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访问控制:Bitlocker通过在操作系统中设置访问控制机制,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用户或程序才能访问加密的扇区。
这种访问控制机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4. 密钥管理:Bitlocker使用一个密钥来加密磁盘驱动器中的数据。
这个密钥通常存储在受保护的位置,如硬件设备或云存储服务中。
密钥的管理和分发需要严格的权限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三、技术细节Bitlocker使用了一种称为AES(高级加密标准)的对称加密算法,这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加密算法,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Bitlocker中,AES 被用于对磁盘扇区进行加密和解密。
四、安全性Bitlocker提供了高级别的数据保护,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然而,安全性也取决于正确的使用和保护密钥。
用户需要妥善保管密钥,并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程序能够访问加密的数据。
五、总结Bitlocker是一种强大的磁盘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磁盘驱动器中的数据安全。
通过扇区加密、访问控制和密钥管理,Bitlocker为数据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使用Bitlocker时,用户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安全性,并正确使用和保护密钥。
硬盘还原卡原理硬盘还原卡是一种可以将丢失数据恢复的工具。
当硬盘上的数据意外删除、格式化、分区丢失或者硬盘坏道时,使用硬盘还原卡能够帮助用户恢复这些丢失的数据。
硬盘还原卡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数据恢复的算法和技术。
数据的存储和删除在理解硬盘还原卡的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据在硬盘上的存储和删除过程。
硬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存储设备,用于将数据永久保存在磁盘上。
硬盘由一系列的磁道、扇区和柱面组成,每个扇区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的数据。
当我们删除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并不会立即将文件的数据从硬盘上清除,而是将该文件对应的存储空间标记为可用。
换句话说,操作系统只是把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指示为"空闲",而数据本身仍然存在硬盘上。
因此,在数据被覆盖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
硬盘还原卡的原理硬盘还原卡实质上是一种数据恢复软件或工具,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算法和技术来恢复已经删除或丢失的数据。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扫描硬盘:硬盘还原卡首先会对硬盘进行扫描,以找到已经删除或丢失的文件。
它会通过读取硬盘的扇区来查找存储在其中的数据。
2. 数据恢复算法:硬盘还原卡使用特定的数据恢复算法来还原已删除或丢失的数据。
这些算法可能包括文件系统分析、文件头与尾的特征码匹配、扇区内容的比对等。
通过对硬盘进行深度扫描和分析,硬盘还原卡能够准确地找到被标记为"已删除" 的数据。
3. 文件重建:一旦硬盘还原卡发现了被删除的数据,它会尝试将这些数据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文件。
在这个过程中,硬盘还原卡会使用一些技术和算法来还原文件的结构和格式,以尽可能保持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保存:完成数据恢复后,硬盘还原卡允许用户选择保存恢复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保存到计算机的硬盘上,也可以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如移动硬盘、U盘等)上。
总结硬盘还原卡是一种用于恢复已删除或丢失数据的工具,具有以下特点:通过扫描硬盘来查找已被删除的数据,并利用特定的数据恢复算法将其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文件。
m2接口ssd硬盘写保护原理
M.2接口的SSD硬盘写保护原理是通过相应的控制电路和软件机制实现的。
在M.2接口的SSD硬盘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引脚来实现写保护功能。
其中最常见的是保护信号引脚(Write Protect Pin)。
当这个引脚被连接到地线或通过其他方式被使能时,SSD硬盘将进入写保护模式,防止对存储器芯片中的数据进行写入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意外的数据丢失或破坏。
此外,写保护功能还可以通过硬件的开关或跳线等方式实现。
通过控制这些开关或跳线的状态,可以选择性地使SSD硬盘进入或退出写保护模式。
另外,在软件层面上,SSD硬盘的写保护功能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或硬盘驱动程序来实现。
例如,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禁用写操作的API或命令来阻止对SSD硬盘进行写入操作。
硬盘驱动程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设置来实现写保护。
总的来说,M.2接口的SSD硬盘实现写保护主要依靠特定的引脚、硬件开关或跳线以及操作系统或驱动程序的软件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SSD硬盘中的数据不被意外修改或破坏。
硬盘加密原理硬盘加密是一种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访问和获取其中的内容。
硬盘加密原理主要包括加密算法、密钥管理和数据访问控制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硬盘加密的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是硬盘加密的核心,它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操作,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一种无法被轻易破解的形式。
常见的硬盘加密算法包括AES、DES、RSA等,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其次,密钥管理是硬盘加密的关键环节。
在硬盘加密过程中,密钥被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合理的密钥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密钥的安全性,防止密钥被泄露或者被破解。
硬盘加密系统通常采用密钥管理系统来生成、存储和分发密钥,确保密钥的安全可靠。
最后,数据访问控制是硬盘加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访问控制通过对用户身份和权限进行验证,限制用户对加密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获得解密后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硬盘加密通过采用强大的加密算法、合理的密钥管理和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它在保护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盘加密原理,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硬盘加密的实施和管理。
在实施硬盘加密时,需要考虑到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性能损耗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在管理硬盘加密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密钥管理制度、定期对加密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修复,以及对用户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等措施。
综上所述,硬盘加密原理涉及到加密算法、密钥管理、数据访问控制以及实施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硬盘加密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还原卡一、原理篇硬盘还原卡也称硬盘保护卡,在教育、科研、设计、网吧等单位使用较多。
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大多情况下非物理损坏,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换句话说,不管是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都可以轻易地还原。
还原卡的主体是一种硬件芯片,插在主板上与硬盘的MBR(主引导扇区)协同工作。
大部分还原卡的原理都差不多,其加载驱动的方式十分类似DOS下的引导型病毒:接管BIOS的INT13中断,将FAT、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或是在硬盘的隐藏扇区中,用自带的中断向量表来替换原始的中断向量表;再另外将FAT信息保存到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最后是在硬盘中找到一部分连续的空磁盘空间,然后将我们修改的数据保存到其中。
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其实还是写入到硬盘中,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AT。
由于保护卡接管INT13,当发现写操作时,便将原先数据目的地址重新指向先前的连续空磁盘空间,并将先前备份的第二份FAT中的被修改的相关数据指向这片空间。
当我们读取数据时,和写操作相反,当某程序访问某文件时,保护卡先在第二份备份的FAT中查找相关文件,如果是启动后修改过的,便在重新定向的空间中读取,否则在第一份的FAT中查找并读取相关文件。
删除和写入数据相同,就是将文件的FAT记录从第二份备份的FAT中删除掉。
二、安装篇现在市面上硬盘还原卡种类很多,大多是PCI总线,采用了即插即用技术,不必重新进行硬盘分区,而且免装驱动程序。
安装时把卡插入计算机中任一个空闲的PCI 扩展槽中,开机后检查BIOS以确保硬盘参数正确同时将BIOS中的病毒警告设置为Disable。
在进入操作系统前,硬盘还原卡会自动跳出安装画面,先放弃安装而进入Windows,确保计算机当前硬件和软件已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建议检查一下计算机病毒,确保安装还原卡前系统无病毒。
最好先在Windows里对硬盘数据作一下碎片整理。
轰茎Ⅵ渊嚣_蠢*对保护卡问题的思考程晓广李浩刘宁(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目前保护卡已经成为各高校对计算机进行软件维护的主要T具,讨论保护卡的原理及近几年出现的关于保护卡的问题。
[关键词]保护卡中断中图分类号:T P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8)0820020—01硬盘还原k也叫硬盘保护卡或简称保护卡,它的作用是在硬盘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恢复到系统刚被装好的状态。
不管是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都可以轻易地还原。
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优势,因此被应用在学校机房,网吧等计算机数量较大,数据不能随意修改,且机器需要统一维护的场合。
它确实有效的减少了计算机维护的工作量,但是它能不能做到“一卡无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保护卡的愿理夏种类’。
(一)保护卡的原理保护卡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在操作系统肩动之前获得机器的控制权。
用户对硬盘的操作,实际上不是对原来数据的修改,而是对还原卡虚拟的空间进行操作,从而达到对系统数据保护的功能。
为了达到对硬盘读写的控制它必须接管接管BI O s的I N T13中断,然后将FA T。
引导区,c^l 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
另外,再将FA T信息备份到另外的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
然后是在硬盘中找到一部分空的磁盘空间,用来保存用户修改的数据。
上述T作完成后,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其实还是写入到硬盘中,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 A T。
由于保护p接管I N T13,当发现写操作时,便将原先数据目的地址重新指向先前的空磁盘空问,并将先前备份的第二份FA T中的被修改的相关数据指向这片空间。
当我们读取数据时,和写操作相反,当某程序访问某文件时,保护卡先在第二份备份的FA T中查找相关文件,如果是启动后修改过的,便在重新定向的空间中读取,否则在第一份的FA T中杏找并读取相关文件。
加密硬盘原理
加密硬盘的原理是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下是加密硬盘的工作原理:
1. 密码生成:用户设置一个密钥作为加密算法的输入,该密钥将被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
通常,密钥是由用户选择并存储在加密硬件设备中。
2. 加密算法:加密硬盘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将数据转换为密文。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和Twofish等。
这些算法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串流加密,并生成不可逆的密文。
3. 数据存储:加密硬盘将密文存储在物理硬盘上,代替了传统硬盘上的明文数据。
密文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看起来像是乱码,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可供获取。
4. 访问控制:在使用加密硬盘时,用户需要提供正确的密钥才能解密并访问密文数据。
输入错误的密钥将无法解密数据,因此无法访问其中的信息。
5. 传输安全:如果加密硬盘被连接到其他系统或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仍然保持加密状态。
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没有正确的密钥也无法解密数据。
6. 解密过程:当用户提供正确的密钥时,加密硬盘将使用相同算法的解密方式将密文转换回明文数据。
用户可以访问并操作
解密后的数据。
总的来说,加密硬盘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和密钥的方式,将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并要求用户提供正确的密钥才能解密和访问数据。
这种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即使硬盘被盗或丢失,未经授权的人也无法访问其中的敏感信息。
硬盘防震保护原理
硬盘防震保护原理主要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或防止硬盘在受到震动或撞击时受到的损害。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黏膜液油轴承技术:该技术使用油膜代替滚珠,可有效地降低硬盘主轴高速旋
转时产生的噪音和因金属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和发热问题。
同时,液油轴承也可有效地吸收震动,使硬盘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2.专用传感器芯片技术:如在IBM的Active Protection System中,通过在笔
记本电脑中嵌入专用的传感器芯片,敏锐捕捉笔记本电脑的任何动静并持续监测。
当加速度超过预设的安全数值时,电脑会自动将硬盘的读写磁头收缩并停放好,从而在笔记本电脑撞到地面或其他物体时,硬盘损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硬盘主动防护技术(Hard Drive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这种技术是
由内嵌于主板上的加速度感应芯片和内嵌的CPU以及预装在系统中的震动预测管理软
件组成的。
通过对笔记本电脑的角度、震动、撞击的监测(即对横纵加速度变化的监测),来决定是否将硬盘磁头从工作状态收回到磁头停止区,从而减小撞击对硬盘的损害,保护硬盘及硬盘内的数据。
总的来说,这些技术手段的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减少或防止硬盘在受到震动或撞击时磁头与盘片的接触,从而避免或减少对硬盘的损害。
这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硬盘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
硬盘保护卡原理
硬盘还原卡也称硬盘保护卡(如图 2.1所示),在教育、科研、设计、网吧等单位使用较多。
它可以让电脑硬盘在大多情况下非物理损坏,恢复到最初的样子。
具备强大的数据保护和还原功能是误删除、误格式化、感染病毒等不希望发生的硬盘数据改变,在下一次开机时能够瞬间还原。
其它功能还包括:支持多引导分区,可以非常方便地设置三个相互隔离的可引导分区。
每个分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置成不同的教学环境。
图 2.1硬盘保护卡示意图
还原卡的主体是一种硬件芯片,插在主板上与硬盘的MBR(主引导扇区)协同工作。
大部分还原卡的原理都差不多,其加载驱动的方式十分类似DOS下的引导型病毒:接管BIOS 的INT13中断,将FAT、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或是在硬盘的隐藏扇区中,用自带的中断向量表来替换原始的中断向量表;再另外将FAT信息保存到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最后是在硬盘中找到一部分连续的空磁盘空间,然后将我们修改的数据保存到其中。
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其实还是写入到硬盘中,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AT。
由于保护卡接管INT13,当发现写操作时,便将原先数据目的地址重新指向先前的连续空磁盘空间,并将先前备份的第二份FAT中的被修改的相关数据指向这片空间。
当我们读取数据时,和写操作相反,当某程序访问某文件时,保护卡先在第二份备份的FAT中查找相关文件,如果是启动后修改过的,便在重新定向的空间中读取,否则在第一份的FAT中查找并读取相关文件。
删除和写入数据相同,就是将文件的FAT记录从第二份备份的FAT中删除掉。
硬盘还原卡多数是采用PCI插槽,少数是ISA插槽的。
从支持系统分,还原卡支持DOS、WIN32/9X/2000/NT等多种操作系统和FAT16/FAT32/NTFS等文件系统;保护CMOS设置,硬盘还原卡可以保护和分析COMOS设置;集成32位增强模式驱动程序,在系统工作在最优模式下,即插即用,不用驱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