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 示,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我有一些担心,到 底能不能真正做到这样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倪岳峰委员说,奶制品暴露出目 前的监管机制确实对于食品安全形势有不适应 的地方。目前对于食品监管体制并没有进行大 的调整,各部门的责任仍然不是很清晰,责任 交叉依然比较突出,“这种局面不改变,体制 机制不健全,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 观。”
改革了传统的“事先许可、事后抽检、出了事故进行 处罚’的监管方式,加强了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评估流程
卫生部协调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各省市区卫生制定监测方案 报告 各有关部门发现风险信息及时报告卫生 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得出不安全结论的 卫生部组织进行风险评估 各有关部门停产停用,卫生修改标准。
C、遏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势头 的需要(矛盾凸显期,事故多发期)
二00四年曝出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 事件,成为“修法”的直接动因——只不过当 时目标是“食品卫生法”。 随后,“苏丹红”事件、PVC保鲜膜致癌事件、 含孔雀石绿水产品、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食 品包装袋苯超标、福寿螺事件、猪肉瘦肉精超 标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此起彼落,特别是后 来的三鹿奶粉事件进一步加快了食品安全法的 立法进程 。(蒙牛的问题)
例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方面的要求及处罚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方面的要求及处罚,《食品安全法》与 《食品卫生法》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要求上,安全法 去掉了卫生法中“包括病原携带者”的讲法。 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 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 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 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 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 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第八十七条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 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 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原食品卫生法四十七条:未取得健康证从业的处5000元以下 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