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79.32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大学课堂教学也亟需改革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来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通过案例研究、策略探讨和效果评估,希望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字数: 219】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之间的断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如何更好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问题提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31基金课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2022年校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专业群子项目(项目编号:ZYQ-05-G-2022-01)。
新商科背景下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王琪现阶段,智能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的出现使得整个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
在新商科背景下,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倒逼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形成、完善。
一、新商科需要更多样的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一)经济发展衍生出更多财会类岗位传统的会计岗位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中的出纳、会计等财务岗位;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中的柜员、柜长等金融岗位;事务所、审计机构中的审计助理等审计岗位;企业、事务所、税务机关中的税务岗位。
随着新兴行业和新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诸如财务BP、财务共享经理、财务尽调经理等新型财会类岗位逐渐兴起。
(二)经济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当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使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大数据与核算型会计的复合型人才过渡,并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商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所转变——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核算型会计技能,还应对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企业经营的新模式有所了解。
同时,相关高校对财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逐渐侧重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方面。
能否应对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能否为企业提供新的经营理念、创造新价值,成为企业评估财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
二、新商科背景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深入,传统财会类专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在此之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衡量和反映事后经营结果。
但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更需要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控制的“导航系统”。
因此,会计人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89渠道·物流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武婷婷 董朕(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解决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剖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障制度、全面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建立“双师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了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高校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深度融合;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在职能职责、组织方式、工作流程、工具手段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仅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无法满足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因此,积极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缓解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上的会计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困境,是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顺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是解决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岗位需求相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想全方位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
高校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主体,因此要贯彻执行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会计岗位发展的要求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普及,会计行业正逐步向网络化、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与创新化方向发展。
2023年12月第26卷第2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3Vol.26,No.23未实施之前分别增加了4.1%和4.6%。
课程教学结束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提升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内驱力得到加强,61%学生认为自己的合作、创新、思考、表达、等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由调查结果可知,实施新教学模式后,除了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提高外,学生还能认识到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升相应能力。
5 结束语在新工科理念引领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所需人才。
结合课程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革,并在池州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中开展实践,学生反馈的结果表明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1]罗旭彪,陈素华,邱贤华,等. 新工科授课要点创新之智慧点构建方法学探究[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72-175.[2]胡明茂,孙煜,齐二石,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223-227.[3]傅向华,张席,刘宏伟,等.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22(2):124-128.[4]蒋宗礼.提高课程教学站位[J ]. 中国大学教学,2021(1):35-41.[5]常建华,张秀再.基于OBE 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21(增 刊1):87-92,111.[6]顾容,熊海燕,李晖.工程思维视角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究[J ].教育探索,2020(4):44-47.新时期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周 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广西 北海 536000)[摘 要]现代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也意味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也应当迎难而上,积极推进改革与创新,争取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下建设出更加完整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高等院校虽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营地,但是老旧的教学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另外,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从国家层面讲,加强自主创新、创建创新型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
要认真执行此项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就必须培养、重用创新性人才,然而就我国目前现状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容乐观。
因此,在高校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继续努力。
一、创新人才的含义及特点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稍有差异,但是创新人才相对于普通人才而言,更具创造性毋庸置疑。
现今普遍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博学多才、经验丰富、具备超强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灵敏的能为社会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人才的基本素养,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实践技能素养等,还拥有极高的创新能力,极强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创新经验。
创新型人才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也善于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因此,无论在哪方面的实践中,创新型人才都具备绝对优势。
创新型人才还具备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科研活动中。
无论是单人参加科研活动,还是组队参加科研活动,创新型人才都可以独立思维,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利用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为活动带来好的成果。
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一)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须。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成不变,更何况是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的教育事业。
无论是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促使高校进行教育改革。
再加上,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短缺,为了在高校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竞争比较激烈,为了谋发展,追求好名誉、高品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而纷纷进行改革。
为保证改革,需要具备相关的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主要依靠高校培养,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23年3月第26卷第5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3Vol.26,No.5法,得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CBE模式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方案。
改革优化内容包括完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增加大数据类课程的开设、加强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增加实践课时安排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对建设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研究仅以湘潭大学为研究对象,与其他院校可能存在差异。
在后续研究中,拟将研究对象扩充到更多院校,为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更具推广性的理论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1]王书梦.大数据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8):147-150.[2]宋艳辉,曹佳伊,余彩霞.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发展的思考[J].评价与管理,2021,19(2):10-11.[3]邹凯,徐萍萍,郭一航,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管理类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 (12):55-64,18.[4]徐喆.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4):84-86.[5]李鹤.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2):231-237.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 楠,王罗毅,杜生杰(西安欧亚学院,西安 710065)[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时代已然来临。
层出不穷的变化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许多机遇与挑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步变化,倒逼人才供给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摘要从全国会计专业的情况看,近千所普通高等学校,几乎都有会计专业。
面对限制规模与提升质量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将自己的会计专业做好做大做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怎样适应此形式而动,是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故,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依托两个国家级和校际教改项目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目标设定入手,重点从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四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其他会计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改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给出些微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2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都指向了一个命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但“相对于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故,要“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而从全国会计专业的情况看,近千所普通高等学校,几乎都有会计专业。
面对限制规模与提升质量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将自己的会计专业做好做大做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怎样适应此形式而动,是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故,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依托两个国家级和校际教改项目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目标设定入手,重点从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四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其他会计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改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给出些微的借鉴依据。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培养高素质的大学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建设需要,在理论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工作管理理念,确立教学工作基本原则,设计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践可行性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特点,就业竞争成为大学生必须直面的挑战性问题。
要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双向选择”就业形势下,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就业职位,就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现代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教师,但教师并不是决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唯一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共同承担,尤其是教学部门任务重大。
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学改革的同步进行。
教学改革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大学的教学思想、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是沿袭原有的传统运行机制,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但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相当多的教学工作还是围绕着服务与知识传授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运行。
总体上,教学过程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及其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激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合理布局和分层,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
西南财经大学近年来将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几个主要环节,在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和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高等财经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泛化,专业口径不宽,适应性不强;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完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还不甚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个性化培养;许多课程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践环节缺乏。
教师队伍的素质及教学科研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投入还需要制度保证。
正如周济部长讲过的:与创新性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比,我国所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我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足,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以下两大问题:1.分类分层、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合理布局和分层。
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要在较短的时期内提高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质量和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必须发挥比较优势。
在实践中,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层次、学科优势、办学条件、所在区域合理定位,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
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都应该在“入主流、定好位、办特色”的理念下来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在分析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中会计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会计教育方法、会计教育实践等方面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创新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并就开展会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做了说明。
【关键词】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和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启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能,并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一方面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备创新能力。
西方国家相关机构对21世纪的人才规格进行了大量研究,2010年11月美国制定并公布了《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计划指出,信息商品的生产方式对人才的要求会发生一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创新方面。
专门研究21世纪应具备能力的专业网站atc21s,在其2010年所发布的白皮书中,指出21世纪学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十项能力,其中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居于首位。
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培养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所以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应注重创新。
二、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明确。
在一些本科高校创新理念并没有落地生根,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不明确。
虽然近几年提出的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教育的改革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改革的的却少之又少。
发展是永恒的,每到一些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就是重新定位的时期,所以,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但是本科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无论是综合性、多科性、还是单科性,会计专业都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存在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灌输有余,学生创新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