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唐五代词
- 格式:ppt
- 大小:17.12 MB
- 文档页数:88
晚唐五代词继唐诗以后,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就是词。
词原来叫做“曲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
每首词都有一定的歌谱,称为词调.它的句子大都长短不齐,所以又称为“长短句”或“诗余”;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写出来的,非常讲究平仄韵律,可以演唱,故又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收录的就是苏东坡的词作。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
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填词初起于民间,近几十年在敦煌石窟发现数百首民间曲子词,就主要是中晚唐的群众创作。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词由民间进入城市,进而登上了文坛。
由此,词的内容逐渐扩大,艺术上也逐渐成熟,晚唐以后,终于成为一种能与诗并驾齐驱的新的诗体.温庭筠是第一个倾心于作词的诗人.多写歌伎舞女的生活,格调不高,但艺术上却比较成熟。
他善于运用秾丽华美的语言抒写心理和感情,对词的格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花间派”指的是晚唐五代时期集中于西南前后蜀割据政权的一批词人.他们写了许多秾丽的艳词,表现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艺术上绮丽细腻,比较重视形式,当时的赵崇祚为他们编写了一个集子叫《花间集》,于是他们便被称为“花间派",以韦庄、欧阳炯、李珣等人为代表.韦庄是晚唐时期另一位重要词人,其词与温庭筠齐名.风格比较清丽疏朗,直抒胸臆,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思帝乡·春日游》、《女冠子》两首。
唐五代词选唐五代词指的是中国唐五代词总集,近人林大椿编辑《唐五代词》,收唐五代词81家1148首。
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的附词。
作家依时代为序,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字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
本文选择了一些《唐五代词》中的佳作,供网友鉴赏。
唐五代词选目录唐代:李白韦应物刘长卿张志和王建戴叔伦刘禹锡白居易皇甫松李晔唐朝无名氏五代:和凝牛峤牛希济顾夐冯延巳张泌孙光宪五代无名氏唐代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帯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调笑令]河汉,河汉,晓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戴叔伦[调笑令]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九嶷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全唐五代词目录卷一虞世南织锦曲 1长孙无忌新曲(2)2谢偃踏歌词(3)3杨廷玉回波词5乔知之杨柳枝 5绿珠怨(3)6李景伯回波乐 7李峤桃花行8 水调歌9徐彦伯桃花行10赵彦昭桃花行11李乂桃花行12沈佺期回波乐12贺知章杨柳枝13张说舞马词(6)14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3)16 苏摩遮(5)17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18 踏歌词(2)19苏颋桃花行20 山鹧鸪崔液踏歌词21李隆基好时光23杨太真阿那曲24江采蘋一斛珠25崔怀宝忆江南26崔国辅丽人曲27王维阳关曲28李白桂殿秋(2)30清平调(3)31菩萨蛮(3)34忆秦娥36 清平乐(5)38连理枝 41秋风清42 白鼻騧结袜子43李康成采莲曲沈宇乐世词441韩翃章台柳45柳氏杨柳枝47刘长卿谪仙怨48 秋风清50岑参六州歌头元结欸乃曲(5)52李端拜新月54顾况竹枝55 渔父引56 桃花曲张志和渔父(5)57附日本人和词61 张松龄渔父62谢良辅忆长安(2)63状江南(2)64 鲍防忆长安状江南杜奕忆长安65丘丹忆长安66 状江南66严维忆长安状江南67郑概忆长安状江南68陈元初忆长安69吕渭忆长安状江南70范灯忆长安状江南71樊珣忆长安72 状江南 72刘蕃忆长安状江南73贾弇状江南73沈仲昌状江南74张夫人拜新月75郎大家宋氏婉转歌(2)76戴叔伦调笑令78杨巨源杨柳枝79陈羽步虚词80韦应物调笑(2)81 三台(2)82窦常还京乐 842李涉竹枝(5)杨柳枝84-86张仲素忆秦娥 87王建宫中三台(2)87江南三台(4)89调笑令(4)90江南春92 宛转曲92滕迈杨柳枝 93张藉雀飞多 93一七令94 古钗叹 95令狐楚一七令 95刘禹锡纥那曲(2)96忆江南(2)97潇湘神(2)99杨柳枝(12)100竹枝(11)107浪淘沙(9)112抛球乐(2)115步虚词(2)116踏歌词(4)117江南春118白居易花非花119 忆江南(3)121竹枝(4)123杨柳枝(12)125浪淘沙(6)131宴桃源(3)133长相思(2)134一七令136 隔浦莲137 急乐世138 柘枝词江南春离别难 139卷二唐词韦式一七令 140魏扶一七令141王起一七令142范尧佐一七令卢贞杨柳枝143柳宗元杨白花144 欸乃曲145施肩吾步虚词146杨柳枝146窦弘余广谪仙怨147滕潜凤归云 148斐诚南歌子149 新添声杨柳枝 149姚合杨柳枝(5)151剑器词(3)152白鼻騧153元稹樱桃花 154一七令154封特卿离别难155李贺难忘曲156刘采春啰嗊曲(7)1573斐夷直杨柳枝李绅一七令忆汉月162符载甘州歌 162苏郁步虚词 163李德裕步虚词 164杜牧八六子江南春 167杜秋娘金缕曲167薛逢何满子169何希尧柳枝词170张祜杨柳枝氐州第一 171雨霖铃172 有渭州春莺啭173卢肇杨柳枝174皇甫松天仙子174 浪淘沙176 杨柳枝177 摘得新178 梦江南180 采莲子181 竹枝182 抛球乐184 怨回纥186李商隐杨柳枝187郑符闲中好188张希复闲中好189段成式闲中好190 折杨柳191温庭筠蓑萨蛮194 更漏子206 归国谣212 酒泉子213 定西番216杨柳枝218 新添声杨柳枝223 南歌子224 河渎神227 女冠子229 玉蝴蝶230 清平乐231 遐方怨232 诉衷情233 思帝乡234 梦江南234 河传236 番女怨238 荷叶杯239 玉楼春241 鱼玄机杨柳枝244薛能杨柳枝245 柘枝词252高骈步虚词253顾云杨柳枝254崔涂杨柳枝255吴融水调词256罗隐柳枝词256司空图杨柳枝257 浪淘沙261 酒泉子262 步虚词2634李晔菩萨蛮263 巫山一段云266张曙浣溪沙267姚月华阿那曲269崔公达阿那曲272周德华杨柳枝273盛小丛突厥三台274王丽真字字双 275卷三唐词易静兵要望江南(500)277卷四五代词后梁李梦符渔父引318后唐李存勖一叶落320 忆仙姿320 阳台梦322 歌头323后晋和凝小重山325 临江仙327 菩萨蛮328 山花子328 何满子330 薄命女332 望梅花333 天仙子333 春光好334 采桑子336 柳枝336渔父338 江城子338 麦秀两岐341 解红342后周陶豰风光好343吴康骈广谪仙怨345孙鲂杨柳枝346南唐韩熙载杨柳枝349徐铉柳枝词350 又(12)353抛球乐356 步虚词357陈陶水调词358 步虚词3615冯延巳鹊踏枝362 采桑子373 酒泉子380 临江仙383 清平乐385 醉花间386 应天长388 谒金门391 虞美人394 舞春风397 归自谣398 南乡子400 长命女403 喜迁莺403 芳草渡404 更漏子405 抛球乐408 鹤冲天412 醉桃源413 菩萨蛮415 浣溪沙419 相见欢420 三台令421 点绛唇423 上行杯423 贺圣朝424 如梦令425 忆秦娥425 忆江南425 思越人426 长相思427 莫思归428 金错刀428 玉楼春430 寿山曲431 失调名432李璟应天长434 望远行436 浣溪沙437李煜虞美人444 乌夜啼448 一斛珠451 子夜歌453 临江仙454 望江南456 望江梅458 清平乐459采桑子460 喜迁莺462 蝶恋花463 长相思465 捣练子467 浣溪沙470 菩萨蛮471 阮郎归475 浪淘沙477玉楼春480 谢新恩483 破阵子487 柳枝489 后庭花破子490 三台令491 渔父492 开元乐494 青玉案494 南歌子495 答调名495钟辐卜算子慢497成彦雄杨柳枝499潘佑失调名502耿玉真菩萨蛮502卷五五代词吴越钱俶木兰花504 失调名505钱惟演玉楼春506 木兰花506楚伊用昌乐游曲507闽陈金凤乐游曲508崔道融杨柳枝510韩偓忆眠时510 生查子512 浣溪沙513 滴仙怨515 玉合516 金陵517 木兰花5176徐昌图木兰花518 临江仙519 河传520前蜀王衍醉妆词521 甘州曲522韦庄浣溪沙523 菩萨蛮526 归国谣531 应天长533 荷叶杯534 清平乐536 望远行540 谒金门540 江城子543 河传544 天仙子547 喜迁莺550 思帝乡551 诉衷情552 上行杯554 女冠子555 更漏子556 酒泉子557 木兰花558 小重山558 定西番560薛绍蕴浣溪沙562 喜迁莺568 小重山569 离别难571 相见欢572 醉公子573 女冠子573谒金门575牛峤杨柳枝576 女冠子579 梦江南581 感恩多582 应天长584 更漏子585 望江怨587 菩萨蛮588 酒泉子592 定西番592 玉楼春593 西溪子593 江城子594张泌浣溪沙596 临江仙601 女冠子602 河传602 酒泉子604 生查子605 思越人605 满宫花606 柳枝607 南歌子608 江城子609 河渎神612 蝴蝶儿612牛希济临江仙614酒泉子618生查子618 中兴乐621 谒金门621 尹鹗临江仙623 满宫花624 杏园芳625 醉公子625 菩萨蛮626 江城子627 女冠子628 清平乐628 拨棹子629 河满子631 秋夜月632 金浮图633李珣浣溪沙63渔歌子638巫山一段云640临江仙641南乡子642女冠子649酒泉子650望远行652菩萨蛮653西溪子654虞美人655河传656渔父657定风波658中兴乐661失调名661毛文锡虞美人663酒泉子664喜迁莺664赞成功665西溪子665 中兴乐666更漏子667接贤宾667赞浦子668甘州遍669纱窗恨670柳含烟671醉花间674 浣溪沙675月宫春676恋情深677诉衷情378应天长679河满子680巫山一段云681临江仙681鞓红682庾传素木兰花683魏承班菩萨蛮68满宫花686森兰花686玉楼春687诉衷情6887生查子691黄钟乐693渔歌子694谒金门694卷六五代词后蜀顾敻虞美人697河传700甘州子703玉楼春705浣溪沙707酒泉子712杨柳枝715遐方怨715献衷心716应天长717诉衷情717荷叶杯719渔歌子722临江仙722醉公子724更漏子726韩琮杨柳枝727鹿虔扆临江仙729女冠子731思越人732虞美人733阎选虞美人734临江仙735浣溪沙736八拍蛮737河传738谒金门738定风波739毛熙震浣溪沙740临江仙743更漏子745女冠子745清平乐747南歌子748何满子749小重山750炡西番751木兰花751后庭花751 酒泉子753 菩萨蛮754孟昶木兰花 756花蕊夫人采桑子759欧阳炯浣溪沙861三字令763南乡子764献衷心768贺明朝769江城子770凤楼春771南乡子772渔父772赤枣子773春光好774 女冠子777巫山一段云778菩萨蛮778更漏子779清平乐780西江月781木兰花782玉楼春783定风波784欧阳彬生查子785刘保乂生晒子786许岷木兰花786文珏虞美人788荆南齐己杨柳枝788孙光宪浣溪沙790河传800菩萨蛮802河渎神805虞美人807后庭花808生查子809临江仙812酒泉子812清平乐814更漏子715 女冠子817风流子717定西番820河满子821玉蝴蝶822八拍蛮822竹枝823思帝乡824上行杯824谒金门825思越人8268杨柳枝827望梅花829渔歌子829应天长730南歌子831遐方怨832定风波832调笑令833林楚翘菩萨蛮825卷七敦煌词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836天仙子839竹枝子841洞仙歌843破阵子844浣溪沙847柳青娘848倾杯乐849内家娇850拜新月852抛球乐853鱼歌子854喜秋天855其他曲子词虞美人858菩萨蛮859又(残阕)865 西江月865 浣溪沙866 献忠心871 山花子873 临江山874 酒泉子875 望江南876 感皇恩880 谒金门881 生查子883 定风波884 望远行885 婆罗门886 苏莫遮887 长相思888 鱼歌子889 鹊踏枝890 送征衣890 别仙子891 南歌子892 杨柳枝894 捣练子895 恭(上共下木)怨春897 赞普子898 泛龙舟899 郑郎子900 水调词900 斗百草902 乐世词904 阿曹婆905 何满子906 剑器词907 苏莫遮909 思越人911 怨春闺912 谒金门912 还京洛912 长安词913 水古(鼓)子914 木兰花922 失调名922 残阕928 残句928 归去来(出家乐赞)929 又(归西方赞)930 五更转(叹五更)931又(太子五更转)932 又(闺思)933又(太子入山修道赞)934又(南宗赞)935又(南宗定邪正五更转)936又937又,十二时(禅门十二时)938又(太子十二时)939又(法体十二时)940 又(天下传孝十二时)941又(发愤)942又(禅门十二时曲)944又(普劝四众依教修行)(134首)946卷八无名氏词仙鬼词无名氏小秦王956 寨姑956 一片子957 怨回纥958 醉公子958 回波乐960 长命女961 离别难961 婆罗门961 镇西962 穆护砂963 水鼓子963 水调歌964 凉州歌970 伊州歌972 陆州歌975 甘州9977 石州978 相府莲978 菩萨蛮979 杨柳枝980 渔父982 柘枝引985 虞美人986 撷芳词987 扑蝴蝶988 鱼游春水989 后庭宴990 阿那曲991 竹枝992 伤春曲992 捣练子992 三台词993 水调词994 何满子994 失调名995仙鬼词吕岩梧桐影996 忆江南997 渔父999 六么令1004 豆叶黄1005 卜算子1005 西江月1005 踏莎行1016 浪淘沙1016 步蟾宫1017 苏幕遮1018 促拍满路花1018 雨中花1021 满庭芳1021 汉宫春1021 酹江月1022 水龙吟1023 沁园春1023 江神子1032 曲江秋1032 梧桐树1033 步步高1034 南乡子1035 一寸金1039 水仙子1039 莺啼序1040 减字木兰花1040 解红1041 吴音子1041 无愁可解1042 无俗念1042 洞仙歌1043 失调名1043 永遇乐1044 渔家傲1046 春从天上来1047 玉抱肚1047 水调歌头1048 解佩令1048何仙姑八声甘州1049 踏雪行1049 柳梢青1050 梅花引1050 望梅花1051张果老水仙子1053韩湘子水仙子1054蓝采和踏歌水仙子1055圆观竹枝1055薛涛阿那曲1056玉川叟阿那曲 1057屏上妇人踏歌1058齐州人踏阳春1059琴精千金意1060王十八娘菩萨蛮1061鬼仙贺圣朝1062妙香北邙月1063王丽贞阿那曲10631011。
唐五代词介绍和作品赏析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之一,其诗词作品传世甚多,成就卓著。
本文将介绍唐五代词的特点,并赏析几篇代表作品。
唐五代词主要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公元9-10世纪),词人以汉族居多,他们不仅受到古代诗歌的影响,还与民歌、谣曲等民间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优美、富有感情的词作。
唐五代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表达深沉情感:唐五代词多以爱情、别离、怀古、田园等主题为主,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2.语言简练精悍:唐五代词的语言特点是简练、精炼,运用大量的插花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夸张等,使词句更加生动有力。
3.音乐性强:唐五代词与音乐结合紧密,多是为了配合曲调而写的,因此词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都非常突出。
下面是几篇代表性的唐五代词作品:1.《长恨歌》-白居易此曲为白居易所作,有“弹词”之称,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
词牌为《长恨歌》。
长恨歌载此情,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寒食将进酒·其四》-杜牧此词为杜牧所作,以抒发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词牌为《长相思》。
悔吝牵已仍自是,不嫌倾已委犹余。
脉脉此情谁与诉,殷勤一问辗转苦。
3.《凉州词二首》-王之涣这是一首创作于唐末隋朝初的凉州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是对唐五代词特点的简要介绍,并赏析了几篇代表作品。
唐五代词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瑰丽的篇章。
《第一卷》唐五代词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忆秦娥?箫声咽---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三五七言---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4、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调笑令·边草---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6、宫中调笑·团扇---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7、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8、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0、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11、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2、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3、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白居易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4、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皇甫松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菩萨蛮 [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 [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菩萨蛮 [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更漏子[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梦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州。
菩萨蛮 [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思帝乡 [唐]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鹊踏枝 [唐]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谒金门 [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摊破浣溪沙 [唐]李璟菡hàn萏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相见欢(一名乌夜啼) [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唐五代词词,是在城市经济繁荣以后,市民文学发展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从现存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来看,词起于民间,其源自隋,经文人的模仿与创作,而崛起于中唐,兴盛于晚唐、五代。
词的起源至今无定论,可参看任半塘《唐声诗》雅乐清乐、燕乐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一,敦煌曲子词自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后,早期民间词的面貌才呈现出来。
敦煌曲子词的内容相当广泛,而其中数量最多、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主要是那些反映女性生活和心情的词作。
敦煌曲子词的体制尚属粗备形体,保存了民间词的朴素风格,富裕生活气息。
二,早期文人词词在民间兴起之后,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兴趣,并开始尝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健、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一些优秀的词作。
第二节温庭筠与花间词人一,《花间集》与花间词风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
这些词作,在内容和情调上,受到晚唐世风和秾艳华靡诗风的直接影响,多是描写贵族士大夫的生活和缠绵的爱情,尤其突出的是对于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描写。
在艺术上表现为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二,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词人”的突出代表。
温庭筠的词几乎全是写爱情、相思,又多用女性口吻。
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重的脂粉气。
孙光宪说他的词“香而软”,道出了其词的主要风格特征。
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词风与温庭筠接近,但不全相同。
温词浓艳,围词清艳;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李煜和南唐词人一,南唐词人除西蜀之外,南唐也是当时词的创作的一个中心,产生过不少词人和词作。
冯延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抒情为主。
着意于表现人物内心的哀愁,词风显得委婉幽深。
二,南唐后主李煜南唐后主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他在亡国之后所写的许多怀念故国和感慨身世的作品,更体现出了真实的性情和词的本色,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