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2)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4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二、非选择题(一)必做题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安徽儒风教育2016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二)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受体C.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D.DNA分子解旋后,因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功能2.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氧的来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孟德尔依靠实验和类比推理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了标志重捕法D.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推测DNA是遗传物质3.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若为胰岛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B.①若为神经递质,与②结合后被立即灭活C.①若为淋巴因子,信号细胞可能是T细胞D.②为受体蛋白,一定分布在细胞膜上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行的结果5.靶向治疗癌症技术是让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的结果B.若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其专一性可能是原理之一C.靠杀伤性T 细胞进行靶向治疗,是利用了癌细胞具有特异性受体的特点D.诱导癌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血管发育都是治疗的可能措施 6。
为研究乙烯和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不同浓度的ACC (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及混合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并记录生根条数,结果如图1、图2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促进生根的最适IA 浓度大约是L mol / 50 B.图1可以证明ACC 和IAA 对拟南芥不定根的生成具有两重性 C.图2中实验有三个对照组,因变量是不定根条数 D.图2可证明一定浓度的ACC 和IAA 对拟南芥生根具有协调作用29。
2016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题 6 分。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以下表达错误..的是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经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养成新的植株2.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双链不可以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当的该物质,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阻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阻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断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克制作用3.以下对于动物激素的表达,错误..的是A .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降落C.经过对转录的调理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添可促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对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表达,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组成叶绿素的镁能够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汲取C.往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汲取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因为叶绿素合成受阻惹起的5.假如采纳样方法检查某地域(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以下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均匀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全部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 g 完整显性。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新课标Ⅱ卷)(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 g完全显性。
陕西省2016届高考全真模拟(二)理科综合考试生物试题1。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它能干扰疟原虫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具有的生物膜种类相同B。
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C.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疟原虫细胞内能量的供应机制受到影响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明显下降2。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为了探究实验材料的可行性,培养了一颗洋葱,待长出较长的根和管状叶后,对其绿色管状叶(与小葱的绿色管状结构相同)的叶肉细胞和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绘制部分图形如右,假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无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必须用伊红(红墨水)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
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时,不用染色可以观察到A区域为绿色C.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D。
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伊红(红墨水)染料加到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3.动物细胞中的基因,一类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下图是能产生抗体A的浆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B.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C.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D.其中三个都是打开的4。
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二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一的a部位B。
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2016新课标2高考压轴卷理科综合1.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消耗ATPC.细胞中的激素、维生素、抗体、酶都是有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2.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性腺B.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可作用于胰岛细胞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D.燕麦幼根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可促进乙烯的合成4.每个细胞都有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使各种蛋白质在需要时才被合成,这样能使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防止生命活动中出现浪费现象。
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如图)负责调控色氨酸的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培养基中有无色氨酸而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是通过影响基因转录过程实现的B.色氨酸的作用是阻止阻遏蛋白与某些区域结合,从而导致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转录受阻C.基因表达的调控除了图示作用机理外,还可通过调控翻译过程实现D.当培养基中无色氨酸时,阻遏蛋白不能阻止RNA聚合酶与启动子区域结合,色氨酸合成酶能被合成5.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6.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D.估测某地域灰地鼠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含有C、H、O元素B.用于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57H104O6,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甘油[HOCH2CH(OH)CH2OH]和3mol 羧酸。
绝密★启用前2016年高考冲刺卷(2)(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120分)一、选择题(共17小题。
每小题6分,共10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是 ( )A.“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2.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心跳减慢。
当兴奋通过神经——心肌突触时,乙酰胆碱会导致心肌细胞膜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对Na+和Ca2+通透性增加B.对Cl、K+通透性增加C.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D.迅速产生局部电流3.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比率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B.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的存活曲线由“凸形”向“对角线形”趋近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与免疫无关B.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是神经调节,神经冲动在动物体内是双向传导的C.致敏B淋巴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分裂必须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协助D.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6.玉米果穗长度受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C】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一、选择题:。
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